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肝炎患者的日常保健措施有哪些

肝炎患者的日常保健措施有哪些

时间:2018-09-15 07:18:28

相关推荐

肝炎患者的日常保健措施有哪些

斑秃多发于中老年人,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还会造成精神上的压抑及诱发其他疾病,那该如何预防斑秃脱发呢?预防斑秃脱发需注意:1、不用尼龙梳子和头刷,因尼龙梳子和头刷易产生静电,会给头发和头皮带来不良刺激。最

1斑秃脱发患者有哪些日常保健措施

斑秃多发于中老年人,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还会造成精神上的压抑及诱发其他疾病,那该如何预防斑秃脱发呢?

预防斑秃脱发需注意:

1、不用尼龙梳子和头刷,因尼龙梳子和头刷易产生静电,会给头发和头皮带来不良刺激。最理想的是选用黄杨木梳和猪鬃头刷,既能去除头屑,增加头发光泽,又能按摩头皮,促 进血液循环。

2、不用脱脂性强或碱性洗发剂,这类洗发剂的脱脂性和脱水性均很强,易使头发干燥头皮坏死。应选用对头皮和头发无刺激性的无酸性天然洗发剂,或根据自己的发质选用。

3、节制饮酒,白酒,特别是烫热的白酒会使头皮产生热气和湿气,引起脱发。即使是啤酒,葡萄酒也应适量,每周至少应让肝脏休息两日(即停止饮酒)。

4、秃脱发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消除精神压抑,精神状态不稳定,每天焦虑不安会导致脱发,压抑的程度越深,脱发的速度也越快。对女性来说,生活忙碌而又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头发会光彩乌黑,充满生命力。男性相反,生活越是紧张,工作越忙碌,脱发的机会越高。因此,经常进行深呼吸,散步,做松驰体操等,可消除当天的精神疲劳。

5、烫发吹风要慎重,吹风机吹出的热温度达100度,会破坏毛发组织,损伤头皮,因此要避免总吹风。烫发次数也不宜过多,烫发液对头发的影响也较大,次数多了会使发丝大伤元 气。

6、多食蔬菜防止便秘。要常年坚持多吃谷物,水果。如蔬菜摄入减少,易引起便秘,影响头发质量,得了痔疮还会加速头顶部的脱发。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对斑秃脱发的预防一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如果发现有斑秃的先兆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场所就医,避免因延误治疗而导致其他后果。

2肝炎患者的日常保健措施有哪些?

肝炎患者应怎么做到日常保健呢?下面就由专家向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肝炎患者的日常保健:

1、科学用药:肝炎治疗过程较慢,让一些患者和家属很是烦恼,急需寻找一种“特效药”,看到市场上有宣传的药物就会购买,这样不仅增加了肝脏的负担,还会导致病情恶化,因此,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不可乱投医。

2、预防感染:由于肝炎患者,特别是慢性肝炎患者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极易受到各种疾病的感染,一旦感染会使原已稳定的病情再次恶化。因此,肝炎患者要根据季节、温度、环境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3、按时服药:药物的维持治疗对肝炎患者起很大的作用,很多病人往往在节假日,因为生活不规律就不再按时服药,这样会导致病情不稳定,容易发作。

4、定期复查:对于肝炎患者来说,复查非常重要,因为医生正是通过定期复查才能及时了解病情,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劳逸结合:实验证明,卧床休息时的肝血流量,要比站立的时候多40%。卧床休息能充分提供肝细胞再生修复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肝炎患者要多休息,随着病情的好转,适当增加活动量,但也不要过于劳累。

3疟疾的日常保健和防护措施有哪些?

民间有歌谣:“八月谷子黄,摆子要上床,十有九人病,无人送药汤”,这里充分反映了过去疟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性。

疟疾,老百姓又叫做“瘴气、“打摆子”,此为夏秋之季最常见的传染病。即使是现在,世界上每年仍有2~3亿人得疟疾病,每年因为得疟疾病而死亡的病人竟高达300万左右,可见,在秋天要

做好疟疾的防治工作。

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由蚊子传播,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肝()细胞和红血球中,以血红蛋白为营养,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

疟疾除了药物预防外,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DDV、灭蚊灵,也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若适当口服些维生素B1片,也能收到防治的良好效果。个人防护亦很重要,在傍晚时开始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避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

另外,对疟疾患者也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①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③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④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4预防麻疹的日常保健措施有哪些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疫情主要威胁5岁以下儿童,成人也有发病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

