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最新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实用14篇)

最新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实用14篇)

时间:2023-02-08 03:13:19

相关推荐

最新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实用14篇)

逛庙会短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如何培养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样本,供您参考和学习。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一

初三那天,我们一家人一起去逛庙会,在里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站在凌冽的冷风中检票。或为游客递上一杯热水,或协同安保工作人员维护秩序,他们就是绿丝带志愿者。站在微笑小屋内的一位志愿者正往纸杯中倒着热水呢,倒好了以后,他笑呵呵的将热水递给一位老人。

在里面,有各个地方的特色小吃。有四川成都的烤山鸡;有湖南的臭豆腐;有台湾的秋刀鱼;有内蒙古的草原狼烤羊肉等。看到这些美食,馋得我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的和爸爸买了这些美食。再向前走,我看到了"皮影戏"这三个字后,我马上牵着爸爸的手一起去买票,这个皮影戏表演得太好了,连人翻跟头和仙鹤转眼珠子在动脑筋的时候都表演得活灵活现的。

在庙会里,不仅有好吃的小吃和精彩的皮影戏,还有各种各样的彩灯位于辣椒广场的那组彩灯,以我国传统文化中与幸福相关的福、禄、寿、禧为元素,从文化、生态、治安、发展等四个方面表现云岩区近年来建设发展的卓著成就。在其中,有一个cc英语做的,中间是一个地球,上面有一些绿色和一些白色,提醒我们要绿化地球,保护环境。在两边,有大大的"20xx"这四个数字,前面有一些小花儿和一个栅栏呢!

看到这些灿烂夺目的彩灯,就像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真的美极了!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二

今天我们来到济读庙来逛庙会,那里人山人海让我感到欢乐祥和之气。

小吃占领了这座庙,里面琳琅满目一应俱全。我发现有一群人挤在一个摊上,就很好奇,准备探个究竟,什么东西这么多人看?我心里想着边想边用吃奶的力气用力往里挤,直到我喘不过气来才挤到里面去。妈妈看了一眼,说那是糖画。我觉得怪有意思,就看着卖家一个一个的画,只见卖家先用大勺舀起糖稀,然后在加热的瓷砖上考上几分钟,糖稀便凝固了。

我们再在这庙里欣赏了一会儿工艺品,便告别了这座庙。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三

庙会,是春节时和亲朋好友去吃喝玩乐的好地方。

今年,我也逛了一次庙会,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慢慢的,我们来到了小吃街,只见,有的卖驴打滚,有的.卖艾窝窝,有的卖切糕,还有的卖羊肉串,让我大饱口福。

一个个身着戏服,脚踏高跷的人们在锣鼓声中且歌且舞,一会儿转了个小旋风,

一会儿劈了个大劈叉,高跷队缓缓地沿着步行街行走,一边走一边表演戏曲:《水漫金山》、《大闹天宫》、《八仙过海》。

逛完庙会,也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品尝了不少风味小吃,观赏了不少难险的高跷戏。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四

昨天是农历六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我们买了一些水果去庙了拜了拜,也是大阳泉一年一度庙会节,我和女儿吃了早饭,去赶庙会了,还挺热闹的,马路两旁摆着各种日用品,我们顺着人群往前走,不一会就走到了舞台前,有两个舞台,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我们都不知道,因为我们不是这儿的人,我们只是因工作需要暂时住到这里了,我们站在那儿观看了一会,大概九点半左右吧,有河北省的京剧团演出的京剧,《打金枝》这场历史古装戏剧,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演的还真是不错呢,共有五场,台下的人们看的是津津有味,其中有一位戏迷吧,输着液还去看呢,大家都哈哈大笑了,看来呀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还是比较喜欢看的,年轻人看的就很少了,我是因为女儿在大学学的是创作,所以呢想让她到各个地方看一看,了解了解各个地方的文化,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文化,乡镇有乡镇的习俗吗,这样我想对女儿有好处吧,本来我想让她去大连呢,她说什么今年也不去,前一段我和她爸爸去了一趟,那儿的空气环境都是非常好的,虽然说阳泉市的空气不如大连吧,但是这里人非常朴实,对人很热情,我在这里住了不到一年,对这个地方还是有感情的。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五

