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写作教学指导之《秋叶诗情 秋日私语》

写作教学指导之《秋叶诗情 秋日私语》

时间:2019-03-12 17:31:28

相关推荐

写作教学指导之《秋叶诗情 秋日私语》

写作教学指导之《秋叶诗情,秋日私语》

金山区教育学院 黄争荣

上课时间:12月1日下午

上课地点:金山中学摄录播教室

执教班级:高一(2)班

内容摘要:本课借助一片秋天的叶子,通过课堂导入、分组讨论、思维拓展、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五大环节,组织和引导学生从“看树叶”、“闻树叶”、“听树叶”和“尝树叶”等四个角度,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领会生活与写作、观察与表达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关键词:秋叶联想丰富合理生活

教学设想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思维活动。高中作文到底怎么教?学生的思维究竟如何有效地激发?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实践作文教学,尝试了一些做法,获得了一些体会,积累了一些经验。

这堂课是关于对高一学生思维训练的作文指导课,着眼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因为高一是整个高中的起始年级,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无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还是身心发展都很重要。

整个教学设计将分五大环节,即课堂导入、分组讨论、思维拓展、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我将有意识地用联想品牌电脑的一句广告语引出“联想”这个词语,让学生体会一语双关的创意,然后让学生通过回忆已学过的课文认识和理解联想的运用及其意义,并注意到联想的三种常见方式,即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对照联想,还注意到联想的要求,就是丰富和合理,所谓丰富就是能够融入时空,所谓合理就是能够抓住联点。在分组讨论版块,我将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让学生依次按照“看树叶”、“闻树叶”、“听树叶”和“尝树叶”四个角度来谈自己的感受以及联想的内容。在思维拓展版块,我将推荐三部作品,有台湾当代作家写的、有金山中学已经毕业的学生写的、也有我自己写的,学生通过阅读来体会这些作品是如何展开联想的。在课堂小结版块,我将肯定学生们的精彩表现,同时强调联想的作用。最后在作业布置版块,我将推荐日本作家东山魁夷的散文《一片叶子》,让学生阅读后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感受文字,以起到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

这堂课通过实物引入,组织和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及在教师的评价中,不断升华对联想的思维方式及其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明白作文之道和做人之道,体现和说明作文教学与立德树人的价值观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敬请各位读者指教。

课堂实录

老师:上课!

学生:起立!

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老师:我曾经看到一句广告词,我想把它写在黑板上,大家猜一猜这句广告词是哪个产品的广告词?

板书: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老师:“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听到过这句广告词?是特指哪个产品的广告词?

学生:联想。

老师:我们理科班的学生非常聪明。

学生笑。

老师:我想请个同学说说广告词的创意在哪里?说错没关系。郁霄锋。

学生:我觉得它的创意在一语双关。

老师:一语双关,怎么说?

学生:首先,“联想”它作为一个产品的话,它就是说失去“联想”是不可以的,如果失去这个产品的话,世界将会变得怎样。然后,另一个意思可以说“联想”就是想象、联系。

老师:就是说,联想是一种思维活动方式,这句广告词一语双关。首先介绍我们产品“联想”品牌电脑非常好的。第二,就是说从我们思维活动方式是联想。那么,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从开学到现在,学过很多课文。在我们所学的课文里面,这个联想的思维方式有没有?比如说,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学过史铁生的《合欢树》,学过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还有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请问这些文章里面,有没有涉及到联想这种思维活动方式?我们温故,温习一下,有没有?

老师:好,很好。

学生:有的,比如说《沁园春·长沙》的话,他之前写了“独立寒秋”,望到了景色,然后由此“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然后想到了过去,过去和他的一些朋友们少年时候经历的那些事情、那些岁月。

老师:就是站在橘子洲头,看到了深秋的景色,联系到以前来过这个地方,回忆少年青春年华,在这里学习过。是不是?请问这里面的联想方式还有什么,你所知道的?

学生:应该是……

老师:这个地方来过,看到这个景,想到以前的事。

学生:触景生情。

老师:什么?

学生:触景生情。

老师:触景生情我们一般说它是一种表达方式。联想看看。相关?相似?还是对照?

学生:相关联想。

老师:相关联想。这个地方我们来过的,回忆以前的事情,相关的,是不是?请坐。那么,除了这个相关联想在这个《沁园春·长沙》里面外,我们其他几篇文章里面,比如说《合欢树》,我们学过的,这里面有没有相关联想?

