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最新院前急救心得体会800(精选10篇)

最新院前急救心得体会800(精选10篇)

时间:2019-10-29 12:15:16

相关推荐

最新院前急救心得体会800(精选10篇)

急救心得体会200字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实践、思考和总结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和感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地总结心得体会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不断进步的关键所在。每次总结都可以帮助我们回顾经验,找出问题,并且为将来的行动提供参考和借鉴。总之,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要保持独立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的方向。

院前急救心得体会800篇一

近日,一位河南大学女生的死亡引发了这个国家对120急救系统的反思。

在家人公开的女孩生前拨打的最后一个电话——120急救电话的录音中,寻求救助的女孩不停地描述自己的头疼,并试图在提供了自己的学校和宿舍的信息后,继续按照电话那头的要求描述自己的详细地址。整个过程持续了8分钟,然而,对于脑血管疾病发病期病人,那是个过于艰难的任务,她没能成功。在电话的末尾,女孩再无声息,等到舍友回到宿舍,她已失去意识。

致命电话后接近两小时,由室友帮叫的救护车终于来了,女孩被送往医院,然而,挽救生命的时机已逝,最终,她因脑出血去世。

之后沸腾的网络舆论下,5名与120急救热线相关的工作人员被问责。其中,接听女孩电话的调度员因“业务不熟练,对急诊患者病情研判有误,调度用语不规范,对急症报诊敏感性不够,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方法单一”而被开除。

然而,为什么这样一个“不熟练”、“不规范”、“能力不足”的调度员会被放在一个如此重要的救命岗位上,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院前急救体系的复杂与无奈——作为一个长期亏损的公益性部门,它需要专业人才,却没有与之相配的薪酬和晋升体系;它如此重要,却常年缺乏法律保障,只能作为卫生系统中一个不受待见又无从安放的边缘部门存在着。

如此重要的救命岗位,却未受过医学训练。

“如此重要的救命岗位”,这句简单的话却并不足以概括调度员岗位的复杂性。

在“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整套急救医疗服务系统最前端的,便是受理调派救护车的120急救热线。

从急救数据中,你会发现,调度员最常规的工作并非“救命”而是甄别。

底,江苏省常州市曾公布过当地全年的急救数据:在全年225089个接警电话中,有效电话54562个,仅占总数的24%,而最终出车35036次,救治病人34031例,约占接警总数的15%。

在早期“有电话必受理、有呼救必派车”的调度原则要求下,调度员工作并不具有严格的医学属性,而是更偏偏向于“接线员”,接警后收集好患者的状况、病情、姓名、电话号码、位置等资料并派出救护车即可。

梳理多地调度员招聘要求,八点健闻发现,对调度员这个职业的顶格要求是护理背景或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大部分招聘并未要求应聘者需要具有医师资格。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调度员并非医护,他们只是属于医务系统。且非医学背景人士经形式不一的培训后加入急救调度队伍的情况,在这个行业中,并不鲜见。

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往往不强制要求医学背景的调度员却经常需要完成一些有经验的医生才能完成的工作——通过电话对面描述中的蛛丝马迹,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并合理调动科学有限的医疗资源。

在前述常州市的22.5万个接警电话中,仅有不足5%的危重病人。而调度员需要依靠自己的医学水平把这些病人甄别出来,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调派车辆,甚至偶尔还需要给出专业的远程急救指导。

以心源性猝死为例,心源性猝死的黄金救治时间是4分钟,每延长1分钟急救成功率下降20%,10分钟以上则患者希望渺茫,而急救体系的理想响应时间也要在“10-15分钟”,这时,第一目击者在现场施救成为可能,因此越来越多研究要求“利用120急救电话指导第一目击者参与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过程”。

而另一方面,如若调度员不做判断,僵化的调度势必会带来急救资源的浪费,而这浪费所造成的,将可能是生命的代价。

长沙医学院护理学院的刘勇等人在《国内外院前急救的现状》一文中写道,僵化调度“既可能出现病情轻的患者在救护车赶到后拒绝上车,也可能出现多个呼救电话同时打入时,因救治力量不足导致真正的危重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的情况”。

