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诗歌欣赏与创作(三)

诗歌欣赏与创作(三)

时间:2019-08-05 22:19:27

相关推荐

诗歌欣赏与创作(三)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文后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诗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这个典故是什么?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题要循序渐近。

第(1)题的三问是互相关联的。这个典故是不陌生的。而第3问“由此可知”是题眼,从《桃花源记》而悟出这首词写的是桃花。

第(2)题要求就感情和写法作出评价,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就只好仅从自己读诗的感受写起。

【答案】(1)武陵人偶入桃源一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

(2)词人以桃花自况,表现自己内心高洁脱俗。首二句自问自答,设置悬念,又将桃花外形划出来,似梨似杏。第三句则承首二句而来,说桃花的色,有红有白,一株双色,煞是别致,叠字简炼地刻画了桃花的外部形状。第四句则宕开一笔,描写桃花的性情,别有情味,可见此花与众不同。以上四句由外到内,刻画了桃花形象,但并无一语道破此花究为何花,让人入其彀中。“曾记,曾记”语言反复似提醒,似告诉,谜底似将揭开,但仍琵琶遮面,用语亲切可人。末句则借陶文典故,言其出身。此花原非尘世俗物,自有高洁之致。全词咏叹桃花,从其形,从其色,从其性,从其格,咏物实是自言心性,自己不仅美丽可人,而且性情高洁。

【例2】

【双调】蟾宫曲·怀古

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魏水秋风。

(1)“霸业成空,遗恨无穷”中的“恨”是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未尾两句,是说_________________,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3)这首元曲虽然用典,但用的是却是人尽皆知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具有元曲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解析】本题要求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元曲的特点,但因为用填空题型,所以难度是不大的。

【答案】(1)遗憾

(2)千古功勋无非过眼云烟消极无为

(3)诸葛亮(或孔明)姜太公(或吕尚)雅俗共赏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鉴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先找出原诗中的“小景”、“小事”或“小物”,再找出与之相应的“大境

界”、“大内容”或“大主题”;然后再具体分析“小景”、“小事”或“小物”与“大境界”、“大内容”或“大主题”的关系。

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课堂能力测试:

16.阅读下面唐诗,简答下列问题。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岑参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无上林下棋。

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1)“独向潭上酌,无上林下棋”的人是谁?“汝”又指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四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宋词,简答下列问题。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上阕“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天凉好个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3)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拓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唐诗,简答下列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家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手段

(2)表现手法

这是一个庞大的阅读知识系统,它包括诗歌的整体写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情况,也包括修辞手法的判定及其效果分析以及联想、想象、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识别等内容。这是对古诗写作艺术技巧的赏析,也是0必考的能力点。以下试分论之。

(1)整体结构的把握

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法。阅读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写法,还要注意诗歌意义单元的划分。结构上的总结与前后照应等内容。比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一二句写美景,三四句写乡愁,由景入情,结构分明。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就明显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这便是我们要重视的整体结构把握法。

(2)表现手法的鉴赏

这里首先要求我们能准确判断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1994年0《菊花》诗鉴赏中所谓“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就属此类。其次要特别注意的是对表达方式的类别的识别与分析。如1995年0题选项将《如梦令》委婉含蓄的抒情判定为“直抒胸臆”。2001年《赋得暮雨送李胄》则将直接抒情说成“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这都是对诗歌抒情方式的考查。

关于这方面问题的解答,我们首先应澄清基本概念,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各自的定义和特点;其次要特别重视抒情的直接与间接、描写中的正面与侧面、动与静和点与面等技巧的处理,品味其妙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