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汇总11篇)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汇总11篇)

时间:2022-03-09 11:21:50

相关推荐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汇总11篇)

文言文中有通假字,古今异义

写一份总结可以把握住学习和工作的亮点,找到改进的方向。建议使用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进行总结,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份总结范文的汇总,期待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篇一

《河中石兽》里的故事有点离奇,但却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凡事不要空想,要勤于观察思考,要联系实际,才能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

河中石兽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转转一作:再转)。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篇二

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并:古义:一起。例句:二石兽并沉焉。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例句:阅十余岁。今义:阅读。

是:代词,此,这。例句:是非木柿。今义:判断词是。

盖:古义:发语词,因为。例句:盖石性坚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但,只。例句:但知其一。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

求:古义:寻找。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已:古义:停止。例句:转转不已。今义:已经。

如:古义:像这样。例句:如是再啮。今义:如果。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篇三

古今:

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并:古义:一起。例句:二石兽并沉焉。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例句:阅十余岁。今义:阅读。

是:代词,此,这。例句:是非木柿。今义:判断词是。

盖:古义:发语词,因为。例句:盖石性坚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但,只。例句:但知其一。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求:古义:寻找。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已:古义:停止。例句:转转不已。今义:已经。

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去,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是。

为其来也在。

临:临崩寄臣以大事。——诸葛亮《出师表》。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

临溪而渔。——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又。

东临碣石(山名),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到,至。

执策而临之。——唐·韩愈《杂说》。面对(上对下,尊对卑)。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乃: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而,又。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是,就是,原来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竟然。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于是;就。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这样,如此。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你,你的。

通假:

钯:通“耙”,耕地的农具。

求之下流,固颠.“颠”通“癫”,“疯狂”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篇四

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现出征,征收。

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明白,了解比喻。

穷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穷尽贫穷。

丝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弦乐器蚕丝。

委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放弃委托。

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离开到,往。

趋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快步走、奔。

跑趋向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助不真。

居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经过房子;居住。

见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拜见、进见看到。

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的原因常与因为搭配,表因果关系。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品质低劣。

晓畅晓畅军事(《出师表》)精通,熟练通顺。

布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平民用布做的衣服。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篇五

《河中石兽》一文是纪昀根据一己想象杜撰的寓言故事。纪昀虽在文中批驳“僧”与“讲学家”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但被纪昀认为正确的答案——石逆流上滚——却是不合科学道理的。因为石兽逆流滚动,水流是阻力,其动力肯定不会来自流水,而只能来自重力。文中正是认为水在石兽前冲出一个沙坑——“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然后石兽在重力作用下滚入沙坑,向上游前进一点。本文至此的推想是合理的,但之后“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则是不正确的。

因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滚动有一个规律:不论其形状是否规则,因重力而滚动的物体的重心必然降低。这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滚动是由重力引发的,而不是别的情况,比如一个快速滚动的皮球可以冲上一定高度的斜坡,其重心升高,但那是由于惯性而非重力;二、物体降低的是重心,而并不是说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要降低,假设文中的石兽有长长的角且落水时平躺指向下游方向,那么在一次滚动之后,石兽有可能站立在沙坑之中而长角由水平变为指向上方,则石兽的一个部分——长角的高度就升高了,但石兽的重心位置一定是降低了。换个说法来解释:流水在石兽的身下不断冲激出沙坑,相当于在为石兽挖一条向下滚动的坡道,石兽就是在那个断断续续向前“施工”“延伸”的下行坡道上不断向西(假设那道河是自西向东流)滚动。

这一点结论很重要:石兽可以滚动,但在滚动过程中其重心要降低。那么滚动一次要降低多少呢?文中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也就是说,当石兽上游方向出现的沙坑深度达到石兽(高度)的一半时,石兽会在重力作用下滚进沙坑中。此时,不考虑石兽不规则形状的影响,石兽滚动一次后其重心降低下了石兽高度的.一半,也就是半埋在沙中;滚动两三次,石兽就几乎完全低于河床的平面了,纵然不被泥沙掩埋,其身体也已不是正对着上游来水的冲击,又如何掏沙成坑?滚动十来次(假设能滚那么多次),石兽应已低于河床数米,那将是多么大的一个坑!那么石兽滚至“数里之外”将是多么恐怖的情形:一个落水的石兽阻挡流水冲击掏沙成坑不断向上游滚动,在河床底掏出一个长数里、深数里的大坑!若真能那样,疏浚河道只需向河中扔一堆大石球就可以了!

所以,石兽最多只能滚动三四次,不可能在河底滚动数里之远,除非那个石兽本身的尺寸就有“数里”高!纪昀此文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他在文中批驳别人“臆断”、“知其一不知其二”,但他本身就是将臆想的荒唐事例当作精妙的真理,文里文外,何其讽刺!这也告诫广大读者,今后不论是为文还是做事都不可臆造论据,否则只会招人笑柄!

