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靶向介入疗法——治疗肾癌最好的方法

靶向介入疗法——治疗肾癌最好的方法

时间:2020-07-27 03:32:09

相关推荐

靶向介入疗法——治疗肾癌最好的方法

肾癌发病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三位,手术根治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因肾癌起病隐蔽,诊断时已有25%患者失去手术机会,特别是对中晚期肾癌已有局部或远处转移的患者,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手术难度大,

1专家详解肾癌的介入治疗及治疗进展

肾癌发病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三位,手术根治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因肾癌起病隐蔽,诊断时已有25%患者失去手术机会,特别是对中晚期肾癌已有局部或远处转移的患者,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手术难度大,即使强物手术切除往往预后也较差;由于常规的放疗、化疗、激素及免疫治疗对肾癌的疗效有限,因此,对不能手术者行单纯姑息治疗的1年生存率不足10%。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的报道最早见于1969年,但直到70年代中期以后,肾动脉栓塞才广泛用于肾癌,尤其晚期肾癌的治疗。我国采用无水酒精——碘化油乳液经导管内栓塞治疗肾癌,无水酒精作用于靶器官可达毛细血管水平,引起组织蛋白凝固,血管内皮破坏,血细胞淤滞于小血管内,导致永久性栓塞,不易形成侧支循环。碘化油与无水酒精联合应用具有相互强化的作用:前者可以延缓后者对靶器官的作用时间,而后者能够延缓前者在病灶内的清除,并且两者联合应用可以经X线跟踪,有利于监控栓塞过程及随访观察。栓塞后表现为症状减轻,肿瘤血供中断、体积缩小、血尿消失,疼痛缓解,对大部分病人(尤其是肿瘤较小者)可导致肿瘤完全性坏死,疗效肯定。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可能对肿瘤进行局部灭活,达到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有望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晚期肾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在国外,某些医院对富血供肾癌术前栓塞已经成为常规,它可通过肾动脉栓塞使富血供肿瘤缺血坏死。而肾脏血供为一末端循环,不会导致邻近器官缺血坏死。其适应证为:对不能或不愿手术切降者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术切除前作为术前准备,通过阻断肾动脉血供,以减少术中出血,并使肾肿瘤缩小,有助于手术切降,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

肾癌治疗方法

肾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效果不理想,亦不肯定,有统计肾癌配合放疗对5年生存无影响。

1。肾癌手术分为单纯性肾癌切除术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目前公认的是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可以提高生存率。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包括肾周围筋膜及其内容:肾周围脂肪、肾和肾上腺。关于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是否进行局部淋巴结清扫尚有争议,有的认为淋巴结转移时往往有血行转移,有淋巴转移的病例最终都出现血行转移,淋巴结分布广,不易清除干净;但亦有人认为,淋巴结转移主要在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和主动脉区,可以根治性切除,但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手术发现有转移灶者,很少有生存超过5年者。肾癌手术时应争取先结扎肾动脉和肾静脉,可以减少手术中出血和可能引起的肿瘤扩散。 肾癌是多血管肿瘤,常有大的侧枝静脉,手术容易出血,且不易控制。因此,在较大肿瘤手术时,可以在术前进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可引起剧烈疼痛、发热、肠麻痹、感染等,不应常规应用。

肾癌治疗中的特殊问题:

(1)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如双侧肾癌或孤立肾肾癌,以及对侧肾功能不好如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结石、肾结核、肾盂输尿管连处狭窄。肾癌较小即<3cm直径并位于肾边缘的亦可考虑保留肾组织手术,手术方法为部分肾切除术,亦可将肿瘤刺出。

(2)下腔静脉癌栓:肾癌容易发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近年来认为,如未发现局部或远处扩散,肾癌根治切除术时可同时切除静脉内癌栓或取出下腔静脉内癌栓,预后仍然良好。手术时阻断下腔静脉应在血栓水平以上,可避免致命的肺栓塞。如血栓延伸到心脏,可在心包内把下腔静脉阻断,再切开下腔静脉,取出栓子。

