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数学连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实用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7篇)

数学连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实用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1-19 04:20:12

相关推荐

数学连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实用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数学连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实用一

数学老师刚开始对我们这些小毛孩很严肃。不过,我发现老师对我们很好,不喜欢留太多的作业,会让我们有充足时间玩耍。

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告诉了我们他的qq号,大概一个星期后我加了他。一看名字,我“噗哧”一声笑了,“我是谁”。你说你是谁,我亲爱的老师呗!

乔告诉我,咱们老师一定崇拜成龙,因为成龙拍了一部电影叫“我是谁”。我说:你别胡说,我们又不知道老师会取那么古怪的名字干吗。乔拿音乐书敲我的头,说我好古怪,比周老师还古怪,真是一个笨蛋。

早在开学两个星期后,我们就发现老师爱给我们讲大道理,不管大课还是小课,话题开到哪,他就能讲到哪。

半个学期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数学书封面早以布满了那个“哲学家”的道理!

哈哈!

我越来越喜欢我的数学老师了!

他会在小课上给我们讲笑话,或者是一些富有哲理性的故事。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有一次,我和乔在芳玉那里听到涛说老师特凶,怎么怎么地的……我和乔当时就斩钉截铁的说:“不可能!老师对我们可好了,幽默极了!别听他瞎说。神经病!”

老师还会让我们去玩呢!

前几天下雪,是星期五下午,有一节劳动课,数学老师来了,我们还以为要占课呢!谁知,老师把手一挥,说:“都下去玩儿吧!”顿时一帮学生像箭一样冲下去,那场面,壮观!

在下面玩了会儿雪,感觉有点冷了,于是便休息一会儿。这时老师下来了,一看见他,全班同学就“哄”的一声围过去了,把老师包的严严实实的。

数学老师就像一个孩子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

我发誓,我这辈子都不会和老天做对!因为老天给了我们一个幽默,智慧的老师!

有关数学连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实用二

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一年来,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认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第一、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将要讲述的内容为自己编好“剧本”,然后自己在讲坛上尽情演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是给学生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事实证明,这一教学理念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各自信息无互动的枯燥学习模式,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在新课标的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做一做,从中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培养合作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第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要让学生演好主角的角色生设计好适合学生演绎的剧本。

第三、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提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或有能者有大作为,小能者有小作为的练习。

第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但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

第五、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评价手段,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本学期所任教的班的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形成双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有些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较为积极。另外也有十几个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有关数学连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实用三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确实是在想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确实是在想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数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比如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目表面虽有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1﹚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2﹚都用到了几何知识。﹙3﹚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4﹚都用到方程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说:老师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获得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对5个例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二)培养学生反思所解决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快。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并促进的迁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ad是△abc的高,ae是△abc外接圆的直径,则ab×ac﹦ae×ad,在证完题后,我启发学生对题目本质特征进行反思,发现此题的圆可以不画出来。因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其外接圆的直径是客观存在的,直径的位置不一定要画在如图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出现,就应有上述结论。通过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再用自己的语言对习题进行概述就得到了“任意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上的高和它的外接圆直径四个量中任意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得第四个”,通过对“三角形两边积等于外接圆直径和第三边上的高的积”的反思,学生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直径的一种特殊方法性的知识组快。

(三)培养学生反思作业的解题过程,并作为作业之后的一个反思栏。

这样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活动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

(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三)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总之,科学有效的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师生将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进一步和谐,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教师与学生合作探求知识的愿望,构建师生互动机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为师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关数学连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实用四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必须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用心;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资料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面一些资料: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决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好处,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好处,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潜力,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用心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此刻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资料,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就应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潜力和逻辑思维潜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潜力和解答应用题的潜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资料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简单,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构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潜力下降了,敏锐理解新授知识的潜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能够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透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忙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个性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用心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忙需要帮忙的其余同学,在帮忙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用心的人生态度。

有关数学连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实用五

《相似三角形》第一课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表示,相似比的概念;2、探索相似三角形的主要性质和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在观、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其中,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的内涵与应用和相似三角形性质应用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少,也相对简单,只有“做一做”的延伸,即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之一是学习的难点,因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自学、交流

学生自学课本要求尽可能寻找出课本中的知识点。

时间大约15分钟。

设计原因:本节概念、记忆性内容较多,易理解掌握,学生方便自学、交流。

教后心得:对于概念性多,较需记忆的内容应给学生一定时间熟悉;对于较易理解的学习内容应该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给予信任,才会促使其更好地成长。

