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最新研究成果

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最新研究成果

时间:2019-04-18 15:56:58

相关推荐

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最新研究成果

来自浙医一院、浙医二院、省肿瘤医院、省中医院、杭州市一医院及杭州市肿瘤医院等采样医院的统计,上周共确诊癌症患者763例,男性387人,女性376人。本周最小癌龄是17岁的女孩,头顶尤文氏肉瘤,最高癌龄

1结直肠癌成第二高发癌症 或因吃得过于精细

来自浙医一院、浙医二院、省肿瘤医院、省中医院、杭州市一医院及杭州市肿瘤医院等采样医院的统计,上周共确诊癌症患者763例,男性387人,女性376人。本周最小癌龄是17岁的女孩,头顶尤文氏肉瘤,最高癌龄是90岁的老奶奶,患子宫癌。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句话放在抗癌上,一样适用。本周,长三角癌症康复组织大会在杭州召开,两省一市的抗癌团体达成一条共识:群体抗癌,活得更精彩。

癌症患者往往会经历这样一条心理轨迹:怀疑和否认,接着绝望、焦虑、失眠,逐渐把自己孤立,听不进亲戚和朋友的劝告,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杭州市癌症康复协会的专家指出,熬过这样的关口,除了积极治疗,癌友抱团很重要。

浙江南浔的癌友谈菊美,患癌抗癌。70岁的她,除了辅佐儿女的事业,还承担参加抗癌俱乐部的工作,每周走访新的癌症病友。来自上海崇明的顾瑞昌老人,刚确诊时,也曾吓得大脑空白。在癌友的关心下,他捡起多年没摸的二胡、洋琴,参加健身操等锻炼,带瘤生存,一直很乐活。

本周,对于高发仅次于肺癌的结直肠癌患者来说,抗癌也有了新进展。目前全国37个城市的521家医院,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进教授表示,对付这种肿瘤,新的策略是不再单纯杀死肿瘤细胞,而是从全局出发,针对肿瘤微环境,尤其是肿瘤血管生成,全方位地打击肿瘤。因为,肿瘤生长需要血液、氧气和其他营养,只有釜底抽薪,“饿死”它才是上策。据悉,在我国的大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居第二位高发恶性肿瘤。我国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仅为48.3岁,比西方人提早了近20岁 。“原因与吃得过于精细,环境污染相关。”李进说。

2研究发现:多吃蔬果防不住结直肠癌

很多“养生经”都提倡多吃蔬菜和水果,重要原因是蔬果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够预防结直肠癌(即大肠癌)。然而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在排除混杂因素之后,膳食纤维似乎没有抗癌作用,多吃蔬果未能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广州有医学专家指出,含纤维太多的粗糙食品摄入过多还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癌变:无渣大便滞留肠道或增加风险

结直肠癌包括直肠和结肠两个部位的癌症。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157医院综合外科主任吴印爱介绍说,结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直肠癌占到六成;发病年龄却越来越低,他就接诊过14岁和16岁的病例。大肠在结构上有三个容易储存粪便的窝,很容易发生癌症,而没有渣的大便特别容易滞留其中。

“临床上来开刀的结直肠癌患者没几个是早期发现的——这种癌在早期往往无痛、无血、无感觉,大便不带血,几乎什么症状都没有,很难早期发现,即使有一点出血也容易被误诊为痔疮。”吴印爱提醒道,45岁以上者是结直肠癌的高发人群,如果发现大便带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无缘无故出现贫血或消瘦,应第一时间到专科做肠镜和肛门指检。结直肠的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就要及时处理,包括切掉大肠的腺瘤、息肉,以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寄生虫等。

防癌:补充膳食纤维未能降低风险

流行病学研究认为,结直肠癌跟饮食有一定关系。在预防上,吴印爱建议适当控制高蛋白、高胆固醇、精制加工食品的比例,例如少吃汉堡包和煎炸食品,但是蔬菜、水果等的比例亦不宜过高。太粗糙的食物对胃有损伤作用,可增加胃癌的风险——我国解放初期胃癌多于肠癌,就与此有关。此外,他还建议减少食用腌菜、腌萝卜等腌制品,它们经过处理后含有较多亚硝酸盐,容易诱发胃癌和肠癌。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总结了13个研究的论文,全面评价膳食纤维摄入与患结肠癌风险的关系,研究对象涉及725628名男女,追踪长达6~。有的病例对照研究的确发现,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成反比,但大多数前瞻性队列研究却没发现有关系。上述论文作者、哈佛大学营养系史密斯·华纳等学者在排除了多种混杂因素后得出结论:进食大量谷物、水果和蔬菜而摄入的纤维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无关。

