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苏州支部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如何写 红色经典小故事心得体会(九篇)

苏州支部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如何写 红色经典小故事心得体会(九篇)

时间:2024-05-12 13:19:17

相关推荐

苏州支部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如何写 红色经典小故事心得体会(九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苏州支部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每当农历八月十七半夜子时,月亮偏西时,清澈的光辉,透过了九个环洞,直照北面的水面上。这时,微波粼粼,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在波心荡漾,这就是“石湖串月”奇景。游人为了看这一胜景,一过中秋,不仅苏州城里城外,大小船只一租而空,甚至还有人远从无锡、常熟、吴江等地、赶来看串月的相沿成习。这二三天中,石湖里灯船、游船往来如梭,丝竹诗人蔡云曾有诗说:行春桥畔画桡停,十里秋光红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河亭。

石湖景区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地-太湖风景名胜区十三景区之一,位于姑苏城西南郊太湖之滨,跨苏州虎丘区、吴中区两行政区,距苏州古城5.5公里;东距澹台湖、宝带桥6公里;东南距蠡墅镇3.5公里;南距越溪镇5公里,距太湖梢6公里;西距木渎镇7公里,距灵岩山8公里。

“苏州好,串月有长桥”,除了行春桥,苏州还有一座桥梁史上的杰作-宝带桥。宝带桥53孔,犹如“长虹卧波”横卧在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相传在农历八月十八半夜,明月正中,照在湖上,每一个桥忆亦都幻出一个月亮,水中的月亮,随波起伏,犹如一串明月。

然而,“宝带桥串月”却不如“石湖串月”那么有名。这不仅因为上方山石湖景色如画,而且同上方山的另一个风俗有着连带关系。相传,农历八月十七,是“五通神”的生日,苏州一带善男信女都要到上方山去烧香,“借阴债”。明代时,香火极盛,夜间,师娘(即巫婆),装神弄鬼,热闹非凡。十八日一早,四乡八里的烧香船都涌向石湖,许多船上载着各种会打拳弄武的高手,敲锣打鼓随着画舫穿越桥洞,还把钢叉从桥洞这边飞过桥面,越过热闹的看客的头顶,待船到桥洞那边正好接住,以此来显示该村村民武艺的高强。这时,行春桥上人山人海,喝彩声四起。明代吴门画派文徵明曾为此景作过一幅《泛舟石湖》诗画卷。直到清末康熙年间,苏州巡抚汤斌为了防止苏州人利用结社赛会图谋不轨。他亲自拆掉了五通神庙。从此,迷信的“五圣作祟”煞住了,而八月十七的石潮讯却依然存在,并流传至今。

每年八月十七,夜色清朗,苏州旅游业纷纷增开“石湖串月”游览专艇,这时,上方山上,楞枷塔下,皓月当空,澄澈万里,湖波山岚,一片清光。苏州城区,繁灯如星,恍若人间天堂。还有小船载酒,泛月湖心,传出弦歌之声。一到半夜最佳时刻,人们群集行春桥周围,待一轮明月升上中天,透过九个桥洞,神奇地显现在波心之中,游人们都会为此千古奇观而发出欢呼和惊叹。

石湖景区以吴越遗迹和江南水乡田园风光见胜,拥有众多的古寺、古塔、古墓以及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等人的别墅。此外还有渔庄、天镜阁、行春桥、越城桥、顾野王墓、越城桥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石湖串月等景观景物。附近的上方山上还有吴王拜郊台、吴王井、藏军洞、楞枷塔、范家祠、潮音寺等优美景观。

石湖:石湖,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公里,周围10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越来溪穿湖而过,南接太湖,北汇胥江,流入苏州市区。越城桥与行春桥形成八、九十丈的堤桥,堤桥正北有一座雄伟的“吴中胜景”牌坊,坊额由当代书法家顾廷龙手书。

上方山:上方山,又名楞伽山。山下有楞伽寺,山上有楞伽塔,该塔在苏州诸塔中,仅次于虎丘云岩寺塔而居第二位。登山远望,石湖佳山秀水尽收眼底,湖光凝碧,横山叠翠,“山深林幽,花果茂盛“,凝聚江南田园之美。

石湖串月:行春桥位于茶磨屿东,石湖北诸,又名长桥、九环洞桥,因为桥下洞函中不仅流过一条小河,而是几处溪流分别流经其不同的桥孔,故人称九环洞桥。桥上有重级石栏,游人可随处坐憩。桥面俱石砌成,平展光滑,桥身九洞相连,湖水越洞而出,水清映物。农历八月十八夜,秋月如练,石湖行春桥九个桥洞,各挽一汛月影,形成串月之绝景。

石湖精舍:南宋末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归隐石湖养老,自号石湖老人。范成大筑石湖别墅,又名石湖精舍,建有北山堂、农圃堂、寿乐堂、天镜阁、千岩观、玉雪坡、锦绣坡、梦鱼轩、说虎轩、倚云亭、盟鸥亭等多处景观。