而关于调度员的职业化,一直呼吁调度职业化、专业化的河南平顶山市急救指挥中心主任、国家应急救援专家武秀坤在一篇文章中坦诚地写道,“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推进120调度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尤其是对调度员队伍全员开展以岗位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主的综合性业务培训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一切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调度员的职业化需要从零开始,然而,危急重症病情判断却每日都需进行,而且只能由目前的这些大中专毕业、未经医学训练的调度员通过一部电话来实现。

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对八点健闻解释,在河南120事件中,调度员之所以“主观认为报诊人为年轻大学生、病情不危急”并做出错误动作,这与其对相关院前急救法规和制度执行不力和专业能力不够有关。这些不足,导致调度员达不到对病人病情进行判断决策的水平,假如调度员对病情无法准确判断,可以请示专业同仁寻求帮助,而不能在未进行认真了解对方病情情况下草率拒绝调车,毕竟,“就近调派救护车是一个规定专业动作”。

提高调度系统的医学判断能力是国际难题,但急救体系较为成熟的国家已经摸索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上海医师协会急诊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急诊科和创伤中心主任陆一鸣向八点健闻介绍称,拥有全球最优院前急救系统samu的法国采取的是“一线接线员+调度医师”的二级分流模式,一线接线员接警后进行基础评估,若超出一线接线员判断能力则转由坐镇调度中心的具备多年急救经验的“调度医师”进行决策。

而美国采取的是“零分钟响应+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下称mpds系统)”,其中参与调度的工作人员需经严格培训获得相应证书后才能上岗,且后续仍需复训和再认证,以保证与系统同步。

对疾病更专业的认知一定是来自临床,陆一鸣告诉八点健闻,在其科室接诊的突然昏迷就诊后经ct检查发现脑出血的年轻人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先天动脉畸形,“就像脑子里装着一个定时炸弹,情绪激动、高血压、剧烈运动等等,这些都有可能诱发脑出血”,因此他建议要在院前急救调度中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急诊医生,“短期内,要充分利用急诊资源,可以安排院内急诊医生参与值班,或远程辅助”。

但对于目前中国的院前急救体系而言,无论是吸引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还是建立有效的培训路径,亦或是通过信息化手段适配mpds系统都意味着财政资金的进一步投入,而与每年大幅增加的急救站和救护车相比,这些是更需智慧和时间的“内功”,事实上,在郑州120事件之前,关于samu、mpds、调度员专业化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42部地方法,保不了急救中心的人才与经费。

调度系统的散与乱只是中国院前急救体系难以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一个缩影,设备配备、急救资源分布、急救医护培养晋升考核、急救立法......都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化设计。

自上个世纪末,中国各地最初建立院前急救系统时就因地制宜地分化出了多元化的体系,1997年,邯郸市中华急救站的王咏春撰文总结了当时5种院前急救模式,并建议,“我国院前急救应考虑建立单独的医疗救护中心,培养单独的急救医师,承担院前急救任务”,且“要尽快确立以某一院前急救模式为主,多模式并存的特色急救医疗体系,并制定《急救法》”。

二十多年来,这些多元化的模式并未统一,而是不断地巩固发展至今,有着各自固有的长处和短板:

在完全独立于医院系统之外的“独立型”急救中心,调度灵活,但需要“开创”一套人才培养和晋升体制留住人才。

八点健闻了解到,院前急救医生与院内急诊医生对疾病的深入理解有一定差距,“从医学角度来说,有的急救医生还不能算作一个合格的专科医生”,而当院前急救医生足够优秀时,急救中心就成了“跳板”,他们会再流向院内急诊科。

在依托模式中,由院内急诊医生参与院前急救,比如:部分急诊科医生三个月在院内,三个月在院前。然而,这类医生的医学水平足够,但由于接诊医生的偏好,“患者往往不一定会被送往最合适的医院”。

由于存在人员缺口,部分地区出台了急诊科医生参与院前急救的政策,然而,这种流动性极高的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对急救中心自身能力的提升没有太大的帮助。嘉兴市急救中心的祝敏亚和徐志红在撰文写道,“本中心的模式是急救医生由医院派遣的模式,只能救急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急救技能无法提高去满足需求”。