(1)自动免疫 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国外主张在15个月时初次接种更为保险,并认为在1岁以内接种者,应于1年后加强一次。疫苗应保存在2~10℃暗处,每次皮下注射0.2ml,1次即可。各年龄剂量相同,于麻疹流行季节前一个月接种最好。易感者在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若应急接种麻疹疫苗,仍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流行时易感者80%接种了疫苗,可于2周内控制流行。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5~14日后可有低热数日,偶见稀疏淡红皮疹。

注意事项:有发热和急、慢性疾病者,应暂缓自动免疫;有过敏体质、活动性结核、恶性肿瘤、白血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凡8周内接受过输血或血制品及被动免疫制剂,以及4周内接受其他病毒减毒活疫苗者均应推迟接种,以免影响效果。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血清抗体都有上升,阳性率可达95%~98%,最早于12天血液中即可出现血凝抑制等抗体,1个月时达高峰,抗体效价在1∶16~1∶128。2~6个月后渐降,一般仍维持一定水平。部分接种者4~6年后可全部消失,故复种年龄可在4~6岁时。婴儿主动免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时,可形成无病区。

有些国家将麻疹疫苗与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同时接种,不影响其免疫效果。

(2)被动免疫 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10%)0.2ml/kg,或胎盘球蛋白0.5~1.0ml/kg,或成人血浆20~30ml。被动免疫力仅能维持3~4周,3周后又接触麻疹患者需再注射。

疫苗知识:何时接种麻疹疫苗最好

根据我国儿童免疫程序,麻疹疫苗初种时间为生后8个月最佳,复种为7岁左右最佳。这是我国医务工作者分别对不同接种时间所产生的免疫抗体进行调查后确定的。

调查中发现:4-5个月婴儿接种后抗体的阳性率为43.7%,6个月87.5%,8个月为85%,12个月为98%,说明6个月以前婴儿注射麻疹疫苗后抗体的阳性率并不高。

其主要原因是胎儿从母体中已获得了对抗麻疹的抗体,生后尚未消失,干扰了接种麻疹疫苗后抗体的产生。在60年代,由于当时小儿麻疹的发病率很高,所以初种年龄定为6个月。以后由于麻疹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从1977年起,改为生后8个月初种,但比起美国的初种年龄(生后15个月)还算是较早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体内产生的抗体会逐年降低。初种后4年,抗体阴转率为17%,初种后达43.6%,所以7岁时应再复种一次最佳。复种后,95%以上小儿抗体转为阳性,又产生了较强的抗病能力。

预后

麻疹的预后与患者免疫力强弱关系甚为密切,年幼体弱,患营养不良,佝偻病或其他疾病者,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较重,常迁延不愈,易有并发症。护理不当、治疗不及时也常加重病情,而早期诊断,及早采用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有助于减轻病情。

为了提高认识,以促进康复,现将主要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麻疹如何进行护理

1、一般护理

(1)消毒隔离

实施呼吸道隔离,一般患者隔离至出疹后6天,合并肺炎者隔离期延长至10天。严格管理探视人员,免疫力低下者避免接触,确需探视者必须带口罩,探视完毕应冼净双手。

(2)休息

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病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通风,室温不可过高,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0~60%,室内光线不宜过强,避免冷风直吹及强光刺激眼睛。

(3)饮食

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易少量多餐,适当补充维生素及供给定量的水和热汤(如胡萝卜、荸荠、甘蔗汤等)。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皮疹透发,切勿忌嘴。呕吐、腹泻严重、摄入过少者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能量,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变化,如出现体温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难紫绀,均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皮疹变化:出疹期应注意观察出疹顺序、皮疹颜色及分布情况,如出疹过程不顺利,提示可能发生并发症,需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观察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表现;注意观察消化道症状变化(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对症护理

(1)发热

每2~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防止高热惊厥。出疹期,如体温不超过39℃可不予退热处理,以免影响皮疹透发。如体温过高,可用温水擦四肢、用微温湿毛巾敷于前额部或遵医嘱用小剂量退热药,使体温略降为宜,以免体温骤降引起虚脱。出汗后予及时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皮疹

出疹期皮肤保持温暖潮湿或微汗为宜,可予温水淋浴,或用鲜芫荽30~60克加水煎后擦浴,有利于皮疹透发,注意保持水温(40~45℃),避免受凉。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抹皮肤。保持皮肤清洁,衣着宽松,内衣裤勤换洗;床褥保持清洁、松软、平整、干燥,减少物理性刺激。有皮肤瘙痒者劝其避免搔抓,予修剪指甲,外搽5%碳酸氢钠溶液或炉甘石制剂。