对,这也就是描绘,不管这几天的人们有多么的繁忙,他们都会抽出时间,来观看这精彩绝伦的庙会,在我小的时候,奶奶每次都会带我来到这里观看唱戏,每一个唱戏的人在后台上都经过精心的打扮,他每个人都化着浓浓的妆,并且根据剧情的需求,会带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后绘声绘色的在舞台上为我们表演。

你们知道吗?在每年看戏前几天,奶奶都会特别的兴奋睡不着觉,每天嘴边都会念叨着,“什么时候到庙会节呀”,“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奶奶每年每天都这样,到庙会的那一天,奶奶就会收拾的特别快,奶奶平常都会精心打扮自己,但是这一天奶奶就不会这样,他会随手拿一件衣服,不管好不好看,他都不会管那么多,因为他现在的心里全都是看戏,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在庙会开始的前一两个小时,奶奶都会叫爸爸把她送过去,在路途中,如果爸爸开的`慢一点的话,奶奶就会说爸爸,并且让他骑快一点,在每一次去的时候,奶奶的嘴边都会哼着戏,特别的享受这种快乐。到达后,奶奶先拿出他的零碎钱,为我买点小零食怕我担心,然后奶奶就会奋不顾身的奔进去看戏。之后奶奶就会找一个离讲台近,并且还可以乘凉的地方,在看戏的过程中,人们都仔细的听着,有人还在下面小声的哼着,他们的声音都是那么的美妙绝伦,在唱戏的周围有许多手中推着小推车,车上还摆着各种各样的小零食,还有饮料,在唱戏期间他们就能听到这精彩绝伦的戏,又能卖着自己的小商品,真是一举两得啊。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戏剧就这样的结束了,奶奶的心里是美滋滋的,有许多人,在那里讨论着唱戏人的特点,他们讨论的是多么的津津有味啊。他们这种看戏后讨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就是我们这里的庙会,是多么的有趣啊!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六

每年春节,最喜欢的就是逛庙会。每一次逛庙会,都会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两边都有数不尽的小吃,玩具,日用品和装饰品等。场面十分热闹。而今年,我又来到了一年一度的庙会。

和同伴刚从23路车上下来,就看到有很多人往庙会走去。到了庙会上,只看见里面是人山人海,像往锅中下饺子一样,当时我就皱了皱眉,心想:这么多人,很有可能会把我们挤散了,得有保护措施。眼睛一转,计上心来,我何不走在同伴中间,若后面的同伴落下了,就叫前面的同伴等等后面的同伴,前面的走慢了,也好提醒一下,,于是我就自觉地夹在了同伴之间。在逛得时候,刚开始觉得十分新鲜,左看一下,右看一下,很快就和大部队落下一段距离,我只能左挤一下,右挤一下,从人群之中挤回大部队。在半途中,我看见一种打枪游戏,十分想玩,但是,同伴没有玩的,他们继续往前走了,再说奖品也没有喜欢的,就放弃了。当我们遇到一个卖糖画的地方时,有两个女同伴觉得很好,就买了,但一直到回家,他们也没有吃。

这一次逛庙会不仅把脚逛酸了,还是一种经历,一种回忆,在初三寒假的时候与同学独自逛庙会,没有家长陪同,手里又有钱,感觉很好!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七

今天下午妈妈和奶奶领着我和姐姐去小雁塔逛庙会看灯展。

我们来到小雁塔哪儿的人很多,小雁塔的大门口挂满了红灯笼,很漂亮!妈妈买了门票我们就进入小雁塔里面。一大进门就看见很大的两个字“荐福”,有一个字我不认识,问了妈妈我知道那个字念“荐”,妈妈还给我和奶奶姐姐照了照片。

小雁塔里面的灯笼样子很多,有的是仙鹤灯,有的是可爱的蛇灯,有的是威武的龙灯,有的是塔灯,有的是漂亮的荷花灯开在水面上,还有一对儿可爱的鸳鸯灯在水面上游着,还有胖乎乎的鲤鱼灯。

我和姐姐还和一棵有着1300年历史的老树照了相,老树的树干都空了可是他还顽强的活着,照顾它的人还给它支了两根支架怕他倒了,我觉得老树那么大的年龄还活着真勇敢呀!