(3)肾癌局部扩散侵犯邻近组织和脏器:这是肾癌治疗中的棘手问题。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和其受累的组织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这类病人5年生存者不过5%。肾癌局部扩散可伴有疼痛,由于肿瘤侵入后腹壁、骶棘肌和神经根。肾癌直接浸润肝脏比较少,肝内转移多于直接浸润。十二指肠和胰腺受累几无可能治愈。虽然有远处转移,只要手术可能,多数还是能将原发病肾切除,转移处病灶还是有可能获得相当长的存治率,摘除病肾后,血尿和疼痛亦被去除,还是值得的。

2。免疫治疗:多年来已证明人体实性肿瘤内淋巴细胞对其肿瘤细胞有免疫反应,但这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对自体肿瘤的细胞毒作用往往较低,因肿瘤内有抑制的机制,这种TIL细胞需在体外刺激和扩增,使之对自体肿瘤充分发挥细胞毒作用。正常人类淋巴细胞和白介素2(IL—2)培养能够产生效应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即LAK细胞。一组LAK细胞与IL-2治疗肾癌57例;LAK细胞+IL-236例、单纯IL-221例,LAK细胞+IL-2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12/36(33%)。IL-2组仅l/21例CR。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即TIL细胞亦可在体外用IL-2扩增,在动物实验发现这种过继性的转 移TIL,其治疗效果比LAK细胞强50倍~100倍,并可破坏其肺和肝的转移灶。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尚在探讨中。

3。化学治疗:肾癌的化疗效果不好,单用药治疗效果更差。有专家统计37种化疗药物单药治疗肾癌其中以烷化剂效果较好。联合化疗中疗效较好的组合为:长春花碱+氨甲喋呤+博菜霉素+Tamoxifem睾丸;长春新碱+阿霉素+BCG+甲基乙醛氧孕前酮;长春花碱+阿霉素+羟基脲+MA。总之多药治疗优于单药。

4。免疫治疗和化疗结合:一组957例肾癌转移±肾癌复发者应用+扰素A LPHA-2A治疗,单用时有效率12%,如与长春花碱合并治疗,则有效率24%。有效者2年可能生存者50%~70%,无效者生存10%~15%,理想剂量为干扰素180万单位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周3次,长春花碱0.1mg/kg静脉注射,3周一次。

5。生物基因治疗:目前国际最好的生物基因药物为——“羟基它里宁”,对肾癌确切疗效,鲜果显著。

肾癌治疗进展

免疫治疗

转移性肾癌的全身治疗效果非常有限,在美国IL-2是唯一被批准应用于转移性肾癌的药物,常用的方法是高剂量IL-2 60-72万IU/kg静脉注射Q8h连续5天,每2周重复,总的反应率为15%-25%,CR率为3%-10%,达到CR的患者中80%能生存以上,然而由于副反应较大,并不是所有的转移性肾癌患者都能够耐受。

由美国NCI外科部Yang JC等进行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了高剂量与低剂量IL-2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效果。低剂量IL-2的用法又分为7.2万IU/kg静脉注射Q8h或皮下注射Qd,均连续给药5天,每2周重复。结果显示,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1%、13%、10%,3组的总生存期没有差异;但对获CR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时显示,高剂量组获CR的患者维持时间较长,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由Cytokine工作组进行的一项随机的Ⅲ期临床试验比较了静脉注射高剂量IL-2与皮下注射低剂量IL-2+α干扰素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5%、12%,高剂量组在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方面均有优势。

靶向治疗

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大部分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中存在VHL基因的缺失或失活,VHL基因的缺失或失活引起HIF基因上调,从而导致PDGF、VEGF、CaIX等的过度表达,这些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成为肾透明细胞癌靶向治疗的基础。

SU011248:SU011248是一种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PDGFR、VEGFR、KIT、FLT3等产生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作用。在ASCO年会上,Motzer RJ等报道了一项SU011248二线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的结果,SU011248 50mg口服Qd,连续给药4周,每6周重复。中位随访6个月,63例患者中,PR 15例(24%),SD 29例(46%),PD 19例(30%)。提示SU011248是一种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有效的药物,

