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产业聚集中心调研报告范文怎么写 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九篇)

产业聚集中心调研报告范文怎么写 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九篇)

时间:2024-04-11 07:05:57

相关推荐

产业聚集中心调研报告范文怎么写 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九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产业聚集中心调研报告范文怎么写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如何更好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最终整体效果。

在目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入到大发展、大融合的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围绕推动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扶持政策。早在,国务院就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做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这些政策的执行和实施都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鼓励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升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进入新常态。

3.1唐山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唐山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34处(其中4a级景区8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特色乡村旅游村(镇)15个。这些旅游产品支撑起了唐山北、中、南三大旅游板块总体形象。具有人文景观资源底蕴深厚、自然景观资源类型多样、红色旅游资源知名度高、地方文化资源丰富、传统饮食资源特色鲜明等特点。

3.2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产业要素市场等尚未建立,管理机制不健全,文化旅游业的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等还未形成,由于低水平开发导致对文化资源的损害和浪费极为严重。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企业融资困难,创意人才匮乏。

3.3文化旅游开发缺乏创意深度不够

资源已不再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化旅游业发展需要用创新的思路挖掘、整合和激活旅游资源的“文化之魂”,而不是通过复古和再造来实现对本地人文历史的重新认知和认同。目前,大多数景区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创意缺乏,城市旅游产品内容单一,开发深度不够,缺少极具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旅游文化氛围不浓。

3.4文化产业化程度低竞争力不足

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产业融合发展进程缓慢,后劲不足,大部分区域地方新型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文化产业技术优势和旅游产品独特性发挥不足,再加上在整合旅游资源、推介旅游精品线路上,宣传促销手段单一,导致一些精品文化旅游景点的市场占有率低,知名度不高。

4.1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长效管理机制。

首先,适当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进一步理顺旅游产业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调整政府所属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中介机构、旅游景区管理企业的关系。政府旅游管理部门要真正转到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环境、制定旅游规划战略、指导旅游产业发展上来,建立和健全各类行业协调委员会,强化行业自律。积极做好旅游大环境的营造和旅游产业相关政策的指导。其次,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培养专業化人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保障。实现文化旅游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引进、培养管理人员,二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和文化传统教育,提高开发者、经营管理者及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自豪感,以更好地实现旅游生态、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

4.2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培养文化产业链

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特色,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不断开发出符合当地特色的产品品种,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旅游产品生产经营产业链,将当地的旅游特色真正的展现出来。将旅游产品的创新力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品牌效应,同样能够形成一种以“创新”为名片的独特吸引力,从而在文化及资源类型相似的区域内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加快旅游业产权流动,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股份制改革,采取拍卖、出售、产权置换、入股等方式,实现旅游景区与企业管理之间的整合;组建一批有实力、管理健全的旅游景区管理企业或集团公司,成为旅游景区管理的主体,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根据当地实际,选择一批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好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资金注入、发行企业债券、资助项目开发、相关资产转换等方式给予支持,最终培育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企业集团,实现旅游资源的市场化优化组合。

4.3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化经营,深化相关产业融合

首先,创造良好的旅游企业集团发展所需的环境。政府应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如:政府放宽对旅游业的限制,打破区域限制,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各类弊端等等,给企业发展以更多的动力。同时,以有效的行政手段,在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对区域内旅游企业进行重组式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兼并那些小、散、弱、差的旅游企业,实现企业集团产权的一体化,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从而产生新的竞争力。其次,充分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节事旅游、会展旅游的紧密结合。扩展节事旅游在文化旅游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各种文化节的宣传,积极举办、承办各种公益活动和体育赛事;发挥会展旅游在当地文化旅游发展产业中的支撑作用。深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通过打造产业链实现与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

通过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员应该从其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策略。

有关产业聚集中心调研报告范文怎么写二

一、基本情况

隶属于省市,全县辖11个镇(乡),299个行政村,2890个社,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总人口56.67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农业县。以传统农业为主,将柑橘、生猪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其中天保柚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喜帮生猪获得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助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二、产业现状

(一)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规模及生产经营情况。

县属柑橘产业发展适宜区,盛产甜橙、柠檬、柚子等柑橘。20__年,全县水果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甜橙种植面积6万亩,以柑橘产业为重点,建设万亩核心示范区3个。全县现有盛产柑橘的乡镇5个,柑橘专业村25个。建成万亩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范基地3个,20__亩以上集中成片的5个,1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7个;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销售企业1家,县城新老城区各有中型果品批发市场1个,有县富鑫柠檬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有益发种植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2家、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实行订单生产和二次返利达到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目的。20__年,全县水果总产20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85%,助农人均增收810元。

2.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成片推进发展不够。一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全县10万亩柑桔分布在11个镇乡,最大的蓬莱镇也不到2万亩;二是规模优势不突出。河边柠檬、河边镇中江柚、天保镇文旦柚等在全县独具优势,也具备一定规模,但与规模相适应的品牌优势、市场优势、产值效益未完全显现。其余镇乡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程度低,效益不凸显。

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性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区交通网络化程度不够,农业机械化程度滞后。

③生产水平差距较大。20__年,从单产看,县水果平均亩产830公斤,而管理水平高的果园可达3500-4000公斤以上,水果亩产值一般为3000-4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可达8000元-10000元。

④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强化。一是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不够,技术集成度不高,产后加工薄弱,缺乏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核心技术。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通过土地流转的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上没有专门从事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技术人员。

⑤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一是加工转化率低。我县农产品加工多为初加工,精深加工少。二是龙头企业弱。全县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几乎没有。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足。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实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结作用、组织作用和服务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现状。

县畜牧业主导产业是生猪产业,先后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20__年全县出栏生猪56.45万头,生猪产业产值为9.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0.66%,占农业总产值的24.55%。生猪产业有喜帮、猪猪、森林、浩源、雷金、森林、东方、森福等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9个,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496户,生猪养殖家庭农场16个,生猪产业协会1个。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我县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现有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

2.存在的问题。

(1)养殖设施设备较陈旧,部分养殖场环境控制设施不齐全完善,不利于提高养殖水平。

(2)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治理设施的容量达不到养殖规模要求,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较大,周边农户意见较大,急需整治。

(3)养殖场资金短缺,再生产资金压力大,扶持项目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三、工作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

1.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从县的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瞄准农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县产业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运用为支撑,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突破口,大力引进、开发和示范名、特、优、新品种以及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具有我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示范与推广展示区、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嫁接、农业教育培训与农业新技术普及相结合、农业生态与观光旅游相结合,以及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发展方向。