我们还看了杂技表演“空中飞人”,有两个叔叔可厉害了让们在空中旋转的两个圆圈中表演各种动作,很精彩!我们还看了“空中走钢丝”,那个走钢丝的叔叔手里拿了一根9米长的平衡杆,我在下面看的心里很害怕,我好佩服他呀!

今天我逛的好开心!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八

大年初二妈妈要带我去逛庙会,我心里非常高兴,我们就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就坐上地铁出发了过了半个小时到了地坛庙会。

走上过街天桥远远望去那是一幅喜庆的情景,满世界都是红色,牌楼两旁的树上挂满了灯笼,一有延伸远处走进大门。

庙会上人山人海,有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热闹极了。庙会上的东西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东西让我的眼镜应接不暇,香甜可口的巧克力惹人喜爱,酸甜开胃的冰糖葫芦让人甜掉牙……接着让我们看看卖玩具的各式各样的大气球。

五颜六色的毛绒玩具各种各样的面人糖人惹的小朋友迫不及待的去购买。妈妈个我买了一把苏州的名梳小巧玲珑可以放在笔袋里,还可以做钥匙链,走过了商品一条街,我们看了精彩的演出,不知不觉,时间过得飞快,已经四点多了。

于是我们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庙会!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九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逛庙会经典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月初二,我和妻子提前一天,去逛千佛山三月三庙会。

上午大约九点半时,我和妻子从南门进,先去逛庙,拜佛。然后,信步往景区北门走,因为庙会在北门的主场地里面。

还没走近庙会,就听见锣鼓笙箫齐鸣,还听见戏角唱戏的声音。“有唱戏的!”妻子惊喜地说。

赶紧走过去,一看,一座戏台,台前或坐或站,满是看客,大约三四百人,一个个伸着脖子,仰着头,聚精会神地盯着戏台看。戏台上,穿着古戏装的演员也有二三十个。前面是两个男女主角,正在对唱,其他的演员众星捧月一般围着他俩。听声音,是吕剧。戏台的正上方有三个繁体大字:“闻韶台”。

看到眼前许多人看戏的场景。我就对我妻子说:“我想起了小时候坐在我爹肩膀上看戏。”

那时,一个戏台子,上面又架了古城门一样的高台子,一个手拿鹅毛扇,拖着长胡子的人,坐在高台子后面,一边摇着手里的鹅毛扇,一边“咿呀咿呀”地唱。

我出生在鲁西南一个小县城,1963年以前,属于河南省,至今,我们的方言都属于豫方言,所以,我们那里的地方戏是豫剧和大平调。那个在戏台上摇鹅毛扇子的人唱的是豫剧还是大平调,已经不记得了。看那个摇鹅毛扇子的人“咿咿呀呀”唱的时候,我正坐在爹的肩头上。

那时候,应该是六二年或者六三年,是我们小县城里的五月十三庙会。晚上,爹带我去看社戏。我那时候不到十岁,因为小时候挨饿,个子本就矮小,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只看见大人的一堵堵脊背和一条条腿,再怎么仰头,也看不见戏台子上面的情况,急得上蹿下跳。爹发现我焦急的样子,一把拽住我:“来,三儿,坐我膀子上。”然后,双手托住我的胳肢窝,用力一掫,就掫到了肩膀上。

坐在爹的肩膀上,我才清清楚楚看见了戏台上那个摇鹅毛扇子的人。一会儿,又看见了有一群人在戏台上绕了几圈,又退回去。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还能感觉得到我爹肩膀的宽厚和温暖,感觉到父爱如山。

我们在“闻韶台”前稍作逗留,就沿着北门口蜿蜒向上的主要登山道向上信步游走,一边走,一边左右观望。登山道上人头攒涌,老头老脸的居多,大概他们都和我们俩一样,闲来有空,也借到此一游,找找小时候逛庙会的感觉,增加点人生乐趣吧。