BAY 43-9006:是一种新的信号传导抑制剂,通过抑制Raf激酶,从而阻断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同时还有抑制VEGFR-2和PDGFR-β的功能,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在ASCO年会上,Ratain MJ等报道一项BAY 43-9006治疗晚期实体瘤的Ⅱ期临床研究的结果,63例晚期肾细胞癌患者中,25例有效、18例稳定、15例进展(5例患者出组)。提示BAY 43-9006方案在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有效,正在进行的一项Ⅲ期临床试验将评价BAY 43-9006对晚期肾细胞癌的TTP和生存期的影响。

2肾癌的介入性治疗

肾癌,又称为肾细胞癌、肾腺癌,起源于泌尿小管上皮。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0%-90%, 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肿瘤。男女之比约为2:1,可见于各个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肾癌得到了及时诊断。不吸烟及避免肥胖是预防肾癌发生的重要方法。对局限性及局部进展性肾癌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对转移性肾癌(晚期)应采用以内科为主的治疗方式。局限性肾癌的治疗外科手术是局限性肾癌首选治疗方法。

肾癌的介入性治疗亦分为肾动脉灌注化疗术、肾动脉栓塞术。栓塞在肾癌的治疗中意义较大:1.提高了肾癌手术的切除率,尤其是工期切除失败后行栓塞术,仍有延期肾切除可能。2.栓塞后肾与肿瘤周围出现水肿层,易于手术剥离,容易结扎,出血减少,转移机会减少。3.不能切除的晚期肾癌,栓塞可作为姑息治疗方法,阻断瘤体血供,致瘤组织坏死、液化,达到减轻症状和延长生命的治疗作用。总之,肾癌的介入治疗应视为肾癌手术前的常规处理技术。对于晚期或不能耐受手术的肾癌患者,姑息性栓塞术亦属首选的治疗方法。

3肾癌治疗 介入栓塞疗效好

肾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可以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左右肾发病机会均等,双肾病变占1%--2%。高发年龄为40—65岁,男性多于女性。根据显微镜下和癌肿的外形,又有乳头状癌和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癌和梭粒细胞癌之分。

肾癌的常见六大病因

1、通过肾脏排泄的化学致癌物可诱发肾癌。

2、激素、放射线和长期接触含铅物质均与肾癌发病有关。

3、一些病毒感染引发肾癌。

4、长期服用非那西丁类药物也可以引起发病。

5、吸烟与肾癌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6、近年来发现肥胖易导致肾癌。研究人员说:可能是肥胖者体内某些激素(如胰岛素)水平升高,促进了肾细胞癌的生长;或者是肥胖影响了肾血液的供应,使肾对致癌物更敏感。

肾癌治疗 介入栓塞效果好

肾癌发病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三位,手术根治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因肾癌起病隐蔽,诊断时已有25%患者失去手术机会,特别是对中晚期肾癌已有局部或远处转移的患者,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手术难度大,即使强物手术切除往往预后也较差;由于常规的放疗、化疗、激素及免疫治疗对肾癌的疗效有限,因此,对不能手术者行单纯姑息治疗的1年生存率不足10%。

我国采用无水酒精——碘化油乳液经导管内栓塞治疗肾癌,无水酒精作用于靶器官可达毛细血管水平,引起组织蛋白凝固,血管内皮破坏,血细胞淤滞于小血管内,导致永久性栓塞,不易形成侧支循环。碘化油与无水酒精联合应用具有相互强化的作用:前者可以延缓后者对靶器官的作用时间,而后者能够延缓前者在病灶内的清除,并且两者联合应用可以经X线跟踪,有利于监控栓塞过程及随访观察。栓塞后表现为症状减轻,肿瘤血供中断、体积缩小、血尿消失,疼痛缓解,对大部分病人(尤其是肿瘤较小者)可导致肿瘤完全性坏死,疗效肯定。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可能对肿瘤进行局部灭活,达到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有望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晚期肾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在国外,某些医院对富血供肾癌术前栓塞已经成为常规,它可通过肾动脉栓塞使富血供肿瘤缺血坏死。而肾脏血供为一末端循环,不会导致邻近器官缺血坏死。其适应证为:对不能或不愿手术切降者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术切除前作为术前准备,通过阻断肾动脉血供,以减少术中出血,并使肾肿瘤缩小,有助于手术切降,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