一是创建科技产业新样板:立足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并与本地现有条件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把柑橘项目区建成具有一流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把生猪产业项目区建成我县循环农业示范区。

二是实现园区产品多样化、优质化:在充分考虑规模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和周年供应鲜果,产品质量应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一方面吸引众多的旅游观光人员,另一方面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是园区展示生态旅游化:通过科学规划、环境治理、品种展示、观花品果,建成具有最佳生态模式、景色如画的农村田园风光,提供新型娱乐休闲方式及旅游观赏景点。

四是实现果业产、加、销一体化:瞄准商机,针对当前存在的环境,狠抓产业发展和营销环节,突出产品的商品化、标准化,注册商标,争创品牌,以绿色、优质、精品的品牌形象投放市场,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工作。

五是园区实现网络化:通过网页制作和网络营销,实现信息网络化,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生产、市场信息及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状况,及时对项目区有关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

六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建立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开展科学技术培训和文化素质教育,把农民培养为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能置身市场竞争、具有科技意识的新型农民。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区域布局

第一、柑橘产业布局

建议规划区域地处中国死海与卓筒井主题旅游镇黄金通道,按照集中成片、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建设3大优势区域。

第二、生猪产业布局

县畜牧业以生猪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建议在全县11个镇乡发展。

(三)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确保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得起、能见效、可持续,一是强化与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的技术联姻,定期邀请优势农业产业专家到基地现场指导开展培训。二是建立专家指导小组,由相关责任单位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股室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储备、申报、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将先进的管理技术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头的生产过程中。

(四)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联结机制

建议政府加强对投入的引导,积极整合各种涉农项目资金,综合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

发挥龙头企业的经营主体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主体作用以及种养植大户的生产主体作用,组织带动农户进行生产与经营。创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业主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总结推广产业基地建设新模式,让“龙头”真正能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有关产业聚集中心调研报告范文怎么写三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社会的突出矛盾,特别是我县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农业小散弱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突出。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我县“两乡五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关于《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央和省委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为统领,以“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为总要求,支持市委、市政府的“五小企业”创新创业计划(“群星灿烂”育苗计划),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在促进农民创新创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小手工、小作坊、小制造、小加工、小食品等小微企业从家庭院落走进创业基地健康成长。

(一)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包抓“五个十”重点工程工作机制,我局包联的陈村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目前正在建设当中,争取5月1日投入使用,年底通过市级认定,通过省级认定。

(二)以“五小企业”创新创业计划(“群星灿烂”育苗计划)为抓手,重点打造以绿色小食品企业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区。

(一)“双创基地”建设努力推进,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1、主要发展措施:陈村中小微企业“双创基地”总体规划面积1136亩,采用“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一期规划300余亩;二期规划800余亩。现已完成义乌众莱日用品有限公司和瑞来石艺厂房、加工车间的建设并已投入使用,目前“双创基地”的6个标准化厂房已顺利封顶,工人开始做窗户、包边,周边道路也正在铺设当中,争取今年“五一”前后投入使用,年底通过市级认定的“双创基地”。

陈村小微企业双创基地通过招商引资与浙江商户的四家企业、江苏晨航一户签订入驻协议。目前众莱日用品、瑞来石艺已入驻双创基地,通过对全县符合条件有可能入驻的20余家企业对接、洽谈、协商,目前6家企业已达成入驻意向(红星彩印、九公鞋业、叶绿钙茶、华联广泰、天洋木门、蓝辉印务)。针对技术人员短缺和企业“用工荒”问题,我们利用近30天时间在绛县、闻喜、翼城、曲沃四个县城、主要乡镇、村张贴公告和电视台循环播放广告;在绛县朋友圈、运城掌上生活、山西蒲剧、运城吃货四个平台发布广告;在绛县电影院广场现场招聘等方式,为23家企业储备用工和技术人才。

2、“十三五”期间陈村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其余的5个厂房和集展厅、会议室、培训中心、接待室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及水、电、气、网络等工程努力推进,争取年底通过省级认定的“双创基地”。

(二)培育孵化更多“五小企业”,鼓励大批农民创业。

1、大力发展绿色小食品企业。我县的食品加工企业以山楂、樱桃为主,通过“双创”活动和“互联网+”模式,全力打造绿色小食品加工特色品牌,通过特色品牌辐带动,强化产业集中度,使之形成产业集群,并通过产业集群上下游链条拉动,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以山西新鑫食品有限公司、绛县佳维蜜饯厂、山西福客多食品有限公司、山西金绛食品有限公司、绛县益弘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山西康园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基础,打造我县以绿色小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区。争取孵化绿色小食品36户,到“十三五”末,绛县小食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发展绿色小食品加工企业80户,把我县食品资源优势和历史名品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2、大力发展传统小工艺企业。我县传统小工艺术品以石雕、木雕、根雕、剪纸、核桃加工等传统制作产业群体,以山西瑞来工艺品有限公司、山西承岳工艺品有限公司、山西晋雕红晋式家具有限公司以及绛县九公按摩鞋厂等企业为基础,打造传统小工艺企业基地。通过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基础,形成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体主力军,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大放异彩。

3、大力发展精细小制造企业。围绕产业链配套要求,发展工匠精神,立足我县精细小制造潜在优势,优化要素配置,全力打造专业化生产基地。我们要学习借鉴义乌小五金的发展模式,到“十三五”末,使我县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细小制作闯出品牌、占领市场。

4、大力发展名优小作坊企业。我县家庭式小作坊具有历史文化积淀优势,目前,企业星罗棋布、遍布城乡,产品种类齐全、工艺考究、制作精细,如我县的乳白羊汤、小车牛肉、石磨面粉、郝庄粉条、王平面皮以及乔寺饼子等。我们要对这些新型家庭式小作坊企业加强管理和服务,通过规范市场行为,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争取发展名优小作坊40户,到“十三五”末发展500户左右,让新型名优小作坊成为振兴乡村战略一道“亮丽”的风景。

5、大力发展新兴小电商为主的服务型企业。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在市场登台亮相悄然兴起,通过电子商务与传统农业领域有效结合,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在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解决存量农产品销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鼓励农民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争取发展新兴小电商48户,到“十三五”末,发展新兴小电商为主的服务型企业200户,使这一新兴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亮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有关产业聚集中心调研报告范文怎么写四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委托方)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受委托方)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方)