学生:合欢树?

老师:看到树,这个树怎么来的?

学生:母亲种的。

老师:无意当中发现的,种的,然而母亲不在了,看到合欢树怎么样,会想到什么?

学生:母亲。

老师:相关。那么联想,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由此及彼产生联想,与这个场面相关的人啊、事啊或物啊,是不是?

老师:那么,还有两篇文章,比如说《种树郭橐驼传》和《病梅馆记》这两篇文章里面,它也有一种联想,这一种联想和我们前面所讲的联想方式是不是一样?张庭弦。

学生:有差异的。

老师:有差异,怎么说?

学生:比如《病梅馆记》中它是由病梅想到被摧残的人才,这似乎不是相关。

老师:不是相关,那是什么?

学生:是相似。

老师:相似,两者有相似点,产生联想。那么《种树郭橐驼传》呢?

学生:《种树郭橐驼传》由种树类比治人。

老师:类比治人。是哇?道理是一样的。很好。请坐。那么,刚才我们几个同学讲到那个联想,就是联想是一种思维活动方式。一般我们来说,联想它有三种常见的方式,一个就是刚才讲的相关联想,第二个相似联想,其实还有一个,对照联想。

板书: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对照联想

老师:那么对照联想,有的版本说是相异联想,相异。

板书:相异

老师:那么,比如说由夏天的炎热或夏天的烈日想到冬天的冰雪,比如说由战争的残酷来想到和平的美好,由新社会的美好生活想到旧社会的苦难的生活。这里面就是相异,相对,我们一般称它对照联想。那么,讲到联想,我们刚才除了复习这些文章具体的内容外,一般的要求是什么呢?联想怎么样?需要什么?韩昱。

学生思考。

老师:你平时写文章也要联想吗?读文章是不是需要联想?这个联想怎么样?

学生:需要联想,由题目开始联想。

老师:想的内容多一点,还是少一点?你文章写得充实一点,内容饱满一点,丰富一点,是不是需要联想丰富一点?

学生:是的。

老师:除了联想需要丰富,还有什么要求吗?

板书:丰富

老师:这个由此及彼,在两个事物之间有没有联系,有关系哇?

学生:有关系的。

老师:请坐。

板书:合理

老师:我自己个人认为这个联想需要丰富的话,就是融入时空。

板书:融入时空

老师:刚才不是讲了吗?比如说对照联想,由新社会想到旧社会,跨越时空,由以前的联想到现在,现在的联想到未来。对哇?那么,合理就是说要抓住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点。

板书:抓住联点

老师:这个其实我们以前在上课的当中也讲到过,可能时间长了我们有点淡忘了,今天算是复习一下。那么,上个礼拜,其实我们早在大概三个礼拜之前,早就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回去采摘一枚树叶。同学们说这个树叶要来干嘛?那么,今天我们就是说让这个树叶说话,让我们同学展开丰富和合理的联想。那我想问一下我们同学是否都拿了?我们举起来看看,给我们后面的老师看看,高高地举起你的手,很自豪的哦。我看上去好像有两种颜色,一种就是绿的,一种是黄的。还有形状差不多,我估计是不是在我们学校里采摘的?(学生笑)基本上不是采摘的,我们同学可能直接在地上捡拾过来的。那么,接下来,我想这样,现在从时令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冬天,我们算是深秋,在深秋这美好的日子里面,我们今天每个同学拿着手中的这一枚树叶,一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说一说、写一写。我们同学很好奇,写什么?不要怕写,我说写很简单,可写的东西很多,等一下我们发散思维,大家积极参与这个活动,我相信我们理科班同学肯定是文思泉涌。接下来,我有个要求,就是说我们分四个大组,第一大组A组的从看树叶,看什么?由此及彼产生联想。第二个大组B组,就是闻这个树叶,闻一闻这个树叶什么味道?由此你产生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第三个大组C组,听,听听树叶的声音,你听到了它的什么声音?最后一组第四组D组,刚才同学说了尝,尝一尝这个树叶什么味道,然后由此及彼产生什么联想?你到底想到了什么?所以,今天我们这堂课是一堂作文思维活动课,大家没有什么负担的,畅所欲言,积极参与,我相信我们理科班的同学,每个同学肯定是非常开心地投入这次活动。那么,时间有限,大家抓紧,等一下每个大组推荐两个同学进行发言。接下去就是大概五分钟时间,三分钟差不多了。大家就开始了。当然,因为这里可能受这个空间限制,这个凳子可以搬一搬。你们这里就是说六个同学,等一下推荐一个同学发言。你们这里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围绕我讲的角度。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板书:A看树叶B闻树叶C听树叶D尝树叶