更多。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篇六

古:对男子的尊称。

今:一般指儿子。

2.至于顿丘。

古:到达。

今:达到某种程度或提另一件事。

3.以我贿迁。

古:财物。

今:贿赂。

4.躬自悼矣。

古:悲伤。

今:哀悼,追念死者。

5.总角之宴。

古:快乐。

今:多指酒席。

6.三岁食贫。

古:多年。

今:指年龄。

7.静言思之;言既遂矣。

古:助词无义。

今:说的话,言论等等。

8.女也不爽。

古:过错。

今:高兴愉快。

《采薇》。

1..薇亦作止。

古:句尾语气词。

今:停止。

2..靡使归聘。

古:问。

今:雇佣任用。

3.忧心孔疚。

孔—。

古:很。

今:姓氏,洞;。

疚—。

古:痛苦。

今:内疚我行不来。

4..小人所腓。

古:士兵以车为掩护。

今:小腿后肌肉。

《离骚》。

1.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荒唐,没有准则。

今:水波澎湃。

2..长太息以掩涕兮。

古:眼泪。

今:鼻涕。

3..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善于取巧。

今:技艺精湛。

4..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随水流而消逝。

今:为避难而远走他乡、颠沛流离吾独穷。

5..困乎此时也。

古:处境极其艰难。

今:贫穷。

《孔雀东南飞》。

1.便可白公姥。

古:告诉。

今:颜色。

2.共事二三年。

古:夫妇在一起。

今:一起工作。

3.可怜体无比。

古:可爱可爱。

今:同情。

4.汝岂得自由。

古:自作主张。

今:不被束缚。

5.槌床便大怒。

古:坐具。

今:床铺,睡觉所用。

6.再拜还入庭。

古:两次。

今:又。

7.本自无教训。

古:教养。

今:从苦头中有所得。

8.妾不堪驱使。

古:使唤。

今:使、让。

9.却与小姑别。

古:退下来。

今:转折。

10.始适还家门。

古:女子出嫁。

今:适合适应。

11.处分适兄意。

古:处理。

今:惩罚。

12.渠会永无他。

古:他。

今:水沟。

13.便利此月内。

古:吉利。

今:方便。

14.勿复重纷纭。

古:麻烦。

今:多、杂。

15.蹑履相逢迎。

古:迎接。

今:贬义,奉承。

16.汝是大家子。

古:大户人家。

今:众人。

17.奄奄黄昏后。

古:暗沉沉的样子。

今:气息微弱的样子。

18.多谢后世人。

古:多多告诉。

今:非常感谢。

19.叶叶相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交通运输的总称。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

古:表顺序,在……的旁边。

今;不及,下一等。

2.俯察品类之盛。

古:时间万物。

今:种类。

3.夫人之相与。

古:助词,无义。

今:丈夫,男子。

4.未尝不临文嗟悼。

古:曾经。

今:动词,品尝。

5.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篇文章。

今:形容人做事有礼有节。

《赤壁赋》。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星宿名。

今:西班牙民间风俗运动。

2.白露横江。

古:白茫茫的水汽。

今:节气名。

3.凌万顷之茫然。

古:旷远的样子。

今:不知所措。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常指美好的理想高远的志向。

今:好看的。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篇七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经常。今:平常,一般。

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古:大腿。今:屁股。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出处同上)古:多少。今:语文中的一门学科。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8.复前行,欲穷其林。(出处同上)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出处同上)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10.问所从来。(出处同上)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出处同上)(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12.无论魏晋。(出处同上)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13.便扶向路。(出处同上)古:沿着,顺着。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出处同上)古:像这样。今:这样。

15.欣然规往。(出处同上)古:计划。今:规则,成例。

16.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古:买。今:集市。

17.木兰不用尚书郎。(出处同上)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

18.当户理红妆。(出处同上)古:窗户。今:门。

19.坐我西阁床。(出处同上)古:坐具。今:卧具。

20.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今:将来的光景。

22.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古:这样。今:量词。

23.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古:适逢,正赶上。今:会见。

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出处同上)古:在这时。今:因此。

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魏学《核舟记》)古:特别手巧。今:新奇而巧妙。

26.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彭端淑《为学》)古:雇船。今:买船。

2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出处同上)古:及,到。今:过了。

28.邑人奇这,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古:渐渐。今:稍微。

29.孟尝君特鸡狗盗之雄耳。(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古:只不过。今:特殊,超出一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篇八

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古义;爱百姓。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

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古义:在野外征战。今义:显露出来。)。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今义: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今义:不躲开)。

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古义:不出来做官。今义:略。)。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古义:不同意,不认可。

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古义:面向北,投降。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古义:城市里做买卖。今义:略。)。

13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略)。

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下属官职之一。今义:略。)。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古义:听力好、视力好。今义:略。)。

20.操持: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21.动摇:而齿牙动摇(古义:松动。今义:态度不坚定)。

22.独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古义:与众不同。今义:不依赖他人。)。

23.地方: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略。)。

24.怠慢:怠慢忘身,灾祸乃作(古义:松懈、轻忽。今义:冷淡不热情)。

25.反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恢复。今义:略。)。

26.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27.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言行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8.分布:(陆)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古义:到处布置。今义:散布在一定区域内。)。

