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影迷的居心地从不仅限于主流的电影院

影迷的居心地从不仅限于主流的电影院

时间:2021-05-18 18:30:43

相关推荐

影迷的居心地从不仅限于主流的电影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这个地方还可以是录像厅。电影市场的不景气,让那些遍布全国大小城市街头巷尾的录像厅,成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这个地方还可以是录像厅。电影市场的不景气,让那些遍布全国大小城市街头巷尾的录像厅,成为培养中国“第一代影迷”的大学校。

那时已经是四大天王和双周一成的时代,不是邵氏的“四骑士”:狄龙、姜大卫、陈观泰、王钟,或者王羽、傅声的时代。如果不是当时香港电影一百余部的年产量,跟不上录像厅每天五六部电影连放的需求,邵氏的老武打片和风月片不会被录像厅老板翻出来—观影经验还没那么丰富的观众,也已经能看得出硬桥硬马但是动作僵硬的老式套招,跟成龙杂耍般的打法和李连杰挥洒的动作之间的优劣;而将从墙头跳下的镜头倒播成一跃而上,显然也没有90年代大侠们衣袂飘飘,旋转上升的画面更具美感。

但不管怎样,这些即便在当时也得算是老电影的老电影,让内地的观众第一次对邵氏电影和邵氏明星留有印象。并且在多年后影海钩沉的时候,人们终于承认邵氏电影的“俗气”和“土气”,却是支撑后来者所做的各种新鲜实验的坚实根基。

这一期的邵氏电影专题,邵氏大片场时代的亲历者们,向本刊记者讲起了他们年轻时代的故事:“四骑士”中的陈观泰,做演员之前是做武术指导的,一个月能拿一万多,后来改行做演员,工资不升反降,只剩一千五;姜大卫本来是武行,一个月五千多,因为想演戏,降价到九百多块钱入行。放在今天,大体相当于放弃事业编制的铁饭碗,跑到北影厂门口当群演;当明星却被管理得跟流水线员工差不多,还要住邵氏的大宿舍,每天坐班车上班拍戏……于是我们也才突然发现,那些彼时的大明星,居然可以跟理想主义者划上等号。

如今影迷的居心地,又可以是那些安排经典电影和艺术电影放映的场所—北京小西天的电影资料馆、798的尤伦斯艺术影院、东直门MOMA的百老汇电影中心,上海的电影博物馆……如果说当年的录像厅是影迷的“普及班”,那么这些艺术范儿十足的放映机构就是“拔高班”,以一次解决一个大师的气魄,用一场又一场费里尼、莱昂内、大卫·里恩、小津安二郎等名导经典作品的主题放映,让观众跟那些因为君生我未生或者其他原因错过,但又绝对不应该错过的电影亲密接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