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解放军现役34名上将

解放军现役34名上将

时间:2022-03-14 15:35:12

相关推荐

解放军现役34名上将

我国现役上将34名。其中,“40后” 8人,“50后” 26人,此次晋升的均为“50后”。

许其亮,驾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过

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许其亮出身空军,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成名很早,成长迅速。7月,许其亮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出身农家的“最优秀飞行员”

1950年3月,许其亮出生在山东省临朐县,16岁时在就读的临朐四中参军。入伍后,许其亮曾在空军第五航空学校学习飞行。1984年,许其亮任空军第4军的副军长,1991年6月,晋升少将军衔,1994年,任空军参谋长。1996年,许其亮晋升空军中将军衔,1999年,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军区空军司令。,54岁的许其亮升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成为了第一位进入解放军指挥决策中心的空军将领。,许其亮出任空军司令员,并在同年晋升空军上将军衔。,许其亮开始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许其亮的连续擢升一度引起了外界对他出身的猜测,早年甚至有传言说,他是开国元勋许世友之子。但许世友是河南信阳人,这种传言很快不攻自破。后来,又有刊物称许其亮是原空军副政委许乐夫之子,称他是“空军世家皆将军”。后来这一消息也被证明是讹传,该刊物还专门登文道歉:“经证实,空军司令员许其亮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与空军原副政委许乐夫无任何亲属关系。”

许其亮是地道的农民的儿子。临朐四中的一位校友曾说:“许家祖上世代都是农民,他高中考上飞行学校,在当时也很正常。”虽然许其亮在部队提升很快,但可谓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在他曾服役的空26师,一位军官说:“许其亮曾是空军最优秀的飞行员,当年邓小平阅兵时,他驾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过。”

除了技术过硬,许其亮在军中的口碑也不错。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曾称许其亮是“军中奇才”,不仅有政治头脑,而且胸怀“宽阔如海”。

性情温和的“狼首领”

治军严格是许其亮的另一个特点。他经常以“即将奔赴战场”的状态要求部队。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之后,许其亮遇到过一次重大考验——担任上海合作组织“和平使命—”联合反恐军演的中方总导演。这是中国空军将领第一次出国指挥部队,担任联合演习的总指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非常重视这个“第一次”,亲临现场观摩。在许其亮的指挥下,中方参演部队顺利地完成了演习任务,一位俄罗斯记者感叹道:“中国军队是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

许其亮对军官作风的要求同样严格。一位空军军官说,许其亮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由狼作为首领的羊群,必定胜过有由羊做首领的狼群。”元旦前夕,许其亮着手主抓空军干部的作风建设,制订了一系列军官请客、会客的具体要求。随后,空军机关又颁布了10项禁酒令,严禁军官聚众酗酒。许其亮还曾说过:“大家都不想跑官买官,不排除有人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我们要保持警惕,万一明天上了战场,不要说让这些人冲锋陷阵,只怕你要时刻提防这些人在背后打你的黑枪!”

这位“狼首领”其实对下属也颇为关心。一位曾经在许其亮部队服役的士兵说:“我到今天都记得他当师长时,给我们开大会总要讲的第一句话:‘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在平时,他经常和我们战士一起打篮球,部队的人都非常敬重他。”

亲临抗震救灾一线

空军因反应快速,在抢险救灾中是一支重要力量。许其亮有过数次在抢险救灾中挑重任的经历。

,我国南方爆发罕见雪灾,空军承担了紧急空运物资的任务。面对复杂的气象条件,时任空军司令的许其亮坐镇一线指挥,从飞机使用到机组人员选派,他都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1月29日深夜,他还和空军政委邓昌友一道,专门前往空军航空兵某师指挥任务部署并做了战斗动员。