还有与110、119联动或消防结合的急救中心。这种模式在协调交警、巡特警、治安警、刑警及消防系统时会比较顺畅,到位时间有保障,但有资源浪费的风险。

但在急救中心指挥、医院系统出车的模式中,急救与其他系统的协调问题却是会影响调派到位时间,一位急诊医生告诉八点健闻,“120派单错误是难免的,一般是地址出错”,当前他最急迫的建议是“希望120可以有手机定位系统,通过app直接把报警人定位发给平板,目前我们的平板跟砖头没区别”。

而为各地的急救中心提供规范和保障的,也并非期待中的《急救法》,而是详略不一的地方法规条例,据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张燕及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应急办公室幸奠国等人统计,截止6月,现行有效的院前急救地方立法已共计42部。

大部分地方法既没有对院前急救网络的设置、急救人员的资质做出明确规定,专项经费的来去、院前院内衔接等也大都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引,对急救违规和无理由拨打120占用公共资源的患者违规也并未作出明确的惩罚措施。

在这40余部地方法中,有9部立法已有未修订,而全国规范文件《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至今也有8年之久了。

关于河南郑州的120延迟急救事件开除接线员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理,一位业内人士评论道,“这样的处理可以平息事件,但无法解决其中的医疗急救漏洞”。

前述急救医生告诉八点健闻,急诊专业有明确职称分类也不过两三年,绝大部分医院的急诊医生,都是抓其他专业的年轻人当壮丁凑起来的。而相比顺利接入院内晋升体系的急诊科医生,院前急救的专业化目前仍一片荒芜。

一个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是,院前院内急救的场景差异,值不值得分化出一个独立学科。

方邦江告诉八点健闻,目前院前急救还未完全专业化、学科化,各个省市院前急救管理模式也不尽一致,全国医药院校设置院前急救专业的学校也屈指可数。

院前和院内急救医护的培训要求并不完全一致,院内急诊科医生需经历三年规培等常规程序,但院前急救医护,特别是独立急救系统内的医护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培训条件。

,上海最先尝试将院前急救医护纳入院内急诊规培体系中,但这项计划近两个月就流产了,负责首批规培任务的陆一鸣告诉八点健闻,受训医护兴致高涨,但很快急救中心就把人调回自己培训了,“因为急救中心没人干活了”。

而在前述嘉兴市急救中心的论文中,曾写道“高学历、高职称的医生派遣到急救中心上班是一种人才浪费”。

在那篇文章的结论中指出,“院前急救医师队伍需要专业化人才,并非一定需要高年资高学历,但是院前急救的急救队伍必须相对稳定,急救技能须专业化,需要全科医学专业的医生较为合适,从而满足院前急救患者的需求”。

于是,这又成了院前急救岗位的一个尴尬之处,它需要人员稳定,专业化程度不低,但又比不上院内急救要求之高,因此,这套系统,没有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培养晋升机制。

不受待见的院前急救:一边供不应求,一边亏空。

“目前公立医院经营的本质还是自负盈亏,急诊无论在哪都是不受待见的亏损科室。这些年虽然急诊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它总归是一个逆市场的科室,对医护而言,这个专业干最脏的活儿,发展却很差,几面不受待见”。

前述参与院前急救的急诊医生甚至将院前急救形容为医院里的“血汗工厂”,“上班时间和强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作为公益事业单位,急救中心的收费和定价需要严格遵循属地相应物价标准执行。并且对于灾害性事故、突发性应急事件以及确实无法付费的情况,急救中心还需要实施无偿救助。

“确实无法支付”的另一面,是不愿意支付。事实上,很多人对中国急救体系的认识非常片面且执拗。在他们看来,叫救护车这件事本身就该是完全免费的。

八点健闻曾经采访过的一位跟车急救的医护工作者表示,有很多人听到叫救护车还需要收费后,会露出不可思议的惊讶表情,其中又有一部分人会非常坚决地表示拒绝为此付费。

一位北方城市急救中心的负责人曾无奈表示,救护车出车十次,至少有两次无法收到任何报酬。而江苏省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财务科负责人连洁的一篇文章曾显示,徐州市辖区调度有效车次35240车次,其中无偿救助7459车次,出车收费率78.83%,无偿救助率达到了21.17%。