教师巡视。

板书课题:秋叶的诗情,秋日的私语

教师巡视。

老师:需要调动我们的感官,好好地观察这一片树叶。

老师:差不多了,我们接下来就是交流。我要听听理科班同学思维发散性到底发散到什么程度,我们非常期待。接下来就是我们按照A组。每个大组推荐两个同学来发言。发言的时候声音要响一点,让我们大家都听得很清楚。接下来看看第一大组这里第一小组开始吧。

学生:我们组是看树叶。

老师:先给我们老师们同学们看看。

学生:这里一共有三种叶子。这三片叶子是来自同一棵树的,是三种不同颜色的叶子。我们组通过观察这三种叶子,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这三片叶子来自同一棵树,但是它们长得都是不一样的,说明一个人有很多种性格,也有很多面,他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展示给人不同方面的一些特点。

老师:把三片叶子放在一起比较,讲到人的个性。

学生:然后把它全部放在一起,有大有小,然后有红的有绿的,说明不同的人也是有不同的性格。

老师:还是从性格上,放在一起想到。

学生:就单从一片叶子来看。

老师:大家看看,这个是迷你型的,举得高一点。

学生笑。

学生:一面是深色的,一面是浅色的,说明人有两面性,说明可能它在人前是一套,人后是一套。

学生笑。

老师:你把人想得很复杂,当然可以,你反正想到什么,说什么,大胆说。

学生:然后你们可能看不到,你仔细看的话,可能会看到里面有很淡很淡的筋络。就是说明人做事还是有原则性的。

老师:有原则。

学生:还是有思路有原则的。

老师:有思路有原则的,你这是围绕你们小组的树叶,从它的形状,背面的,正面的,然后讲到人性,人的个性。大家看看,她讲得怎么样?

学生鼓掌。

老师:从树叶的个体、群体、树叶的形态,联想到人,人的个性,这个是非常不错的。接下来我们看看后面的小组,毕胜。

学生:首先,我们这个小组与前面这个小组不同的是,她们是多角度地看树叶。然后是我们集中观察这一片树叶。大家请看,这个树叶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上面还多了一个脚印(学生笑)。这就是我们小组费劲心机找来的。我认为,这片树叶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这片树叶上足迹的主人,可能或许是我们班上某位课代表,他在某节下课后或者说早自修的时候,收发完本子给老师急匆匆地送去,可能在不经意的时候留下了这个足迹,这可以体现出我们课代表平时的一些辛苦和一些努力。然后它也可能是我们某位同学在课下的时候去问老师一些问题的时候,在不经意之间留下的足迹。它象征的是我们班同学的刻苦学习。它也可能是,也可能是各位同学课余生活,各位同学在精彩的课余生活中,然后在它上面不经意中留下的足迹,它象征的是我们(2)班的活力。所以我认为一片树叶上可以折射出很多方面的内容。

老师:你这个发言无疑给我们听课老师做个广告了,我们(2)班怎么好怎么好。

学生笑,鼓掌。

老师:毕胜同学费尽心机找到这枚独特的树叶,留下足迹,联想到我们同学的学习、工作啊。这个也不错。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大组推荐的两个同学。

学生:我们组是闻树叶。

老师:展示一下。

学生:然后呢,其实这片树叶它没有什么味道的。

老师:它没有什么味道的。

学生:它没有必要证明自己的存在。

老师:不一定要证明自己的存在。

学生:它只要默默无闻地向这个城市奉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就可以了。

老师:默默无闻,奉献自我。

学生:虽然说它没有味道,但是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味道就是无味。

老师:最珍贵的味道是无味,这个就是蛮玄的,有种哲理,需要我们的社会阅历,然后去理解。骆伟兰,你讲得很好,还有什么吗?

学生鼓掌。

学生:这个世间有太多的污浊和浮华。

老师:太多的污浊和什么?