道路两旁,按区域划分,摆着各种特色摊位,一个挨一个,也数不清有多少个,用俗套的词语形容,那真叫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特别是美食区,此起彼伏,叫卖声一个比一个响亮。

“济南名产,黄家烤肉,外焦里嫩。”凑过去看看,确实好,只是年龄大了,不大喜欢吃肉。

“俄罗斯大面包,十块钱三个!”真像我们在哈尔滨买过的俄罗斯面包,表皮颜色深,体量特别大,关键是特便宜。“老板,来十块钱的。”接过来,一大包,鼓鼓囊囊,挺实惠。

“新疆薄皮核桃,大减价,十块钱一斤!”要搁平时,在超市里,不下二十块钱。这么便宜,得买。先尝尝,味道还比较纯正。“老板,来二斤!”眨眼功夫,我俩手里又多了二斤核桃。

“云南桂花糕,又香又甜!”凑过去看看,一打眼,便饱眼福:一大圆盘,一层层,赤橙黄绿,色彩缤纷,又晶莹润泽;切开的,每一条,都有好几段颜色,更加诱人。闻着,也香甜。“老板,来两条!”

肚子有些饿,抬头看天,日头已正中。就去临时搭建的美食城,各买了一碗凉皮,就着云南桂花糕,吃起来。桂花糕甜而黏,凉皮凉爽咸香,搭配起来,既可充饥,又满足了舌尖之欲。

一边品着美味,一边不由自主,和妻子聊起了我们小时候家乡小县城里的五月十三庙会,想起庙会里的美味。

“热咧凉粉,炒焦焙透!”这是我们三弯巷近邻傅宝升爷爷的叫卖声。他个子矮小,声音却极其洪亮,在人来人往的庙会上,很有穿透力。大老远就能听见他的叫卖声。

他的凉粉,民国时期在我们这个小县城里就是一绝,被称为“傅家凉粉”。他一直坚持用绿豆粉,从来不用红薯粉,所以,他的凉粉里始终保持一股淡淡的绿豆原香,而且,乳白里透着浅绿,晶莹如玉。

他的凉粉,既有凉调的,又有热炒的。而我却觉得,他热炒的凉粉特别好吃。

一口平底锅,先浇淋上食油,然后,将切好的凉粉小块放进油锅里煎炒,煎炒的过程中,看火候,又加入酱料,最后,临出锅时,才加入蒜瓣。不翻炒的时候,就盖上木锅盖,小火烘焙,再加上焖,慢慢将凉粉的外皮焙得焦黄,将食油和调料的味道都焖进凉粉里。等炒熟了,掀开锅盖,那个混合香味啊,四处飘散,招惹得我不断吸溜鼻子,总想把所有的香气都吸进肚子里。临出锅前,又浇淋上香油,更香。盛到小盘子里的炒凉粉,一块块外面焦黄,里面白嫩,透明晶莹;颤颤巍巍,却又坚挺柔韧,一块块,棱角分明。绝不像现在的一些劣质凉粉,盛到碗里,碎得一塌糊涂。热乎乎的炒凉粉,吃进嘴里,外焦里软,又浸满了食油、面酱、大蒜等调料的复合香味,真叫人吃也吃不够。

“来吧……来吧……热咧丸子……丸子开锅!”喊声有些沙哑,却也分贝极高,极有穿透力。这是我们三弯巷又一家邻居张文治爷爷的叫卖声。他卖的是丸子汤,每逢庙会,他必在大隅首东面支一口大锅,将水烧得滚开,把炸好的绿豆面丸子丢进去,再开了锅,加上油盐酱醋等调料,还加一些香菜,也是香气四溢,特别诱人。不多不少,一碗十个丸子,在飘香的汤水里漂浮着。因为火候掌握得好,吃进嘴里,酥软却不散碎,调料的香味又渗透进去。“张家丸子汤”,也是我们这个小县城一道有名的美味。

张文治爷爷的那声“丸子开锅!”在我们城里还演变成了一句巧骂人的流行诙谐语。

大家都说张文治爷爷看见有人来了,就会扯大嗓子慢悠悠地喊:“来吧……来吧……”如果来人走进他的摊位,坐下来,想要喝一碗丸子汤,他就会接着喊:“热咧丸子!”如果来人并没有喝丸子汤的意思,从摊位前径直走过去,他就会接着喊:“丸子开锅。”

在我们家乡, “丸子开锅”是一句歇后语的前半截,后半部分,俩字:“滚蛋!”