渔庄:民国二十一年,书法家余觉在天镜阁故址建别墅,俗名“渔庄”。其主厅为慈禧太后所赐“福寿堂”,堂南临湖新建望湖亭,可畅览石湖、上方山景色。新增茶室、鱼塘,可供游人品荼、垂钓和休息。

越堤烧烤基地:这是苏州最大的野外烧烤基地,备有烧烤所需器具,并有十余艘小船、竹筏可游玩。每当风和日丽,游客或坐于绿树环绕之中,或泛舟湖中,享受着碧波荡漾、绿草如菌以及烧烤的诱人香味。

华南虎养殖基地:华南虎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在这里游客能更清楚地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观看到华南虎的雄姿。

对于苏州支部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这座园林是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中峰禅师所建。第一道门门额上“师子林”的师,就是老师的师。后因园内假山众多,状如狮子,在写法上又改为狮子林,一直沿用至今。检票处门额上的“狮子林”三个字系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

跨入园内,可以见到一座大厅,这就是贝家祠堂。正中的一块匾上有顾廷龙手书“云林逸韵”四个字,是赞扬狮子林的设计者之一倪云林的设计有虚静清逸的韵味。两边走廊的木栏杆上雕有牡丹、凤凰及寿字图案,上有带花瓶与贝叶图案的挂屏。贝叶为书写佛经所用,既反映了狮子林是禅宗修学佛道的地方,又有纪念意义,因狮子林最后一位园主姓贝。祠堂是供奉、祭祀祖宗,族人聚会的地方,在屋顶上塑有福、禄、寿三位神仙和一个小孩的塑像,表明了园主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够出类拔萃、光宗耀祖。再看走廊入口处有砖砌“春华”二字,意思是园内春光烂漫。请往前走。

传说狮子林里的石狮子是从浙江的天目山飞来的,八仙人铁拐李和吕纯阳赴王母娘娘的宴席,骑着一头青狮子路过天目山。山顶传来一溪清泉,铁拐李正感到口渴,见了大喜,忙降落云头,取下自已的宝葫芦,到泉边饮水。那头青狮子也跳进水里嬉耍,过了一刻,狮子爬上岸采抖动身体,身上的水散落在四周的岩石上,顿时变成了一群活活泼可爱的小狮子。青狮与小狮们亲密戏耍,铁拐李见了笑着对吕欲阳说:“瞧,这青狮动了凡心,如今有了这么多子孙,就暂且罚它在此做个狮子王罢。”说罢用铁拐一指,这群狮子变回了石头的样子,青狮因不忍离去,也化作于座山峰。

到了宋仁宗时候,浙江国师寺的中峰和尚佛法高深,一天云游至天目山,在此结庐诵经,天天清晨面对青狮所化山峰高诵经文,原来他是有道高僧,早已知道山上于奇百怪的狮子岩和狮子峰的来历。狮子在佛门叫狻猊(suān’ní),是佛国之兽,他有心要点化青狮,使它再恢复本相。天长日久,因为经常聆听高僧的说法,居然通灵成精,又变回了一头青狮。青狮于是成了中峰和尚的坐骑,中峰和尚骑着青狮来到苏州菩提寺看望徒弟天如禅师,菩提寺里本来怪石很多,形状也活脱脱象许多狮子。青狮见了大喜,以为又回到了佛国狮子群中,于是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座狮子蜂,青狮身上散落的狮毛也变成了各式各样形态的小狮子。有的象是在玩绣球,有的象双狮搏斗,有的张牙舞爪威风十足。天如禅师见了双手合什,连说“阿弥陀佛”,赞叹师父法力无边,功德圆满,菩提寺成了佛国狮国。中峰和尚说:“那不妨就称为狮子林吧。”于是“狮子林”的石狮子就叫出名了。

青狮呆在狮子林里蛮开心,可急坏了铁拐李。他一时发火,罚青狮呆在天目山顶,回去后想想有点舍不得,再回去找,怎么也不见踪迹,铁拐李于是遍访名山大川,均无下落。一天路过苏州,老远望见狮子林里狮子峰,不就是青狮吗?赶忙找吕纯阳商量,两位神仙决定下凡尘去见识一番。进了狮子林假山群,一拐一拐的铁拐李走得慢,与吕纯阳走失了。远远望见吕纯阳就在前面,可怎么也绕不出假山与他碰头。铁拐李心急慌忙,坐在山洞里发急。吕纯阳平日下棋一直输给铁拐李,心想这次机会来了,就约铁拐李在假山洞下一盘棋,要是吕纯阳赢了,就驮他出来。铁拐李一口答应,因为往日下棋自己输少赢多,不料这天因为身困假山,心神慌乱,被吕纯阳杀了个片甲不安留。

铁拐李只好厚着面皮,向吕纯阳讨饶。吕纯阳说:“我看这青狮呆在狮子林里也很快活,就留在这里陪狮子狮孙好了”。铁拐李急于出去,一口答应。吕纯阳这才驮了铁拐李走出假山。

现在你到狮子林里的假山去玩,也要当心留意才好,别象铁拐李一样出不去,而当年他输了的一盘棋,至今还留在假山洞里。

狮子林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境。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园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因园内有五棵松树,故又称五松园。