急救中心的财务状况,几乎只能用“东搬西凑”来形容,亏损几乎是常态,而且,做得越多,亏得越多。

北京急救中心高级会计师余淑英曾研究指出,至,北京市院前急救服务次均成本合计为1409.9元,而次均收费则仅为218元,次均亏损差额为1191.9元。

而在连洁的文章中则显示,,其院前急救实际均次成本约为1002.12元,扣除救护收入和各种补助后仍会有次均733.52元的亏空,而对这个缺口,连洁给出的弥补缺口的解决途径包括:压缩不必要的公用支出;医疗机构协调解决;从主管部门申请应急保障和无偿救助专项工作补助。

在种种关于中国和英美、法德院前急救模式的对比中,常常被忽略的部分是中西方医疗体制的差异。在中国,院前急救系统收入部分由“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构成,而在对患者收费方面保持基本公益属性。

在美国的院前急救系统中,一次救护车可能会花费上千美元,一次骨折创伤的院前救治在保险报销前可能会花费几千美金,而根据上述徐州急救医疗中心发布的文章,当地救护单程收费,7公里内收费标准为40元,超过7公里收费价格为4元/公里,一次骨折外固定术50元/次(不含外固定材料)。

“高额收费会限制基本医疗服务的获取,但可及性极高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有些老人便秘会打120,便秘属于常见病,一般不需要急救”,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医学生们也不待见急诊医学。一位江浙地区医院急诊科教授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小规模分享会上表达了他的困惑,“今年我院整个急诊科只有一位研究生报考,分数是三百一十多分,但其他专科供不应求,分数线到了三百八九……今年以来我们急诊量超过了高峰,但相关文件支持重症、麻醉、呼吸、感染,也没见文件上有急诊,要知道很多医院连基本设备都没配齐”。

然而,在院前急救在医学生中无人问津的同时,对院前急救的需求,却继续上涨着。

眼下,各地院前急救系统还要经受疫情的考验,陆一鸣告诉八点健闻,在上海疫情期间,120急救系统的接警量是平时的6倍。

而长期来看,随着我国老年化水平不断提高,危急重症急救需求也随之上升。数据表明,这些年来,北京市虽然常住人口总数逐年在下降,但院前急救服务的需求反而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9.6%。

在需求上涨的现实威胁下,院前急救系统中关于人、资金、制度等种种“复杂到说不尽的难题”,或许到了该理顺的时候了。

参加完两期的急救知识培训,我受益匪浅.

20--年5月19日,在同学那里得知有急救知识大讲堂这样一个公益活动,毫不犹豫跟同学一起参加了第三期的培训,在会上学到了很多急救知识,更加清楚了急救的意义,三个小时的时间过得很快,会后我积极自愿加入了急救志愿者协会.

5月26日第四期培训,我提前报名作为会场志愿者参加,这次学到的更多,对这个协会和急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到了更加规范的动作,还结交了很多朋友.

会场上急救医护人员给我们深度剖析各种急救失败和成功的案例,让我感触很多,缺乏急救知识,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显得多么无奈,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动作有可能就会造成一个生命的流逝.

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生活中,医生的数量是有限的,救护车的速度是交通决定的,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会让一个生命稍纵即逝.因此,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实际行动起来,掌握急救知识,为了每一条神圣的生命.起码让我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做的不再是无奈和等待.

如果人人都行动起来,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加入,会和所有的志愿者医护人员们一起努力,让1%的概率不断朝着100%迈进!

了培训的重要性,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起来就会乱七八糟,拿学习人工呼吸来说,上面写得很详细,但是需要注意的很多,要呼吸频率、按压。总之要记得东西比较多,但总体来说不算难,但是当我们进行实际操作时,总会忘记很多东西,手忙脚乱的,所以一旦遇见紧急情况,一定要学会冷静。还有就是要多练习,多实践。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很重要,我们以后会面临很多突发情况,而每一次的冷静分析都有可能拯救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总之,这一次的培训有很多收获,虽然现在可能不会用上,但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用现在学的只是去救助生命,这将会是很值得骄傲的事。为自己为他人的生命,我觉得这次培训让我提前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医学,了解了面对紧急情况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会做一个帮倒忙的人,而是实实在在帮助别人的人。虽然我还有很多东西都没记住,但是,一旦发生该类事件,我一定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不会对伤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院前急救心得体会800篇二

年度计划、季计划、周计划、周总结,能按时完成。

2、护理培训记录本。

每月业务学习计划有安排,能按时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并有记录,科室考试有成绩,有签到登记。

