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正因为这部奇书 中原才能抵御匈奴的侵袭 可惜后来失传

正因为这部奇书 中原才能抵御匈奴的侵袭 可惜后来失传

时间:2021-02-08 08:08:38

相关推荐

正因为这部奇书 中原才能抵御匈奴的侵袭 可惜后来失传

一千五百多年前,亚欧大陆上长期活跃着一支桀骜不驯的民族,它的名字叫做匈奴,与华夏本是同源。自夏王朝时期匈奴的先祖西迁至北方草原,经过几百年的融合与成长之后,就一直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

与匈奴为邻的那段漫长岁月里,中原曾与它歃血为盟,休戚与共。也曾你死我活,势不两立。两者就在这样的矛盾与纠葛中互相戒备。

这种戒备直到五胡时期才终于放下。匈奴趁着中原大地不稳之际,趁火打劫,把苦难与灾祸再次带给中原百姓,却忘了善恶到头终有报。这次的“任性与搅合”成了它最后的绝唱,也是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一场告别演出。

那个战乱年代中,将这支民族肃清的人叫冉闵,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一纸“杀胡令”让中原百姓不在是作为胡人的口粮,而是拿起了武器与之战斗。

据记载,冉闵率领汉人“驱胡”的六百多天里,汉人无一月不战,日日与胡人相攻,太阳不落,战斗不止。

他是抗击匈奴的最后一位民族英雄。在其之前也有不少人为抗击匈奴而曾做出卓越的贡献。比如李牧、蒙恬、卫青、霍去病、李广、窦固等名将。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也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今天春秋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非重温这些名将们峥嵘的岁月,而是探讨一下中原王朝真正能与匈奴对抗的深层原因。

难道身为农耕民族的汉人天生就有体魄与能力对抗整日在草原上饮血茹毛的游牧民族?答案当然是不可能的。那么,体魄与能力上的短板是靠什么来弥补的呢?

如果了解过历史上抗击匈奴名将们的资料的话,会发现他们的历史评语中都会带上这三个字:善骑射。既然汉人是农耕民族,怎么会“善骑射”呢,“善农耕”才对嘛。

大多人都不知道,汉人之所以也能做到“善骑射”,并不是天生俱来的,也不算战争陶冶的。而是与我国历史上某位大人物的改革有关(非商鞅),今次就不多提了,明日单开一章来表一表这位神秘人物。

人的骑射技术是在改革后提升的,那么马的甄别技术呢?没错,标题中的奇书指得便是《伯乐相马经》。

孙子兵法曾言:兵贵神速。在古代战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就是行军的速度。所以说,战马的品质至关重要。

而匈奴人的立国之本就是战马,所以在甄别战马的领域里,匈奴人远远超过中原人。西汉晁错对匈奴人的马匹就曾有过这样的介绍:上下山坡,出入溪涧,中原的马不及他们。

值得强调的是,千万不要小瞧任意一匹战马。事实上,马匹的驯养是最复杂、最困难的一项工作,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五到十年的周期。普通马匹如此,战马更是如此。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相马经》的问世正好弥补了中原人不识马的弊端,让身处中原的农耕民族勉强有了与游牧民族一较高下的资本。这本书成书于春秋时期,是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而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

《伯乐相马经》问世之后,就一直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对西汉、隋唐时代影响较大。

可惜的是,这本书后来失传,我们只能从《新唐书·艺文志》、《齐民要术》等典籍文献中窥其麟爪。

相马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