一、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与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和__________(以下简称丙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为顺利完成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特订立本合同。

二、各方以求实和审慎的态度,对合同各项条款细致地进行审核协商,承诺对签定合同的各项内容条款不作任意变化,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并承担违约责任。

三、各方权利义务

甲方

根据省科技厅计划项目要求,审查乙方提交的合同文本中各项内容要求的义务,对不符合要求的内容,有权提出更正。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给乙方项目经费,并负责向乙方回收合同约定的还款。

监督、检查乙方履行合同情况和协调有关实施本合同事宜,对拒绝检查,未按时提交执行情况报告,或违反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和挪用经费造成工作停滞、延误或失败的,可停止拨款,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向乙方要求赔偿损失或支付违约金。

对合同执行过程中需修改或变更合同条款内容的项目,要及时核实提出意见,修改计划内容和变更合同。对完成合同技术指标的项目,组织验收工作。

乙方

按照合同的约定,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并合理安排和使用经费,按时向甲方偿还合同规定的经费。在合同有效期内按甲方要求的时间提供半年和年度合同执行情况报告、经费使用情况等统计报表。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需修改或变更合同内容的,应及时通知甲方,并按甲方第四款的规定处理。对于未及时通知甲方或自行变更合同内容的,必须承担违约责任。按合同规定指标完成后,应及时整理和向甲方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供验收所需的完整技术资料

丙方

负责保证监督乙方全面履行项目合同的各类条款,并配合甲方对乙方检查履行合同工作。对于乙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负责追偿后向甲方偿还。

该项目甲方以______形式资助乙方______万元人民币。

还款日期为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四、甲乙丙各方一致同意,本项目完成的总体目标及经济、技术指标是:

1.总体目标:自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年______月,实现总投资______万元。

本项目完成时企业达到年生产能力______,企业资产规模达到______,就业人数达______人,并通过甲方的项目验收。

2.经济指标:到______年_____月实现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年交税总额______万元,年净利润总额______万元,年创汇______万美元。

技术指标:项目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产品达到的质量标准

□企业通过的质量认证体系

□项目产品执行的质量标准

□项目通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证

五、甲乙丙各方确认,本项目实施阶段目标是:

1.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甲方拨款计划及乙方的配套资金到位进度:

甲方拨款资金乙方配套资金

1.______年______月数额甲方(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年_____月数额甲方(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

七、甲乙丙各方确认,除甲方首次拨款外的剩余资金,将视项目进展情况,再行决定拨付金额及时间。

八、甲乙丙各方确认,甲方拨付资金用于以下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本合同签字生效后,甲方按合同规定进度向乙方核拨经费,乙方按合同规定到位配套资金。乙方应实行专款专用,并接受甲方和丙方的监督、检查,如实按本合同附件一规定之格式,填报半年及年度项目监理信息调查表。

十、乙方应在本项目完成后的________个月内,按照《_________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办法》要求,通过丙方向甲方提交项目验收表。

十一、在本合同生效后___________年内,甲方有权因非商业目的(如:在政府性会议、报告、文件、统计资料等)使用乙方企业、项目信息。

十二、乙方因不可抗拒力不能履行合同时,应及时通知甲方和丙方,并在合理期间内出具合同不能履行的证明。经甲方批准后方可执行。

十三、甲乙丙各方应严格遵守本合同的各项条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发现乙方违反本合同及有关规定,甲方有权撤消或中止合同。撤消或中止合同后,乙方应进行项目清算,并将甲方支持剩余经费如数退还,同时,甲方在今后_____年内不再受理乙方的申请。

十四、各方如发生争执,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黑龙江省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仲裁是终局的,对各方均有约束力。

十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经各方协商订立的附加条款作为本合同的不可分割部分。

十六、本合同一式六份,每方执两份,每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推荐处室负责人(签字盖章):____________

第一审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计划处负责人(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

单位法人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签字盖章):_________

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推荐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____________

项目推荐单位(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

有关产业聚集中心调研报告范文怎么写五

根据市、县两级扶贫开发会议精神,结合我村—扶贫工作开发规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核心,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夯实农民增收脱贫的根基,特制定新华村-农村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新华村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旁,距成都35公里,崇州市3公里,双向6车道怀华公路横贯境内,主干交通便利。现新华村共20个村民小组,1024户,总人口3093人,其中妇女1267人,劳动力187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64人,常年外出打工383人。全村低收入486户,1323人,低保户34户。党员91名,党小组17个。全村人均收入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搞好农村产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防止返贫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综合实力增强,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

三、-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全村-计划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申请成都市扶贫资金50万元,申请县级扶贫资金70万元,对口帮扶单位40万元,村级公共服务资金60万元。

新华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尝试,其中,富硒大米种植、蔬菜基地、西瓜种植等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扶贫开发中拟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持。

(一)富硒大米基地建设(见附表1)

可行性分析:水稻种植是新华村传统,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农民易于掌握;新华村已与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合作多年,由国家粮食储备库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去年全村种植1800余亩,每亩比种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00元;经济效益明显,有技术和市场保障。

建设规模:3000亩

建设内容:以改善基地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19组、12组、20组、3组、4组、5组、6组、15组、16组老陈堰到三公堰的沟渠约1800米、深1米、宽80厘米进行整修,涉及300农户,约需资金32万元;机耕路2800米、宽2米,约需资金6万元;农户按20%投工投劳;补助350户种植户种子、农药、化肥,约需资金5.6万元。

运行模式: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为主,散户种植为辅。新华村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土地闲置和种“应付田”的现象普遍;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够实现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标准统一;截止目前新华村已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8个,基础条件成熟。合作社涉及到312户、952人、耕地面积1100亩、转移劳动力243人、村民外出务工增收360余万。

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38万元,物资补助5.6万元。

(二)蔬菜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基地原为当地能人何卫东、林兵、林其凤有情等发起,引进蜀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作为技术和市场支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隆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200余亩,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主要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基地常年务工人员50-60人;经往年测算,每亩平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建设规模:500亩

建设内容:以基地内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大棚)为主,修复农田机耕道约3km,需资金约10万元;修建u形槽沟渠约200m,需资金15万。

运行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和新隆蔬菜合作社为运行机制。土地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蔬菜合作社负责基地种植、销售经营管理。

资金需求:25万元

(三)农资服务超市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项目是崇州市农发局扶持项目,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主要提供农资服务和农技服务,可降低新华村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规模:300平方米

