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实用15篇)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实用15篇)

时间:2023-05-07 22:57:06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实用15篇)

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留学日本的前因后果。

3.品味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句。

学习重点:理清两条线索。

学习难点:归纳主旨。

学习内容探究与预见性问题操作方法与措施(学生双色笔记)用时。

学习过程。

一.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鲁迅为什么来到东京?后来为什么要离开东京?

2.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又弃医从文?

二.细读1-2段,完成下列各题:

1.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2.“无非”一词表露出作者对东京的---------------之情。

3.“实在标致极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作用?

1.从选文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和------两件事。

2.理解句子含义:

“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呜呼,无法可想!”

四.思考课后练习一。一.语文活动:你写我猜。

各组推荐一篇习作,请同学们根据所写人物特征推断是哪位老师?抢猜并点评。

二.明确学习目标,预习交流。

三.课堂展示:

这一环节可设计二个语文活动。

其一:名人访谈。

如果你是鲁迅,你如何讲述你的心路历程?

各小组推荐一名做鲁迅代表,设计一个访谈问题。

预设:

1.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要求在理解第1,2段的基础上回答。

2.学医的动机提示学生看注解。

归纳:本文的暗线是作者的爱国情感。

其二:百家争鸣话主题。

对于本文的主题课后有三种说法,言之成理即可。

预设:主题有争论教师要适当引导。

评选最佳鲁迅代表。

四.当堂训练。

五.课堂小结:5分。

10分。

20分。

9分。

1分。

当堂训练。

一.下列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二.如何理解语段“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a.为自己在日本受到优待而感到满意喝自豪。

b.幽默地表现了中日人民地友好感情,也表达了弱国国民的辛酸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c.讽刺日本人对自己的关心并非出于好的动机。

1.“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的含义?

2.选文中30,31段中的两个“他们”分别指代谁?

3.选段中有一段插叙,它的起始句分别是?

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我的意见”指:

“变化了”指:

“变化”的原因是:

5.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对你有哪些启示?

六.课外练笔。

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经阔别二十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篇五

教读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很多次了,每逢再读课文一遍,都能加深对鲁迅先生年轻时代生活阅历的了解。

昨天,从书柜里拿起高旭东关于“我看鲁迅”的著作《走向二十一世纪的鲁迅》,随意翻了开头十几页。读后心情很不平静,感觉中学语文老师是最尴尬的群体。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包括对某位伟人名家的评价论断,都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学者决定的,教材编者把它编进书中,然后通过语文教师一一传播给学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毛泽东说“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见课下注解),考试全考课内,学生必须那样记,否则不得分。教师很忙,没空像学者那样有时间从事专门的文学研究,可是,如此这般盲目搬套知识送给学生,不可否认一定曾犯了不少错误至今却还蒙在鼓里。中国国文老师就这样,别人是错在前,我们错在后。

语文的东西,历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观点此起彼伏。我在大学读中文系所接受的、关于鲁迅的评鉴论断,如今回想起来,那些评定依据,都是研究鲁迅的学者为了迎合中央政治上的“最高指示”,把世界上最绚丽的光环戴在鲁迅的头上,而我们这些莘莘学子们,如果不懂得独立思考,当然也跟着教现代文学史的教授起哄了!记得那个傅教授很喜欢说鲁迅,他说鲁迅笔下的阿q,竟然说了一周,搞得我们上课想打瞌睡,仿佛是鲁迅爷爷在支撑我们傅老师的教课生涯,就像《红楼梦》在支撑某些红学专家的铁饭碗。

要知道,那些天天骂人的人,自己的心态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当今权威研究者称鲁迅为“恶魔”作家。试想一下,以如此恶魔心态,如何去革掉腐朽封建思想的命呢?革命是一个边破边立的过程,而鲁迅描绘的画面几乎是黑暗的,他只是想大破一破到底,没想到居然传播了负能量,读者要看到他歌颂灿烂的阳光和晶莹的露珠之类的字眼儿,简直难以上青天。

我在想,如果鲁迅转向写散文和散文诗,那么,他的生命或许能延长一些;倘若他去写长篇小说,或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会更全面更有意义一些。可是,那的话,中国就成就不了世界文豪的鲁迅了。他好斗,可惜斗来斗去,被他批斗的人从来都未必买过他的帐,毕竟政权族权等保守势力对愚昧群众的禁锢力量要远胜于文学的感染力。在被他批斗的文人中,我读过几个,他们的文学成就其实并不亚于鲁迅多少,只不过鲁迅更富有冲锋陷阵的战斗性,文辞更富于锋芒毕露罢了。鲁迅作品的讽刺力量对于强大的封建恶势力来说是微弱的,但毕竟给旧时代探索真理的先知先觉吹来一股反叛的春风,今日读来依旧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对今天的改革开放不断创新仍然有所好处。