大家便都说,张文治爷爷这是巧骂人。不管张文治爷爷是不是巧骂人,反正别的人一大声喊:“丸子开锅!”大家便觉得那人在巧骂人,便不由自主想起了张文治爷爷和他的丸子汤。

还有西门里臧家卤猪肉、孙家胡辣汤,南关靳家火烧,东关陈家豆腐脑,北关王家烧饼……不但是五月十三庙会,就是平时县城里的每月初一、十五会,只要政策允许,这些著名的小吃都会走上街头,满足赶会人的食欲。

我们俩在美食城吃过午饭,又转,不一会儿,看见卖针头线脑的.摊位。老式缝衣针,在玻璃板下面,大小粗细不等,一根根,排列整齐,闪着银亮的光泽,旁边,摆着许多小包,是包装好的。缝衣线,各种颜色,成团的,成滚的,都有。这些东西,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看见这些针头线脑,一下子又想起来我们小县城庙会经常见到的一个场景。

一个瘦老头,面前摆着一个长木板,口里念念有词:“大嫂子,小媳妇,缝缝补补好辛苦。我这儿银针尖又利,包您缝补省力气。”念叨着,右手“歘”的一下,变魔术一般,甩出一溜银针,成直线,齐刷刷,直棱棱,钉在木板上。

这一手绝活,还真诱人,在摊位前观看的人,一看这些银针能直接就扎进木板,还直挺挺地立着,当然一定觉得这些针钢火好,坚韧又锋利。“来,我就要你甩的这些针。”

“好嘞!”

然后,一根根从木板上拔下来,拿纸包好,递给买针的。

去年,在家乡,和一些老朋友聊起那个卖针的,竟然有好几个都记得,而且,小时候,都经常去看那个瘦老头往木板上甩针。有个老朋友就说:“小时候,看那瘦老头甩针,就像看魔术,看不够。”另一个老朋友说:“那老头,嘴溜着呢,见啥人说啥话,总要哄得人家高兴,憋不住,非要买走他一包针,才罢休。”

“口渴了,买块雪糕吃吃呗!”我的脑子还在过去我家乡小县城的五月十三庙会里晃荡,我妻子一句话,将我拽回了眼前的千佛山庙会。

呵呵,面前就有个冷饮摊位,透明大冰柜里装着各色各样的雪糕和冰激凌。我妻子有个小癖好,平时在家里几乎不敢吃冷食,一吃冷食,就爱闹肚子。但是,只要我们俩出门,遇上口渴了,却总爱弄块雪糕尝尝,就是寒冬腊月,也要时不时地撺掇着买一块儿,而且,吃了,也总没事儿。又何况,今天气温一下子升到三十度以上,在毒日头下走的时间长了,自然有些口舌焦渴,因此她想吃块雪糕,当然也是自然的。老婆就是领导。领导下令了,自然马上照办。赶紧买了领导爱吃的巧克力雪糕,一人一块,吃将起来。一进嘴里,清凌沁凉,浓郁的巧克力味伴着奶香,还真就是爽快。

吃着雪糕,又跟妻子说,“小时候,热了,渴了,能喝碗井拔凉水,就很心满意足了。哎,你不知道吧,我小时候,还在五月十三庙会上卖过井拔凉水呢!”

