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悦读 《结构思考力》只有思考清晰 才有表达有力

悦读 《结构思考力》只有思考清晰 才有表达有力

时间:2019-05-13 08:09:17

相关推荐

悦读 《结构思考力》只有思考清晰 才有表达有力

知识管理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结构化思考是将隐性思维显性化,将隐性变显性的过程越来越重要,总的来说,内化为思考、外化为表达。

平时的思考过程和展示过程,总让人感觉考虑面不够周全,往往需要结合别人的补充才能成为成品。也一直以为是理所当然的,毕竟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嘛,肯定会有所欠缺,不可能都面面俱到的。特别平时针对某些专题发表自己建议的时候,上级也常说思考的内容实操性很强,但总给人很散乱的感觉,比较零散,着重细节的执行环节。渐渐的意识到思维方式上的缺失,意欲着力提升。

《结构思考力》——中国版的《金字塔原理》,算是一块叩门砖,敲开持续提升和实践的大门,看完书后,终于明白平时考虑问题的欠缺主要是在大框架上的欠缺,每次拿到一个问题,总是迫不及待开始去逐点分列,结合日常的操作行为习惯去思考改善方向及措施。其实真正的根源是太急躁啦,连方向都没想清楚就急急忙忙去行动了。结构化思考力就好像练兵打仗前的战略布局,先从各方面确定好方向再去行动。打仗只顾往前冲的状态是远远不够的。

掌握结构思考力能带来什么?

WHY:结构思考力可以让思考更清晰、表达更有力

结构思考力讲的是结构化方法,它可以在这两个维度帮助大家:思考清晰,表达有力。

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论 证 类 比,类似于高中的议论文写作

一、“论”:结论先行

结构思考力强调的是先总后分的体现: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是自上而下表达方式的体现

二、“证”:以上统下

1、符合以上统下才能保证表达的效果

2、有理由支撑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3、以上统下的特点符合实践要求

三、“类”:归类分组

1、关于这个问题我有3点建议----分类可使沟通更有效率

这个事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分类使思考更有效率

四、“比”:逻辑递进

思考的前提是依据信息,面对杂乱的信息:应该怎么做呢?作者给出了三点:

思考清晰:让自己想明白

结构化可以帮你将零碎的、不成体系的内容想清楚,想明白,成体系。

这一领域,“麦肯锡” 系列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金字塔原理和MECE 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同时也是数学中分类讨论的核心思想即不重不漏)。实际上,它在结构思考力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达有力:让别人听明白

光自己想明白自然不够,还要让别人能听明白。自己的脑内回路如果和对方搭不上界,那说多少也是白搭(想想你的数学老师,他能想明白不带表能给你讲明白)。

为此,学会一些常见的表达套路很有必要。结构思考力为你提供了大量的套路。

思考结构

实际上,每个人最适宜的思考结构都不相同(找到自己最适合的结构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尝试)。不过有结构胜过没有结构似乎没有什么疑义。

实质上,思考结构(按

两种思考结构

自发式:隐性经验显化,自己慢慢想明白;

借鉴式:各种现有模型,前人走过的车辙,掉过的坑,铺好的路……不用就太浪费了。

结构思考力,一方面可以帮我们找到自己更高效的模型,把我们隐性的经验变成显性化的可传承的这样一种结构(所谓的熟能生巧);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已有的典型模型的 “借鉴”,给我们在思考中提供更广阔和清晰的思路。

小结

大部分人连想问题想清楚都有困难;能想清楚的人里,能说明白的也是少数。结构思考力可以在这两方面帮我们作出引导,指明方向。能走多远,终究要看自己(当然,自己不愿意动的话谁也推不动你)。

WHAT:结构思考力是【先总后分】的立体化思维

结构思考力分为两部分完全穷尽,向下纵深,其中向下纵深是向下想挖掘事情的细节,联系上下把这个问题想透彻(类似于语文阅读,上下文阅读)

横向: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问题的所有可能都考虑进去,比如你创业,需要的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物业费,扣税等等。

这个方式也包括两方面: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类似于纵向思考法:

演绎法:

(1)大前提(所有M都是P)——小前提(所有S都是M)——结论(所以所有S都是P)

(2)常见式就是:现象(What)、原因(Why)、解决方案(How)这三方面的综合也是纵向结构2W1H

归纳法:

可以选择归纳的方向有三个:

时间顺序:逐一进行,适用于项目进展、阶段汇报

结构顺序:化整为零

重要性顺序:水平比较

先总后分这一核心思想可以在多个方面上体现,以下补充大量案例来说明其应用途径。

解决问题:【问题】→【原因】→【解决】

第一个应用方式是解决问题式。

【问题一】如何将 200mL 的水倒入 100mL 的空杯?