学生:浮华。

老师:浮华。

学生:但是呢,如果说无味,那么就是可以沉静,用一颗沉静的心看待这个世界。

老师:叶子的无味当中想到沉静,用沉静的心看待世界。是哇?

学生:点头。

教师:掌声给她。

学生鼓掌。

老师:我们看看另一个组。

学生:这片树叶是不完整的。刚开始闻的时候,和前面发言的骆伟兰一样,我觉得它没有任何味道,但是当我把它撕开的时候,我发现是一股意外的清香。

老师:闻到它的骨子里去了,是哇?

学生笑。

学生:对,对,这片树叶在我的书里夹了很久了,所以它可能本来有味道,但是慢慢地消失了。但是当我剥开它的时候,它还是保留它原来的那份清香。然后我想说,我联想到以前我们小学的时候,也有一棵这样的大树。然后就是每次经过它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树叶落下来,但是当时因为每天都能看见它,看久了就没有去注意它,也没有去发现它有什么味道或者是长得什么样子。但今天,我们就观察这一片叶子,我想到了当时那一整棵树。然后我想说,现在再也回不到以前小学的时候,可能就像这片树叶被我撕破了之后再也不会完整。可能事物不完整之后,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学生鼓掌。

老师:这个相关联想,因为这个树叶。下面我们看看第三大组。

学生:我们组是听树叶。然后我想先介绍一下我的经历,前几次听到树叶是在夏天的时候。

老师:夏天的时候。

学生:哗啦哗啦的声音,然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就是这几天感觉是听到了树叶掉下来的声音,这让我联想到了时间是多么快,一片树叶从长出来到掉下来,就短短那么几个月,几个月。然后,人生也是如此短暂,然后在这短暂的人生当中,我们应该要总归要像树叶掉下来时候给我们听到声音一样,要在世界上留下一定的成就什么的,价值。

老师:价值。听到,想到,是哇?哦,很好,请坐。接下来听听后面这个组。

学生:与其说听到树叶的声音,不如说我跟它在对话。

老师:这个有诗人的味道。

学生笑。

老师:大家看看这个树叶有什么与众不同?给后面的老师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树叶。

学生笑。

学生:它是跟我这么讲的。

老师:跟你对话。

学生笑。

学生:在春天的时候,它还是一张崭新的碧绿的树叶,这时它找到了它人生的另一半(学生笑)。跟它依偎在一起的是另一片树叶。那时夏天到了,它们谈得热情似火。风吹过的时候的声音刷刷的,非常地动听。但是到了深秋,一只无情的双手把它从树上摘了下来,那便是我(学生笑)。我拆散了它们两个,从此它的颜色就从碧绿碧绿的绿色而逐渐变成了蜡黄蜡黄的(学生笑),它原本崭新的树叶上面也出现了一些残破的裂痕。我跟它说这不是挺不错的吗?外面那么冷,你夹在我书里做一张书签不是很好吗?但是它说不,因为我外面还有她(学生笑)。她在外面等着我,它在这里就是一片树叶,最多也只能当当我的书签,它感到非常地寂寞。而它看看外面,一大片的树叶,它们都聚集在一起,它们欢笑着歌唱着。只有它躺在我这里,跟我静静地对话。我觉得我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就是把它从树上摘了下来,棒打鸳鸯(学生笑)。所以,她跟我说,所以我想到了一个补救的方法,我把另一片树叶摘下来(学生笑),让它们一起躺在我的桌面上做书签。

学生鼓掌。

老师:郁霄锋具有诗人的气质,很会讲故事,而且讲得非常投入,我们听得也很开心,能理解这片树叶离开她的爱人,悲欢离合的情愫,不容易,这个年龄有这么深的体会,不容易(学生笑)。我们要学会珍惜,不要去破坏美好的事物。接下来我们请第四大组。

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尝树叶。

老师:嗯,尝树叶。

学生:我吃了一小块,尝了一下,就是刚刚吃进去的时候,味道有点香,就是有点像茶叶。

老师:像茶叶。

学生:然后呢,嚼着嚼着越来越苦了。

老师:越来越苦了。

学生:然后到最后习惯了那个苦的味道,后来就没有什么味道了。我觉得这树叶的味道有点像生活。

老师:像生活?

学生:人生出来的时候对世界充满了向往,然后就是,然后——

老师:然后就不向往了吗?

学生:然后觉得什么事情都是美好的,然后到后来慢慢地了解了。

老师:不美好了?