也不记得是哪一年了,也不记得我那是多大年纪了。反正是某一个五月十三庙会时节。

那年的五月十三,天气特别热,大上午,日头特别毒,人在阳光下行走,一会儿,就能汗流浃背。那时,文庙北门外还有一口水井,正临庙会最热闹的地界,人挨人,人挤人,很多都是乡下进城赶庙会的人。我和家里人,大概是我二哥,也许是和生产队里的其他人一起,拿了十几个碗,提了个水桶,从井里提上水来,撒进一些糖精,搅拌一下。然后,大声叫卖:“加糖精啦,又凉又甜的井拔凉水,快来喝啊!”“二分钱一碗,好喝不贵啊!”

没想到,这么一喊,马上就有人来喝,丢下二分钱,端起一碗加了糖精的井拔凉水,“咕咚咕咚”,一口气,就喝个精光。有的人,一碗不过瘾,还喝第二碗,第三碗。十几个碗,竟然不够用,还得排队等着。一个庙会下来,我们就靠卖井拔凉水,挣了十好几块钱。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也许跟别人卖井拔凉水,是我人生第一次经商赚钱呢。”我笑着对妻子说。要知道,搁那时候,一块钱就能买四五斤麦子啊。

嗨!我这千佛山庙会逛的,满脑子都是陈芝麻烂谷,都是老年月家乡庙会的老人老事。人家说,上年纪的人,总爱怀旧,这话真不假。这不,赶完千佛山庙会,回去的路上,还跟妻子念叨:“唉,咱那小县城,多少年都没庙会了。咱小时候的庙会,早就成了过眼烟云啦。咱记着的那些个老人,早就作古啦!”

实际上,现如今,又赶上大拆迁,我们家乡的小县城,被翻了个囫囵个,除了高楼,就是废墟,老房子,旧街道,都没啦。原来办庙会的旧地界,早已面貌全非。在济南,还有个千佛山,可以每年举办庙会。在我们家乡,就是有人想再举办庙会,哪里还有地方啊?大概过不了多久,在我的家乡,后代人就真的再也不知道什么叫庙会了。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十

在奶奶家逛庙会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庙会上是真的特别热闹,人山人海。在庙会上我们看到了许多表演,有耍狮子,有舞龙,还有捏糖人等等,这些节目好看极了。在庙会上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民间传统特色,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吹糖人,我觉得这个非常有趣,我拉着爸爸在糖人的摊子上看他是怎么吹出来的。那个人的速度可真快呀,还非常熟练,他先是在糖球上弄了一个洞,然后一吹一捏之间,一个糖人就做好了。

庙会上还有三层人叠起来的高跷、秧歌、划旱船这些表演,爸爸说,我们浚县的庙会是有着几百年的传统的,有些传统节目甚至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在从庙会上离开的时候,我们买了一只“泥咕咕”作为纪念品,老板介绍说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们流传了千年的文化瑰宝。这一次的庙会之旅不仅仅让我玩的很开心,还见到了许多传统文化表演,学会了不少历史知识。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十一

过年了!放假了!爸爸妈妈要带我去首都--北京游玩,我甭提多高兴了。北京,那是我做梦都想去的地方--古老的故宫、雄伟的长城、风景优美的颐和园、中国最高学府“北大”“清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北去的高铁。经过三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北京,爸爸的同学尹叔叔说“地坛庙会”很热闹,先带我们去逛庙会。

北京有九个坛,地坛是其中之一,与天坛南北遥相呼应,是明清皇帝每年夏至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建在安定门外。现在开放成为人们游玩的公园,在春节期间有大型庙会。走出地铁,老远就看到地坛公园门口大红的灯笼高高挂,鲜艳的彩旗迎风扬,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很是热闹,我赶快拉紧爸爸妈妈的手,逛庙会去!