建设内容:经营场所(房屋)建设和经营设施建设

运行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主要在农发局的指导下,购买正规厂家的农资产品,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农民,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经营场所和设施建设需10万元,经营流动资金20万元。

(四)泡菜粗加工基地

可行性分析:泡菜加工原料如青菜等种植技术简单易于掌握,生产季节主要为小春;新华村已成立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与成都市古味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术和市场保障(订单式生产),按每亩净收益600元计算,种植户就增收60万元;新华村现有闲置厂房一座,可盘活资产;基地建成后可解决20人常年务工,按每人年收入18000元,解决村民就地增收36万元。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1000亩,加工基地年加工5500吨

建设内容:旧厂房整修、建25个泡菜池和相关设备购置,需资金约60余万元。

运行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形式运行,由合作社负责原料蔬菜的种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泡菜的生产加工销售,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改造资金约需20万元,设施设备购买约需20万元,基地流动运转资约需40万元,共需投资约80万元。

双流县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我村资服务超市建设和流动资金运转项目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产业项目的成功发展是关我村村民能否致富增收,也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是党的温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按照乡政府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要求,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服务,强化管理

根据农村产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乡、村两级积极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

(三)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用好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帐管理。

全村通过发展特色支柱农业产业、建农产品粗加工基地、成立“农资服务超市”等农村扶贫产业项目逐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使全村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减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步伐。

有关产业聚集中心调研报告范文怎么写六

20xx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全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建设新乡村、培养新农民“双新”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六个xx”提供重要支撑。

2.目标任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互联网+产业+公司+基地”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模式;继续做大做强“一县一特”花卉产业,提升xx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品质;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典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实现乡村环境更美丽、更宜居;提高农村改革成果转化率,积极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继续保持可支配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速高于城镇;提高动植物疫病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水平。

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3.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设立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要求,做好xx区“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规划,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逐步由集中资源脱贫攻坚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和低收入人群保障机制,持续跟踪易返贫人口收支变动、“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接续产业扶贫政策,巩固和支持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帮助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加强就业扶贫,继续办好用好扶贫车间和就业扶贫基地,加大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等力度。加强消费扶贫,深入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打造全省领先的消费扶贫典型经验【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住建局、区医保局、xx镇、xx街道、xx街道、xx街道等为责任单位,排名第一为区直牵头单位;相关乡镇(街道)为工作落实具体责任单位,文中不再表述,下同】。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区委组织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区委农办)。开展“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区农业农村局)。

4.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完善低收入人群保障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稳步提高农村低保水平(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人社局)。

三、加快乡村产业发展

5.稳定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摆在“三农”工作首要位置,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建立区、镇、街、村粮食生产考核、通报、约谈机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在种植结构调整区积极引导发展特色旱杂粮生产(区农业农村局)。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区发改局);严格执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区财政局);出台补齐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短板的实施意见(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编办)。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区发改局)。

6.稳定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菜篮子”工程,稳定生猪存出栏数量。推动区域养宰加销环节有效衔接。加快补齐动物防疫短板,抓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建立健全动物防疫随机抽查、评估通报、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开展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和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抓好蔬菜、油菜产业发展(区农业农村局)。

7.深入推进品牌强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肉制品和花卉苗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平台化、数字化、融合化“五化”发展(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完善品牌建设规划,打造地理标志和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农产品“身份证”“合格证”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8%以上。严格农产品市场监管,加大假冒伪劣农产品打击力度(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

8.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坚持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创新链、价值链“五链”融合,推进产业融合强农,形成生态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打造xx省农业产业数字化高地(区农业农村局、xx经开区)。深入推进开放强农,瞄准“三类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招大引强。引导优质农产品企业开设品牌旗舰店、专营店和专柜。支持优势特色农产品入驻电商平台销售。对农产品企业参加展会实施奖励政策,推动农产品出湘(区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

9.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发展。大力提升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和发展设施农业(区农业农村局)。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区发改局、区商务局)。持续推进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和“平安农机”创建(区农业农村局)。

10.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服务长株潭都市群市民下乡,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将休闲农业与xx、盘龙等旅游景点、xx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有机结合,有效实现都市休闲农业集聚发展(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广体局)。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民宿文化和研学旅行融合发展,发布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区文旅广体局),打造研学旅行基地(区教育局)。力争创建省级示范休闲农庄x家(区农业农村局)。支持推广“慧润模式”,带动乡村民宿上网、农特产品上线(区文旅广体局、区农业农村局)。

四、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11.加快编制村庄规划。落实《湘潭市村庄规划建设条例》,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不搞大拆大建。培养专业乡村规划队伍(区自然资源局)。力争“设计下乡”志愿服务成果落地x个以上(团区委)。

12.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规范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x公里,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建设x公里,推动乡乡通三级路建设,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逐步提升建制村通双车道水平。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全面实施“路长制”,严格按要求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区交通运输局)。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巩固和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x万人,到20xx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区水利局)。推进燃气下乡(区城管执法局)。继续实施农村通信网络提升工程,推进农村5g网络、移动互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在应用需求明确的农业园区、景区、重点村镇有序部署5g、移动物联网(区科工信局)。推进快递进村,实现区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全覆盖(区商务局)。统筹推进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区文旅广体局)、村级客运站点(区交通运输局)等设施工程建设。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逐步将管护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

13.接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推行城管、交警执法下乡,着力创新技术模式、建设模式、参与模式。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主要交通干线“三治三化”和村庄“四清四治四提升”。坚持质量首位,改(新)建x户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落实农村新建房屋新(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要求(区农业农村局)。推广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模式,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收、转、处体系建设(区城管执法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付费制全覆盖(区发改局)。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体系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创建省级特色精品乡村x个,分别创建省、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各x个,打造美丽屋场x个、“三星”美丽庭院x个(区农业农村局、区妇联)。建立区级领导联点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机制(区农业农村局)。

14.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施提升。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继续实施增加农村公办幼儿园学位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提高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加强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实施农村网络联校全覆盖攻坚行动,加快推进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区教育局)。全面巩固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产权公有率达到95%以上,每个行政村卫生室均配备合格村医,推动乡村医生向职业助理医师转变。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建设工程,提升区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农村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区卫健局)。落实困难群众参保资助政策,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交接续,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规范医疗救助管理(区医保局)。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区民政局)。提高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实施基层文化队伍人才培训计划,高质量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惠民活动(区文旅广体局)。建强建好区级融媒体中心,实施“家门口十小示范”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基层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区融媒体中心、区文旅广体局)。深化基层“一门式”公共服务建设,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行政审批局、区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健全完善“湘融湘爱”农民工服务保障监测预警社会协作机制,抓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区人社局)。