问题:如何将 200mL 的水倒入 100mL 的空杯?

【问题】

水会流出来

【原因】

杯子:小

水:液体、流动

环境:重力

【解决】

杯子:换大杯子(标准答案之一,虽然我不认同);倒入两个杯子;倒完 100mL 后等蒸发,然后再倒

水:冻成冰

环境:在太空/失重状态下 “倒” 入

【总-分】关系示意:

如何将 200mL 的水倒入 100mL 的空杯?系统思考或许更能帮助我们更加完善地解决这一问题。

【问题二】曲别针都能有什么用?

【问题】

曲别针有何用途

【原因】

实际用途

弹性

硬度

长度

颜色

可弯曲

……

心理用途

好看,好玩

礼物等特殊含义

……

【解决】

(略,可自行列出。如弹性可夹取文件、装订纸张、当做书签等;硬度可作为武器、可捅各种重启按钮、可扎针、可穿孔、可作尺子……)

表达有力:【总分总】结构

很多人说话抓不住重点,并对此十分困扰。其实,只要学会了【总分总】结构(没错就是从语文课从小学讲到高中讲了 12 年的那个最经典的结构),一定能大大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不过单纯的【总分总】太过概括,以下介绍两个西方的叙事套路。

【方法一】BPA:背景、问题、行动(解决方案)

案例如下:

(B)亲爱的领导,在昨天公司举行的清洁检查中我们的清节评分不及格,(P)原因是我们清洁质量不达标与现场布置不达标。

(A1)(A1B)清洁质量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

(A1P1)第一,行政科给我们的情节工具不适用,打扫效果不好;

(A1P2)第二,我们做情节的人手不够,时间来不及。

(A2)(A2B)现场布置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

(A2P)有棵树搬不动,影响了现场美观得分

汇报时的结构图

如此层层递进,如树形结构,即使在语言细节上还有不少改进余地,也能保证汇报时能说清楚情况。

【方法二】AIDA:注意、兴趣、渴望、行动

这一套路是广告行业的法宝。具体而言:

注意(Attention / Awareness):嗯?

兴趣(Interest):嗯……

渴望(Desire):嗯!嗯!嗯!

行动(Action):买买买买买买!

注意力是引子,兴趣是总(单点突破),渴望是分(多点引导),最后的行动还是总(加了个行动指引,让你回归最开始的诉求)。

有很多变式,加入了诸如 S(Satisfaction,愉悦)、C(Confidence,自信)等因素,甚至还有个AISDALS 爱之模型(AISDALSLove model)。

认知地图:按图索骥,先主后次

其实先总后分这一思想实在是太常见了,常见到我们平时都经常忽略它:

如果你要从北京房山到香港北区,那你首先要解决的一定是如何从北京到香港,然后再考虑是打车还是坐地铁去机场的问题——百度地图也是这么干的;

如果你来过北京,定位某地时最简单的方式是说 “东/西/南/北 某 环”,比如西二环、北五环、南三环北侧、东四环北段,然后再考虑具体地名,这样你肯定能大致知道它在哪儿;

如果你观察过理发师是如何剪头发的,你会发现他们首先先剪出大概的形状,然后再逐步修饰细节,这样才不会走形严重;

如果你画过几笔,或者写字欠佳,那你一定知道初学者最难学会的是像,原因是过分钻入了细节(分)——比如衣服的褶皱,比如笔画的轻重锋芒,而忽略了整体(总)——比如结构;(可以参考这个回答,介绍了绘画者整体思维的问题;答案本身也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如果你学过程序设计,哪怕是大学计算机基础那种课,那你一定听说过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这句铁律,它是说设计程序时要先从功能上设计,再考虑这一功能的实现;

如果你学工科,学过电路,那你一定知道一个叫做小信号分析(也有叫小波分析)的方法,它是说要先确定(直流)静态工作点——大概是 x~1x 伏,然后再根据这一点,求解各点的微小变化(交流)——这大概是 0.0x~0.00x 伏的级别;

……

实质上,这也是我们认知时的方式:我们往往需要首先搭建一个框架,之后再向其中逐步添加内容。

如果再延伸一些,还可以管它叫整体细想、抓大放小、先解决主要矛盾……

不过,最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先总后分】,然后结合自己的感悟,逐步调整,灵活变通——这个过程,也是对自己【先总后分】的治理。

HOW:五个步骤,用结构思考力解决问题

结构分类

依直观程度分类(原作者角度)

作者(依直观程度)将结构化思考的成果分成了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即树、表、图。

结构化的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树、表、图

划分方式很好理解:

对于原本纷乱、反复的问题,树至少能帮我们理清主次、层级的关系,随后(如果可能)还可大致确定下同层级内容之间的先后顺序。

对于表是二维结构,对每一信息元素/展示内容都可以两个角度进行描述,较树而言更加客观细致,也可容易被大脑接受、理解。

图则彻底抛开了之前树的主丛、表的交叉(复式分类)的限制,可借助多种表现手法,更加清晰、明了地标明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修改角度

不过,有的不喜欢这么分。(仿照数据结构,)管它叫线性、半线性、非线性。

线性

从逻辑上来讲,线性的特点是内容之间的顺序相邻。

序列(Sequence):有特定顺序,如按时间顺序、优先级、抽象层次依次排列;

散列 / 列表 / 清单(List):无特定顺序,如分析的角度、城市分布、部门或人员介绍等。

专门区分序列和散列的意义在于:序列因为含有逻辑,即使是文字也容易被人接受;而散列因其逻辑顺序并不明显,故需要着重说明或进行改写,才能使其易懂。

很多报告中,即使所述内容本没有序,报告者仍强行使用 “第一点”、“第二点” 来组织逻辑,似乎很有条理,但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相比于其他结构,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将散列改写为其他逻辑结构,既帮助自己深刻理解,也可使表达更为清晰明了。

半线性

树(Tree)

一般树 / 分类树

鱼骨图(Bone) / 分析树

时序图(Sequence Diagram)

泳道图(Swim Lane)

非线性

集合(Set)

图表(Table)

图形(Diagram)

应用步骤

应用结构化思考的五个步骤,分别是:明确理念,确定主题,分清层次,选择顺序,形象表达

应用过程包含了三个层级、五个步骤。

案例简介

逐步修改:散列→分类树→时序图→图

这一案例中,通过借助结构思考力,逐步修改了毫无逻辑的大量内容,使其有序、易读、易于理解和记忆。

散列

与顾客拉近距离的技巧-原稿

结构思考的第一步,是明确理念打基础。

原稿中首先确定目标是 “与顾客拉近距离”。随后,直接(快速地)列出了毫无顺序的 9 条内容,可以认为这是线性结构中的散列 / 列表 / 清单(List)。

与顾客拉近距离的技巧-修改稿

分类树

结构思考的第二步,是基于目标定主题。

确定目标是 “与顾客拉近距离” 后,设定主题为 “方式和技巧”。

结构思考的第三步,是纵向结构分层次。

比如,通过归纳,发现可以将服务人员的行为分为表情、动作、言语三方面。随后,借助此框架将对应的内容填充进去,构成基本的主从关系。

结构思考的第四步,是横向结构选顺序。

这一案例中,发现每一层次的内容中并无太明显的顺序(这反而证明了形象表达的重要性),故直接调至下一步形象表达。

至此,无序的九条内容已经分类完毕,并拥有了基本的层次结构。但这样的内容太过抽象,含义不明,需展示者进行大量的解释。为此,我们还需对其进行形象表达,以便我们的表达更为清晰明了。

结构思考的第五步,是形象表达做演示。

时序图

所谓的 “表”,其本质是在二维空间上,通过两个维度,分析特定内容。如果将一个维度作为时间,另一维度作为项目,则它就是时序图。

与案例中的表唯一不同的是:时序图通常将横向作为时间轴,自左向右为时间流逝顺序;而案例分析给出的表中,将纵向作为时间顺序,自上向下依次为迎客、接客、送客(图中有误,尊重作者,未作修改)。其优劣之处,不做详述,读者可自行分析。

最终,作者尝试将全部内容分为 “内功” 和 “技巧” 两个部分,对每一部分依次划分,并通过对线、框等图形元素的运用,进行了适当的引导和区隔。

不过在我看来,这仍然欠缺整体上的逻辑。具体修改方式,可另作讨论。读者若有更多兴趣,可参考信息图(Infographic)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多叙述。

附李忠秋老师《结构思考力》优酷视频网址:

上: /v_show/id_XMTMzODQyMTk4NA==.html?beta&

中:/v_show/id_XMTMzODM5MzA0OA==.html?beta&&spm=0.0.module_basic_relation.5~5!2~5~5!3~5!2~1~3~A.Q5TskR

下:/v_show/id_XMTQxMDIxMDUzNg==.html?beta&&spm=0.0.module_basic_relation.5~5!2~5~5!4~5!2~1~3~A.Q5TskR

转自《结构思考力》,机构思考力学校和无书笔记,编辑无书

关注无书,回复金字塔即可获得「芭芭拉的《金字塔原理》pdf电子版和PPT」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