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姓和尚托钵化缘于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现兴旺景象。至康熙年间,寺、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

公元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额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唯假山依旧。

公元19,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父)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贝润生原准备筹备开放,但因抗战爆发而未能如愿。公元1945年贝润生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公元1954年对公众开放。

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一、门厅、轿厅

从园林路进入狮子林东大门,即原为承训义庄正门。门上悬乾隆书狮子林御匾。解放前为私宅时,不轻易开启解放后遂辟为狮子林正门,过高槛即是轿厅,为旧时停轿之处,与车门相对的还有西门,两门上方各有砖额,分别题为『右通』、『左达』。

二、燕誉堂

现在我们已到了燕誉堂,燕誉是安祥、快乐的意思。“燕誉堂”出自『诗经』“式燕且誉,好尔无射”。燕誉:燕儿娱乐之意;无射:始终不已之意。式:做语气助词。誉:通“豫”,欢乐。射(yì):厌弃。《郑笺》:“射,厌也。”可以翻译为:一起宴饮多欢乐,永远爱你不厌弃。此厅为全园之主厅,原是园主宴客所用。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有名的鸳鸯厅。所谓鸳鸯厅就是在一座大厅内,用屏门挂落隔成南北两部分,从内部看似两厅相连,但布置相异。北厅的梁柱用圆木,南厅的梁柱用方木,两厅的门窗图案,家具布置各不相同,匾额也各有题名,同时一般前厅是主人招待男宾之所,后堂则是女主人会见女宾之处。在建筑风格上绝然不同,体现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再请大家看看脚下是个什么字,对!是个“寿”字,边上是五只蝙蝠,取五福祝寿之意,五福“寿”为先,所以寿为中心。说明园主希望他和他的家族健康长寿,多子多孙、安祥、快乐。

三、小方厅

我们现在来到了小方厅,因为其厅方正,所以得名。请看两边的大型空窗,让我们感觉是两幅图画,东窗外是素芯腊梅,西窗外是城市山林,这是苏州园林的一种造园艺术手法,叫框景。它可以随季节的变化,脚步的移动而变化画面,我们不妨试一试。此厅特点为建筑及构件呈正方形,三亭拱卫是一小巧玲珑文会雅集之所。厅背窗下是“金砖”。此砖特别烘制后为清代皇宫铺地专用。

四、九狮峰

出小方厅,即见厅园中的九狮峰。此峰立于粉墙之前,初看涡孔遍布,无甚奇特,细察似九头小狮自在嬉耍。观赏此石如看空中云多变幻,须配合想象,妙在象与不象之间。庭院内东西各有半亭,挤出空间以突出九狮峰。细心寻找,会发现不同形态的九只狮子,憨态可掬,天真可爱。狮子林共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狮子五百头,我们以后还能见到不少狮子。

五、指柏轩

穿过有砖砌“涉趣”(取自陶渊明“园日涉以成趣”句)二字的圆洞门,我们便到了指柏轩。这里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唐代禅师从谂(号称赵州法道)在传授禅教宗义时,不论弟子问他什么,他总是一句话:“庭前柏树子”,意思是要参禅者从玄妙的暗示中自行体会。故取名为指柏轩。这里也是贝家亲属们聚会的地方。厅堂上方悬挂了由王同愈所写的“揖峰指柏”匾,“指柏”是指禅宗公案一事,“揖峰”则取宋代米芾见石峰作揖典故。以下是1988年由著名书画家合作的《寿柏图》,张辛稼画红梅、吴牧木写古柏,徐绍青绘湖石,费新我题词。屏门后有楼梯可上楼,三楼又称听雨楼因园主于此收藏『听雨楼帖』,石刻拓片而得名。在此凭窗片而得名。在此凭窗眺望,可见对面奇峰林立。

厅堂前假山林立,柏树龙盘虬绕。卧云宝座落在假山丛中,这座假山峰是目前古典园林中最著名的湖石假山,其中有4条山道,互相缠绕,错综复杂,当年乾隆皇帝在其中转了两个时辰也没转出去。里面还有一个棋盘洞,传说是吕洞宾和铁拐李下棋的地方。假山峰上有含晖、吐月等名石。石缝间长着奇松怪柏,恰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传说乾隆皇帝曾在此绘像留影,请各位抓紧时间在此摄影留念。

六、见山楼

此楼推窗可见假山峰,取晋代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故取此名。不过这楼贴近假山,二楼有直接通假山的通道,可谓依山建楼。见山楼的面积仅为指柏轩的十分之一,即衬托出指柏轩的高大,又不与假山争高低,可谓匠心独具。

八、花蓝厅

经走廊往西,我们便到了花篮厅。花篮厅因厅内柱端雕有花篮状,饰有花篮图案而得名。1945年在此厅曾举行日本人投降仪式,屏门上刻有巨幅《松寿图》,隶书横匾“水里风来”,点出了在夏天这里是赏荷花的好地方。本名“荷花厅”,1968年此厅焚毁,后从娄门内郑宅移花蓝厅一座至此。所谓花蓝厅是一种小型厅堂,厅中步柱不落地,改成很短的重莲拄,柱端雕成花蓝状。