肾癌的预防

1、戒烟,不酗酒。

2、慎用解热剂,如非那西汀等药物。

3、患有肾囊肿等肾脏疾病应积极治疗。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平衡饮食,增加营养,保持心情愉快,增加机体免疫力。

5、经常食用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食物,如香菇、百合科(葱、洋葱、蒜等)和十字花科(元白菜、白萝卜、鞠菁等)蔬菜:豆类食品、玉米、红薯等。

6、低脂饮食,禁食动物脂肪。控制体重,防止肥胖后引发肾癌。

4靶向介入疗法——治疗肾癌最好的方法

靶向介入疗法

肾癌,又称为肾细胞癌、肾腺癌、肾上腺样瘤,起源于泌尿小管上皮。肾癌是最常见的肾实质性肿瘤,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0%-90%,多发生于50~70岁,男女之比约为2:1。

肾癌早期在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肾癌的症状多变不一。肾位置隐蔽,与外界主要的联系是尿,血尿是发现肾癌最常见的病状,但是,血尿出现有可能在肿瘤侵入肾盂的后方,已不是早期症状。肾癌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早期的肾癌治疗效果较好,对于晚期肾癌,目前手术的治疗疗效欠佳;而放、化疗对其并不敏感,且副作用大,已被证实通常对肾细胞癌无效。肾癌能治好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靶向治疗就是针对肿瘤发病机制中某些特有的信号传导通路,采用小分子物质来干扰这些通路,从而大大提高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速度,达到彻底消灭肿瘤的目的,被称为治疗肾癌最好的方法。

医学上,研究出了一种肾癌的最新疗法——“靶向介入疗法”。此疗法是通过治疗 物多环节大剂量借助于载体(靶器官)介入带到肿瘤病灶部位,不使其 在全身高浓度分布、接受治疗三天后即可穿入肿瘤包块内,阻断癌细胞扩散,直接杀死细胞而不侵犯其它组织,这种有选择性的抵达病变区域,可以使肿瘤包块衩液化溶解吸收,萎缩坏死及消退,使患者减轻病痛,从根本上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靶向介入疗法,从整体出发,采用扶正固本,软坚散结,调理脾胃,补益肝肾等方法,有效改善机体微循环,提高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有选择地杀伤癌细胞,不损伤正常细胞,稳定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5肿瘤的介入治疗进展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具有“靶向、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因此日益得到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认可和欢迎,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肿瘤的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前者主要指经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术,后者主要指经皮穿刺行肿瘤消融术。现将近年来肿瘤的介入治疗进展综述如下,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一、载药微球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治疗富血供肿瘤尤其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疗效已经得到公认。经典的TACE治疗采用的栓塞剂是超液态碘油(lipiodol)与各种化疗药物的混合乳剂,碘油携带化疗药物进入肿瘤内部发挥局部杀伤作用,但此混合乳剂是不稳定的,化疗药物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就会释放进入全身血液循环,难以真正发挥稳定缓释的目的。TACE常用的其他栓塞剂还包括明胶海绵颗粒、PVA微粒、三丙烯明胶微粒(embospheremicrospheres)等,但这些微粒均不能负载化疗药物,只能起到机械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的作用。如果能够将化疗药物和微球结合起来,通过选择性动脉插管,将其输送到肿瘤局部,将会发挥高浓度局部化疗和肿瘤供血动脉机械栓塞的双重作用,理论上疗效会得到提高,这就是载药微球的研究初衷。