3、质量管理方面。

科室有质控小组、质控成员名单、检查记录、月总结,有改进措施。

4、科室规章制度、各班职责、流程齐全。

5、车辆管理方面。

有急救车辆管理办法,车辆维修保养有记录,有车辆保险、入户等使用相关手续,车辆加油有登记,各车辆百公里油耗每月有对照。

1、护理培训方面:晨会提问每周两次未能及时做到,业务学习个别无课件。

2、质量控制方面:

(1)院前急救病历:个别医生书写不认真、字迹潦草、有漏项、主诉表达不确切、有时未用医学术语。

(2)调度登记有涂改、字迹不清晰、登记数据不准确等现象。

(3)个别医务人员出诊时未能严格执行出诊制度。

(4)急救车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全(缺心电图机一台、血糖仪两个)。

(5)急救标识不统一,不符合规范。

(6)缺一名跟车护士,其他护士连续加班,工作时间太长,身心疲惫,影响工作质量。

1、组织医生学习院前病历书写规范,请临床专业医师指导病历书写,使病历书写达标符合要求。

2、护士长、质控人员加强质控力度,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将急救车上所缺仪器配备齐全(心电图机、血糖仪)。

4、向院领导申请更改不符合规范的急救标识。

院前急救心得体会800篇三

急救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实用技能,因为不可预知的意外随时会发生。掌握急救技能并不困难,只需要听从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学习基本急救常识,并在平常生活中保持警觉,及时帮助他人,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伤害和死亡的风险。以下是我在急救实践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保持冷静的重要性。

在意外现场,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只有保持冷静,你才能全面、清醒地观察现场和伤者的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而情绪过于激动则会对现场的治疗产生负面影响,使得急救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可能会加重伤者的伤势。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赋予自己信心和勇气,安抚及照顾受伤的人。

第二段:把握最关键的黄金时间。

在急救应急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合理地把握时间。因为时间不等人,抢救时效性对伤者生死关系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那么很有可能因为病情严重拖延而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在急救现场,尽可能地省略时间和行动迅速地处理险情,对伤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段:合理运用现有的设备和器械。

在急救过程中,除了基本的急救常识之外,设备和器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例如,救护车的急救箱、血压计、心律监测器等工具,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帮助医疗人员更好地了解伤者的状况和病情变化。此外,独立的个人急救包,也是在急救过程中非常实用的装备。在平时的生活中,随时准备一份紧急急救包,并且了解怎样使用里面的物品会非常有帮助。

第四段:进行专业的急救培训和不断地学习。

对于许多急救情况,常见的处理方法可能并不是最优的选择,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有时场景的复杂性和个人特殊病情需要额外的处理。因此,进行专业的急救培训和不断地学习必不可少。掌握了更多的急救技能和知识,就会使得我们在紧急情况下更具判断力和适应能力,更稳定和有效地处理各种不同的急救情况。

第五段:时刻保持着对事故的预备感。

事故有时候并不是在我们注意到的时候发生的,因此有一个健康可靠的预备感是非常重要的。从生活习惯上来讲,我们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情况,比如不熟悉的地方和危险的地形。总是时刻保持着对险情的预备感,在必要的时候帮助他人,保护自己。这也是急救初衷之一。

急救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技能,也是社会公民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应该熟悉基本的急救常识,还需要掌握急救技能,时刻保持预备感,随时准备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因此,我认为,急救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个技能,为社会贡献力量,为自己增添安全感。

院前急救心得体会800篇四

院前急救演练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看作是提高急救处理能力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参与的一次院前急救演练中,我深刻感受到这种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其价值的认识。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这次演练中的所思所得,以及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应对流程的重要性。

在场的急救人员不仅拥有丰富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注重与时间赛跑的应对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演练当天,我们团队汇聚在训练场地,带着成套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在开始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认真研读了演练流程,标明了每个人员应该扮演的角色和应该采取的措施。解决意识不清或呼吸暂停的急救方案在场地指导员的积极引导下顺利完成。后续的救治环节,亦有条不紊按流程顺序进行,使整个应对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第三段:准备充足的重要性。