九、真趣亭

出花篮厅往西便到了真趣亭。“真趣”二字由乾隆皇帝亲笔御题。这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乾隆游园,状元黄熙接驾,见乾隆题“真有趣”三个字,觉得其中的“有”字太俗,便请皇上恩赐“有”字,而留下了“真趣”二字。亭上有“秀才帽”的装饰,寓意深远,有道是“秀才本是宰相根苗”,要成为状元首先要从秀才做起。园主意在教育子孙后代发奋学习,期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得中功名。高楼万丈平地起,这个道理在今天同样适用。现在,我们可以一边欣赏湖心亭、九曲桥、石舫、飞瀑、池湖等景色,一边摄影留念。过后我们在石拱桥东面空旷地集合,钻洞爬山,真正领略一下闻名中外的“假山王国”的韵味。“真趣”匾额乃清乾隆帝游狮子林时所题,亭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显示出与素雅的江南园林建筑完全不同的皇家气派。亭四周景色如画,东可见邻水的花篮厅;南则见近处假山与隔水相望的假山群,西边有山林瀑布,向西望去,湖心亭、九曲桥与石拱桥把湖面分隔为近、中、远三景,显得意味深远。

十、暗香疏影楼

此楼楼名出自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贵疏贵斜,忌密忌直,疏梅之影横斜倒映在清浅的水面上,黄昏时分月上枝梢,有暗香浮动,这幽雅醉人的环境,真是赏梅咏梅的佳处。推窗南望,可见红梅绿树,树丛中飞翘的屋檐便是问梅阁。

十一、飞瀑亭

由暗香疏影楼南行数步,可见飞瀑亭。此亭为卷棚歇山顶方亭亭南有瀑布自山顶飞流直下,亭中有石桌与四只石鼓墩座此可听水流飞溅声,但因山石树木阻挡,并不能看到瀑布故亭内悬额“听涛”,与湖心亭“观瀑”互相呼应。

十二、石舫

在江南的园林里,往往有石船点缀其中,寓园主高洁、脱离尘俗、寄迹江湖之意。这里是仿真石船,尾舱两层,上层通平台,游人可到此眺望远景。石舫上书对联如下:“柳絮池塘春暖,藕花风露宵凉”。

十三、湖心亭

亭筑于湖中央,故有此名。从亭中西望有瀑布飞泉。瀑布共分五叠,跌入飞溅,故湖心亭中悬匾“观瀑”。湖心亭是观瀑佳处,而它本身又在湖中占中心位置。当游人沿池绕行时,它始终成为视线的焦点。连接亭的九曲桥与南面的拱桥一平一拱、一曲一直、一轻一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十四、问梅阁

此阁是西山中心景物,阁外有梅数枝。阁内窗纹,家具装饰地面花纹皆雕刻成梅花形,屏上书画也都取材梅花。此处乃西部最高处,可以东眺山地,池中有湖心亭架曲桥,全园山色历历在目。

十五、双香仙馆

所谓“双香”是指梅荷之香;因亭外近处有梅花,山下有荷花池。冬天梅花暗香浮动;夏天,荷花香远益清。在这里能享受到这两种清香,好似仙人居住之所。荷花与梅的清香都是纯洁的,带给观赏者以高尚的享受并使心灵得到净化。

十六、扇亭

亭筑于环廊转折处,建筑形状如打开的折扇,因此得名。由扇亭内向外望去,近处有假山,山道蜿蜒水边,北望岛上紫藤架与石拱桥,东望是黄石假山“小赤壁”,池水在山下洞中穿过,好似一幅生计盎然的立体画卷。

十七、文天祥草书诗碑亭

出扇亭,沿高低起伏的长廊东行,可至半亭。此亭壁有文天祥草书诗碑:静虚群动息,身雅一心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瓶座。整块诗碑高一点五米,宽零点七米,只见两行草书大字洋洋洒洒,跌宕生姿,笔断意连如飞如舞。由此几乎可以想象当时文天详运笔疾速,一气呵成的场面。

十八、御碑亭

1775年乾隆皇帝南巡游此园时作『游狮子林』御诗一首。后黄氏刻碑立石,以示皇帝临幸荣耀,留念后人,为园中古迹之一。中碑曾被毁,现碑文乃是之后按原有断碑拓片重刻,而碑座、碑顶为旧物。

十九、修竹阁

修竹阁飞跨池水之上,西连湖心岛,东通复廊,因此阁内南北墙上分别有砖额“通波”与“飞阁”。修竹南北不设墙,在阁内北望,可见小溪,蜿蜒于山间,曲折幽深,南望则见曲折、错落的石岸围住湖水一泓,似山中小湖,颇含野趣。

二十、卧云室

卧云室为假山环抱中的方形楼阁,从南面看,屋顶是横脊极短的歇山式;从北面看,楼阁向外凸出。报厦内是楼梯,报厦内是楼梯,报厦的屋顶是半个四方攒尖顶。两种形式连接在一起,造成奇特的外观,每层屋面内六只飞角,这种形制为它处所少见。

