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江苏南京】明孝陵VS中山陵

【江苏南京】明孝陵VS中山陵

时间:2021-05-13 09:02:42

相关推荐

【江苏南京】明孝陵VS中山陵

6月26日上午乘坐高铁前往南京,27日下午返回上海,乘坐的是上海往返北京的G13、G14,以往上海到南京单程一般需二、三小时,而此次单程只需1小时09分的时间,最大的感受就是快,实在是太快,快的都来不及欣赏沿途的风景,来不及弄明白途中一闪而过的究竟是哪个城市,来不及在临窗的座位上好好发会儿呆,来不及去做一个与旅途有关的梦。

27日这天上午我们一行先后去了南京的明孝陵和中山陵,中山陵在十一、二年前去过一次,明孝陵却是第一次。此行先去的明孝陵,然后从明孝陵乘坐景区电瓶车前往中山陵,据导游说从明孝陵到中山陵只有一公里的路程,乘坐电瓶车过去也就二、三分钟的时间。

明孝陵、中山陵均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这里林木茂密,郁郁葱葱。感觉如果徒步从明孝陵走到中山陵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行走中可以尽情感受山间清新的空气。

去的当天下着小雨,这样的天气去陵墓游览似乎更贴合心境吧!

明孝陵

明孝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7月3号决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直以来似乎都是个挺有争议的皇帝,在历代帝王里,朱元璋给我的印象不算是最好的,但他在位期间体恤百姓疾苦,敢于严惩贪官污吏,这点却是让我非常欣赏的。

▽图01:

▽图02:

▽图03

▽图04: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原为5个门洞,后被毁。现在的碑殿是清朝时改建的,是一歇山顶,三开间,红墙小瓦建筑,南北正中各开一门,亭内立有5块碑刻。根据《中山陵史话》等书籍记载,这里曾有明孝陵的一道中门,但毁于战火,清代在中门的基础上改建碑殿,并竖立了五座高大的石碑。正中有一块大石碑,下有驮碑龟趺。其驮碑龟趺与众不同,脖子出奇地短。清朝康熙皇帝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碑高3.85米,宽1.42米,厚度0.38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是清康熙皇帝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御题。这是因清朝刚统治中国,康熙执政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康熙深知,光靠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所以,康熙在6次南巡中,5次拜谒明孝陵。此碑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宁织造”郎中曹寅刻立。在“治隆唐宋”碑左右还有清朝乾隆皇帝诗碑各一块,东西有卧碑两块,东边一块刻载康熙帝第一次谒陵纪事,西边一块刻记康熙帝第三次谒陵情形。(摘自网络)

▽图05:这些残垣断壁应该是明代建筑。

▽图06:方城,是明孝陵最后的一重建筑。方城以大条石砌成,正中开拱门式斜隧道,有台阶可步入,计54级。出隧道东西各有石级可登城顶。城顶原建有宫殿式建筑明楼,明楼顶部及木质结构已毁,现仅存四面砖墙,南面有拱门3个,另三面各有拱门一道。在方城顶上极目远眺,东面有中山陵,南面是梅花山,西面有中山植物园,北面是“宝顶”,四周树木葱茏,松涛阵阵,不禁令游人发思古之幽情。宝顶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

▽图07:于方城上俯瞰。四周树木葱茏,松涛阵阵,令人不禁要发思古之幽情了。

▽图08:方城城顶原建有宫殿式建筑明楼,明楼顶部及木质结构已毁,现仅存四面砖墙,现在上面这部分是后来重建的。登上方城的通道是一个平滑的斜坡,没有阶梯,不知这是不是历史的原貌。

▽图09:方城,方城后面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

▽图10

▽图11

▽图12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1926年1月动工兴建,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钟山-中山陵园景区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

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皇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可说独秀一枝前无古人。

孙中山逝世于北京,一生奔波于各地,他为什么要安葬在南京的紫金山呢?因为孙中山先生在临终的时候曾经嘱咐过:“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的紫金山,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图13

▽图14: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

▽图15: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图16

▽图17:

▽图18: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图19: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见排队的人多,而我们在此停留的时间有限,就在门口拍了这么一张。

▽图20:中山陵的设计者是一位年仅31岁的建筑师,他的名字叫吕彦直。吕彦直字古愚,1894年出生,籍贯山东,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公费派往美国康乃文大学深造,师从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墨菲,19学成回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当时的广东政府,筹集80余万两白银,根据孙中山生前愿望,准备在南京为孙中山修筑陵墓。“总理葬事筹委会”于是年5月向海内外悬奖征集中山陵设计图案。吕彦直草拟的设计图案,以其新颖、独特的构思,庄严、肃穆和独具民族风格,受到了海内外专家和评选委员的赞赏,获得头奖。吕彦直被“总理葬事筹委会”聘为中山陵设计师。两个月内,他就绘制出了全部施工图纸。1926年初,在他的主持下,中山陵开始奠基兴建。遗憾的是,他卧病在床,未能参加陵墓奠基仪式。接着他又受命赴广州设计了广州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由于南北奔波、劳累过度,他积劳成疾,于1929年初因脑溢血突发,救治无效而逝世,逝世时年仅35岁。

▽图21: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导游说,从中山陵的下面往上看,我们只能看到一级级的阶梯,而站在中山陵的上方往下看,看到的却是一个个错落的平台。于是在上上下下的游览过程中我一次次地去验证,并用相机记录下来,果然如此,不由感叹设计者的的精妙。

▽图22:从祭堂前的平台上往下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图23:当上到中间的某个平台时,平台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铜鼎,左边的铜鼎有个瘤弹孔,据说这是抗日战争期间留下的。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在这张图片的左右两边,各有三棵松树(我只拍到左右两边的两颗),这是孙中山的日本朋友在孙中山逝世以后,赠送的日本千头松。

▽图30

▽图31:卷草纹的石雕建筑,不只是新品还是旧物。

▽图32:紫铜宝鼎,它三足双耳,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这是1933年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捐资铸造的。在鼎的腹部有“智仁勇”三个字,这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的上半部还有一个六角形铜牌,这是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称为孝经鼎。

▽图33:从车上的这些石雕来看,似乎中山陵的工程仍在继续。

▽图34:中山陵旁的售货亭。朱元璋、蝎子酒,难道这当中有什么关联吗?

6月27日尼康P300卡片机拍摄于南京

我的更多文章:

(-04-12 16:35:59)

(-02-29 09:35:45)

(-12-21 14:53:12)

(-12-14 11:52:32)

(-11-21 11:16:37)

(-11-14 11:43:18)

(-08-30 11:01:07)

(-08-15 11:11:53)

(-08-11 14:06:44)

(-08-05 14:57:26)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