载药微球又称药物洗脱微球(drug-elutingbead,DEB),已经进行研究的微球基质和负载药物种类很多,但真正形成产品并成功用于临床的很少,近几年研究和应用比较深入的是底在欧洲上市的DCbead(国内商品名“达仙球”)。

1。国际研究进展:DCbead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结合蒽环类抗肿瘤盐酸盐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和柔红霉素)或喜树碱类衍生物(如伊立替康和拓扑替康)。药物负载效率极高(>99%),每毫升微球可携带37.5mg的阿霉素和50mg伊立替康,常用量的微球能够携带足够治疗剂量的化疗药物。

体外实验、药代动力学和动脉模型研究均证实了DCbead能够足量携带和缓慢释放化疗药物,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能够达到并保持致死剂量数天至数周,而全身血液循环内的药物浓度很低,这样肿瘤坏死率高而全身化疗副反应轻微。

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多项使用负载阿霉素的DCbead(DEBDOX)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试验,以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包括一项比较DEB-TACE与常规TACE(c-TACE)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即PRECISIONⅤ研究。该研究表明使用DEBDOX栓塞组患者的肝脏毒性和全身副反应均低于c-TACE组,而在6个月时肿瘤的客观反应率(OR)DEBDOX组略高于c-TACE组(52%vs.44%)。其他关于DEBDOX在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中应用、DEBDOX联合射频消融、DEBDOX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对于神经内分泌癌肝转移和肝内胆管细胞癌,DEBDOX栓塞也初步显示了较好的疗效。

DCbead负载化疗药物需要由介入医师在术前数小时内人工完成,药物洗脱微球的进一步研究热点是预装化疗药物的微球和可负载多种化疗药物的微球,目前已经研制出预装药物微球DEBDOX(PrecisionBead)和DEBIRI(ParagonBead),但尚未进入市场。临床研究方面,下一步的研究内容主要是DEB栓塞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全身化疗、局部消融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及肝脏以外其他肿瘤的治疗。

2。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目前DCbead尚未批准进入中国市场,但对载药微球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制药和介入放射领域的热点之一,已经研制的种类很多,包括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阿霉素海藻酸钠微球、载平阳霉素的离子交换型微球、顺铂微球以及含有中药成分的复方莪术油微球等,在动物实验中初步显示了一定的疗效,但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距离真正临床应用还有很大差距。

二、放疗栓塞

1。概述:放疗栓塞为一种近距离放疗,经动脉内注入90Y微球,主要用于治疗肝癌和肝转移癌。其主要适应证包括:(1)因肿瘤巨大或多发而不适于行TACE者;(2)肿瘤侵犯叶段分支者;(3)治疗后可降低肿瘤分期,有可能获得手术切除、消融或肝移植机会者;(4)TACE或索拉非尼治疗后疾病进展者。

与TACE不同,放疗栓塞的主要作用是近距离放射治疗,而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导致的肿瘤缺血坏死。目前市场上有两种商品化放射性微球:树脂微球SIR-Spheres和玻璃微球TheraSphere。90Y发射纯粹的β射线,半衰期短(2.67d),穿透距离短(平均2.5mm,最大11mm)。

2。耐受性与安全性:放疗栓塞后的副反应轻微,一般不会出现像TACE一样的栓塞后综合征,主要包括乏力(54%~61%)、腹痛(23%~56%)、恶心呕吐(20%~32%)和低热(3%~12%),仅持续数小时。轻中度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但并不增加感染机会。放疗栓塞对伴有门静脉阻塞或存在叶段胆道梗阻但胆红素正常的患者也是安全的。由非靶器官放射导致的副反应包括胆囊炎、胃肠道溃疡、肺炎和肝脏毒性。

3。治疗结果与潜在作用:目前支持使用放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所有证据均为回顾性研究或非对照的前瞻性研究(Ⅱ-2或Ⅱ-3类证据),并无关于放疗栓塞与其他治疗手段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但是根据近期发表的3个大宗病例研究(近700例)仍能得到阳性结论。