二十一、立雪堂

〔钻假山后〕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立雪堂。这里有一个典故,说的是北宋时期,杨时和游酢二人冒雪在门外候见堂内的程颐老师,以表明虚心好学,所以又叫程门立雪。这充分体现了园主旨在宣扬尊师重教的思想。一进立雪堂,可见一幅对联:苍松翠竹真佳容,明月清风是故人。这副对联反映了主人以松竹风月为友,脱俗超尘的情趣。“立雪”指是北宋时扬时和游酢一起去向程颐请教,程正在午睡,两人就侍立等侯,这时下雪了,等程醒来看到他们时积雪已有一尺深了。

请各位再看看庭院中的三块湖石分别像什么?对!像牛、螃蟹和狮子。牛想吃螃蟹,不知从何处下口,螃蟹是张牙舞爪,毫不示弱,而狮子则在边上好奇地静观,这一组湖石十分有趣,名称叫做“狮子静观牛吃蟹”。还有狮子滚绣球、刘海戏金蟾两组湖石。我们细心一点,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瞧,狮子的尾巴往上翘,金蟾只有三只脚,这并不是疏漏,而是园主为了暗示一种禅宗教义,为人处世不要太认真,糊涂一点为好,而“牛吃蟹”也是反映了一种马马虎虎的意思。这只金蟾,本来在刘海身边,是乘刘不注意的时候逃出来的,刘海后来知道它躲在了贝家园林的一口井里,便用金钱串成钓杆把它钓了上来。从此,金蟾的真身回到了刘海的身边,而肉身却留在了贝家,贝家以此为荣,认为它象征了荣华富贵,从此三脚金蟾成了贝家的族标。(刘海戏金蟾:相传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金蟾,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天堂。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山林中有只狐狸修炼成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拦住刘海的归路,要求与之成亲。婚后,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让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那金蟾咬钓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后人为纪念刘海行孝得道,在丝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刘海神像。)

再过去就是燕誉堂,又回到了我们进园的地方了,经右拐可以出园门,整个游程到此结束。在此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对于苏州支部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各位贵宾,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并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马上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大家好好观赏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见寒山寺,要不现在大家休息一会儿吧。说到寒山寺,大家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和尚未在这里住过而得名。现在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一诗。

告别寒山寺,大家还恋恋不舍。希望它能给你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谢谢各位!愿大家旅途平安愉快,再见!

对于苏州支部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1、狮子林介绍——地理位置,名字由来,建园历史

狮子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苏州的四大名园为: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建于清代的留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角,占地面积约14亩。狮子林是一座以古代假山群为代表,充分体现禅宗与儒家思想相融合的园林。园内东南诸峰罗列、长廊回饶、西北多水、绿波轻盈;西部峭岩石壁、倚山斜立,更有飞瀑和潺潺流水,在园林艺术中别具一格。它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石奇峰,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狮子林至今已有66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禅意”园林。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个,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维则师中峰倡道于天目山狮子岩,为“识其授受之源”,又取佛经中佛陀说法称“狮子吼”,其座称“狮子座”之意,取名“狮子林”。

据史载,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寺与园分隔,园渐演变为私家花园。明代画家倪云林曾作狮子林图,从此此园名声大嘈。清代,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仁买下狮子林,取名“涉园”。乾隆三十六年(1771),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惟假山依旧。康熙皇帝于1703年游狮子林并赐“狮林寺”匾。乾隆皇帝曾六游狮子林,题诗10首,赐匾3块,其中“真趣”匾额至今悬挂园中;还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

19,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族叔祖父)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整修,重建厅堂,增建燕誉堂、九狮峰等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贝氏原准备筹备开放,但因抗战暴发未能如愿。贝润生1945年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

2、门厅(轿厅)—大厅(祠堂)—燕誉堂

狮子林的门厅坐北朝南,面阔近20米,中有将军门,门槛高达94公分,在古代,门槛的高低与该户人家经济收入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成正比。门厅两旁置有抱鼓石、浮雕狮子戏绣球和刘海钓金蟾。大门上方悬挂红底金字的乾隆御书“狮子林”匾。

穿过石板天井,天井其实相当于一个轿厅,为旧时停轿之处,两旁有供轿夫休息所用的凳子,称之为“赖凳”。我们现在来到是正厅,原来的贝家祠堂。厅前木栏杆上刻有凤穿牡丹图案,寓意“富贵无边”。正面是十六扇海棠花窗格和落地长窗,裙板上刻有花卉和蝙蝠捧寿图案,寓意“多福多寿”。廊左右分别有“敦宗”“睦族”的砖额,家族和睦相处的意思。祠堂屋檐上方有三个神仙,分别代表福、禄、寿三星高照,右边还有一个小孩,寓子孙发达之意。大厅正中张挂巨副国画《苍松图》,翠松虬枝,气势磅礴,又张继馨创作。细看,松有五颗,隐含狮子林曾名五松园之意。国画上“云林逸额”四字为顾廷龙楷书。

对于苏州支部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各位朋友:

欢迎来著名的江南园林狮子林游览!