学生笑。

学生:知道了生活的艰辛、苦难或者挫折诸如此类,然后是一直在打拼啊,或者说是努力奋斗,朝着目标,然后到了后来,就是人老了以后,有可能是习惯了生活的艰苦,或者是或者是看开了一切。

老师:想得挺深的挺远的。掌声。

学生鼓掌。

老师:我觉得这个第四组是要尝这个树叶确实需要勇气(学生笑)。我看了一下同学尝了,还有一个同学说,“老师,这树叶是否有毒?不卫生?”这里面就是说我们敢于尝,尝试新生事物。这种精神非常可贵,值得发扬。刚才就是我们同学说到就是由这个清香、苦涩想到人生和生活,刚开始充满了美好的理想,慢慢地经过了挫折以后,感觉到生活很苦,但是慢慢地又习惯了。我觉得总体讲得不错,很好。接下来我们看这个大组。

学生:我呢是那个尝树叶的幸运儿。因为考虑到这里有三片树叶,我看这片树叶长得不错,所以先尝了它(学生笑)。

老师:你尝了几片?

学生:我尝了三片,都尝过了。

老师:三片?真尝过了?

学生:尝过了。

学生笑。

学生:尝第一片树叶的时候,我首先尝的是它的外面的那层,觉得味道其实还是可以的(学生笑)。当我尝它筋的时候,我会发现有一种很涩的感觉。这告诉了我,只有历练才能出真正的人才。因为这根筋对这片树叶的作用来说远大于它的叶。我还发现了一件事,当我把这片和这片作为对照的时候,我发现这片的味道其实更好一些(学生笑)。这也告诉了我,其实并不是外表比较丑陋的东西,内心就是真的很不好的,有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外表所蒙蔽。最后,当我尝了这两片树叶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发现,一片是苍老的,另外一片是很年轻的。人就像树叶一样容易苍老,当你去嚼这片比较年轻的树叶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有鲜活的生命力,而苍老的却没有。所以说,我们需要珍惜生命,做出一番事业。

老师:好了,是哇?

学生:嗯。

学生鼓掌。

老师:刚才曹逸丞同学尝了好几片树叶,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质地、不同的味道,然后由此产生了很多的有关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我觉得确实不简单,不容易。那么,刚才我们四个大组八个同学代表各自的小组讨论的结果给我们交流了一下。我发现发散思维挺多的,这里边由此及彼,由树叶的形状、质地、味道等一连串的角度联想到我们的生活,联想到我们的人生,这里面确实说明我们同学在这方面思维很发达、很活跃。那么接下来,我想给大家看三篇作品,看看这些作品中作家作者如何调动这种思维方式的?这里面看看有哪些联想方式?我们黑板上面写的,大家可以抓紧时间浏览一下。一篇是《树叶的联想》,一篇是《残缺的叶子》,还有一首小诗《枫叶》。

老师下发学生讲义。

老师:这三篇作品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的?从联想的方式,作品中可能有相关联想,有相似联想,或许还有对照联想。我们可以抓紧时间。这个笔啊,我一直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抓取一些主要信息。

学生看讲义,老师巡视。

老师:不一定要在某个地方停留很长时间,基本上你扫一下,就是说出现了树叶,然后由此想到了什么相关的把它的句子找出来划出来就可以了。接下来我们交流一下。谁第一个?自告奋勇的,把你已经获取的信息给大家交流一下。

老师:黎佳颖就你吧,好哇?看你在上面基本都划好了。

学生:第一篇《树叶的联想》里面,作者一共得到三张叶子。

老师:三张叶子。

学生:然后三张叶子它们分别——她先是用相似联想,联想到了三幅不同的景色。

老师:三幅不同的景色。

学生:然后她再对这几片叶子进行了相关联想,激发了她的思绪。

老师:思绪。

学生:让她想起了过去在结冰的黄河上看到的景色,然后让她感受到了生命的不仅仅是如此的壮美,自己也应该好好地实践生命的意义,“以不负在这壮丽的、自往古至今日的连续剧中,做了一个小小的角色”。

老师:这属于什么联想?

学生:哦,相关。

老师:相关的。很好。那么,你刚才前面讲了三张叶子,你第一张叶子基本是相似联想,从它叶子的什么?