对于早中期肝癌,多项研究均表明放疗栓塞的效果与TACE近似。对早期患者,放疗栓塞主要用于肝移植等待期间的治疗或不能手术或消融病变的姑息治疗;对中期患者,放疗栓塞主要用于不适合进行TACE治疗者。放疗栓塞后,大多数治疗病灶会缩小,而残余肝脏体积会增大,因此有可能使原来不能切除的病变变为可根治切除,此作用比TACE要明显。

4。治疗地位与展望:放疗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介于TACE与索拉非尼之间。目前,多项关于放疗栓塞的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中,例如索拉非尼联合放疗栓塞用于等待肝移植的肝癌患者治疗研究(NCT00846131)、放疗栓塞与射频消融或TACE用于不可切除肝癌治疗的比较研究(NCT00956930)以及在欧洲进行的比较TACE和放疗栓塞治疗后生活质量的SIRTACE(NCT00867750)研究等。

由于放疗栓塞耐受性良好,因此也适用于替代索拉非尼或与其联合应用。目前,两项RCT研究正在进行中:亚太SIRveNIB临床试验(NCT01135056)旨在比较放疗栓塞与索拉非尼对无肝外转移病灶患者的治疗作用,而欧洲SORAMIC试验(NCT01126645)则比较了二者联合应用与索拉非尼单用对不能行TACE患者的治疗作用。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结肠癌肝转移,放疗栓塞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5。国内应用情况:国内关于放射性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研究不多,仅有十余篇使用90Y玻璃微球和32P玻璃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小量临床病例报道,且多为5~前的研究,这可能与放射性微球制备和使用比较困难和复杂有关。

三、肿瘤消融

肿瘤消融包括化学消融和物理消融。化学消融是指经穿刺针直接向肿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或乙酸,从而使肿瘤坏死的技术,操作简单、价廉、疗效肯定,但消融体积较小,主要用于小肝癌的治疗和部分因部位特殊行物理消融困难病例的补充治疗。以射频和微波消融为主体的温热消融在多种肿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成为肿瘤消融技术的主流,而激光消融、冷冻消融和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新的消融技术如不可逆电打孔技术克服了常规温热消融技术的缺点,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

1。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射频消融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消融治疗方法,有多种治疗模式和电极类型。根据是否外接电极板可将RF电极分为单电极(monopolarelectrodes)和双电极(bipolarelectrodes)两种类型,前者又包括直的杆状电极和带有子针的伞状或锚状电极,双电极主要指Olympus公司生产的CelonRF电极,是近5年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双电极的主要优点是穿刺简单、无需负极板以及可以多针组合消融,从而可以一次性消融直径达7cm的大肿瘤。射频消融对肝脏、肺、肾、肾上腺、骨转移癌等实体肿瘤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对早期肝癌和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与外科手术切除相媲美,也是中晚期肿瘤姑息治疗的重要手段。

2。微波消融:微波消融主要在中国和日本应用,在欧美应用较少。与射频消融比较,具有消融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大等优点,但也存在消融范围不稳定的缺点。我国市场上应用的微波消融治疗仪很多,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冷冻消融:冷冻消融(cryoablation)是利用Joule-Thomson效应,向插入肿瘤内的冷冻探针内先后充入氩气和氦气,从而形成冻融循环,使肿瘤组织产生冻融和凋亡。在前列腺癌、肝癌、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在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种类和数量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治疗肿瘤的技术比较成熟,我国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系统,称为“海扶刀”,在肝脏、胰腺和骨肿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更好地解决肿瘤定位和治疗过程中监测的问题,以色列公司与美国公司合作开发了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已被美国批准用于子宫肌瘤的消融治疗,在肝脏、乳腺、脑肿瘤和骨转移癌的治疗方面也得到了初步应用。目前该系统正在中国进行临床验证。

5。不可逆电穿孔技术(irreversibleelectroporation,IRE):对细胞施加一定剂量的脉冲电场,其脂质双层细胞膜会出现许多微孔和短暂渗透性增加,这种生物电磁学现象称为电穿孔(electroporation)。如果外加脉冲电场撤销后细胞膜不能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即称为IRE(又称不可逆电击穿),不可逆的细胞膜损伤会导致细胞凋亡,这是IRE治疗肿瘤的主要机制。

