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课题研究策略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 课题研究方法培训心得(4篇)

课题研究策略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 课题研究方法培训心得(4篇)

时间:2020-09-13 09:15:41

相关推荐

课题研究策略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 课题研究方法培训心得(4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课题研究策略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综合实践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育紧密相联,是教育不可取代的基本内容。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重文轻劳的思想在作祟,升学指挥棒的负面影响,导致我们的学生劳动观念薄弱,劳动认识片面,劳动态度不正,劳动习惯差劣,劳动技能低下。综合实践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潜能深度的开发,对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身心健康的养成,对真善美的追求等方面独特作用,迄今还没有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充分重视。特别是落实到教育教学上,从课程定位到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还远不能有效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几个教育科研“五年”规划中,国内一些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面对新世纪、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综合实践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价值认识需要作出新回答。“科教兴国”,人才的基础在哪里?国家创新体系的人才资源的基础在哪里?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综合实践教育更不可缺位。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对于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促进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在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上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教育从原来的学科课程,而被纳入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无论在学科地位上,还是在学时的分配上、知识的含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课程理念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不允许有原来意义上的教材出现,不允许每个学习领域都编成教材。因此,综合实践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教学内容取舍和选择上,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建立一种新的运行机制,使综合实践教育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㈠工作目标

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和我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㈡学生素质目标

1.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

2.初步学会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养成使用劳动工具、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3.初步学会运用综合实践实践所学知识去观察社会生活,能够在综合实践教育实践中开发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㈢教师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课题的研究开展需要教师深刻理解综合实践教育工作的内涵,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具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理解综合实践教育所负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教师具有观察、发现、应对、灵活深入地处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要求在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对综合实践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和专业教法方面的定期培训和学习,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

1、编写出一套既突出区域性、地方性特色,又突出综合实践教育特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

2、探索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校本教材编排模式;

3、初步形成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运行机制,建立综合实践教育科学合理的学校课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㈠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查阅有关文献材料,根据地区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考察和学校综合实践教育的实际情况调查,开发和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用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的办法来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有关数据,不断调整、完善研究措施,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活动实效。

㈡研究思路

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述和儿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当前综合实践教学的现状为背景,以社会、家庭、学校为反馈点,以学生综合实践素养的培养为着眼点,通过比赛、访问、座谈会、个别面谈、问卷、测试等多种形式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校本综合实践教育资源,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关心经济发展、会学习新技术,具有开创性的“现代人”。

⒈全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综合实践课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必须从综合实践教育的基础性、通用性出发,做到面向每一位学生,适应每一个孩子,使每位学生都能享有均等的动手、动脑、参与学习的机会,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2.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学习必要的综合实践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又要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又健全的人格。

3.基础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是一门使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工具课。教育资源的开发必须既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又要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工农业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素质。

4.活动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以学生自身实践为主的原则。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去实现理解、认识、探索、创造、交流和情感体验,在动作的内化过程中促进学生智力、技能、情感、个性的发展。

5.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注意和其他学科教学的紧密联系和互相渗透,要因地、因校制宜,从实际出发,开发教学资源;要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6.主体性原则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实验、动手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实践问题,激发他们探索真知的愿望和热情,使他们在掌握劳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创造性。

7、目的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其外显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彻底消除无目的无意义的“花架子”活动,力求避免为活动而活动;要充分考虑到每次活动都是教育中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8、因材施教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必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的特征和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指导,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差异、特长差异、能力差异出发,因人制宜地加强个别指导。

9.区域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的内容,各地的情况是不同的,强调它的地方性特点或者区域性的特点,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校得天独厚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我校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

1.建立实践基地,强化校本特色: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单纯地搞纸上谈兵黑板上种田是无法完成学习内容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形成自己的能力。然而目前许多学校没有综合实践课专业教室,即使是好学校设立了综合实践课教室,但设备也不够学生使用,只能满教师的演示使用,更缺乏校外的实践基地。