几个月后,汶川又发生特大地震。在桥断路陷、河流阻塞的情况下,救援队伍无法快速进入,被困群众危在旦夕。许其亮迅速与正在外地检查工作的邓昌友通了电话,并召开了紧急会议,对空军参与抗震救灾作了详细的部署:身在灾区的成都军区空军立即派出3000名官兵赶赴都江堰、彭州方向实施救援;空降兵某部12000名官兵紧急集结登机,飞赴成都,驰援灾区;空军各直升机部队、高空侦察部队、航测部队,立刻从各自驻地紧急起飞,直奔抗震救灾第一线……

春节前夕,刘源对600多名总后勤部高级军官发出警告,“腐败已经涉及到共产党和解放军的生死存亡,我宁死也不会放手”,“无论一个人的职位有多高,后台有多硬,我都不会善罢甘休”。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刘源再次表示,“我即使丢官也要与腐败斗争到底”。

晋升的现役上将还有两位“40后”,一位是来自空军的马晓天,一位是后来调往二炮的张海阳。

马晓天

1949年8月出生,河南巩义人,1965年入伍,飞行员出身。任空军副司令员,任国防大学校长,晋升空军上将军衔。起任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

张海阳

1949年7月出生,湖南平江人,1969年入伍,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任成都军区政委、党委书记。晋升上将军衔,并于同年出任第二炮兵部队政委、党委书记。

房峰辉,名副其实的“老参谋”

总参谋长房峰辉在回顾自己的军旅往事时,曾说过一段话:“回想我当团长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我所在的部队装备类型比较少,技术含量比较低,部队还没有完全脱离骡马化;当师长时,部队装备的类型比较全了,性能有了很大的改进,指挥自动化手段也开始运用,部队基本实现了摩托化;当军长时,部队已经有了先进的自行火炮、装甲车辆,以及较为先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逐步向机械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他感慨自己“经历了骡马化、摩托化、半机械化到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他是从基层一步步升迁上来的上将。

在房峰辉的基层经历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干参谋工作。他1951年4月出生于陕西彬县,毕业于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战略指挥专业。1968年入伍后,长期在新疆地区服役,先后当过作训参谋、团参谋长、师参谋长、新疆军区副参谋长等。

1998年,房峰辉晋升少将军衔,1999年成为第21集团军军长。这是他军旅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此后4年多集团军军长职务的历练,丰富了他从全局角度指挥带领部队的经验。

12月,房峰辉又迈上一个新台阶,接受跨大军区历练,担任广州军区参谋长,成为大军区的副职将领。,房峰辉晋升中将军衔。两年后,年仅56岁的房峰辉升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成为当时七大军区司令员中最年轻的一位。,房峰辉成为国庆60周年阅兵的总指挥。7月,房峰辉晋升上将军衔,出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并成为中央军委委员。

鲜为人知的是,房峰辉还是个多才多艺的将军,无线电和电脑软件是他的专长。早在担任第21集团军军长时,《解放军报》就报道他是个电子发烧友,订阅《无线电》杂志已有20多年,后来又订阅了《电脑世界》。据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钻进电脑房,研究开发军事指挥的新软件。

张阳,长期担任政治主官

总政治部主任张阳和房峰辉曾是广州军区的老搭档。房峰辉至担任广州军区参谋长,张阳则于至担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两人在同一个班子中工作了4年。现在,他们又分别执掌总参、总政两大部门。

张阳出生于1951年,河北武强人,1968年入伍,从此几乎都在政工系统服役,历任基层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炮兵一师副政委、第42集团军师政委、集团军政委。担任第42集团军政委时,张阳在改制换装和人才培养方面倾注了很多心血。4月,总参谋部发布命令,广州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这意味着,营房库房设施要改建,训练场地要重新规划,还有最重要的人才培养要跟上。该师主体是传统步兵出身,多数人对机械化装备比较陌生,张阳和第42集团军军长刘粤军到该师现场办公,确定把人才培养作为改制换装的首要任务来抓,叫响了“宁可让人才等装备,也不能让装备等人才”的口号。

