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原创]明朝灭亡原因:崇祯帝杀人太勤

[原创]明朝灭亡原因:崇祯帝杀人太勤

时间:2023-08-22 00:21:41

相关推荐

[原创]明朝灭亡原因:崇祯帝杀人太勤

明朝的灭亡固然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决策中枢,党争仅只一个方面,太平时期吵吵嚷嚷还可以维持,战时就不同了,必须有一个有权威的决策机构,崇祯朝所缺的就是这个。大明建立,朱元璋、朱棣父子精力旺盛,废除了沿袭了几千年的丞相制,改用内阁制,集皇权与行政权于一身,乾纲独断,保证了国家的统一与社会安定,消弭了权臣生存的土壤。这个制度好是好,但必须保证当政者是一位勤政的工作强人,由于皇权社会实行的是皇子继承制,缺乏竞争力度,保证不了政治强人上位,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也便出现,为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平庸的皇帝不得不把一部分权力分出,真正的内阁制便在吵吵嚷嚷中形成,内阁首辅的地位也便与丞相的地位基本相同,保障了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稳定,在这一缓慢的政治制度的嬗变中出现了于谦、严嵩、高拱、张居正等权臣能臣,化解了政治危机与国家危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国是皇帝自家的,对率土的王臣是不放心的,孤家一人不可能明察众多臣工,虽有谏官言官予以制衡,总归脱不了士大夫一系,要有另外一种势力予以制衡,太监做为皇帝身边的人,最容易得到信任,也便登上了历史舞台,王振、刘瑾、冯宝、魏忠贤大名鼎鼎,权倾一时。有道明君能够驾驭臣工,太监仅只服务于内廷,平庸之君驾驭不了臣工,又对臣工不放心,倚重太监做为弥补,之间难免不发生冲突,结党互为排斥在所难免,皇帝乐见其成,于谦大功于国家,与内官太监关系不好,没有获知最高领导的意图,落个身首异处,高拱与太监关系紧张,虽有皇帝支持,但工作磕磕碰碰,绩效并不大,张居正修好大太监冯宝的关系,获得了内廷实际统治者太后的支持,大权独揽,大力推行一条鞭法,使国家财政有了稳定的收入,平灭了危害多年的倭寇,打击了蒙古势力,实现了国家中兴。张居正死后,万历亲政,大肆反攻倒算,使张居正开创的大好局面陷于混乱,阉党与士大夫组成的东林党互为攻邗,一直持续到天启朝,最终阉党得势,太监魏忠贤权倾朝野,大力打击东林党人。崇祯继位,很想有一番作为,不允许一支独大,诛杀魏忠贤,清除阉党势力,东林党上位。

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农耕民族面对的是广袤的北方游牧地带,中原地区历来是帝国的经济政治中心,每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无不把战略防御向北推进,国力强盛时经略草原,国力衰弱时被动防御,一旦农耕民族发生内乱,游牧民族便趁虚而入,大肆抢掠杀戮,主战场一般在中原一带,南方相对安定,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纷纷南渡,带去了资金与技术,在南方相对的安定的局面下相对发展,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繁荣。夏商周汉唐的经济政治中心在中原,一条丝绸之路贯通外部世界,茶马贸易沟通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北宋建立,政治中心仍为中原,但其经济中心却转移到了长江以南,尤其南宋一百多年的经营,航海技术的提高,海上贸易与陆上贸易平分秋色,为帝国提供了大量财富。元末动乱,主战场仍在中原一带,中原地区的经济又一次遭到了巨大破坏,朱元璋的成功与南方的经济支持分不开,后来的明政府的大批移民中原证明了这一点。朱元璋登基,重税江浙,并不是传说的惩罚张士诚,而是江浙一带富庶,理应作出大的贡献,符合收入多多纳税的原则。明朝建政二百多年,大的动乱不多,社会比较安定,尤其东南方,庄园经济日臻完善,为陆上贸易与海上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与之不协调的是明政府一贯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财阀的政治地位很低,要有所突破,就要在士大夫阶层中寻找代理人,官商利益集团也便结成,推行了一百多年的一条鞭法只解决了田税与劳役的问题,对于大地主阶级有所触动,对于工商财阀并没有触动,客观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繁荣,这一局面在和平时期并没什么,在战时就不同了,战时需要巨额军费,原有的田赋收入不足用,需要开辟财源以供军需,由于官商利益集团的抵制,加之崇祯政治经验不足,没有强有力的行政内阁机制,只能增加田赋,官逼民反,愈演愈烈,万劫不复。

东林党误国,阉党同样误国,崇祯难辞其咎,说明朝的灭亡在于万历,其实并非如此,崇祯接收的大明并没有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陕西旱灾,南方依然富庶,湖广熟天下足并非虚言,加以重视即可,后金也不是那么强大,在东北闹闹可以,若想进关不可能,因为大明的国力足以解决内忧外患,不过明政府没有整合罢了,如果张居正重生足于使大明再次中兴,可大明却选择了从政经验不足的崇祯,能力不行却乾纲独断,不灭亡才怪。东林党忠于朝廷,阉党忠于朝廷,这一点不可否认,阉党魏忠贤被诛,客观上聚拢了人心,因为太监历来名声不好,被视为不正常,文官政治已经深入人心,团结士大夫用好士大夫摆在面前,可崇祯想有作为却能力有限,揽权不放权,急躁用事,容不得臣工的失败,执政十七年换了二十多个内阁首辅,怎样能够形成领导核心,领兵将领一有失误就杀戮,怎样能够历练出统兵大员,如此便寒了士大夫与将领的心,致使朝堂议事形同虚设,留待孤家寡人乾纲独断。

杨镐,兵部侍郎,崇祯二年1629年因萨尔浒战败被杀。

刘策,蓟辽都御史,崇祯三年1630年因辽东战事失利被杀。

袁崇焕,督师,辽东巡抚,崇祯三年1630年被杀。

孙元化,巡抚都御史,崇祯五年1632年因辽东战事失利被杀。

杨一鹏,漕运总督,崇祯七年1634年因农民军破凤阳被杀。

熊文灿,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崇祯十三年1640年因招降张献忠、罗汝才失败被杀;同时还杀了总兵官33人。

郑崇俭,三边总督,崇祯十四年1641年因剿农民军不力被杀。

薛国观,内阁首辅,崇祯十四年1641年因劝说皇亲国戚捐助军款被杀。

陈新甲,兵部尚书,崇祯十五年1642年因泄露崇祯与满清议和的消息被杀。

周延儒,内阁首辅,崇祯十六年1643年因贪污、谎报军情被杀。

杀人不可能立威,用人不专成发现不了人才,朱元璋嗜杀成性,但其在打天下的时候从不杀人,尤其是统兵大员,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失败不等于能力不行,人死不能复生,杀却了也就阻断了人才成长的路程。如果崇祯理智一些,不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官内阁政治,组成强力内阁,放手让内阁运作权力,做个清闲皇帝,大明不会亡。

本文内容于 /1/24 16:32:49 被小编a13编辑

[ 转自铁血社区 /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