29.夫人: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男子的配偶。)。

30.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情况。今义:很,极。)。

31.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32.扶老:策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

33.风流:千古风流人物(古义:杰出的人才。今义:生活放荡)。

34.感激:三顾至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略。)。

35.港口: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古义:河的支流相交汇的地方。今义:供大船停泊的地方)36.告诉: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

37.故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旧例。今义:真实或虚构的事情。)。

38.更衣: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古义:上厕所。今义:换衣服。)。

39.诡辩: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谎言。今义:略。)。

40.豪杰: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有声望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41.何苦: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古义:担心什么。今义:用反司语气表示不信得。)。

42.河南、河北: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以北地区。今义:行政:省份之一。)。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篇九

1.干:古义:岸边。今义:做。

2.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4.并: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5.阅: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6.是:代词,此,这。今义:表示判断(多指正确,但并不完全是)。

7.但:古义:但,只。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

8.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9.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10.如:古义:像这样。今义:如果。

11.盖:古义:大概。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由上往下覆。

河中石兽原文: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篇十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凶残)。

加(更;增加)假(借助;不真实的)。

河(黄河;泛指江河)橹(盾牌;划船的工具)。

赢(背负;胜或获得)走(跑;不行)。

次(水边;量词)向(从前;对、朝或偏袒)。

穷(困厄、不得志;贫困、穷)率(一概、全部;率领、轻率)。

再(第二次;又一次)。

再(两次;又一次)。

原(推究;原来、原则)。

抑(或者;抑制)。

归(女子出嫁;回来)。

比(等到;比较)。

比(紧挨、并排;比较)。

渠(他、它;水道)。

去(离开、距离;往)。

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阳、)。

怒(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发怒)。

危(高;危险)。

但(只;但是)。

将(请;将要)。

或(有人、或许;或者)。

诸(之于、之乎;众、各)。

爱(吝啬;喜爱)。

固(本来;坚固)。

隐(哀怜、不忍;隐藏或隐瞒)。

择(区别;选择)。

诚(果真、如果;真诚)。

赞(引见、介绍;称赞)。

拜(授官;一种礼节)。

除(授官;除去)。

安(养生;安定、安然)。

鄙(边境;轻视或粗俗)。

池(护城河;水塘)。

汤(热水、开水;较浓汁液)。

摧(伤心;破坏或折断)。

都(大;都市或全)。

按(查究;压住或按照)。

必(果真、如果;一定、必然)。

病(困苦至极;疾病)。

齿(年龄、岁数;牙齿)。

床(坐具;卧具)。

伐(功业、夸耀;坎)。

顾(拜访;回顾或照顾)。

会(恰逢)聚会或会议)。

间(参与;中间或间隔)。

控(拉;控制或控告)。

景(大、日光;景致或情形)。

略(夺取;简略)。

遣(休、被夫家赶回娘家;消除或派遣)。

摄(整理、整顿;吸取或保养)。

害(嫉妒;祸害或害处)。

冒(涂盖、敷上;冒充或向外透)。

奇(适宜;特殊的或惊异的)。

迁(放逐;迁移)。

稍(逐渐;稍微)。

寻(不久;寻找)。

要(邀请、相约;要求)。

卒(死;士兵)。

速(招致;速度快)。

严(尊重;严格或严密)。

章(花纹;文章或图章)。

寝(丑陋;睡觉)。

信(的确;书信)。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

夫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羽)。

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

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婚姻(儿女亲家;结婚)。

非常(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行路(路人;走路)。

根本(树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

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

从而(跟从、来;因果连词)。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

不必(不一定;不需要)经营(搜集、保存;筹划、组织)。

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于是(由这种情况;连词)。

空中(中间是空的;天空)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

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痛心(痛恨;极端伤心)。

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

浩荡(荒唐;水势浩大)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

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便利(吉利;方便)。

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老大(年龄大;排行第一)。

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可能或许可)。

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

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作案(作几案;进行犯罪活动)。

流涕(流眼泪;流鼻涕)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

同气(同胞兄弟;同类)县官(官府;县令)。

无道(无人谈论;没有道德修养)然后(这样以后;顺承连词)。

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

左右(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

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

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

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生日(生活一天天的;出生日)。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困境)无论(更不必说;连词)。

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无赖(活泼顽皮;品行不端)。

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而死)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

中间(中间夹杂;里面)开张(广泛扩大;开业)。

猖獗(跌倒,引申为“失败”;猖狂无忌)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

恰恰(莺啼和谐之声;正好)结束(整好装束;完毕)。

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往往(处处;常常)。

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人;为革命牺牲的人)扶老(拐杖;扶着老人)。

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

豪杰(有声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初中的人)。

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着)。

肉食(享受优裕的大官;肉食食物)。

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

美人(歌伎、宫妃;美貌女子)。

大风(麻风病;大的风)。

风流(杰出、英俊,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致意(抒发心情;表示问候)。

无赖(胡作非为、活泼好玩;流氓、无理取闹)中间(当中夹杂;当中)。

会计(聚会商议;财务计算的人)。

作文(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选择连词或者副词)。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篇十一

作者:纪昀。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