9月,张阳首度出任大军区正职,担任广州军区政委。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席卷南方,张阳率部队救灾。当时,粤北地区灾情格外严重,张阳和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章沁生召开会议研究支援地方抗雪救灾工作的预案和方案,随后又连续签发两份特急电报,命令沿线部队立即出动,积极配合地方抗雪救灾。随着灾情的不断扩大,张阳也亲赴第一线指挥,他与章沁生一起顶风冒雪,到韶关市乳源县境内险要地段查看灾情,现场指挥抢险。

从开始,当年的新晋上将中“50后”不再是独苗。这一年,除房峰辉和张阳外,还有一位“50后”和两位“40后”现役上将。

李安东

1946年7月出生,陕西西安人,1965年参军。2000年起,任总装备部副部长、党委委员,起,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主任。7月晋升上将军衔。

刘成军

1950年出生,山东成武人。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任空军副司令员。起任军事科学院院长,7月晋升空军上将军衔。

赵克石

1947年11月出生,河北高阳人,1968年参军。6月任南京军区参谋长,任南京军区司令员,7月晋升上将军衔。任总后勤部部长,并于同年出任中央军委委员。

张又侠,一战成名

在现役上将中,张又侠是很显眼的一位。他出身将门,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经历了成都、北京、沈阳等多个军区的历练,参与过“和平使命—”联合反恐军演,是一颗历练丰富、资历完整的将星。

张又侠的父亲张宗逊是“开国上将”之一,两代人成就了解放军“父子上将”的佳话。

张宗逊1908年出生于陕西渭南,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秋收起义、长征、百团大战、大生产运动中都留下了张宗逊的身影。解放战争时期,张宗逊曾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了扶眉、兰州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可谓战功赫赫。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过军委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总参军校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至1978年,张宗逊曾担任总后勤部部长。当时解放军还没有总装备部的建制,军械装备工作主要由总后勤部承担。因此,当张又侠出任总装备部部长后,又为解放军增加了一段“子承父业”的记录。

张又侠生于1950年,从小就深受部队文化的熏陶。他18岁参军,大多数时间在指挥和战斗的一线度过,从战士、班长干起,当过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军长,最终做到了军区司令员、总装备部部长。张又侠升迁的脚步很扎实,却又非常有个性。当年他所在军的首长就曾直言:“谁给他当政治搭档,都得变成摆设。”也正是这种极为自信的性格,使得张又侠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26岁的张又侠正担任第14军40师118团的连长,随部队驻守在云南,很快就奉命开赴前线。他胆大心细,不仅作战积极主动,敢啃硬骨头,而且主意也多。

在攻打一个敌人阵地时,上级下了死命令:限期拿下阵地,为后续部队打通道路。不过,越军的阵地在山上,而且严阵以待,解放军攻了几次都没成功,伤亡也很大。危急关头,张又侠建议团长绕到越军阵地背后,发动突袭。有人提出,从地图上看没有路能绕到阵地背后,而且都是原始森林。张又侠则辩论道,他曾听刘伯承跟父亲说过一句“有山就有梁”。所以,他要求团长给自己一个营的兵力试试。当时形势紧迫,上级答应了张又侠的请求,让他带一个营共计4个连的兵力穿越密林。最终,只有1个连成功穿越密林,在阵地背面突然发起攻击,越军做梦也没想到解放军竟然绕到了背后,一时间被打懵了。就在这时,团里其他军力从正面也发起了攻击,一举拿下了阵地。张又侠因为这次战斗被提升为团长。

1984年,中越边境烽烟再起,张又侠以第14军40师119团团长的身份又一次开赴前线,投入老山战役,并且在攻防两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当时,他制定了“经过炮击后,步兵开始攻击,40分钟拿下主阵地”的进攻计划。这份计划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个完整的步炮协同计划。经过激烈战斗,张又侠率部顺利夺下阵地。越军随后展开反扑,张又侠率团坚守,成功击退了越军为期3天的反攻。越军3天阵亡3000余人。