在一次救助行动中,人员得到越多的准备,实际操作中就会越少犯错误,并且能更快地响应和应对现场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演练前注重了设备的充电和药品的准备,保证了下一步操作的顺畅。准备与行动的串流更加确保了我们在应对时可以第一时间达到现场,响应应变并及时发动救援处置。

第四段: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救援行动中,以一个人对抗不利情况通常只能取得有限的效果。但是,一个团队可以汇集各位专业人员、知识和经验,整合资源和创造协同效应,将团队输出的效果往往高于个人单打独斗。在我所参与的急救演练中,团队合作的精神强烈地呈现出来,各位队员都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并在紧急的情况下与团队其他成员配合得无缝裂痕。

第五段:总结。

从这次院前急救演练中,我感到,对于急救工作者,积极参与类似的演练,加强基本技能、了解应对流程和充足准备,合理分工合作等各个方面都将有诸多好处。通过这样的演练提醒我们,在应对急救事件时,像现场调度员团队等须要密切协作的多个部门和人员一样,一起成长、一起提高,才能够真正有效应对诸如突发事件等多种不可预测的危机场景。这些经验与启示将一直伴随着我,成为提高我履职能力、推动医疗服务行业更好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院前急救心得体会800篇五

作为一名普通人,学会急救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突发状况的出现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急救不仅可以挽救生命,还可以为人们带来安全感。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急救前的准备。

急救前的准备是很重要的。首先,我们需要学习急救知识,包括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如何使用AED等。其次,我们需要备好急救箱,并了解箱内物品的使用方法。最后,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应对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反应。

第二段:应对紧急情况的心态。

面对紧急情况,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并且不要惊慌失措。首先,我们应该确定现场是否安全,保证自己和被救助者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进行急救。其次,我们需要尽可能快地评估伤者的状态,确定是否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急救措施。最后,我们需要用平和的语气跟被救助者交流,使其保持清醒和镇定。

第三段: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急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挽救人的生命。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我们需要尽快确定心跳是否正常。如果心跳较弱或已经停止,我们需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进行急救时,应该寻求专业医生和急救人员的意见和帮助。

第四段:用药和包扎。

在急救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药和包扎技巧。如果遇到出血严重的情况,我们需要先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并尽可能控制出血。我们需要用消毒棉球或绷带等物品包扎伤口,并妥善处理伤势,防止感染。在用药方面,我们需要先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

第五段:急救后的注意事项。

急救后,我们需要关注被救助者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需要转移到医疗机构治疗,我们需要确保被救助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在下一次急救过程中更加注重安全。

总之,急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能够为人们带来安全感,并能够挽救生命。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并保持冷静和应对能力。只有当我们在急救过程中能够保持专业和负责的态度,才能够有效地帮助被救助者,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院前急救心得体会800篇六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外对危重病人的急救。院前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挽救生命,而危及生命的心跳呼吸骤停、急性脑血管病、癫痫等,在急救工作中经常遇到,需要就地立即院前救护【1】。

心跳呼吸骤停临床上表现主要是: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面色青紫或苍白,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心跳呼吸骤停要求争分夺秒,3-7分钟内开始抢救,主要用心肺复苏术(cpr)。我国每年有54.4万人心脏性猝死,心肺复苏术cpr国内成功率是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4—40%【2】。本报告所涉及的5例突发心脏病,发病昏倒时,意识丧失、面无表情、疑似心跳呼吸骤停。可惜义工情急之下,不曾测脉搏和呼吸确认,故不敢断定必属心跳呼吸骤停,其有效率与cpr方法无可比性。虽然如此,依照原始点医学诊断,应属突发心脏病,亦及危险,故报告在此,也有相当意义。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之为“中风”或“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突然晕倒、迅速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呆滞、言语不利、偏瘫、小便失禁等,部分病人还会出现喷射状呕吐。大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机会致残;甚至会因病情快速进展,危及生命【3】。

癫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俗称“羊角疯”或“羊癫疯”,是一种反复突然性发作的脑功能短暂异常的疾病,发作时突然昏倒,全身痉挛,有的口吐白沫。发病率高,仅次于急性脑血管病,据统计我国约有600万人次。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若不及时治疗,可因生命功能衰竭而死亡,造成脑持久性损害。