劳动实践基地是综合实践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开展课外生产实践活动以及德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我们将着手创建“小农场、小苗圃、小果园、小饲养场、小鱼池、小工厂”等学生综合实践实践基地,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实践、观察、实验和尝试等活动,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2.课外科技活动,促进潜能开发:

要深化综合实践教育,确保综合实践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把综合实践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把创造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综合实践教育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把综合实践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教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把学生源于生活和课本知识提出的奇思妙想在综合实践教育中去检验、去实践。通过植物种植活动、生物饲养活动、工艺制作活动、电子制作活动、航模制作活动、发明创造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科技教育的校园氛围,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广阔的学习背景。

3.科学选择内容,改进课堂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确立综合实践课的主体地位,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开展一些实用技术内容的教学。如组织学习一些当地农特产的栽培、嫁接、加工等知识;

开展一些乡土资料、环保等的调查活动;介绍一些简单的动植物栽养实用技术。还可开设一些现代科技知识讲座,凭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手头资料,给学生介绍当今世界的前沿科技信息,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

4.校外公益劳动:

面向社会,每个学期组织几次校外公益劳动,如社区服务、打扫街道等公益劳动,让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用自己的双手美化周围的环境,服务身边的居民,将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5.相关学科渗透:

小学科学学科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包含多种综合实践教育因素。生物学与农业生产、人类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它可以直接促进学生了解农牧业的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天文地理可以使学生获得家乡的自然气候、物产资源分布、交通网络以及利用和控制自然力的方法等知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是许多重要生产过程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综合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些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的实际,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生产原理,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中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劳动兴趣。

6.其他教育活动:

开展教室内务整理、洗衣服等生活自理比赛;举行篝火晚会、挑战自我等文体活动;长期聘请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举行农技知识讲座和实践活动指导,请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致富能人来介绍本地的产业结构、经济形势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带领学生带生产第一线,激发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的兴趣,树立服务于社会的理想。

1.进一步解决好认识问题。

要像江泽民同志要求的那样,把综合实践教育看作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途径。全校教师要树立新形势下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和素质教育观念,以现代教学手段促进综合实践教育,以扎实的教学促进综合实践教改,以教改促进综合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开创我校综合实践教育的新局面。

2.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教育的基地建设。

我校要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充实校内外综合实践教育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教育实践的机会和条件。校内应充实综合实践专用教室的设施建设,装备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一定科技含量的教学设施,建立学校课堂小基地;加强校外基地建设,为综合实践教育提供规范的实践基地。

3.深化综合实践课教学改革。

教师要致力于综合实践教学研究,总结教学规律,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研究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学习效率的途径、方法,加强对学生现代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4.健全对综合实践教育的督导评估机制。

把综合实践教育作为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综合实践教育督导评估细则,并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教育、全面提高综合实践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通过督导评估,大力表彰和奖励综合实践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坚决纠正不重视综合实践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扎扎实实地促进综合实践教育事业的不断健康发展。

主题课题研究策略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世纪之交,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信息、经济飞速发展这一时代特点,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则是当务之急。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应体现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原则,传统教学,应试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首先,从学习结果看,虽学经九年,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语文能力低下现象普遍,知识面窄,见解浅显,思维呆板,语言贫乏。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能力,不能适合时代的需要。

其次,从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象。师生们普遍一种感受,多上一节语文课,与少上一节根本无关需要。课堂教学陷入不可自拔的“题海战”中,应试教学是“指挥棒”,学生毫无读书的热情和兴趣,更不必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再次从阅读能力的培养看,目标不明,把简单的传授知识等同为培养能力,阅读能力简单为分析、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写作特点的把握等等。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化,简单化、机械化,缺乏自主,探究乃至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新教材的启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的出台,倡导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上新教材容量陡增:课外读本、推荐名著,综合实践活动等。指明了,大量的阅读是解决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师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不能落到实处。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显得尤为重要,是当务之急。阅读是语文之体,是语文教学之基础。“自主探究”的阅读方法,习惯养成则是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1)概念的界定:

“阅读教学”: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整体的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体现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训练和培养,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带写全面提高,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2)理论依据