张又侠此后升任40师的副师长、师长。他的胆大自信依然如故,给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写过一份报告,阐述了建立一支蓝色海豹突击队的想法,以便对入侵中国南海的外军大型军舰发动突袭,还自荐为这支突击队的首任军事长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张又侠晋升的速度加快:90年代中后期,升任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副军长,并在1997年晋升少将军衔;2000年升任第13集团军军长,升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两个月后升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在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任上历练未满两年,就被提升到大军区正职的沈阳军区司令员,这充分显示了中央军委对他的肯定。

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后,张又侠在“和平使命—”联合反恐军演中承担了陪同指挥的任务。这种与外军联合军演中的工作历练,对高级军官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7月,张又侠晋升上将军衔。10月,张又侠出任总装备部部长,当年11月成为中央军委委员。

在晋升的现役上将中,有4位“50后”以及最后一位新晋的现役“40后”上将刘晓江。

孙建国

1952年2月出生,河北吴桥人,1968年参军。历任海军潜艇基地副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参谋长、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助理等职。从起,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7月晋升海军上将军衔。

侯树森

1950年出生,辽宁阜蒙人,毕业于吉林大学。曾任解放军汽车第15团团长、第23集团军副军长等职。出任沈阳军区参谋长,起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晋升上将军衔。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军队的作风问题。

贾廷安

1952年出生,河南叶县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毕业,1972年参加工作,1982年被分配至电子工业部工作,1988年任上海市委办公厅副主任。之后历任中央军委主席秘书、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等职。晋升为中将军衔,晋升为上将军衔。现为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刘晓江

1949年出生,江西吉安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68年参加工作,曾在陕西省西乡县丰宁公社插队。1970年入伍,历任铁道兵战士、排长、海军司令部办公室第一秘书处副处长、海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93年晋升少将军衔,2002年晋升海军中将军衔,任海军政委,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

刘亚洲,“小秀才”成了“死硬派”

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或许是被人们谈论最多的现役上将之一:“红色后代”的身份,热销的著作,唯美的爱情,还有数次直言引起的关注。

刘亚洲的父亲刘建德是1939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曾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52年,刘亚洲出生在浙江宁波,自小随父母辗转各地,深受父辈影响,注重节俭:“虽然一两酒喝不倒红旗,一顿饭吃不垮江山。但是浪费太严重的话,积少成多,就难说了。”1968年他被父亲送进部队,从最基层连队开始了军旅生涯。

刘亚洲从小就爱写作,在连队经常写诗作文,被战友称为“小秀才”,还当上了团里的报道员。入伍4年后,刘亚洲到武汉大学学习。虽然专业是英语,他依然热衷于文学,创作出不少“手抄本”在同学中传阅。在武汉大学,刘亚洲还遇到了后来的妻子——李先念的女儿李小林。其实,刘亚洲和李小林早就相识,两人在大学校园里重逢,又对文学有共同的爱好,很快擦出爱情的火花。刘亚洲回忆说:“在武汉大学遇见她时,我已明白,这桩天定的婚姻是躲不掉了。”有一次深夜,刘亚洲独自一人在宿舍的平台上徘徊,突然感到李小林就在附近。他向着黑黝黝的树丛走去,里面果然有个人。他连半点犹豫都没有就把那个人拉了过来,一看果然是李小林。1979年两人结为夫妻,从此相濡以沫。

1975年,刘亚洲从武汉大学毕业,在民航北京管理局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入空军部队,成为一位多产的部队作家,《短剑·忠魂》《秦时月》等都是其早期的作品,1984年他还当上了中国作协的理事。后来,刘亚洲先后担任过中央军委办公厅政治部干事、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部副政委等职,并且一直没有放弃写作。

刘亚洲是作家,更是个军人。他个性鲜明、敢说真话,发表的观点经常会引起学术界和舆论界的争论。1972年在武汉大学的一次政治课上,老师讲:“美国是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刘亚洲穿着一身军装就站起来反驳:“老师,我觉得你说得不对,美国虽然不像中国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但也不是什么夕阳,而是正午的太阳。”老师被刘亚洲气白了脸,结结巴巴地说:“你这个同学,怎么敢说这话!”