学生:从它叶子的纹路、颜色。

老师:从它外在的,形态的、色泽方面的想到的,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了一片夏天的湖水。

老师:一片夏天的湖水。

学生:然后有一种悠然缥缈的氛围——

老师:氛围。

学生:然后像是“一个不分明而又感人的故事”。然后第二张树叶是一种非常强壮的生命力,然后情感非常丰富。第三张叶子是一曲“感人的戏剧”,“错综而瑰丽”。

老师:错综而瑰丽。你认为这三者都是相似?

学生:是由它们本身的形状。

老师:外在的。

学生:而联想到它们的。

老师:请坐。很好。看看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金韬,看看。

学生:我觉得她看到了树叶以后,想得都很远。

老师:想得都很远。

学生:那个——

老师:你刚才就是同学发言的时候,是否注意到了,她在介绍这三片叶子,基本上从形状、外在、色泽,然后相似联想?

学生:我觉得她好像这片叶子给她带来的感觉和意境。

老师:感觉和什么?

学生:意境。

老师:意境,是哇?

学生:像第一片叶子。

老师:基本上还是从颜色,由颜色想到这个湖水,两者有相似点。是哇?那么第二片叶子基本上也是颜色,是哇?只是这个颜色比前面的颜色更加强烈,绚烂,是不是?然后就想到“李贺的诗”,想到了“如秋月下发光的窗玻璃”,这里就是一个相关联想了。下面的第三片叶子,你想到什么?

学生:生命交响曲。

老师:后面“我生平看过不少的名山大川”,这个是属于我们联想中的哪种联想方式?由叶子的秀美想到名山大川,是什么?

学生:对照。

老师:对照。总体来说,就是这篇散文里面,相似、相关、对照联想都有的。这就悟出了一个道理,最后的卒章显志了。“自己在日常的生活的画室中,也应摹仿这位伟大的画师,一笔不苟,要使自己生活的画面上,无一漏笔或败笔。”请坐。那么,接下来B这篇篇幅相对短一点的,蔡英杰。你就告诉我们这个片段里面,哪里是联想?或者说联想对应的哪个句子?

学生:第三段里面。

老师:第三段里面。“或许在树上度过整个夏天”,这里面是想象还是联想?

学生:……

老师:所以我们能对得上号吗?这个。

学生:相似。

老师:我们下面明显的有一句句子,第五段,“或许人生就像残缺的叶子”。像这里典型的,相似点,相似联想。所以,刚才我跟大家讲了,我们在看这个材料,有关联想方式,比较典型的鲜明的,不知道这样讲是不是能接受?要么就是你讲讲C好了,你这个C小诗读了以后,里面是相似的?相关的?对照的?

学生:相关的。

老师:相关联想,相关的,具体来讲讲。由日记本中的这枚枫叶相关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

老师:我想我们现在处于这个年龄段,应该对这段情感能够揣摩。这个诗看上去比较直白。

学生:想到了朋友。

老师:想到了朋友,不好意思说啊?我想这个不需要我多说。大家一看就懂的。由这个枫叶想到一段美好的感情,过去的。那么,这三部作品,就是有三个不同作者。第一部作者是台湾当代的一个著名作家张秀亚,以前S版教材里面选的。

老师板书:张秀亚

老师:台湾的女作家,文笔相当细腻的,情感很丰富的。那么第二部作品B是我们04届的,高三6班姚琼同学的。

板书:姚琼

老师:在工作了。最后一首诗是我写的,很久很久之前写的,那么就是给大家看一看。我们这堂课主要是体会或者进一步揣摩联想在我们阅读、写作当中的一个作用、功能。我们这堂课总体上来说,就是按照我讲的要求,通过一片树叶展开丰富的合理的联想,同学们讲了很多,讲得也很精彩。那么,我这里面还要强调一点,这个联想当然丰富必然的,还有一个条件是合理,两者一定要有什么?联系,联系。那么,今天的作业,我们刚才发的材料中后面有的,就是推荐日本东山魁夷的《一片叶子》,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200字左右,因为这文章也是非常好的。我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大家在今后的阅读特别是写作中自觉地运用联想的多种方式,让我们的文章、让我们的联想能够飞上天,把文章写得活泼,写得丰富,写出我们的个性,写出我们的情感。今天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教后感言