环节二:互动、归纳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师生互动、归纳并板书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书写要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比,同时强调“对应”和“顺序”。其二是分析“做一做”,并结合多个图形进行拓展,得出重要结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交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作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时间大约20分钟。

设计原因: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间的互助情况。

教后心得:学生普遍对教材的内容能够较好地掌握,但对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由于教材缺乏相关内容,学生的思维无法独立产生飞跃,所以需要教师备课时先做好延伸的准备,即备好相关的内容。这样,教学时学生就犹如享受知识的大餐――自助餐加上特别的、珍贵的赠品,心理上产生愉悦,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

环节三:练习、作业

由于课本没有设计相关的例题,而性质的应用是较简单的,因此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练习是可行的。但注意对相关知识的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练习2),同时为方便比较记忆可增加“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暂时不作原因说明)。由于课后作业量不多,所以作业设计时采用让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应部分的形式。

时间10分钟。

教后心得:学生练习情况较好,可以说明对三角形相似的性质掌握较好,但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对“做一做”的归纳设计练习加以巩固,这是在今后教学中需要补充的。

有关数学连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实用六

提要:围绕课程改革的落实情况,我于20__年3月起深入部分小学进行了持续半年的教学调查。调查的结果很不理想,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更多的是忧虑。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的落实在我市、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任重而道远。课改的需要与现实的差距还很大。

我市于20__年下学期开始试行新课程和使用新教材。教育局组织了四轮培训,二年多来,新的理念贯彻和落实得怎么样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于20__年3月起深入学校进行了持续半年的教学调查。共走了25所学校,听课86节,走访教师百余人。总的感觉是有喜也有忧。

成 绩

在课改的这段时间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变、教学行为在变;学生的思想在变、学习方式在变。这是可喜的一面。体现在课堂上有如下几方面的变化。

1、变课前铺垫为情境导入。

过去我们的数学教学通常是由复习引入新课,学生感觉每节数学课只与数字和运算符号打交道。时间长了,对数学就产生一种厌倦感,尤其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更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现在不同了,许多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老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来引入新课,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入新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变得爱学数学,想学数学了。

2、变远离生活为走近生活。

几十年来,我们的在校学生只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而不知他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存在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这是因为我所教的数学远离学生活。而现当我们走进课堂时,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所看到的数学课是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气息非常浓。我感觉到数学课已经走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教学,学生就不会感到数学离他们那么遥远;就会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走进课堂就叽叽喳喳讲个不停、写个不停,学生只是静静地在听数学。这是我们延续了几十年的教学方法。现在这种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主动地去学习数学,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多了,学生在做数学了。这正是新的课程理念所要求的。

问 题

成绩是喜人的,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感到更多的是忧虑。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在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教师之间差异很大。总的情况是年轻的教师比年老的教师好;城区、厂矿比农村好;参加过培训的比没培训的好;低年级教师比高年级教师好。总之,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离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的问题。

1、处理教材缺乏灵活性。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决不是唯一资源。教师可以而且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灵活处理教材。有些内容是可以而且是应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的。所以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图,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年级第八册有一个内容是“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这个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据掌握统计知识,教材上用到了“和平一街、东大街”等地名,这只是给学生一个背景材料而已,其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在组织教学资源时,应该、也完全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居住地所分布的情况编一个例题,数据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由然而生。象这样的倒子教材上很多。然而,我们在调查中感觉到,教师大多是死搬教材,没有一点灵活性。过多地受制于教材,书上怎样写,他就怎样教,一成不变,缺乏生活气息。

2、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所说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种怪现象:只要有人听课或是公开课,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学习的方法,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也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而且合作学习大都是浅层次、低水平的操作,动辄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本可以马上由学生回答的,也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讨论。似乎没有讨论就缺少一个程序。

有些分组学习是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叽叽喳喳乱叫一阵,给人以表面的积极讨论问题的假象,看上去热热闹闹,没有实际效果。不仅如此,而且还会助长不良风气的形成,影响学习效果,造成新的两极分化。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掌握合作学习的真正要义,老师们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展开讨论。往往是学生还没开始学习,教师就叫停下。完全是一个形式,走走过场,给听课者看,使得合作学习有形无实,给人以做秀的感觉。