成为军队高级将领后,刘亚洲的观点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引来了更多的非议。有好事者整理的《刘亚洲战略文集》虽在军中广为流传,但至今没有正式出版。

自由主义学者认为他是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左派则认为“其信念原来就是民主选举,身为高级将领,不惜抛弃职责为人家当起了宣传员”。他写的《大国策》面世后,很多人批评他过度推崇美国,他被扣上“亲美派”的帽子。刘亚洲却很坦然:“我只是有点锋芒而已,很多人把锋芒藏起来,我不藏。说我亲美的人,其实没读懂我,反而是美国人真正读懂了我。美国人一直很注意我,当年对我也不错,数次邀请我赴美访问、学习,很下功夫。但最近他们读了我的著作后,知道我骨子里是个彻头彻尾的爱国者。美国中央情报局列了我国党政军干部的黑名单,名单上都是坚决反美、不可能被和平演变的‘死硬’共产党员。我的名字赫然在列。”

9月,刘亚洲出任国防大学政委;7月,刘亚洲晋升空军上将军衔。

是晋升现役上将最多的一年,除刘亚洲外还有6位,他们都是“50后”。其中还有两位武警上将。

杜金才

杜金才1952年出生,河北景县人,入伍后曾长期在新疆军区服役。任总政治部副主任,7月晋升上将军衔,同年11月起,杜金才任中纪委副书记、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委书记、总政治部党委副书记。

在现役上将中,王建平是仅有的两名武警上将之一。他1953年出生,河北赞皇人,1969年入伍,历任炮兵团长、武警西藏总队总队长。任武警参谋长,任武警部队副司令员,同年12月升任武警部队司令员。7月晋升武警上将警衔。

杜恒岩

1951年7月出生,辽宁大连人,1969年入伍,在沈阳军区历练多年,曾在珍宝岛执行守备作战任务。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7月晋升上将军衔。

田修思

1950年2月出生,河南孟州人。入伍后历任炮兵战士、师政委、第21集团军政委等职。任成都军区政委、党委书记,7月晋升空军上将军衔,同年10月任空军政委。

许耀元

1952年12月出生,江苏吴江人,1969年入伍,曾任某师政治部主任。1997年任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任总政治部主任助理,任武警部队政委。7月晋升武警上将警衔。

魏凤和

1954年2月出生,山东聊城人,1970年入伍,曾任第二炮兵部队第54基地参谋长、第53基地司令员。任第二炮兵部队副参谋长,升任参谋长。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任第二炮兵部队司令员,并于同年任中央军委委员,11月晋升上将军衔。

刘福连,给“御林军”当政委

北京卫戍区被外界称为“御林军”,其军政主管,必然深得中央信任。如今担任北京军区政委的刘福连上将,曾在北京卫戍区任职多年,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

刘福连出生于1953年,安徽来安人,毕业于石家庄高级陆军学院。1970年,17岁的刘福连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初担任连队文书。后来因为工作出色,被提拔为团政治处干事,不久就成了连队指导员。此后,刘福连历任第27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职。

早在1988年,刘福连就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军队政治工作要讲效益的观点。他认为,过去由于受“要算政治账,不要算经济账”“政治上的收获是最大的收获”等“左”的观念影响,政治工作不注意讲求效益,办事情不计成本大小、速度快慢。这不仅造成了浪费,而且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影响政治工作的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得确立政治工作的效益观。效益越高,就越有威信,相反,效益越低,威信也越低。

,刘福连被调往北京卫戍区,担任政委。3年间,北京卫戍区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党的十七大召开、北京奥运会举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在精心部署下,卫戍部队没有辜负中央领导的期望,确保了重要警卫目标的绝对安全。,刘福连升任北京军区政委、党委书记。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晋升的6位上将里,出现了迄今为止现役上将中最年轻的一位——时年59岁的蔡英挺。