原始点疗法,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兴的治疗方法,是中国台湾张钊汉医师研发并推广应用,逐渐获得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关注的新疗法。原始点疗法认为体伤是产生疾病症状的原因,体伤的实质是组织器官运作失调。原始点全身分布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每一处疾病的症状,都有相对应的原始痛点;按推温敷原始点并补充温热药食,可以修复体伤,用非医疗手段达到医疗目的,对很多慢性病效果显著,在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病的急救中也非常快速有效【4】。

广西贵港市原始点公益推广中心,从20__年11月—20__年5月,收集了学员用原始点急救突发性心脏病、急性脑血管疾病、癫痫发作16例案例,现简述如下。

一.临床资料。

16例案例,其中急性脑血管疾病3例(都有高血压病史),癫痫8例,其余5例按原始点医学诊断为突发心脏病(因陪伴意识丧失,疑似心跳呼吸骤停)。多在1—8分钟内苏醒。其中15例预后良好,没有后遗症;一例为癌末恶病质病人,急救苏醒后三小时再次昏迷,心跳呼吸停止,判断为热能耗竭,只给补充热源,没有再按推急救,病人安然逝去。严格而言,原始点设定的急救是心脑血管病突发的急症患者,而非经慢性病消耗的虚弱衰竭患者,故将此癌末恶病质患者排除,则本中心学员使用原始点急救所有15个案例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

这16个案例都是院前(即是在家中或街头)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在街头发病,围观路人没有医学背景,往往惊慌失措,用手推搡呼喊患者,无反应,大多案例是路人先用掐按人中、合谷、百会等穴位的方法无效,才交给懂原始点的义工或学员学员用原始点按推。少数患者直接用原始点按推。所有按推者都是学习过原始点基本理论和手法,根据张钊汉医师的原始点急救原则争分夺秒,先判断是哪个部位的问题,再决定按推部位的先后。从面部表情判断,有表情的属头部问题,如急性脑血管疾病或癫痫发作,先按推头部原始点,补充热源体力回复后,再按推上背部原始点;无表情的,属心脏问题,先按推上背部原始点,补充热源体力回复后,再按推头部原始点。按推原始点一般每个点3秒,来回两到三次,以患者能承受的力度为宜。急救时按推上背部一般用拳头法,先按推左侧再按推右侧,用时一分多钟;按推头部原始点多用食指法,用时3分多钟【4】。4例突发心脏病患者往往在3分钟内苏醒,1例在4小时后内苏醒;急性脑血管疾病或是癫痫发作多在5-8分钟苏醒。因为是院前急救,现场各种因素使急救时间变长,如能立即按照正确的原始点急救流程处理,约在1—3分钟内患者就可以苏醒,苏醒后温敷补充外热源。患者苏醒后都觉得疲倦,多数无其它特别不适。

院前急救心得体会800篇七

急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护生命并减轻伤害。在我们的生活中,意外和突发疾病时有发生,这时候如果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就能够挽救更多无辜的生命。因此,学会院前急救技能非常有必要。

第二段:具体学习院前急救的渠道和方法。

学习院前急救技能有多种途径,可以参加相关培训班,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者在互联网上获得知识。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都要确保所学知识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组织一些模拟演练,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急救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段:重要的急救技巧。

首先,掌握基本的急救原则和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在院前急救中,判断伤情、保护现场、拨打急救电话是最关键的一步。其次,掌握心肺复苏和止血的急救技巧。心肺复苏是最基本的急救技能之一,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能够将心脏重新启动,挽救生命。止血是在出血较多的情况下,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止血,避免出现大出血而导致生命危险。此外,还要了解基本的急救技巧,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

通过数年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积累了一些院前急救的体会。首先,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一点。面对紧急情况,人们往往会情绪激动,但只有冷静下来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其次,及时求助是非常重要的。在院前急救中,我们不能独自承担一切,拨打急救电话求助专业人士是必要的。最后,保护好现场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进行急救时,我们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同时避免伤口感染等问题。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通过学习和实践院前急救技能,我深刻体会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练习急救技能不仅能够救助他人,而且也能强化自己的自信心和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未来,我将继续不断提高自己的急救能力,争取为更多人提供帮助和保护。

总结:学习院前急救技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通过学习院前急救的途径和方法,了解急救的重要技巧,并将这些技能应用于实践中,我们不仅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还可以有效减轻伤害。急救技能的学习不仅对我们个人有益,也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院前急救心得体会800篇八

11月9日我们参加了双峰县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护员教育培训活动,我们主要学习了“红十字会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方面的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次活动中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教育培训中心的老师先给我们做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她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的救护原理及技术手段,同时介绍了急救的原则、目的、程序、自我保护等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与生命赛跑我们需要勇气和智慧。只有正确地把握救护时间,我们才能赢得更多宝贵的生命!