我们不应将“新”与“旧”看成区分教学方法的“好”与“坏”的主要标准,不能采取极端主义态度,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某些教学方法。恰恰相反,我们应当更为明确地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方法有它的优点,时髦的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只有通过积极的教学实践,深入地去认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才能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对象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合作学习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它不是万能的。不要动不动就合作,动不动就讨论。

3、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认知领域,评价语言贫乏枯燥。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一理念老师们似乎都知道,但是,一到课堂上情况就不一样了,教学评价时,老师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了,会做几道题目。而学生们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它面的能力;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老师们则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语言贫乏。不分年级,不管问题的难与易,都用表扬他,顶呱呱;你真棒;你真行;奖励五角星和大红花等予以表扬。过多的、廉价的表扬无异于捧杀。教师的表扬不要随意和漫不经心;要发自内心的,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问已引起老师的兴趣。这种表扬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否定学生的结论,则要让其明白错误的原因,使其体面地坐下。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因问题的难易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4、只见老师讲课,不见学生动脑

前面提到课堂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但这离新课程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调查中发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超过40%的课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只看见教师不断地在说,看不见学生在动口、动手。课堂上静悄悄的,看上去课堂纪律很好,有序,可是学生并没有积极在思维,是被动在学习,有一种被教师牵着走的感觉。这种安静严重却制约了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是与新的课程理念相违背的。

课堂教学本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是必要的;但更应该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动脑;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5、只管结果,不问过程。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满足于学生能得出某一个结论或会做几道题目这个层面上,而对于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则漠不关心,有些学生虽然结果是错的,可他的思维过程则与众不同,很有创意,对此教师则视而不见。似乎也不在意。

6、课堂提问缺乏深度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课堂提问有开放性,所提之问题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价值,不是随口可答的,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随口可答的问题尽量少提,最好不提。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高了,备课时不作认真思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有些是需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教师需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事实上,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没有几人做到这点。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似乎惧怕学生出错,尤其是公开课,一旦学生出错,教师就马上捂盖子。唯恐因此而打乱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课堂是出错的地方,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就不正常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学生都会了,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呢?学生出错了,教师应该让学生把问题说完,然后分析其错误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这才是我们的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答案”所应具备的态度。

总之,从上述情况来看,我们的课改任重而道远。

分 析

课改在我市实施已有二年多时间,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没能真正得到落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上的, 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改革改了几十年,改来改去还是这个样;还有些老师认为这是上面的领导为了推销教材而作的宣传,是糊弄人的。因此从思想上就没有把课改当回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

新课程培训虽然进行了四轮,但对每个教师而言,也许就一次,回到学校后就再没有学习,据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见过《课标》,仅凭几天的大课学习,怎能透彻地理解《课标》所蕴藏的真正理念呢。自然就更谈不上在课堂上如何去实践了。

3、教师年龄偏大

小学教师年龄偏大,这是多年来的老问题,可真是爷爷奶奶教小学。近几年小学数学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更为突出,有些学区几乎找不出年轻的数学教师,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这些教师教了几十年书,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但同时,思想也已成定势,很难接受新鲜事物;还有些老教师认为,几十年都这样过来了,改不改都是教书。改革那是年轻人的事。大年龄的教师在我市小学数学讲台上算得上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4、年轻教师同化现象严重。

青年教师本应是“课改”的生力军。在农村,由于大部分学校老年教师居多,进取心不强,学校很难形成一种教学研究的氛围。本来就是凤毛麟角的年轻教师由于长期处在这样一个不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之中,使得她们在思想上过早地老化,惰性,不思进取。自然影响到她们的成长,因此,在农村小学中,缺乏优秀的年轻数学教师也就成为必然。课改的落实也就势必受到影响。

5、教师队伍不稳定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总以为小学教师要什么都会教,这是个错误的认识。样样都会,势必样样都不会,更谈不上精。系统的知识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就小学数学而言,几加几,我相信人人都会,收废品的也会,可是要教好数学却不是人人都行的了,我们知道,中学数学教师来教小学数学也不一定能胜任,何况其它学科的呢。不专就不便于教师钻研业务,自然就不利于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今年教语文,明年教数学,弄得教师无所适从,怎么去专啊,教师也不适应。不用说精通,就连小学六年中系统的数学知识都不清楚,如何去教好数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数学教师师参过数学培训后,回到学校却改教语文,而参加过其它的培训的老师却来教数学,有的根本就没参加过任何培训,手中又没有《课标》可学,这又如何去理解新课程理念,如何在课堂上体现新的理念呢?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不有说新理念的贯彻,就是常规教学都已很成问题。