狮子林系苏州市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城东北的园林路上,始建于元代至正元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座园林是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中峰禅师所建。第一道门门额上“师子林“的师,就是老师的师。后因园内假山众多,状如狮子,在写法上又改为狮子林,一直沿用至今。检票处门额上的“狮子林”三个字系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

跨入园内,可以见到一座大厅,这就是贝家祠堂。正中的一块匾上有顾廷龙手书“云林逸韵”四个字,是赞扬狮子林的设计者之一倪云林的设计有虚静清逸的韵味。两边走廊的木栏杆上雕有牡丹、凤凰及寿字图案,上有带花瓶与贝叶图案的挂屏。贝叶为书写佛经所用,既反映了狮子林是禅宗修学佛道的地方,又有纪念意义,因狮子林最后一位园主姓贝。祠堂是供奉、祭祀祖宗,族人聚会的地方,在屋顶上塑有福、禄、寿三位神仙和一个小孩的塑像,表明了园主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够出类拔萃、光宗耀祖。再看走廊入口处有砖砌“春华”二字,意思是园内春光烂漫。请往前走。

现在我们已到了燕誉堂,燕誉是安祥、快乐的意思。于《诗经》“式燕且誉,好尔无射”。再请大家看看脚下是个什么字,对!是个“寿”字,边上是五只蝙蝠,取五福祝寿之意,五福“寿”为先,所以寿为中心。说明园主希望他和他的家族健康长寿,多子多孙、安祥、快乐。该厅堂的建筑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鸳鸯厅。前面称为厅,后面称为堂。前厅接待贵宾或男宾,后堂则用于女眷聚会之处。在建筑风格上绝然不同,体现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

我们现在来到了小方厅,因为其厅方正,所以得名。请看两边的大型空窗,让我们感觉是两幅图画,东窗外是素芯腊梅,西窗外是城市山林,这是苏州园林的一种造园艺术手法,叫框景。它可以随季节的变化,脚步的移动而变化画面,我们不妨试一试。

前面就是由湖石假山堆砌成的九狮峰,细心寻找,会发现不同形态的九只狮子,憨态可掬,天真可爱。狮子林共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狮子五百头,我们以后还能见到不少狮子。

穿过有砖砌“涉趣”(取自陶渊明“园日涉以成趣”句)二字的圆洞门,我们便到了指柏轩。这里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唐代禅师从谂(号称赵州法道)在传授禅教宗义时,不论弟子问他什么,他总是一句话:“庭前柏树子”,意思是要参禅者从玄妙的暗示中自行体会。故取名为指柏轩。这里也是贝家亲属们聚会的地方。厅堂上方悬挂了由王同愈所写的“揖峰指柏”匾,“指柏”是指禅宗公案一事,“揖峰”则取宋代米芾见石峰作揖典故。以下是1988年由著名书画家合作的《寿柏图》,张辛稼画红梅、吴牧木写古柏,徐绍青绘湖石,费新我题词。厅堂前假山林立,柏树龙盘虬绕。卧云宝座落在假山丛中,这座假山峰是目前古典园林中最著名的湖石假山,其中有4条山道,互相缠绕,错综复杂,当年乾隆皇帝在其中转了两个时辰也没转出去。里面还有一个棋盘洞,传说是吕洞宾和铁拐李下棋的地方。假山峰上有含晖、吐月等名石。石缝间长着奇松怪柏,恰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传说乾隆皇帝曾在此绘像留影,请各位抓紧时间在此摄影留念。

经走廊往西,我们便到了花篮厅。花篮厅因厅内柱端雕有花篮状,饰有花篮图案而得名。1945年在此厅曾举行日本人投降仪式,屏门上刻有巨幅《松寿图》,隶书横匾“水里风来”,点出了在夏天这里是赏荷花的好地方。

出花篮厅往西便到了真趣亭。“真趣”二字由乾隆皇帝亲笔御题。这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乾隆游园,状元黄熙接驾,见乾隆题“真有趣”三个字,觉得其中的“有”字太俗,便请皇上恩赐“有”字,而留下了“真趣”二字。亭上有“秀才帽”的装饰,寓意深远,有道是“秀才本是宰相根苗”,要成为状元首先要从秀才做起。园主意在教育子孙后代发奋学习,期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得中功名。高楼万丈平地起,这个道理在今天同样适用。现在,我们可以一边欣赏湖心亭、九曲桥、石舫、飞瀑、池湖等景色,一边摄影留念。过后我们在石拱桥东面空旷地集合,钻洞爬山,真正领略一下闻名中外的“假山王国”的韵味。