这堂课基本上按照我的教学设想,从五环节——课堂导入、分组讨论、思维拓展、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顺利推进,并且有许多的生成内容,我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这堂课展示了我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教学激情与亲和力。我通过一句经典的广告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回忆旧知引导学生知晓联想的方式和要求,通过一片秋天的叶子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从“看、听、闻、尝”四个角度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唤起学生心中的美感和对生活及人生的感悟;通过推荐学习三个课外作品以及课后作业,强化学生理解联想的方式和作用,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比较充分,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体现,学生的交流比较热烈,参与面比较广,发言也非常精彩。

对这堂课,我有几点反思。

第一,只要教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提供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多肯定和赞扬学生,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配合教学,形成“师生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的高境界。

第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又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教师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知识储备和教材内容等情况,认真思考并且设定活动课题,课题内容不宜太难,太偏。另外,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积极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写得深刻,有新意。

第三,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活动的同时,有方向,有目标,有层次地为学生导航,并且做好评定与归纳工作,使学生有信心,逐步提高。在活动中,善于引导、启发和点拨,以此来努力培养学生想象、联想、鉴赏、观察、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第四,教师应该多加强教育与教学理论的学习和修养,努力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留意生活细节,积累生活体验和写作体验,努力培养和提升自己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写作的真实情感和思想境界。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发展学生。

当然,我也感受到这堂课存在不足,比如在学生代表发言交流的时候,我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区分“想象”和“联想”,有时还会不经意之中打断学生的发言,在时间掌控和教学节奏上还做得不是最好。

总而言之,这堂课也是一次作文教学的尝试,我看重的是结果,但更看重的是过程。我会继续努力探索大胆实践!

.6.28整理

附上课涉及的材料:

落叶的爱

张爱玲

大的黄叶朝下掉

慢慢的,它经过风

经过淡青的天

经过天的刀光

黄灰楼房的尘梦。

下来到半路上

看得出它是要

去吻它的影子。

地上它的影子

迎上来迎上来

又像是往斜里飘。

叶子尽着慢着

装出中年的漠然

但是,一到地

金焦的手掌

小心覆着个小黑影

如同捉蟋蟀——

“唔,在这儿了!”

秋阳里的

水门汀地上

静静睡在一起

它和它的爱。

残缺的叶子

姚琼

飘落了,又是一张叶子。我站在墨绿的梧桐树下,默默地数着叶子。树在风中沙沙起舞,似乎没有感觉到叶子的飘落。

风起了,云走了,叶落了。我轻轻拾起它。绿绿的,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眼。又是一个短暂的生命。我捡起它,望着它,轻拂着它,为它叹息。它或许能在树上度过整个夏天,享受阳光,呼吸自由和快乐——如果没有那阵风的话。我该怨风吗?

这是一张残缺的叶子,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眼——虫噬了它。我望着它,思绪如缕缕青烟,四处飘逸。好年轻的生命,为什么要离开呢?是因为担心给整棵树的美带来阴影,还是因为其它的树叶太美太绿呢?

它一定也有它美的时候,它一定也曾随风轻舞飞扬,也曾和鸟儿轻声合唱。或许,人生就像这张残缺的叶子,好凄好美,也曾有过繁华,也曾有过阳光。可它,最终还是飘落了,绿绿的划过一条优雅的曲线,轻轻躺倒在地上,似乎是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曾听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那绿叶呢?它的飘落意味着什么呢?是对大树的爱和眷恋吗?其实,我不可能猜对。人们总是想用自己的想法来解释一切。其实,有很多事情并不能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就像这张残缺的叶子。树的想法我们不懂,自然的想法我们也不可能会懂。

风起了,将这张残缺的叶子从我的手中吹走,轻轻地飘,最终又再一次躺倒在大树脚下。

哦!风起了,又一片树叶从树上飘落……

枫 叶

黄争荣

在日记本中我发现一枚枫叶

它已经干枯

但颜色依旧火红气味依旧芬芳

于是——

本想忘记

那个温柔而伤心的日子

那份跳跃而又凝重的心情

可偏偏又记起

夹在这里为了什么?

是为了纪念温情的会晤

还是为了命定的离别?

或者只是一种渺茫的期待?

一切都过去了才第一次相信

真实的声音却是不大好听?

明天我们是否能同样会面?

我可否将你的手握在我的手中间?

我们只是朋友——仅仅是朋友

但我保留着这曾经的美丽!