与射频消融等不同,IRE治疗肿瘤不会产生热量,因此更加适用于大血管周围肿瘤的消融治疗,而且对于含胶原较多的组织和神经,IRE不易产生损伤,因此更适合传统温热消融危险病灶的治疗。IRE治疗时间短,仅需数秒,但由于千伏级的高电压脉冲会诱发肌肉收缩和心律失常,因此需要全身麻醉和肌肉松弛。目前IRE治疗肿瘤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但在动物实验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国内应用情况:在肿瘤消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国内情况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某些方面甚至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微波消融和冷冻消融的临床应用方面、HIFU和微波治疗设备的自主研发方面以及IRE的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足之处是国内各地区肿瘤消融治疗的水平不一,缺乏规范化,存在盲目扩大适应证的倾向;另外,尚缺乏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的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

四、肿瘤的介入治疗后影像学评价

由于TACE或肿瘤消融后并不会迅速引起肿瘤体积的缩小,甚至短期内肿瘤体积还会增加,因此传统的RECIST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肿瘤介入治疗后评价,主要显示形态学改变的影像学检查如普通超声、CT和MRI不能迅速准确地显示肿瘤的治疗效果。能够显示肿瘤内部血流、组织灌注和代谢变化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成像方法日益用于肿瘤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估,初步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射频、微波、激光和HIFU都是通过高温使肿瘤产生凝固性坏死,因此其治疗后影像学表现类似。一般认为对肿瘤成功进行热消融后,肿瘤凝固性坏死区域在对比增强超声、增强CT或MRI上均不强化,在PET上表现为低代谢区域;早期消融区域周围可出现一圈明显强化的“晕环”,代表反应性充血和炎性组织,但此“晕环”应是大小均匀的,如果在肿瘤消融范围内仍存在或重新出现结节状强化,一般提示肿瘤残存或复发。由于并发症的出现,可能会使消融术后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不的影像表现有助于及时处理并发症、及时治疗肿瘤残存和复发,从而提高肿瘤消融的治疗效果。

Kim等对其间超过4000例的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后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总结,发现:常见的影像表现为消融区在CT上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其中可有代表针道的高密度区和组织间液汽化出现的小气泡,增强扫描消融区不强化,周围充血“晕环”常在1个月内消失;MRI上,消融区早期在T1上呈高低混杂信号、T2上为均匀低信号,随时间延长,T1信号逐渐升高且变得均匀、T2仍为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

与射频消融等热消融不同,冷冻消融不会使肿瘤产生凝固性坏死,因此其消融后的影像学表现也有所不同。Shyn等发现,对肝脏肿瘤成功进行冷冻消融后24h,51%的肿瘤在磁共振增强扫描上仍会出现强化,此后随着时间延长,肿瘤强化的数量和程度逐渐下降。此现象值得重视,不要误认为肿瘤残留。

五、肿瘤的介入治疗展望

肿瘤介入是介入放射学中非常重要和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和微创治疗理念的深入人心,肿瘤介入治疗的理论、技术方法和临床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础研究方面,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如药物洗脱微球、放疗微球、IRE、新型射频和微波消融设备等不断涌现,进一步提升了肿瘤局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方面,一方面是重视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开展一些大规模、多中心的RCT研究,从而验证不同肿瘤治疗方法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深入开展了以微创治疗为中心的肿瘤综合治疗,如不同消融技术的联合、肿瘤消融与TACE的联合、TACE与放化疗的联合、肿瘤消融与放化疗的联合、介入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间的联合等;再有,在肿瘤介入治疗的引导手段和影像随访方面,也出现了多种影像检查手段联合应用的趋势,提高了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我国学者应跟踪国际发展前沿,充分发挥我国病例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参加国际协作,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开展一些大规模多中心的RCT研究;同时,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介入治疗药物、器材和设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