膳食纤维曾被认为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其作用机理包括稀释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减少粪便在肠内的运转时间,产生短链脂肪酸,结合致癌的胆汁酸,从而发挥抗癌作用。按道理膳食纤维能抗癌,但实际上效果如何?临床试验显示,补充膳食纤维未发现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3结直肠癌发生转移后怎么办

直肠癌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近年来我国青年人患大肠癌的比例不断攀升,男性多于女性,30岁发病的患者多于欧美国家。高脂肪、高蛋白摄入量增加,运动和粗纤维摄入缺少都是主要原因。最新统计:我国大肠癌发病率连年“走高”,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3~16万人,死亡人数约6~9万人,多发于大中城市,在消化道肿瘤中已仅次于胃癌,位居第二。

结直肠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大约25%以上的患者初次就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性病灶,另外,40%-50%的新诊断患者将出现疾病进展或转移,这部分发生转移、进展患者能存活5年以上的不足5%。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脏。

高发病率、高转移率使结直肠癌成为威胁生命的可怕杀手,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管忠震教授介绍,结直肠癌的发病进程是肿瘤细胞先后侵犯大肠粘膜层、肌肉层至外皮层,如果在癌症早期,肿瘤细胞只侵犯至粘膜层,此时手术切除就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病灶发生转移,就转变成全身性的疾病,手术切除已不具备条件,传统的办法就是姑息治疗。但如果癌细胞仅仅转移了肝脏,并且有药物能控制病灶甚至缩小病灶,手术切除的条件具备,通过外科切除也能使病情获得转归。

近期,国际临床研究数据表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分子靶向药物爱必妥™治疗,相对于接受传统化疗的患者,病情稳定情况增加,进一步证明了爱必妥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和后续治疗的有效性。

转移性结直肠癌新疗法 复发扩散风险降低15%

默克药业亚太区医学总监Matthias Mueser表示,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目前治疗有了新的进展。今年6月()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年会上发表了一项随机、对照的的III期国际临床研究(CRYSTAL)结果,有超过1000名患者加入了这项研究。两组研究的患者当中,一组只接受化疗,一组接受爱必妥™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接受化疗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而爱必妥™与化疗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8.9个月,生长和扩散的风险降低了15%。

对于伴有肝脏转移的患者,疗效则更为显著。爱必妥™治疗组中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被延长至11.4个月,转移性结直肠癌生长和扩散的风险被降低了36%。此外,CYRSTAL研究数据表明,联合爱必妥™治疗组的患者有效率(肿瘤缩小50%或更多)达到47%,而单纯化疗治疗组仅为39%。

“这些全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我们拥有新的一线治疗选择。” 广东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管忠震教授说,“这些结果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一结果表明,对于原本不能够接受完全切除手术的患者,联合爱必妥™用药可以明显地增加肿瘤反应率和切除率,从而显著增加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愈机会。”

相关链接:靶向治疗缩小癌症细胞的机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属于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家族,该受体家族在人体正常组织和恶性肿瘤组织中都有表达。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存活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于细胞的分裂和存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机体对EGFR信号传导通路失去控制,就会导致肿瘤发生和发展。

爱必妥™是一种IgG1单克隆抗体(MAb),能够特异性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从而阻断EGFR信号传导通路,继而影响肿瘤细胞生长、转移的所有功能,例如细胞增殖、存活、DNA复制、肿瘤血管生成、细胞迁移和侵袭。欲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靶向治疗和相关疾病、护理资讯,可以登陆由中国抗癌协会和北京默克药业联合创办的阳光生命花园网站.