15.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王家晒、爱劳渠等样板河湖。完成河道治理x公里。完成x座小型水库维护保安(区水利局)。抓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抓好防汛抗旱和农业防灾减灾(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

16.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5g等应用试点示范,建成x家以上集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能控制为一体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加快推动盘龙5g大棚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区科工信局)。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区行政审批局)。

五、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7.加强耕地保护。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区自然资源局)。严格落实“六个严禁”,开展耕地抛荒治理专项行动。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巩固“大棚房”清理整治成果。明确耕地利用优先,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水稻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蔬菜、油料等农产品生产(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加强和改进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加强耕地保护督察和执法监察,将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开展绿化造林、挖湖造景、非农建设等“非农化”行为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

18.推进现代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重点水域禁渔工作,全面开展打击整治非法捕捞行动,启动智慧渔政建设,建立属地专业巡查队伍,健全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区农业农村局、xx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持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健全河湖长制工作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区水利局)。实行林长制,推进农村重点节点和美丽乡村创建村的绿化(区自然资源局)。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19.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和风险防范,树立一批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示范典型,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62.5%以上(区农业农村局)。探索农村土地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区农业农村局、区政府金融办、区自然资源局)。

20.大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改革。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空心房”和村容村貌,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主要用于乡村振兴。严守土地所有制性质、耕地红线和农民利益,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落实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满足乡村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区自然资源局)。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建立区(镇)街村、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建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联审联批联合执法、“一户一宅”和“三到场”要求。全面建立农民建房公示监督制度(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区发改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区自然资源局)。

21.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配合做好全市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规定,推行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大力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开展财政投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项目资金量化给村集体经济组织试点,重点奖励扶持资源开发型、产业发展型、股份合作型项目。开展小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承接试点(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

22.统筹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等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好益农站点作用。积极探索供销、电商、快递、金融、邮政、便民等“多站融合”的新型组织形式,推动基层社提质扩面(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

23.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计划。扶持小农户发展成为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推进试点。积极组织示范合作社理事长、示范家庭农场主参加市局组织的“走出去”培训、学习。引导扶持建设“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联合体、市级示范社和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区农业农村局)。

七、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4.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立规范高效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促进城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管理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建立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机制,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城乡合理流动。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机制,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长效机制,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xx公安分局)。

25.持续推进“十园十镇”建设。落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管理办法和投资指引要求,创新运营机制,突出发展农业园区“一园一业”,主导产业产值比重提高10%以上。争创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xx现代农业示范园完成计划投资x亿元以上(区农业农村局、xx现代农业示范园)。继续推进xx小镇建设,完成x亿元投资(区住建局、xx经开区)。

26.促进区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支持发展特色小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推动实施“北进xx、融合发展”的策略(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广体局)。打造xx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园项目,充分融合xx风景区、仰天湖水上乐园、森林步道、盘龙大观园、xx现代农业示范园、xx国际商贸城等现有资源,形成优质的农旅体系,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治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道路延伸到各村,并与市级绿道相衔接,争取纳入国家优秀旅游路线图,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区发改局、xx经开区、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广体局)。

27.促进农民增收。持续推进“五个促增收”行动。以农民工返岗复业和就近创业就业为抓手提高工资性收入,以农产品产销对接为抓手提高经营性收入,以惠农政策落实和困难群体帮扶为抓手提高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区委农办、区人社局、区商务局、区民政局)。

28.促进农村消费。进一步落实“六稳”“六保”政策和农村消费补贴等政策措施,激发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发展镇(街)村生活服务,推动“电商下乡”,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强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区发改局、区商务局)。

八、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29.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建立村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依法厘清街道(乡镇)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责边界(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30.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强化村规民约作用(区民政局),加强镇(街)村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平安乡村创建,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推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建设法治乡村。建立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和向未成年人传教。做好农村反邪教工作(区委政法委、区委统战部、区民政局、区司法局、xx公安分局)。加强镇街村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对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区应急管理局、xx区消防救援大队)。

31.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深入挖掘湖湘文化资源,弘扬红色基因,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行动和“治陋树新、播种文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深化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帮扶”活动,开展文明村镇创建,确保20xx年底区级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达到55%、60%以上(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体局)。

九、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32.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政治自觉(区委农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xx省实施办法,制定我区实施细则,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区委农办、区委组织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区委组织部)。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区委区政府负责同志都要确定联系点,办成乡村振兴示范点,区级分管和联系领导抓农业重点产业链。区委书记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办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长联点抓“一县一特”产业链。区委书记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农村工作上的“五考”具体要求(区委农办)。开展镇、街、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办)。

33.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出台重大涉农政策、文件要征求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意见并进行备案。设立由党委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五个振兴”专项小组或工作专班,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确保上下贯通、指挥有力(区委农办、区委编办)。

34.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区科工信局)。发挥农业专家科技服务团的作用,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区委组织部)。引导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乡村振兴“双创”平台,推进xx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建设,积极引进优质项目落户园区(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人才吸纳引入机制,着重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中培养选拔乡村振兴带头人(区委组织部)。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树立“十美新乡贤”典型(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区农业农村局)。开展一期农业领域企业家轮训和以蔬菜、水果、茶叶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和农机服务、农村电商、村集体经济等为重点,年内培训农民x人次。选树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区农业农村局)。支持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层次,20xx年培养x名农民大学生(区委组织部)。落实农村定向大学生公费培养制度(区教育局)。

35.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打造乡村振兴投融资平台。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加大力度争取国、省涉农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资金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区财政局)。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信用担保、保单质押、农机具、大棚设施等贷款业务和养殖业按照养殖规模进行信用贷款业务。建立健全银信担保对接沟通机制,支持省农担公司和地方信贷担保公司按市场化原则对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增信服务。支持农业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融资(区政府金融办)。支持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机制(区财政局)。36.强化乡村振兴实绩考核。xx镇党委、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每年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区委办、区政府办)。继续把乡村振兴纳入对镇、街和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对考核优秀的镇、街实施激励措施,优先提拔使用乡村振兴实绩突出的党政领导干部,对考核排名靠后、履职不力的镇、街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区委组织部)。建立市委一号文件调度、督导、通报、落实机制,开展镇、街、村书记履行抓乡村振兴责任大检查(区委农办)。举办1号文件宣讲活动。总结一批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区委农办、区委宣传部)。

有关产业聚集中心调研报告范文怎么写七

国家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要建设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中,现实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来解决。比如像我学习的水工建设,我就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够做的更好,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不断的努力的成果,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做好。但是在学校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现实的困难,因此我一直在努力中,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我想要参加实习来更好的提高自己!