为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我们还跟随红十字会的老师们在进行了现场模拟演练心肺复苏。

关于这次急救培训,我感受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起来就会手忙脚乱,看起来很容易,但我们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总会忘记很多要点。最后,通过努力学习,我们大家都学会了初级急救技能,顺利通过了老师的考核。

本次培训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它让我们对紧急救护有了一定的了解,更让我们对医生充满了敬佩。紧急救护就是与时间赛跑,短短的几分钟却决定了一个生命的消失与否。而我们绝不能放弃这微小的机会。

院前急救心得体会800篇九

疾病和意外是人一生最不想遇到的,可是这个偶然和必然,我们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到来,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死亡。那么在送往医院之前,我们能做点什么,怎么样才能去帮助别人,这就需要我们学习院前急救知识。

今天,我有幸参与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全民急救技能普及”活动。这次培训是由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急重症医学中心的老师们给我们讲授如何现场急救及早期急救的意义,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懂得如何急救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急救知识的必要性。

在场的各位学员都积极投入到老师们的讲授中来。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不同的学员,相同的目的。不同情况下的急救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急救理念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不止要做到思维记忆,还需要做到形体记忆,让急救知识成为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用模拟人进行现场演练,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如何才能实施正确的急救方法,经验丰富的老师们手把手,一步步教我们急救技能操作的步骤和要点,使我们很快的就学会了有效的急救方法。

下午的培训导师讲授急重症处理,对现场包扎的讲解,不同部位受伤有不同的包扎方式,而且教了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包扎,也叫了一位同学上台表演,让我们进一步全方面的了解包扎的知识。我们在掌声中结束了本次急救知识培训,开始了实战演练。

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起来就会乱七八糟,当我们进行实际操作时,总会忘记很多东西,手忙脚乱,所以一旦遇见紧急情况,一定要学会冷静。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很重要。

总之,这一次的培训有很多收获,我觉得这次培训让我了解面对紧急情况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一旦发生该类事件,我一定会知道应该怎么做,更好地救治患者。

如果人人都行动起来,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积极加入全民急救技能普及,会和所有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一起努力。

院前急救心得体会800篇十

“每条单薄的生命,都值得被珍护。”一场何医生带来的急救讲座,别具一格,让我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

某年的某天,我们在某个护士的手中被接过。哇哇的哭声,是我们来到崭新世界的象征。伴随着祝福,上帝点燃了我们的生命之火,并道:“好生保护,别让恶魔将之熄灭。”

漫漫人生长路,我们或许只是他人生命中的过客。但又或许,我们能在其他生命中,留下温暖美丽的印记。他人的生命安全遇到威胁时,相信谁都不忍。可更多时候我们只能无奈地唏嘘。而这一场关于急救知识的精彩讲座,却教会了我该如何正确伸出援助之手。

当他人遇到意外,生命的光辉就开始黯淡。了解过急救知识的人会知道,要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实行救助。评估现场环境的安全,检查病人的意识是否清醒,并立即拨打求助电话。等待救护车需要一定时间,而这段时间,却是病人能否存活的关键。

在他人出事后的黄金四分钟内,如果没有人进行救助,或许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命的光辉随时间的流逝而流逝,直至完全熄灭。相反,如果有人对其进行正确的急救处理,保持病人的呼吸和心跳,止住病人的出血,进行简单的包扎,那么病人的存活率就会大大提高。

当病人被安全送上救护车,仔细些看,就会发现,生命的光辉在闪烁,生存的希望在发亮。

每个人都应该留些时间,学习关于急救的知识。比如,像我们所听的这一场讲座。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只需要仔细地聆听,认真地观察,并用心铭记。时刻准备着,或许某一天,它就会派上用场。

又一段生命之火复燃,明亮的生命光辉照耀下,病人缓缓睁开眼来,闪光的双眸,仿佛说道:感谢你,美丽的过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