建 议

1、加强基层教学研究

切实加强以学区和学校为单位的教学研究。要实实在在地坐下来研究问题,不要形而上学,重形式,走过场。那种只听课,不讨论的研究活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理论源于实践,对实践又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教师连新的教育理念就不懂,《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都不知,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去呢?因此,在现阶段,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理论学习。学区和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3、尽快充实师资力量

新课程理念要靠教师去落实,相对而言年轻人在这方面有热情、有开拓精神,接受新鲜事物快。而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现象已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作宏观控制,尽快充实小学数学师资力量。

4、切实稳定教师队伍

要使新课程得到很好的落实,切实稳定教师队伍这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师今年教这科,明年教那科的现象必需得到根植。只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才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才有利于新课程的落实;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关数学连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实用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务必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带给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资料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亲密接触”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起始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忙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学生们有的说:“我会从1数到100。”有的说:“我会做一些加减法2+5=730+10=409-3=615-5=10等。”“我还明白3-4=-14-7=-3。”……之后我又提出:“你一天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数学?”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有的学生提出:“你做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买东西花钱时,不用数学能行吗?”“你上学不看表能明白几点吗?”“妈妈给你买了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你不用数学知识去算一算,怎能明白还剩几个?”……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了起来。透过议论,从中发现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仅激起了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孩子们养成了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来学习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进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作为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情境,为学生带给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透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学习资料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在讲“前后”这一新课时,教师提问:“你们大家还记得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吗?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低年级组的跑步比赛,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紧张又激烈的场面。”这时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的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教师把画面定格在比赛开始不久,之后向学生提出问:“你透过观看,明白当时谁跑在最前面吗?谁跑在最后面吗?”从而引出这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有关问题“前后”。这样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比如“认识物体”,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家里的各种家具、摆设),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几何物体的样貌,然后再观察、触摸自己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形体的学具,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大物到小物,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了必须的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入新课。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用心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带给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情境。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名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将口算卡片制成信件,请“邮递员”将信件投到与口算卡片得数相同的信箱里,再群众检验“小小邮递员”送信的结果是否正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副邮递员的姿态,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认为该投的“信箱”里。教师根据孩子们好动、好说、争强好胜的特点,将枯燥的计算寓于教学游戏中,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又例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休息日里,你们喜不喜欢跟父母一齐逛商场选东西呢?”“下面老师请同学门看一组照片,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照片上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呢?”教师出示照片(大商场各种物品摆放的几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的结果。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分类整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商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环境,透过多媒体再现了商场物品分类摆放的优越性,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还能够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这些看来不算难的资料,如果不多加那么一两句话,学生就可能不会联想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数学资料,也可能当拿到一张火车票时,不会有数学应用的意识,当然就不明白利用火车票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个小学生(7岁左右)有了这种意识,当和父母一齐乘车时,就会高高兴兴地手拿车票帮忙父母找“位置”。能够看出,使学生从小就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多么的必要。

三、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生活世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这一结论。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归宿。人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学中务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从而体验到所学知识的好处和作用。如学习了“分类”后,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让整理好的学生来说一说他是按什么进行分类整理的;学习了“生活空间”的前、后、左、右后,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学校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地方;学习了“统计”,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洁用具的数量、统计一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统计班里学生是在那个季节出生的;在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后,有意识的带领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拿20角钱去菜市场买菜。在这次活动中,就有许多学生出现了不会算账的想象,有的是口算但是关,有的是弄不清元、角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么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学生从活动中不仅仅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解决中又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再开动脑筋加以完善解决,从而获得应用的技能。

总之,要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我们的数学教学务必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起来,只有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用心的数学情感,使运用数学知识成为每个学生的本领。

(三)如何学好数学

数学呢数学的根是什么数学课堂我们究竟要关注的是什么

想到了姜昆在一个相声中抨击进水管、出水管的题目:同时开着进水管和出水管,问何时能把水池装满

想到了王小丫说她小时候数学课的任务就是把数学题目读完,然后一节课就没有事了,由此她认为自己笨极了。

想到了自己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现象做过的不完全的调查:刚入学的孩子孩子十分喜欢数学,原因是他们认为数学能够使他们变聪明。一二年级开办的奥数班深受欢迎,往往是报名超出班级规定人数,而到了高年级,报名参加学习的人数逐渐减少。在五年级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更使我们数学老师尴尬的是喜欢数学课的不超过百分之四十。对不喜欢数学的同学谈话调查,原因是数学太难,没意思,总是做题而且永远做不完的题。

想到了如果在学生走出课堂、离开(甚至有的还没离开)学校时,就开始厌恶数学的话,那么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

想到了在我们教师的心目中数学是什么形象?数学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能够让人感觉多姿多彩?怎样样能够促进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数学到底是什么呢?