〔钻假山后〕

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立雪堂。这里有一个典故,说的是北宋时期,杨时和游酢二人冒雪在门外候见堂内的程颐老师,以表明虚心好学,所以又叫程门立雪。这充分体现了园主旨在宣扬尊师重教的思想。请各位再看看庭院中的三块湖石分别像什么?对!像牛、螃蟹和狮子。牛想吃螃蟹,不知从何处下口,螃蟹是张牙舞爪,毫不示弱,而狮子则在边上好奇地静观,这一组湖石十分有趣,名称叫做“狮子静观牛吃蟹”。还有狮子滚绣球、刘海戏金蟾两组湖石。我们细心一点,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瞧,狮子的尾巴往上翘,金蟾只有三只脚,这并不是疏漏,而是园主为了暗示一种禅宗教义,为人处世不要太认真,糊涂一点为好,而“牛吃蟹”也是反映了一种马马虎虎的意思。这只金蟾,本来在刘海身边,是乘刘不注意的时候逃出来的,刘海后来知道它躲在了贝家园林的一口井里,便用金钱串成钓杆把它钓了上来。从此,金蟾的真身回到了刘海的身边,而肉身却留在了贝家,贝家以此为荣,认为它象征了荣华富贵,从此三脚金蟾成了贝家的族标。

对于苏州支部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这是羡园大厅,名叫尚贤堂,是一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明朝建筑,因梁上有帽翅,俗称纱帽厅;而厅中直柱均为楠木,故又称楠木厅,此厅主要用于接待重要客人、举办红白仪式、祭奠祖宗和商议族内大事。

作为一座江南名园,严家花园主要以其建筑布局疏密曲折,局部处理精巧著称,体现出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整个花园分春夏秋冬四个部分,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第一部分:春景区。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棵高大茂盛的广玉兰,此树相传为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夜宿沈宅时所种。

友于书屋是当年严家馨的子孙们用功勤读的地方,严家以经商发迹,希望有后辈弃商从政,光耀门楣,果然,严氏子孙不凡人才,其中就有曾担任中国台湾“国民党总统”严家淦先生。

书屋后有一座湖石假山,恰似一堵天然屏障,高峻挺拔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穿过假山,我们来到夏景区,夏园主要以赏荷为主,三两好友置身廊内,阵阵消凉的荷风吹来,夹杂着一丝丝荷花的清香,让人暑气尽消,感觉来到了仙境一样。在夏园内不同的角度欣赏这座湖石假山也别有情趣,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响,再假山上寻找自己的生肖。

大家看到一堵粉墙,以为这里是花园的尽头了,其实不然,只要绕过这座天绘峰,里面就是另一个世界了。这里是秋景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所以用黄褐色的黄石来堆砌假山,渲染一种秋收的喜庆气氛。对面有座水榭,名“闻木樨香”四周遍植桂花,每当仲夏,这里是丹桂飘香,沁人心脾,到了晚上,一轮明月倒影水中,随波荡漾,是赏秋月,闻桂花的最家去处,榭中有副对联:“闻香思折桂,攻读仰收萤”,寄托了园主期望子孙得中功名的美好愿望。

再往前,就是见山楼和眺农楼,当年严家小姐们在楼上凭栏远望,可看见对面灵岩山、天平山的秀姿,以及农人们在田间躬耕劳作的情景。

这座平台是园主特设的临水舞台,四周的建筑就是家人和亲友听曲赏戏的地方。站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高朋满座,歌舞升平,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条特色的长廊,它沿着地势渐渐升高,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登上二楼,因而又叫爬山廊。这是苏州私家园林中最长的一条爬山廊,有是严家花园中最具有识别特征的建筑。

对于苏州支部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苏州游览观光。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贾,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将由我和大家共同度过在游览的过程中,希望各位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我也会尽全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此小贾先谢过给位了。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苏州园林,提到它呢我想问一个问题:苏州园林是园林吗?大家会想:小贾你问的问题好没水平啊,如果苏州园林不是园林,那我们去哪游玩啊?各位其实啊,苏州园林真不是园林,它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是一个统称,主要以私家园林为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在19xx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好了游客朋友们,现在呢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我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始建于1520xx年,据传它的建造者王献臣在建园之初,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了他人。各位从园门进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的诗句“春风洒兰雪”,厅堂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大家请看,拙政园分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各位走出了兰雪堂,迎面而来的是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走到这里我们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是不是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游客朋友们走出了东花园,我们便来到了中园。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体现了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各位请跟我走,我们面前的这座亭子叫作“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是一座方亭,4个圆洞门使人联想到十五的月亮。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看过了东园田园风光,欣赏过了中园的池岛假山胜景,最后我们来到了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 “卅(sa)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从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从里面看是一个大厅,南北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盛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咱们3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20xx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于苏州支部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如何写八

所谓“圣旨”,是民间对皇帝“诏书”、“封诏”的尊称。“诏书”专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告”就相当于现在组织部门的“委任状”、“任命书”、“聘用文件”之类。“封诏”分“诰命”和“敕命”两种:一品至五品授以诰命,圣旨用七彩绫;六品至九品授以敕命,用的是白绫。在清代,这种贵重的绫锦丝织品专门由江宁织造,我们熟知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曾任过江宁织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担任过苏州织造。

圣旨一般有3米至5米长,宽33厘米。为什么这样长呢?一是内容很多,不仅有官员的职衔、勋封等项,还有该官员的事迹。除了封勋官员本人,还对其先代和妻室实行“推思封赠”,甚至延及该官员的子孙后人。二是清代圣旨用“满汉合壁”书写:满文行款从左至右,汉文行款从右至左,合于中幅而书“年月日”。年月按奉旨日期书写,上面钤盖“制诰之宝”也就是皇帝的“玉玺”。

