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通用(优秀9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通用(优秀9篇)

时间:2018-06-30 01:29:15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通用(优秀9篇)

总结是一种积累经验、总结经验、提高能力的有效方式。写总结时要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或意思不清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包含优秀总结写作要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通用篇一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通用篇二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通用篇三

语文中文言文一直是考试的必考项目,其中各种词性看似复杂多变,实际都是有规可循。本次答疑过程中老师重点回答了如何提升文言文,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问题1:怎么提起学语文的兴趣。

老师:语文很重要,她的重要性能不能间接提起我们的兴趣呢?其实语文一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科,品文品人生,感性认知与思维逻辑的完美结合,相信你会爱上她,望以梦为马,随处可栖。直面经典,直面人生,与君共勉!

问题2:那,一轮复习老师有推荐的刷题资料么,我去买一本。

老师:可以做近三年的高考题与模拟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也很好,可以分模块练习。

问题3:老师如果我的语文成绩在90到100之间,有什么办法能让我提升到120呢?

老师:选择题不出错,先分析下自己是哪部分出的问题,然后针对性去进行查漏补缺,弄清楚解题思路。

问题4:老师,我现在是一名高二的理科生语文成绩老是在及格分边缘。我想问一下老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我把语文成绩渐渐提高。

老师:语文也需要错题整理,从现在开始,每次做过的见过的这类题,整理在一起,每天花20分钟时间翻阅,期待进步。

老师:分模块进行语文的复习,现代文阅读掌握文本理解,并且熟悉解题思路。古诗文阅读,平时多积累,也要注意答题思路,作文部分,注意审题立意,语言打磨,结构清晰,素材体现人文关怀与社会情怀,基础知识部分勤翻阅。

老师:你好,120分以上,保证选择题不丢分,主观性试题,包括现代文阅读以及诗歌鉴赏,弄清楚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文言文多去积累,作文先保证切题,然后慢慢出彩。

问题8:高三语文怎样提高。

老师:高三语文,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情况,查漏补缺,分模块进行复习。针对性总结解题思路与应对措施。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通用篇四

除此之外,其他大家需要在平时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点有下面这些:文言文高频词、古代文学常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建议大家准备一个厚一点的笔记本,然后把平时经常遇到的一些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分类总结到本子上(带上例句),并隔几天拿出来看几眼。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通用篇五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常见格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如: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5)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7.介词结构后置。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通用篇六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词语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通用篇七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如: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动词前边用“见”“受”表示被动,构成“见(受)+谓语”的形式。如: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受)+谓语+于”的形式。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3)在动词前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4)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

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通用篇八

3、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4、虞山王毅书远甫刻《核舟记》。

5、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7、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望岳》。

10、略无阙处《三峡》。

11、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12、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1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14、才美不外见《马说》。

15、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6、其真无马邪《马说》。

17、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18、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19、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20、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1、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22、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通用篇九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触龙说赵太后》)。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如:

(1)有罪受贰。

这种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也能引出。如果需引进主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如: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