鲁迅的散文《朝花夕拾》大多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写的。写散文,也必须在心静的时候才写得出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就是这个阶段写的。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写《藤野先生》呢?备课时,我不敢再像以前把鲁迅当神明看了,今天,鲁迅应该落到地上来了。带着这样的平常心看此文,把作者看成是一个留学生,《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所见所闻所遇所感,这些见闻中最令他难忘的是老师,在所感中最值得一记的是他个人的爱国情感在不断升华,仅此而已。而在讲授文章主旨时,当然也就不能主观拔高了。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篇六

在备课时,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可以说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主要想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而对这样文章对初二的学生,本着一课一得的思想,把课设为两课时。由于本次教学的特殊情况,只讲了第一课时。

面对自己不熟悉的学生,而且本文应是初二下学期的课文,在第一课时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读,知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道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在第一课时如果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来,对闻一多先生有了了解,那么在第二为课时就可以在品读语言过程中来深入挖掘闻先生这种说和做,虽前后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为追求民主,为救国救民。这样,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好,能读懂文章,而且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教案和教学形式的拘泥。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篇七

八年级下藤野先生教案(人教版)

《藤野先生》回忆了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期间,藤野先生不受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真诚而严谨地教育和指导鲁迅先生学医的几件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藤野先生的教案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章结构和文章叙事线索,理解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3、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读与体会相结合,引导与讨论相结合。

三、情感体验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一、重难点

1、重点: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难点:把握文章线索,理解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教学思路

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根据写作背景在读中去感悟,去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文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从而指导写作。

一、教师准备:给学生准备好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及相关的怀念自己老师的典型例文。

二、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查工具书,给本文中的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

(2)文中记叙了那些事?请在文中画出来。

(3)试着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已时隔十年之久,作者为什么对藤野先生仍念念不忘?

教学课时:2课时。

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1、2两个目标。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鲁迅也不例外,在他的人生历程中有一个人一直让他怀念与感激,那就是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一位老师——藤野先生。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2、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明确: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线索,这是一条明线。还有一条线索,即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为线索(这是一条暗线)。(这一线索学生初读课文时可能很难看出来,可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加以明确。)

明确: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主要写了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此外还写到了东京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3、再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感知,给课文划分段落。

明确:课文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即,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与藤野先生交往前。表现了“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第二部分(第4—36段)写“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中。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与藤野先生离别后。表现了“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的精神品质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1、让学生认真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明确: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

(2)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3)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为什么产生厌恶之情?

明确:祖国派出留学生是让他们学有所成,报效祖国,解救国难,而他们却不学无术,而作者却抱着寻求救国的道路前去日本的,因此作者对他们产生厌恶之情。

(4)作者在语言上运用了什么方法把这种感情表露出来的?请结合课文具体作以分析。

明确: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2、请学生细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来解释呢?

明确:作者到仙台之后,受到了优待和关心。对于下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以特殊的关照,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希为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2)在文中找出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那几件事?并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

明确:写了藤野先生的四件事:一、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二、为“我”改正解剖图。三、关心解剖实习。四、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3)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刻画和我同其相处时的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结合课文作具体分析。

明确:通过藤野先生为“我”改讲义、改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的事,表现出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没有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的高尚品质;通过对他的外貌的描写表现出他生活俭朴;通过写他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的态度。

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组织材料,体现了藤野先生崇高的精神和鲁迅深切的爱国感情。写人要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写,才能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和 。要想阅读《藤野先生》一文,应查找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集是 。

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 ,暗线是 。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3.全班齐读课文后,学生翻译课文大意。

三、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叹赏他的高洁志趣,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四、总结全文:

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五.课堂练习:(用文中句子)。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仿写自我。

要求:仿照本文写法,用极少的语言介绍自我。

颜永革。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篇九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2.根据选文,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去仙台学医。(2分)。

13.文中对藤野先生衣着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德和性格?(2分)。

14.“我”看到藤野先生为“我”添改的讲义后,感到“吃惊”“不安”“感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藤野先生与“我”关于解剖学的三次谈话的内容。(3分)。

答案:

四、记叙文阅读(共10分)。

12.因为东京的环境不能满足鲁迅先生渴望学到本领来报效祖国的愿望,东京不学无术、浑浑噩噩的清朝留学生也让他厌恶之极。(2分)。

13.生活简朴,不拘小节。(2分)。

14.“吃惊”是因为藤野先生极其认真、仔细地为“我”这个中国学生订正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心费力;“感激”是因为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心和严格要求。(3分)。

15.第一次谈话,纠正“我”解剖图中的错误;第二次谈话,对“我”肯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第三次谈话,询问“我”中国女人缠足的情况。(3分)。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篇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4.深刻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以及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不逊()诘责()匿名()油光可鉴()畸形()瞥见()杳无消息()深恶痛疾()。

发髻()抑扬顿挫()驿站()。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绯红:深恶痛绝:

标致:匿名:

诘责:物以稀为贵:

凄然:畸形:

瞥见:

3.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4.将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35):

(一)细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2.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

(二)细读课文4--35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3.文章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细读36--38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5.文章流露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之情,请找出文中写鲁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表现。

(四)概括文章主题。

方法链接:

6、概括主题的格式:通过(内容、情节),表达了(情感、思想)。

(五)品味下面的句子。

7.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注意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8.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伟大”与“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矛不矛盾?为什么?)。

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2.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看看鲁迅笔下的这三位老师各有什么特点。

盘点新知识:1.反语修辞2.语文学习小方法3.目标回扣。

阅读选文,完成1-5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4.“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5.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篇十一

2、课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明确:逻辑顺序。

二、赏析探究。

1、作者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用到了一些说明方法,接下来分小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参考):(1)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2)打比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3)引用:创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突出了赵州桥构造的奇特。)。

(4)举例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用具体例子作证,显得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5)下定义: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使读者具体直观地认识到联拱石桥的形态特征。)。

2、品味课文语言: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明确:这些加粗的词不可以去掉,因为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然后再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三、感悟抒情。

学了本文,你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吗?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呢?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篇十二

鸡西市田家炳中学导学指南3。

学科语文时间年月日周第3课时。

备课语文组备课人贾延平邸伟李秀兰。

授课模式四环课型预展型。

学习目标1.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

2.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核心贴士本文的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耐人咀嚼,细细品析。

学习活动安排。

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

3、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

4、这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拓展性学习:

1.应该学习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为促进中日关系,你想对两国人民说些什么?

2.从鲁迅的弃医从文,你想到了什么?今后你的人生该如何确定?

1.研读课文的问题。

三、检测环节(5-10):

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二十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写一段和藤野先生的对话。

四、总结评价(1--2):学法指导:

2题结合1-2自然段分析体会。

3题应抓住两个主要事件。

展示环节请注意要结合课文内容并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声音洪亮。

发现问题栏目。

课后反思。

邸伟。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篇十三

教材分析:

1、传统经典篇目,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作品之一。

2、八下第一单元(“人生历程”)首课。

3、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叙事作品写人的方法。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品味精彩语句。

教学设想:

1、学用结合。

2、问题指引。

3、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巩固。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词语听写校对。

二、名著复习。

课堂提问:关于《朝花夕拾》。

三、整体把握。

全文分三部分:

一、(1至3)在东京。

二、(4至35)在仙台。

1、(4至5)往仙台、初到仙台。

2、(6至23)相识、相处。

3、(24至31)决定弃医从文。

4、(32至35)告别。

三、(36至38)离仙台后。

四、课文研讨之一。

体会人物形象。

1、初识部分。

朗读。

讨论。

2、典型事例。

分组负责、课堂研讨。

(1)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关爱学生。

(4)了解裹脚--严谨求实。

五、布置作业。

1、思考:文中其它内容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3、自读:画出文中的精彩语句以及疑惑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要回顾,明确本课时内容。

二、课文研讨之二。

回顾问题:

课文中其它内容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讨论明确: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了作者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写日本“爱国青年”的寻畔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写看电影事件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总之,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三、品味语句。

结合课后练习二。

四、解决疑难。

明确: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思想感情的变化”。

五、课堂交流。

假如你选择写一个人记录你的小学生活,你会选择什么人,写他(她)的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将你的构思进一步充实调整,写成文章。

“教后小结”:

本课为教学过多次的传统篇目。此次设计为两个课时来上,感觉时间较紧。

作为经典篇目,有很多值得学习需要教学的内容,还是设计为三个课时来上比较充裕。

如果仍安排为两个课时,似应调整教学目标,精简教学程序。

设想一:以作者如何来写藤野先生为核心,侧重学习此类文体的写法。

设想二:以《朝花夕拾》为依托,侧重于了解作者的这一段人生经历,侧重于对人生道路的思索。

设想三:以品味语句为重点,培养“细读经典”的习惯,掌握一些方法。

郭奕明。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篇十四

这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教学时,可以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突破其他相关的问题。

1.导人新课。

2.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

引用《呐喊》中相关内容加以介绍。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把握不准确的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1.学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

2.请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下列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填空题。要想填写好,首先要准确把握好课文内容,然后选好填写的角度,概括好填写的内容。学生发言时,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又要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不可放任自流。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填写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从肖像角度来考虑: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医学教授。依据第6段。

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来考虑:生活俭仆。

依据第9、10段。

从治学的角度考虑:认真负责,治学严谨。依据第16、17、23等段。

从对待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热情诚恳,循循善诱。依据第11—15、21、22等段。

3.思考: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如果前一环节(即填空)解决得比较好,则此处只要稍做归纳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4.学生再次速读课文,思考:“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请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藤野先生教案和反思篇十五

亲爱的藤野先生:

您好!好久没见到您了,但时间抹不去我对您的思念和敬仰,您的教诲一直伴着我,永远永远。

当年的中国是个弱国,处处挨打,相信您也不会让我眼睁睁地看着祖国衰落而视而不见把,所以我弃医从文。当时不想让您失望才说了那个谎,请您见谅。

如今,我已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我依旧忘不了您,所以专门写了一篇《藤野先生》的文章来赞美您,表达我对您的感激及多年从未写信给您表示歉意。

对了,想必您的事业是蒸蒸日上把,我祝您事业有更好的发展。

周树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