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七七祭念(三)

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七七祭念(三)

时间:2023-08-27 13:22:10

相关推荐

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七七祭念(三)

子欲养而亲不待(三)

----父亲七七祭念

水土

三七

再过两天就是四月九日,我要回家给父亲过三七。当我窝在书房久久陷入哀思的时候,目光不知怎地停留在了书柜的一个位置上,那是摆放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地方。那里,《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仍然端坐,只是在《水浒传》与《红楼梦》之间,因抽出一本书留下的空隙格外显眼,就像一位长者离席后留下的空缺。离去的显然是《三国演义》。这套四大名著,是精装的,大16开本。《三国演义》是去年冬天我回家时拿走的。我拿给了父亲。我说,这本《三国演义》字体大,看着舒服。父亲摩挲一下光滑的封面,嘿嘿了几声,放在了一边。后来的几次回家,《三国演义》原封不动还在那里放着,从上面的一层灰尘我断定,父亲几乎没怎么看。现在回想起来,这半年多里,父亲被病魔折磨得是何等痛苦啊!严重的风湿病,发作起来心烦意乱,情绪恶劣;肺脏的纤维化,导致咳嗽不止,呼吸困难;还有心率不稳、心衰加剧……这些可恨的病症一齐昼夜不停肆无忌惮地袭击父亲,父亲还怎么能看得下去《三国演义》啊!

可我分明知道,坐在暖阳下,缓缓地品读三国,这是父亲藏在心里的向往啊!那是文革时候的事了,父亲正在盛年,前途无量,只因母亲长年患病,久治不愈,便病急乱投医,让农村的封建迷信驱邪治病。后有人告发,父亲受牵连,在矿上被审查,影响了前程。回家后,父亲一度消沉,在一次与发小挚友对酌中,竟哭泣起来,说出了心里话。我听得清清楚楚,父亲说:我现在啥也不想了,就只想着拿着书到山坡放牛,牛吃草,我坐在山坡上看书。父亲说看书,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三国演义》,因为当时家里有一本《三国演义》,是很老的版本,砖头那么厚,书页发黄,封面脱落。那可能是父亲最喜欢的一本书。待我大了些,喜欢上文学之后,我把这本书拿走,放进了我的藏书中。那时父亲已经“解放”,又可以下井,又可以在养家糊口的辛劳中奔波忙碌了。我想,父亲哪有时间看这《三国演义》啊,还是我先保管起来吧。我根本没经父亲同意,就把发黄破烂的《三国演义》拿走了。之后,父亲也从来没问过,大概,温饱的挣扎使父亲放弃了一切精神向往。

其实,父亲没怎么上过学,充其量也只是旧时的高小,相当于现在的准初中吧,但父亲绝对是有文化的。父亲有许多名言,都写在自制的扇子上,比如“看闲书掉泪,替古人担忧”“能在人下作人,莫在树下栽树”“在家怕鬼,出门怕水”“人挪活,树挪死”“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父亲还有许多教育子女的道理,比如“受了苦大碗捂”比如“前二十年看父敬子,后二十年看子敬父”比如“当面训子,背后教妻”比如“一招鲜吃遍天”我从父亲这些有意无意的名言警句中,受到很多启示,有些,竟有启蒙意义,甚至影响了我的人生走向。父亲的字也写得富有力道,家里的方桌、板凳下面,还有分粮食的布袋上,父亲都题上自己的讳名,名字后加一个“记”字。过年,家里的大小对联,包括水缸、梯子、树上的诸如“清水满缸”“步步高升”“枝繁叶茂”等等,都是父亲所写。街坊邻居,凡找来的,父亲也一律帮人写好。

也许有了文化的垫底,父亲的举止做派也颇有文气,特别是走路,一米八几的个子,昂首挺胸、器宇轩昂。年轻时就梳背头,且天阁饱满,地颏方圆,大眼浓眉,满脸福祥,从矿上回家的路上,手里好握一卷成筒的薄书、文件或报纸,就像毛泽东去安源手里的油伞那样,中山服的上衣口袋,还别着钢笔。远远的走来,不止一个人说像极了毛主席。

父亲在矿上最大官衔当到队长,可能还进不了国企干部的序列,但绝对是干部的素质和水平。我没能看到过父亲在井下带头劳作的场面,但退休后在村里的表现却有口皆碑。凡有红白喜事,父亲没有不靠前的。特别是一些白事,特别是白事上的一些忌讳的事,父亲往往做在最前。入殓,要零距离接触死者的,父亲常常现场指挥,亲力亲为;送魂,都是在后半夜,把死者的魂魄送到村外,那是令胆小者毛发倒立的事情,但父亲从不退避。为此,母亲没少和父亲生气。母亲是嫌父亲帮了人家的忙之后,后半夜回到家里不吉利。但生气归生气,父亲该怎样还怎样。父亲在事儿上,不仅仅是帮忙,更多的是管事。父亲懂很多规矩、很多道理。一些弟兄分家、婆媳纠纷、妯娌吵架,甚至夫妻生气,都要找父亲主持、断理、调解,父亲为此熄灭了多少讼端、和睦了多少家庭已不在少数。

凡受惠的街坊们都心服口服,都说父亲最公道。这只能说明父亲具备这样的热心和能力,但驱使父亲乐此不疲的真正动因我最清楚。现在看来,父亲最大的成功是把我们弟兄抚养成人又百计千方地把我们弄出去,脱离了农村,参加了工作。自我们弟兄们走出农村后,就按着各自的轨迹一路向前。如此一来,便不能天天回家,村里的事情也帮不上忙了。可村里的风俗还在,村人的口舌还在,村人的眼睛都是火眼金睛,大事小情上,谁家没来人,村人们心里清清楚楚,账本都在心里记着呢。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谁谁家在村里蛮横无理、无恶不作,街坊邻居家有了事,他总是袖手旁观,从来不帮忙,终有一天,他爹死了,全村的人没一个靠前,他只得挨家挨户磕头央求,磕头央求也没人去,他只好背着他爹到坟上埋了。父亲讲这个故事的意思,是想告诉我们,不可不把街坊家的事当回事,不可绝了自己的后路。可我们在外面都有自己的工作、事业,顾不过来村子里的事,父亲就把退休后的安逸丢在一边,以一当六地替我们向父老乡亲奉献着义务。父亲这是为我们分忧,好让我们毫无顾虑地在外打拼奋斗;父亲这是替我们积德,使得我们回到我们的出生之地显得那么尊贵。至此,我们可以告慰父亲的是,爹啊,你放心吧,你走的时候,那么多人来咱家帮忙,守灵的那几天,我们在屋里,外面却整夜整夜有人在院子里值守。你走时,可风光了,都说是咱村最风光的一次喜丧。爹啊!我还要告诉你,入殓时,我把那本你没能看的精装本《三国演义》放在了你身边。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我们兄弟姐妹,你劳累了一辈子,即便是退休了,你也没能如你所愿坐在山坡上慢慢看三国,这回,你彻底解脱了,在那边就慢慢看吧。对了,随着《三国演义》,我还放进去一个你一直舍不得用的笔记本,还有两只笔,你愿意写点读书笔记啥的就写吧。

(下篇:四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