1.通过对水库、水电站、试验基地以及水文站等的参观和现场报告,增强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工程概念,丰富生产知识,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和亲身感受,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熟水利枢纽的组成与总体布置,各种水工建筑物的作用、布置方式及运行管理。

3.了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基本步骤,加深对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知识的理解。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 广东省水利试验基地(飞来峡) 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里水试验基地 西南水闸 北江大堤 佛山市三水水文站

1.北江大堤

北江大堤是珠江三角洲最重要一道堤防,捍卫着广州、佛山等城市和三角洲腹地人民生命财产和一切经济活动。大堤的安危,为历代政府所重视,并被列入当地水利事业不可或缺一部分。现在,北江大堤虽可曰“固若金汤”,达到抵御百年一遇防洪能力,但这经历了三角洲人民世代经营,尤其是建国后党和政府带领当地人民前仆后继、防洪抢险、艰苦奋斗、不断建设的一项成果。随着时代和环境变迁,不利于北江大堤维护和发挥效益的因素也在增长,特别是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崛起,广州、佛山等城市连绵区出现,以及大量人口、财富在三角洲集聚,向北江大堤提出了更高的防洪要求。为此,北江大堤的维护和建设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和卓有远见的决策和管理。

现代北江大堤在广东北江下游左岸,从清远石角镇骑背岭,沿北江支流大燕水入干流南下,入三水大塘、芦苞、黄塘、河口、西南镇,止于南海小塘镇狮山,全长6334公里,是珠江三角洲众多堤围中最长的一条。它所捍卫范围属北江、西江三角洲地区,地质时期是珠江溺谷湾一部分,海湾中耸立着一系列小岛,晚第四纪(1~2万年)以来,多次海浸海退,形成西北江复合三角洲,但直到近千年时间里,才堆积形成现代三角洲平原。

综观北江大堤地区水利事业是在三角洲水文、地形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始于宋代筑堤围垦,经元明以来扩大和发展,到清代达到高潮。然而只到民国时期,水利才作为一项综合性基础设施出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这个过程和发展规律,又与三角洲开发历史阶段性特点紧紧联在一起的。宋代北江堤围主要在发展粮食生产方面起了保障作用,明中叶以后,则在三角洲经济作物种植,基塘农业兴起,促进广州、佛山等工商业城市繁荣,以及三角洲东部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北江大堤所具有的直接或间接的航运、防洪、灌溉等功能,虽每因时代而变迁,但它们是作为一个整体互相影响,综合发挥作用的,且与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变化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联系。可以说,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兴盛,三角洲的开发和经济繁荣是不可能的,北江大堤在其中起了一个举足轻重作用。即使在今天,水利事业仍是三角洲各项产业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它的历史作用并没有因其发展过程完结而泯灭。总结北江大堤修筑、维护、管理等历史经验,寻找其成败得失,对三角洲水利事业、城镇和流域规划、产业布局都有重大意义。

2.飞来峡水利枢纽

飞来峡水利枢纽位于广东省北部,清远市飞来峡境内,距省会广州仅65公里。飞来峡水利枢纽是以防洪为主,兼有航运、发电、供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水库,总库容19亿立方米,最大坝高52.3米,主副坝长2952米,装机容量14万千瓦,船闸可通过500吨级组合船队。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4l万km2,占北江流域面积的73%,水库总库容l9.04亿m3,防洪库容l3.36亿m3,多年平均年发电量5.54亿kw.h。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目标以防洪为主,兼顾航运、发电、养殖、供水、旅游和改善生态环境。

工程为一等工程,挡水建筑物为l级。枢纽建成筑物由主坝、船闸、厂房和副坝等组成,根据地形、地质、施工等条件,从左岸问右岸依次布置为船闸、厂房、溢流坝和土坝。

主坝由两部分组成∶溢流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共设l6个流流孔,采用弧形钢闸门,其中15孔为带胸墙的泄洪孔,另一孔为排漂表孔:土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度1826m,最大坝高28.8m。副坝共3座。总长539.3m,最大坝高27m。船闸为单线一级船闸,最大过闸船队2x500t,上引航道长约l300m,下引航道约l500m。厂房类型为河床式,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3.5万kw的灯泡贯流式机组,该机组的转轮直径和单机容量为全国之首。

有关产业聚集中心调研报告范文怎么写八

为了加快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5月9—10日,在市政协副主席毕普民的带领下,市政协文教医卫体委员会和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法制办等部门对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采用听取情况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各有关地区和单位的意见建议,有重点地了解了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黄山市体育工作紧紧围绕旅游经济中心,坚持以体旅结合为活力,持续举办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加快推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户外运动基地和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了以赛事聚集人气、宣传黄山、展示形象的多重效益。成功举办了第5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中国黄山国际健走节、黄山论剑、中国黄山国际铁人三项赛、“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公开赛、亚洲青年摔跤锦标赛等20余项国际性体育赛事及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全国龙舟邀请赛、全国竞走大奖赛暨世界杯选拔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全国青年击剑锦标赛、中国羽毛球俱乐部甲级联赛、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全国皮划艇冠军赛、全国游泳锦标赛等近30项国内体育赛事。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省市的参赛选手、亲友团及客商等10万人次来我市参加体育赛事活动,提升了黄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造了黄山体育旅游新业态。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我市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活动,共创造了活动推广、宣传报道、旅游消费等综合效益6亿余元。,我市因成功举办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荣获“中国新锐城市名片”殊荣,成为我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在央视举办的中国体育营销论坛中,我市获得“全国十大体育营销城市”殊荣。黄山国际山地车节连续在第四、第五届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荣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奖”。,因成功举办第5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国际武术联合会向我市颁发了“贡献奖”。