进大门朝北走,有一圈矮矮的围墙,走进挑角的门楼就到了皇帝祭祀的“地坛”,又名“方泽坛”,是地坛的主体建筑,是皇家盛大的祭祀礼仪之地,也叫“拜台”,平面为正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园内现在还比较完整的保留有神库、宰牲亭、斋宫、钟楼等附属建筑,周围植满柏树,烘托出皇家庄严肃穆的`气氛。很不巧,我们到达时,“祭祀大典”刚刚结束,只看见一群“禁卫军”抬着御辇,上坐高大威武、身着金黄色龙袍的“皇帝”,后面跟着御林军,浩浩荡荡从地坛上下来。周围挤满拍照的人群。我没有看到迷信的“皇帝”是怎样祭地的。

我们顺着人群走在坛街,两边是老北京及全国各地的传统小吃:蒙古大串、新疆拉条、老北京爆肚、全聚德烤鸭……还有宝岛台湾的蚵仔饭,每个摊位前都围满南来北往的食客,让一群群爱吃的食客垂涎欲滴、大饱口福。再往前走,有传统手工艺品:有吹糖人、有捏面人的、还有各种京剧脸谱、剪纸……琳琅满目,让小朋友流连忘返。有最怀旧、最有感召力的老北京吆喝,充满京腔的相声,栩栩如生的皮影戏,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

地坛庙会真热闹,让我乘兴而来、乘兴而归。我不但喜欢它热闹的节日气氛,更喜欢古老浓厚的文化底蕴。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十二

大年初二我和妈妈一起去了老门东和夫子庙。首先,我们来到了中华门城堡和老门东之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老门东逛灯市吧!

老门东灯市上,一排排五颜六色的花灯争奇斗艳,煞是好看!有卖荷花灯的,兔子灯的、飞机灯的、公鸡灯的……今年灯市上还出现了一个新品种———装在球里的兔子灯:晶莹的球体里有一只俏皮可爱的小兔子,有粉色、绿色、红色、紫色……晃动一下,还能闪闪发光,十分有趣。

我和妈妈随着人流一边赏灯一边来到了夫子庙贡院西街的花灯市场,里面人山人海,我紧紧抓着妈妈的手,生怕和妈妈走散。这里的花灯品种比老门东的还要多,有菠萝灯、丝网荷花灯、电动灯等,传统的兔子灯也丝毫没有失宠,一只只长着长耳朵的兔子灯,系上一根红绳子,就能和小朋友一起逛灯市啦!今年是鸡年,当然少不了鸡灯啦,许多扎灯艺人用他们的巧手做出了一只只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公鸡灯。

我爱春节,我爱逛庙会,我更喜欢这里的花灯。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十三

这应该是我记忆里第三次逛庙会了。

大年初一睡醒了觉,妈妈就提议去逛庙会,要出去玩,我可高兴了。

吃过早饭,妈妈把我叫到身边说:“今天妈妈给你50块钱,你可以用它买你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钱花完了就不能再买东西了。”我一听,这回可好了,我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拿着这50块钱,都不知那放了,还是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给我找出了个机器猫的钱包,我把这50块钱整整齐齐的放在了里面。

来到了地坛庙会,看到的都是人,突然在人群中我看到了大家喝着能冒出汽儿的水,这是什么东西,我一下就喊出来:“妈妈我要喝那个东西。”妈妈说:“行,把你的钱拿出来。”一听要拿钱,我还真犹豫了一下,我就这一张钱,买了这个了,要再看见其他喜欢的东西怎么办呀。我说:“妈妈,我还想买别的东西呢”。妈妈说:“你要想喝就买呗,你有50块钱呢。”我还真不明白,这50块钱是什么意思。哎,就赌这一回吧,我把钱包给了妈妈,没一会儿,妈妈就提着冒气儿的水和我的大钱包回来了,妈妈和我说这是你要喝的水,这是找回来的钱,我一看,一张变成了好多张,哈哈,我又有钱了。

逛庙会的散文范文通用篇十四

正月十六这一天,我们这里每年都有大型的庙会,说是庙会,其实就是很多人都把东西在这一天拿出来摆到路上买,就跟大露天市场一样,每年一到这一天很多商贩都是夜里都去占地方了,因为第二天会有很多很多人,几乎全市的人百分之八十都去到庙会去,就是不买东西也要去走一圈,我们这里有个说法叫做“遛百病”,意思就是到正月十六这一天到庙会上走一圈,然后走过最老的河上的桥,到桥的另一侧买一束松柏枝在身上扫一扫,就把这一年所有的疾病都扫走了,呵呵——也是人们期盼来年平安的愿望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