(3)眼、鼻、口腔护理

眼分泌物多者每日用生理盐水或4%硼酸溶液冲洗双眼2~3次,日间冲洗后滴氯霉素眼药水,晚间冲洗后涂金霉素眼膏,不用封眼;随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每日用棉枝蘸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三餐后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口唇干裂者涂石蜡油。

(4)呕吐、腹痛、腹泻

呕吐、腹泻严重者暂禁食,呕吐停止后进食一些流质,予多饮水;腹痛者卧床休息,严重时按医嘱给予小剂量止痛剂;腹泻者注意观察及记录大便次数、量及性状,便后用温水擦拭肛周,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抽送血标本查血电解质变化,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并发症的护理

(1)合并肺炎的护理

发病初期及出疹期都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性肺炎,后期可并发细菌性肺炎,多见于儿童麻疹。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变化,指导有效咳嗽,轻轻将痰液咯出,注意痰的性质、颜色,及时送验痰标本;必要时遵医嘱定时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

(2)麻疹性肝炎的护理

成人麻疹合并肝损害较常见。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嘱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按医嘱应用护肝药物,注意不良反应,禁止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及时抽送血标本,动态观察血清转氨酶变化。

(3)合并心肌炎的护理

5肛裂日常保健有哪些?肛裂患者要注意

我们常常发现,女性患肛裂的人数远高于男性。是什么原因导致女性肛裂?为避免肛裂,日常生活女性如何做好肛裂的保健?下面赶紧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女性肛裂的原因是什么?

女性肛裂的原因有很多。某医生介绍,女性肛裂多发和女性的特殊生理结构有莫大的关系。女性肛裂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水喝得少、运动少,常出现便秘问题后,肛裂特别容易发生;若天生肛门内括约肌较紧,或是职业妇女因在外上厕所不方便,常错过排便时机,属于较易罹患肛裂的族群。

日常生活女性如何做好肛裂的保健?

肛裂是肛肠疾病中非常疼痛的一种疾病,这种疼痛是一种刀割般地疼痛,而且在疼痛的时候还会伴随着发生许多的肛门不适症状。如果发生肛裂,一定要注意肛裂的日常生活的保健。

1、及时治疗肛隐窝炎症,以防止感染后形成溃疡和皮下瘘。

2、用肛门窥器作检查时,使用窥器切忌粗暴操作,损伤肛管。

3、及时治疗引起肛裂的各种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症,防止肛裂发生。

4、女性如要预防肛裂,一定要少喝酒,不吃辛辣刺激食物,而且饮食不能过于精细了,要粗细粮搭配,蔬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尽量多摄入,可使大便保持正常。

5、保持大便通畅,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发现大便燥结时,切忌努责排便,而要用温盐水灌肠或开塞露注入肛内润肠通便。

其他肛裂日常保健事项

通畅大便:长期便秘是引起肛裂的最主要病因,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对该病的预防至关重要,病人应养成每天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适当地增加户外活动,必要时可服缓泻剂,如液体石蜡、果导片等,也可选用中药大黄、潘泻叶等泡茶饮用,可使大便松软以利排便,便后用热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缓解病人的紧张心理,以利排便。

调整心理:加强肛裂卫生知识的宣教,向患者祥细讲解该病的发病机理、转归及愈后,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心情,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从而保持心情舒畅、平和。

调理饮食:合理安排膳食,有利于保证大便通畅,膳食中应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少食或忌食辛辣和刺激饮食,多饮水可保证胃肠道有丰富的消化液分泌,有利于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注重食疗:常食用粗纤维食物可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排便。一些具有补血润肠作用的食物如桂圆肉、大枣、胡桃、胡麻、木耳、桑仁、松仁等可以常食,也可制成药膳食疗方食用,如桂圆肉粥、胡麻饼、松仁炒玉米、胡桃炒瘦肉等,可润肠通便,促进裂口愈合。开饭前半小时,应停止一般治疗工作,给卧床者洗手,撤走一切污物,整理病室,使病室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气氛和谐,餐前不要对患者谈论病情,或不愉快的事情,以免影响食欲。有条件者最好在进餐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使患者心情舒畅,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注意卫生:保持肛门处卫生、便后应及时清洗肛门,勤洗澡,勤更换内裤,可有效地防止感染,如出血量大,应到医院就诊,量少者应加强观察,并注意食用补血的营养品及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患者使用之餐具应清洁整齐,食物应注意色、香、味,并注意观察患者进食情况,鼓励患者按规定吃饱吃好。对重患者要帮助进餐,必要时喂食。餐后可饮少量开水,并注意口腔清洁卫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