1、黟县户外运动基地初具规模。该基地集“文体科普中心、国际山地车体验赛道、户外营地及山地车常规赛道建设、中自协山地车比赛及训练基地建设”为一体。目前,占地30亩,建筑面积11087平方米,设有个固定座位(可临时加600个座位)的文体科普中心已进行内部装饰装潢,今年国庆期间将正式对外开放。屏山999米国际山地车体验赛道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宏村22公里山地车业余赛道、西递5公里山地车专业赛道、打鼓岭10公里山地车体验赛道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0亩的黟县国家级登山步道管理总部已建成,宏村秀里、奇墅湖、龙池湾、美溪打鼓岭、柯村苏维埃等5个徒步露营地建设完毕并开始接待国内外驴友,古溪总部、西递鸳鸯谷、宏村屏山、碧阳淋沥山等4个徒步露营地正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省内首条国家级健身步道项目也已完成勘察设计。

2、东黄山户外运动拓展基地设施完善。基地将知青文化、海派文化、徽文化有机融合,是国内首批园林式拓展训练基地。设有高空、低空、攀岩等拓展设施,可开展几十个拓展项目和古道徒步、峡谷漂流、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真人cs野战等户外运动项目。并建设了2300平方米的比赛场馆,开发了乒乓球训练馆、网球场等项目。多年来通过举办户外拓展训练营、cs实战体验及国内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和汽车越野拉力赛等一系列活动,着力打造综合性体育休闲基地。

3、高尔夫休闲运动基地形象一流。黄山雨润高尔夫球场位于黄山市区西8公里处,现拥有彩虹谷及翡翠谷两个国际标准的18洞高尔夫球场,均可承办国际巡回赛。雨润高尔夫在广泛开发市场的同时,注重精心打造高尔夫运动教学基地和举办高尔夫赛事。12月18日,经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于批复同意,成立了黄山青少年高尔夫培训中心。近两年来,培训的学员在全国青少年高尔夫赛场上取得了不俗成绩,先后有6名队员入选高尔夫国家队和国青队。并先后承办了全国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中韩青少年高尔夫邀请赛、安徽省名人高尔夫球巡回赛等赛事活动。卧虎高尔夫球场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畔,是18洞标准球场,总用地2467亩,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球场主体、球童宿舍、维修车间、高尔夫学院、道路桥梁、外湖驳岸、防洪设施等。

4、新安江、太平湖水上运动基地规划建设。新安江水上运动基地将建设码头、栈道、计时塔、分段计时塔等设施,重点发展水上和环新安江运动休闲项目,开发划船、赛艇、水球、摩托艇、龙舟等水上运动和竞赛表演项目。太平湖水上运动基地将建设环湖健身绿道、露营基地等,加紧建设成为集水上运动训练、竞赛、高尔夫、健走为一体的体育产业基地。

5、城市健身绿道建设基础优越。目前,城市健身绿道项目正在策划设计中,主要围绕中心城区新安江两岸风光优美的绿色景观带,先期规划设计东起花山大桥、西至文峰大桥路段,设计长度约30公里,路面宽度为1—1.5米,建设内容包括硬环境(慢行道、健身器械、运动场地设施、生态环境)和软环境(服务管理系统、体育文化活动组织),提高绿地对市民的服务功能。

1、中心城区场馆全面开放运营。市体育馆于11月建成投入使用,并于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该馆建筑面积11700平方米,拥有座位3000余个,主比赛场地长44米,宽32米,可承接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比赛项目和大型演出、会展,馆外建有网球场、门球场、篮球场及健身路径。市游泳馆于7月投入试运营,室内建筑面积10748平方米,拥有观众席位1000座,配有大型全彩显示屏和一流的音响设备,建有国际标准的8道50m×21m的比赛池、4道25m×11m的训练池以及4道水深为0.8m-1m的儿童池,采用目前最先进逆流式水循环处理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地板采暖系统、中央监控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市全民健身馆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于10月正式对外开放。设有台球、旱冰、武术、散打、跆拳道、兵乓球、羽毛球等健身项目。据统计,,市体育馆、市游泳馆和市全民健身馆共接待健身人群22万人次,营业额达280万元。

2、江心洲体育文化公园升级改造。项目位于新安江市区段中游,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是市民休闲健身和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建设内容包括1个标准足球场、4个室外篮球场、4个门球场等各类标准球场及环岛健身步道、亲水休闲步道和大型江景喷泉。建成后将成为中心城区重要的休闲运动场所和生态绿色屏障。该工程是中心城区重点工程项目,于去年6月启动,目前,匝道桥及环形道路、广场改造工程内环部分、南侧健身广场基础已基本完工。下一步,还将进行茶楼、酒吧、喷泉、门球场、篮球场等施工,整个工程计划9月份竣工。

3、区县体育场馆建设进展加快。目前,休宁县建有体育中心,其中体育馆建筑面积3848平方米,观众座席1281个,并建有400米标准塑胶环形跑道,场地中心有天然草坪的足球场。祁门县体育馆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内设固定座位1400个,以及运动员、裁判员休息室,贵宾室和健身房等配套设施。黟县文体科普中心已进行内部装饰装潢。歙县等区县的体育设施建设已规划立项。

体育产业是生活方式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随着人均gdp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体育相关的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体育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有数据显示,目前涉及体育文化的服务业已经是世界第一大产业。在欧美,50%以上休闲旅游都是体育旅游;体育旅游的从属业态也越来越丰富,涵盖了体育影视、体育表演、户外运动、体育养生等。据预测,前后,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将引领下一波经济大潮。毋庸置疑,体育产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解决了多年来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底国务院印发的《服务业发展规划(-)》也将体育产业纳入其中。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意见》,并设立了1000万元发展引导资金,明确提出“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和太平湖等山水生态资源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为依托,建设皖南体育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体育旅游、户外运动休闲、体育赛事、健身养生等产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决定》和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中,均将打造体育品牌赛事,建设户外运动基地列为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加以推进。这些都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体育运动需要优美的生态和环境,作为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黄山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高品质旅游资源富集,是全国最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重要文化旅游区域之一。同时,黄山还拥有独特的战略发展平台: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黄山发展体育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黄山拥有4d级国际机场,国家干线铁路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拥有星级以上宾馆80家,还有数以千计的乡村旅馆,床位多达10万张。市内各类体育设施完善,经过多次改造升级的市体育馆,拥有标准化的比赛场地及观众座位3000余个;市游泳馆是全省一流的融全民健身、文化娱乐、休闲旅游、训练办赛为一体的综合性水上运动场馆,被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国家游泳队黄山市训练基地”;市全民健身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江心洲体育文化公园即将建成使用。