为了防止圣旨的假冒伪造,古代圣旨还有它特定的防伪标志。请看这些圣旨的两端,有两条上下翻飞的银龙,中间是“奉天诰命”四个气韵非凡的篆字,既神圣威武,又动感壮美,这就是清代圣旨的防伪标记。

从圣旨的图案中,能看出被赐者的地位等级。五品以下的一般用祥云图案,五品以上则为瑞鹤。

对于圣旨的保管,历代都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官员得到皇帝授予的圣旨后,就把圣旨小心翼翼地珍藏于秘箱内,而另外复制木刻匾牌悬挂于殿堂之上,以显示家族之荣耀。如果偶然遇到水、火或偷盗导致毁失者,经申请复议,准许给予补给;如果是因为收藏保管不慎导致虫蛀、损坏者,轻者罚俸禄六个月,重者革去官职;最为严重的就是将圣旨典当,则违反了大清刑律,除了追夺缴还外,还将移交刑部,以欺君之罪论处。

明清二代专门书写圣旨的人称为“庶吉士”,而“庶吉士”必须是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大学士,擅长书法,文采飞扬。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董其昌等一度担任过“庶吉士”,专门书写圣旨。因此,历代圣旨的字迹圆润飘逸,行文遣词相当洗练,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学术研究价值。

圣旨用料的质量,还反映了当时国力的盛衰。清代盛世的圣旨用绫都很讲究,到了后期,用料越来越美。清看这幅光绪圣旨,它的用丝已粗糙得像麻布一样了。伪“满州帝国”傀儡皇帝溥仪索性将圣旨改为“指叙令”,其玉玺也由“司法部门”代替了。

慈禧太后在清后期因其专权保守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留下了千古骂名。不过,她在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达的这份公告全民的“一视同仁”懿旨中,却有其非常进步的一面。懿旨中表述:一、废除满汉不准通婚的禁令;二、劝阻汉族妇女缠足的陋习,使其恢复自然;三、禁止在汉女中选秀女。

对于苏州支部红色故事心得体会如何写九

所谓“圣旨”,是民间对皇帝“诏书”、“封诏”的尊称。“诏书”专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告”就相当于现在组织部门的“委任状”、“任命书”、“聘用文件”之类。“封诏”分“诰命”和“敕命”两种:一品至五品授以诰命,圣旨用七彩绫;六品至九品授以敕命,用的是白绫。在清代,这种贵重的绫锦丝织品专门由江宁织造,我们熟知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曾任过江宁织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担任过苏州织造。

圣旨一般有3米至5米长,宽33厘米。为什么这样长呢?一是内容很多,不仅有官员的职衔、勋封等项,还有该官员的事迹。除了封勋官员本人,还对其先代和妻室实行“推思封赠”,甚至延及该官员的子孙后人。二是清代圣旨用“满汉合壁”书写:满文行款从左至右,汉文行款从右至左,合于中幅而书“年月日”。年月按奉旨日期书写,上面钤盖“制诰之宝”也就是皇帝的“玉玺”。

为了防止圣旨的假冒伪造,古代圣旨还有它特定的防伪标志。请看这些圣旨的两端,有两条上下翻飞的银龙,中间是“奉天诰命”四个气韵非凡的篆字,既神圣威武,又动感壮美,这就是清代圣旨的防伪标记。

从圣旨的图案中,能看出被赐者的地位等级。五品以下的一般用祥云图案,五品以上则为瑞鹤。

对于圣旨的保管,历代都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官员得到皇帝授予的圣旨后,就把圣旨小心翼翼地珍藏于秘箱内,而另外复制木刻匾牌悬挂于殿堂之上,以显示家族之荣耀。如果偶然遇到水、火或偷盗导致毁失者,经申请复议,准许给予补给;如果是因为收藏保管不慎导致虫蛀、损坏者,轻者罚俸禄六个月,重者革去官职;最为严重的就是将圣旨典当,则违反了大清刑律,除了追夺缴还外,还将移交刑部,以欺君之罪论处。

明清二代专门书写圣旨的人称为“庶吉士”,而“庶吉士”必须是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大学士,擅长书法,文采飞扬。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董其昌等一度担任过“庶吉士”,专门书写圣旨。因此,历代圣旨的字迹圆润飘逸,行文遣词相当洗练,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学术研究价值。

圣旨用料的质量,还反映了当时国力的盛衰。清代盛世的圣旨用绫都很讲究,到了后期,用料越来越美。清看这幅光绪圣旨,它的用丝已粗糙得像麻布一样了。伪“满州帝国”傀儡皇帝溥仪索性将圣旨改为“指叙令”,其玉玺也由“司法部门”代替了。

慈禧太后在清后期因其专权保守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留下了千古骂名。不过,她在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达的这份公告全民的“一视同仁”懿旨中,却有其非常进步的一面。懿旨中表述:一、废除满汉不准通婚的禁令;二、劝阻汉族妇女缠足的陋习,使其恢复自然;三、禁止在汉女中选秀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