吴昌德

1952年出生,江西大余人,曾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深入高危的唐家山堰塞湖旁的高危乡村,指挥救援。起任总政治部副主任,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王洪尧

1951年11月出生,山东济宁人,1969年入伍,从战士逐渐成长为政工干部。任第54集团军政委,任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任沈阳军区副政委,起任总装备部政委。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孙思敬

1951年出生,山东青岛人,1969年入伍,曾任总后勤部政治部办公室秘书长。200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升任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任军事科学院政委,7月晋升上将军衔。

蔡英挺

1954年4月生于福建泉州,1970年入伍,历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升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成为当时军内最年轻的正大军区将领。任南京军区司令员。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徐粉林

1953年7月出生,江苏金坛人,1972年12月入伍。历任第47集团军参谋长、军长,第21集团军军长等职,2002年晋升少将军衔。任广州军区参谋长、党委常委。起任广州军区司令员,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4位新上将,军政主官各占一半

今年晋升的4位上将中,两位是有丰富作战指挥经验的军事主官,两位是多年从事政治工作的政治主官。从年龄上看,4人均为“50后”,并且年龄相差仅1岁,延续了近年来军队高级将领年轻化的趋势。

戚建国,为战士的好母亲含泪

现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的戚建国出生于1952年8月,山东文登人。1970年入伍后,戚建国历任班长、排长、团作训参谋、师作训科参谋、营长,并参加过老山作战,是一位参加过实战的将军。此后,戚建国又历任团参谋长、师作训科科长、某集团军司令部作训处处长、师长、军长等职,并于2002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任总参谋长助理,7月晋升中将军衔,起任副总参谋长。

戚建国为人谦和,关心战士。1999年,“爱国拥军好母亲”嵇蓉珍来到儿子嵇琪所在部队,守护身患重病的儿子。时任该部队师长的戚建国到医院探望他们母子。面对守护在儿子身边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嵇蓉珍,戚建国问她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嵇蓉珍说:“儿子的时光不多了,我什么要求也没有,只想陪伴在他身边……”戚建国听罢,含泪向嵇蓉珍行了一个军礼。

王教成,坚持“训战一致”

现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王教成上将1952年生于浙江杭州。他17岁入伍,长期在南京军区服役,经历过野战部队、军区机关等多个岗位的历练。王教成曾历任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南京军区三界训练基地司令员、南京军区军训部部长等职位,12月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7月,王教成晋升中将军衔。

12月,王教成跨大军区交流来到沈阳军区并升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就在晋升上将军衔前夕,他接受采访时说,“武欲胜其敌,必先练其兵”,我军必须进行实战化训练,通俗地讲就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其核心是坚持“训战一致”,把实战要求贯穿到军事训练各领域、全过程。

褚益民,多次为优秀战士撰文

现任沈阳军区政委褚益民1953年出生,江苏如皋人。褚益民曾长期在兰州军区服役,历任第47集团军141师政治部主任,第47集团军政委等职。起,褚益民任沈阳军区政委。

作为政工干部,褚益民曾多次为优秀战士撰文。8月,黑龙江省军区蒙古族士官邰忠利,为救落水群众牺牲。褚益民与张又侠为邰忠利在《求是》杂志上撰文,赞扬他是一名优秀的少数民族战士,表现出敢于担当、英勇献身的壮烈情怀。沈阳军区某部藏族战士降巴克珠一家三代,先后4人参军、7次荣立军功。,褚益民又与王教成联合撰文,盛赞他们“精忠报国”。

魏亮,政工经验丰富

现任广州军区政委魏亮1953年2月出生,江苏高淳人。1996年至,魏亮历任第12集团军师政治委员,第12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江西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位。,魏亮调任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委员,并改授少将警衔。,魏亮重回解放军,任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并于同年晋升为中将军衔。10月至今,担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魏亮常年担任政工干部,并且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中均有从事政治工作的经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