充分利用黄山对外影响,打响体育赛事品牌。坚持“品牌引领,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延长体育产业链,扩大体育消费。争取每年举办5—10次全国性和国际性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打响黄山国际山地车节、黄山国际登山大会等赛事品牌;积极打造“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新安江龙舟赛等新品牌赛事;开发区县赛事活动资源,创立“一县一品牌”的特色赛事活动。吸引赛事管理人才、职业经理和经纪人参与赛事,提高赛事运作的专业化水平。依法开发赛事专有名称、标识等无形资产,鼓励企业以冠名、特许、专营等合作方式赞助体育赛事。

充分利用黄山优越的地理条件,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积极推动体育健身休闲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努力把黄山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户外健身休闲市场。依托徽州古道,“百村千幢”古村落,百佳摄影点,积极规划户外运动营地建设和线路设计,开发徒步、骑行、登山、攀岩等系列产品,丰富户外运动内容和形式。重点规划建设好黟县户外运动基地,太平湖、新安江水上运动基地,东黄山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黄山雨润高尔夫球场等户外运动和体育休闲基地,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运动休闲集聚地。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重点开发运动休闲,竞赛表演为一体的体育旅游路线和产品,积极打造徽州自行车骑行绿道,民俗体育嘉年华等精品体育旅游项目。积极培育国际登山节、国际山地车节等品牌赛事观赛旅游和体育休闲主题旅游,将黄山打造成全国著名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坚持以发展体育自身功能和价值为核心,大力培育健身休闲服务业。广泛宣传,培养群众科学的体育健身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以优质的服务业促进体育消费。同时,鼓励和扶持全民健身领域的各类经营服务项目,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健身服务业。促进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健身服务业的发展。着力培育健身服务业品牌形象,引导健身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

积极探索体育场馆管理新模式,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提升市场化运作和多元化经营能力,扩大体育场馆平台的开发利用,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益。鼓励和支持体育场馆培育体育赛事、健身休闲、体育培训和体育旅游,形成集健身、训练、竞赛、休闲、培训为一体的体育中心,逐步实现从服务营销到品牌营销的转变。进一步扩大体育彩票销量,实现体彩销售五年翻一番。

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加强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各类人群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建设,推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向基层延伸,向各领域扩展,积极探索体育社团组织分类管理的新模式,使体育社团组织逐步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织者、赛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体育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体育交流的重要实施者,充分发挥好体育社团的“桥梁、纽带、助手”作用,推动黄山体育更好更快发展。

制定全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必须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旅游规划、全民健身规划、乡村旅游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体育重大项目建设规划等其他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

建议市及区县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市级引导资金每年不少于300万元。采取项目补贴和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扶持方向的体育产业项目给予扶持,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体育品牌产品。

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体育企业。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体育赛事活动、体育精品项目、公益性质体育设施等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业合法经营的管理机制,建立体育、旅游、宣传、财税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各级各类体育社会团体,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发展。建立完善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和体育产业信息发布制度。

建立体育产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和体育产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体育产业人才。发展体育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体育经纪人制度,促进体育中介发展。尽快建立一支有技能、懂经营的体育产业人才队伍。

有关产业聚集中心调研报告范文怎么写九

为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我们采取市和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日益凸显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推进战略,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以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加强为主要标志,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调查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组织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__年全市成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5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比20__年(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9家,市级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67.73亿元,利税33.92亿元,同比增长1.83倍、1.58倍,年均增长16.3和12.1;其中15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65.5亿元、24.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72.2和71.3。比较规范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462个,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24.9亿元、2.7亿元;农村专业市场发展到210处,年经营额132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76处,年经营额87.8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目前全市已有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二是生产基地规模加快膨胀,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凸显,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和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670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56处,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4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利益联接渐趋紧密。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偏重于生产基地建设向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多方并重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订单、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联系方式得到更多应用。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通过合同、合作制、租赁等形式与基地和农户进行联接的达到203家,占30%。从产业构成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类型看,畜禽养殖产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利益联接关系相对紧密。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在认真落实省里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的基础上,20__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扶持。据调查统计,20__年市和县市区农业产业化财政扶持资金达到962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4000万元。对规模种养基地、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建立担保组织补贴2382万元,对新建、扩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和奖励1618万元。

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创新,由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向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带动并重发展;功能不断拓宽,由带动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吸纳劳动力就业、全面改造农业农村农民等经济、组织、社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化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生产,就可以把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产品不断做强做大,逐步培植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地方特色鲜明的强村富民产业。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联合组织分散经营农户共同进入国内外市场,就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种养收入和综合经济收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联合组织起来,就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把特色产业和产品做优做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就可以把先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先进科学技术等导入农业农村,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带动力量。农业龙头企业是市场经营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和带动力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在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培养,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以及对农村组织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影响,就可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深入分析思考,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进一步深化提高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和不容忽视问题。

一是要素素质提高和组合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引导等多个要素有机配合。目前龙头企业综合素质和企业家社会责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基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政策支撑能力和配套程度、市场建设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等,都还有不适应和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的问题。

二是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领域不断拓宽,由单纯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拓展,由产品粗加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发展;产业功能不断扩展,由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发展产业、改造农村、培养农民综合功能拓展。这一系列重大深刻变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由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低层次向现代农业、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的高层次转化升级。

三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问题。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有赖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创新和提高,特别是担负桥梁纽带作用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服务发育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滞后、环境不优、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利益联接机制完善问题。利益联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目前,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联接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瓶颈制约,已成为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五是综合作用发挥问题。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带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功能相对发挥较好,但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培养现代新型农民、改善农村组织结构和乡村治理方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社会功能作用发挥不够,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四、深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各级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搭建平台,配套政策,完善机制,培育典型,培育队伍,营造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搭建一个平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保障体系。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策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搭建起一个高层决策、高效运作、高水平管理的发展平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政策和研究重大问题;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调度指导和日常管理。

二是出台一套政策,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支撑体系。根据中央和省1号文件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认真总结汲取原来扶持政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范围更广、扶持效果更好、更具操作性,包括财政扶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费用优价、服务支持等在内的配套政策。

三是完善一个机制,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以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经营行为约束机制、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利润返还机制、矛盾问题化解协商机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

四是培育一批典型,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舆论引导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培养一批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典型,特别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和现场会、报告会、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示范和舆论引导体系。

五是培育一支队伍,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信息反馈体系。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学习,系统全面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知识,提高决策参考、调研分析、综合判断技能,及时反馈政策执行中的情况信息,及时发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时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办法。

六是营造一个环境,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支持体系。围绕深化三学三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深化提高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尽职尽责,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形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合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