1.系统论中的整体

2.优化论

3.教育学心理学

4.《语文课程标5.准》

1.优化阅读教学方式方法。

把阅读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

(1)表层(理解字词,初步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2)浅层(理解探索文章思路,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技巧)

(3)深层(在感知理解语文的基础上,鉴赏评价文章,有意识地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2.实施自主探究性的语文教学,以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主要目标,让思维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最终培养学生使之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改革课堂模式:

(一)由单一课型转化为多种课型。如朗读课、讨论课、研读课、自读课、实践活动课等,有序系统,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

(二)重视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教师的“满堂灌”“填压式”,学生毫无阅读、思考的时间,只是机械的,毫无主见的等标准答案,并进行认真细致的笔记,形成依赖心理和思维的情绪。

课堂上应该还时间给学生,养成其自主、独立的思考习惯和能力,还给学生现象参与行为,自主的体验感悟、质疑、解感,形成种种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激发阅读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三)以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原则

阅读教学以阅读为核心,但系统论又决定要以此带动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教师要体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关促进”的原则。

同时,要体现以课内本,以课外为辅,提倡“课内课外相结合”原则,相辅相成,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1.自主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以读为主的原则

4.循序渐进的原则

6.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则

(一)研究对象:在校初一至初三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的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实验研究法:以同年级平行班与比照班进行初期的研究进行比照,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3.个案研究法:按照个案研究法的一般操作要求,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收集整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综合性报告,自主研究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语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培养的成果等等。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3,4---13,7)。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13,9---14,1)。开展研究及时处理相关资料,形成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4,3---14,7)。分析总结研究所得,形成综合性总结报告。

主题课题研究策略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一、研究思路

以“绿色教育”为指导,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定班花——解花性——悟花品——学花神”系列活动,自主设计班级文化标识,画班徽、制班旗、定班风、编口号,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继续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生”、“绿色小组”的研究,建立完善各种评价体系,探索绿色德育的多种途径,总结德育的经验,提高绿色德育的实效。

二、研究要求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风建设研究,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

2、通过绿色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绿色小学生”、“绿色小组”、“绿色班队”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家庭”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内容

1、“绿色班队”创建的研究。

2、“绿色德育”校本教材运用的研究。

3、各种评价体系制定与实施的研究。

四、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寻找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查阅、搜索资料,有针对性地做摘录,丰富理论素养。本学期将利用每月第三周的课题研究活动,有重点地学习,学习时全员参与,不做旁观者,不做听众,各抒己见。通过学习,确实有收获,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强过程研究,课题组成员要摒弃只注重每月一次课题研究活动的思想,注重平时的研究,在研究中,注意积累、记载、反思,重要问题、重大收获待每月一次课题活动时进行交流。

3、成立德育课题研究中心组。

顾问:__x

组长:__x

副组长:__x

成员:______

定期活动,定期学习,定期交流,定期展示,发挥榜样作用、迁移作用、辐射作用。

五、研究方法:

积极开展“定、学、谈、订、评、行、写、改、再学、再实验……”系列研究活动。

1、定。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班级实际情况选择一个研究专题作为“绿色德育”的子课题。

2、学。结合个人研究的子课题学习一些有关理论,阅读一些有关报刊杂志。

3、联系子课题研究内容与领导、与顾问、与老师交流学习后的感受、体会、打算,相互取长补短。

4、订。订出子课题研究计划。

5、行。按照计划研究、上课或开展实验活动,把计划付诸实践。

6、评。上过研究课后,开展实验活动后,进行自评、互评,总结经验教训。

7、写。把各人实践后的心得体会写成教后感或个案,或案例,或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8、改。对写出来的材料进行思考、推敲、修改,准备交流或参赛,或发表。

9、再学。带着实验中的问题学习,再讨论研究,以发扬成绩,解决新问题。

10、再实验。在新的起点,以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再进行实验……形成“十字”系列研究实验管理模式。

附:课题组活动安排:

第4周:第一次沙龙(学习课题组计划、交流定班化活动开展情况)。

第8周:观摩评价实验班级活动。

第12周:第二次沙龙活动(交流本班的班徽、班旗、班风、口号)。

第16周:第三次沙龙,观摩评价实验活动。

第20周:交流、总结子课题实验活动。

主题课题研究策略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晨读意识淡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学生的晨读习惯和阅读水平,我申请了小学语文有效晨读的研究这一课题,经过半年的研究初见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半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立项。x年12月份,上报《小学语文有效晨读》课题研究申请,x年1月10日得到市教研室的立项批准,课题编号为1x67。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x年12月—x年2月):研究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2、文献研究、寻找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

3、确定子课题,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x年3月-x年4月):课题实施阶段。

1、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2、进行课题研究实践,围绕研究目的,按照研究计划实施课题研究,填写活动记载,具体体现月工作或周工作计划与总结,积累相关材料;

3、课题组总结分析实验情况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x年5月-x年6月):课题总结结题阶段。

1、总结实验结果,汇集子课题成果,撰写总结报告。

2、结题鉴定。

我校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组长谷利明同志,组员有胡柏、贺春艳、杜苗苗同志。本课题由谷利明同志具体负责实施和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语文晨读也是如此,学生认识一个个汉字,达到一定的量,就能阅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读千赋,则能为文。”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晨读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养成晨读习惯,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晨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参与的原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晨读,教师必须创造某种条件或利用他们已有的其它行为动机和需要的迁移,使晨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晨读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积累语言信息,使语言仓库里有丰厚的积蓄,需用时,才能游刃有余,写起文章来,才能妙笔生花。

(三)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晨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读” 为“我要读”。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蓄了足够的内存,还怕大量而快速的输出吗?

(一)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二)个案分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三)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既总结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验,以便推广;也总结存在的问题或失败的教训,以利于今后的提高。

本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有效晨读能力,课题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有效提高的方法和形式:

(一)晨读方法

1、明确晨读目标。晨读内容要明确,这使提高晨读课效率的前提。如课文的预习、复习,初中必背古诗文。教师应当在晨读课开始前,最好在前一天的晚上就让每一名学生明确晨读课读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层次。晨读内容要定量,这是提高晨读课效率的保障。教师对于晨读课的任务布置要适中,量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宜太多或过少,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完成任务。

2、加强阅读训练与指导。以领读求规范,学生的晨读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学生会背诵的文章,也不代表其已经会读。要读好文章,晨读课上教师就要领读,当然也可以让一些晨读能力强的学生领读,让大家读准、读好、读出享受。

3、追求阅读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集体晨读,集体背诵,小组赛读,男女分读,分角色晨读、吟诵读、自由读、接力读、表情晨读、大声读、小声读和默读等各种形式活跃晨读课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加强目标反馈。检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注意优差兼顾,难易适中。比如让学困生晨读词、段、篇等;中等生听写单词、短语或句子;优生复述或背诵课文。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检查流于形式,才不会使学生养成得过且过的坏毛病。

(二)晨读形式

1、 齐读。有利于营造读书氛围。声音洪亮、富于节奏、大造声势的齐读能快速地让学生亢奋起来,很快地进入到读书的情境中去。

2、 散读。散读,或称自由读,最有个性特色,大部分晨读课采取散读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散读绝对不等于放羊。

3、其他读书方式。

(1)声情并茂的范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受到老师情绪感染,入情入境地晨读,使学生在晨读时达到音与情融为一体。

(2)诗情画意地配乐读。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唤起人们的情感。当文字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交相辉映时,便会产生和谐共振的效果。

有效晨读对语文教学,乃至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有以下好处:

(一)一夜好睡,早上头脑清静,思路清晰,记忆效率高,大声读书有利于理解和记忆知识;

(二)大声读书,倾听自己的声音,能给自己带来自信,获得充实和满足感;

(三)大声读书,眼、耳、手、口、脑各种记忆器官的综合运用,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

(四)早上大声读书,调动了口腔、鼻腔、喉咙、肺部、胸腔等部位的协调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五)长久坚持,形成习惯,量的积累,质的飞跃,知识储备会渐渐丰厚。

本课题无变更情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