数学是人类生活使用的工具。

早上睁开眼一缕阳光洒在身上,太阳从东方升起,看看手机或钟表几时几分了,起床做早餐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上班或上学要明白路程的远近计算时间的长短,孩子玩耍游戏需要数数,会计做账需要计算,工程师设计图纸离不开测量,科学家制造火箭卫星离不开精密的计算……。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无论何人何时生活工作都需要用到数学。

欧拉以深邃的洞察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华罗庚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善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资料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资料的“统筹法”(简称“双法”),不仅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足以说明数学这一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

数学的十分丰富。而在大多数人的脑中,常常有“数学=逻辑”的观念,犹如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美女,只剩下一副x光照片上的骨架了!不会全面的欣赏它,它就会枯萎。

“从结绳记数到计算器”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和演变,比如加减乘除符号的来历、各个国家分数的构成、七巧板九连环和华容道(中国古典智力游戏三绝)等还有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解决从1加到100的故事,陈景润、希尔波特的23个问题等透过多种途径带领学生一齐去欣赏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料,我们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原先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能够很好地增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做体操是为了锻炼身体使身体更加强壮,而数学能够锻炼大脑,使人变的更聪明,因此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也就是说我们学习数学更主要的还是培养自己的思维潜力。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在数学上获得了不少的奖项,但当他们不从事与数学有关的工作后,他们凭着活跃的思维和扎实的数学基础,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数学是唤醒人类素质的手段。

一谈到素质教育似乎就想到了体音美,而与数学无缘。其实数学学科有它独特的育人功能。比如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要想成功,孩子要构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作风,要有用心向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

据说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这也不是因为英国律师学习的课程与数学工具有何直接联系,而只是出于这样的一种思考:那就是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使之养成一种坚定不移而又客观公正的品格,使之构成一种严格而精确的思维习惯,从而对他们的事业取得成功大有益助。

数学是魔术师,变幻莫测。

数学是美的殿堂。

数学是无限,博大精深,无限永远……。

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多方面的了解数学、认识数学才能引领孩子们亲近数学

1、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量好的老师;要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轻信放下,要反复告诫自己;我能克服困难,我要学好数学;学好数学还需要坚强的毅力、好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

2、要相信自己,信任老师。和老师介质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你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并能挖掘自己的潜能。

3、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认真听老师讲解、分析。领悟教材中包含的知识与方法,去体验、去受教材的应用性和文化性,能迅速又正确地解决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不要小题大做或者会而不对。重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重视个人潜力的培养。

4、要做必须量的试题,但不要陷入题海中。精做题,常反思,多总结。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切记学习数学,不能像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去赏花,而应像蜜蜂一样去采蜜。

5、学好数学,务必深入进去。谨记:懂了不等于会了,会了不等于对了,对了不等于快了。懂了只是较低层次,对了又快了才是高层次。

6、重视自己学习,课堂上老师要应对全体学生,既要重视基础好的同学,又要兼顾中等中学在把握好课堂的同时,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会自我发展。

学生能否学好数学,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关怀、帮忙,就能给学生以鼓舞和启迪,学生就会喜欢上教师所教的学科。在这种融洽的感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就能极大地提高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教材的中心,提出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启发式授课;或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帮忙学生获得成功

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布置不同的要求的作业。在课堂提问中,应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上的平衡。那么学生在教师的帮忙下享受被赏识的快乐,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他们的学习信心就会被激发,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四、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重视分数的心理激发学习的兴趣。有些学生及部分家长把分数看成评估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以考分论成败;很少思考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考卷及时做出评价,并且这种评价必须要客观、公正、全面,既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又要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只要客观实际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当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发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用心主动、情绪愉快地去学习。这样学生的理解深刻,才能记得更牢。学习就会更灵活,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