也许,你已经把这枚枫叶忘记

但是,我已经把它永藏心底!

告别那个清秋

迎来那个寒冬!

在清秋里回味

在寒冬里奋起!

树叶的联想

(台湾)张秀亚

今天起身后来到窗槛边,我就感觉得非常高兴,因为我意外的收到一份最好的馈赠——晨风掠过窗子,将几张可爱的叶片送给了我。

那份礼物是窗前那株古树、昨夜的微霜和适才那股晨风合赠的——我觉得我应该这样说。

我先拿起一张叶子来,它的色调是那样的浓重,边缘处绿得发暗,像一片夜色悄然的落到一片夏天的湖水上。而在那像一块古老翡翠般的浓绿中,隐约看出几条银白的页脉,是的,我只能说隐约地看出,因为那几条游丝般的脉络,姿态是那样的悠然、缥缈……我真不知如何来形容了——那宛如是在仲夏夜的湖畔,我们听到的一缕不分明的箫声,携带着一个不分明而又感人的故事,自水上传了来,传了来……那幽幽的声音中,更似伴随着湖波的潺……

另一张叶片,我更加以仔细地审视。面对着这大自然的杰作,我感到自己词汇的贫乏——原是来自同一株树,而两片叶子竟是迥然不同!这片是强烈的、粗犷的油彩渲染而成,叶中心涌现的竟是散绮的霞云,那姹紫金黄的是叶片——这小小手掌中的纹络,擎托在如夕阳余晖的一片浅橙的光影里,再向外延伸出去的,是几株凄绿,那颜色使人想起了李贺的诗,又如秋月下发光的窗玻璃。谁又在这片绿上,涂了一片深棕?想正是烟村中晚炊的时候,那紫烟一缕正袅袅于茫漠的空间!

第三片叶子使我深思,因为秋霜在上面写了感人的戏剧。多么错综而瑰丽的组合啊,完全是由色彩音符的谱成的森林交响曲!那浓艳的一抹,是知更鸟的热情的呼唤;那轻浅的绿斑,是叶底黄莺疏落的几声微啭,那一撇藕灰夹着几笔墨色,是鹧鸪的羽影吧?在客舍的窗前,它一声声的叫着,叫着,将秦观的词意整个的为我翻译过来。啊,我将尽快结束这短暂的行脚,回到我最喜爱的台北的小小庭园,那里的绣球、黄蝉,正烂漫的开着吧!每一朵花心的酒杯里,装盛着对我的思念。几片叶子,给了我无限的美感,也激发了我芜乱的思绪——

我生平看到过不少的名山大川,记忆最深的是抗战时期奔赴重庆时,中途看到的结冰的黄河,那银白的河水,与天空大片彤云,形成无垠无际的整体,那份壮丽使人心悸。记得那天趁着当日下午冰化的刹那,我和几个女伴搭乘小木筏渡到河的彼岸,但仰观云天,俯视冰河,一时间我恍惚的遗忘了小小的自己,在上岸之顷,将一只青绒的棉靴落在河里,后来我想起这件事就觉得好像在那宇宙的茫漠大纸上,留下一个小小的墨笔逗点,又是怅然、又是欣然——也为了那棉靴是一双温热的手为我缝制的。在那次途程中,接近四川边境时,那在夕晚中高耸入云的秦岭,那遍山的苍老松枥,和猎户的几把辉亮野火,山村居民驱狼的铜锣声,引起我一种向所未有的肃穆之感,李白的诗句“栗深林兮惊层巅”,宛如活生生的呈现在我的眼前了。天地间雄伟的景色使我憬然瞿然。我感到生命的布景竟是如此的壮美,自己应该如何实践生命的意义,以不负在这壮丽的、自往古至今日的连续剧中,做了一个小小的角色……而窗前这几片树叶,更使我感到造物者的智慧、细心。他以大笔写意,为我们描出了高山长水,而又如此的心思细腻,连几片小小的木叶,都不掉以轻心,都仔细的予以赋色、描绘,使我们生活中处处发现了美的痕迹。我遂进而悟解:自己在日常的生活的画室中,也应摹仿这位伟大的画师,一笔不苟;要使自己生活的画面上,无一漏笔或败笔。

一片树叶

【日本】东山魁夷

无论如何,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

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澄清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驻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地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荫下长啸。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声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经消失了你的踪影。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一片树叶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的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