结肠癌发病危险因素和警惕的症状

1、年龄:几乎80%的结直肠癌病例发生于50岁以后

2、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高脂饮食、吸烟和饮酒通常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3、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患者

4、本人患过大肠息肉

5、胆囊切除以上

6、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多年不愈

7、接受过下腹部放射治疗

8、不明原因的反复便血

更多肠道文章推荐》》》

“肠道交通”问题也该治堵

九种方法帮你保持肠道通顺

夏季多吃醋有助预防肠道传染病

三种食物给你的肠道做SPA

肠道易激惹,诱发因素多

4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最新研究成果

疾病新闻据科技日报综合,英国《自然-通讯》5月13日晚在线发表了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张令强课题组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方面的最新成果。此项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揭示泛素连接酶Smurf1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并且导致病人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子。谢萍、张明华、何珊等研究人员通过对336例病人的结直肠癌样本分析发现,泛素类蛋白通路的修饰酶体系在结直肠癌中也呈现高表达,它们与Smurf1协同作用,促进了对抑癌蛋白的快速降解,从而解释了Smurf1为何具有促癌功能。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该病早期诊断率很低,约60%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因此对于结直肠癌我们应抱有早发现早治疗和防患于未然两种意识。

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应高度重视,及时医院就诊。1、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2、大便逐渐变细,有排便梗阻、消瘦。3、尿路刺激症状、阴道流出粪液、骶部及会阴部疼痛、下肢水肿等。

防患于未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科主任毕锋教授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结直肠癌是名副其实的一种“富病”,在预防结直肠癌上,尽量让自己做到‘苦’、‘毒’、‘勤’”。具体来说,饮食上“苦”一点,以清淡素食为主。眼睛上“毒”一点,因为绝大多数肿瘤都不释放毒素,不容易早期发现,所以要善于用眼睛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尤其“要善于发现大便里的异常”,如便血。 检查上“勤”一点,在结直肠癌的筛查上,有两项检查是必须做的,一项是大便隐血实验,如果结果是阳性,就要小心了;一项是血中肿瘤标志物检查,我们常用的是CEA和CA19-9。

5许剑明: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机遇与挑战

本文指导专家:复旦大学大肠癌诊疗中心副主任 许剑明教授

缺乏规范化治疗 使得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普遍较低

经WTO报道,CRC5年生存率中国是32%,北美达是61%,西北欧是46%。

之所以会出现出现这样低生存率的情况,许剑民教授解释主要是缺乏规范化的治疗,使得结直肠肝转移可以进行手术的5年生存率只占30%,而这些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中只有10%可以进行手术,并且,未治疗的结肠癌肝转移中位生存率仅6.9个月。

许剑明教授列举了中山医院2000~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的病例,由调查得知,2000~2001年中山大学共做了结直肠癌手术9500余例,但是出现肝转移的就有1875例,由此可见,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几率很高。

许剑明教授指出了现今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MDT团队综合治疗—从外科治疗走向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许剑明教授称,多学科综合治疗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制定规范、路径、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能够扩大手术适应证。那么手术切除率就提高了。而肝转移切除改善生存环境是唯一的治愈机会。

同时性肝转移同期/分期切除原发和转移灶。

许剑明教授称,同期手术可以避免二次手术打击,能防止肝转移灶因原发灶切除后生长,能显著地降低医疗费用,同时,死亡率、并发症、生存率与分步手术比较无显著差异。

转化性治疗。

挑战:

1、可切除肝转移是否需要新辅助化疗。

许剑明教授称,可切除肝转移是否需要新辅助化疗也有其优缺点:

优点:

及早治疗微笑转移灶。

判断肿瘤对化疗的反应。

对于早期进展患者可避免局部治疗。

缺点:

化疗诱导的肝损伤

错过手术机会的窗口期。

必须进行频繁的肿瘤评估。

2、原发灶无症状伴不可切除肝转移,原发灶是否需要切除。

许剑明教授指出美国一项单中心研究得出,原发灶无症状不可切除肝转移,化疗即可,不用却出原发病灶。而,stillwell meta 分析了8个回顾性的研究得出,切除原发灶可延长患者生存6.0个月,单纯化疗有7.3倍发生源于原发在并发症,因此,大多数研究支持手术切除原发灶,多元分析显示肿瘤负担和身体状态时独立预后因素。

3、肝外转移灶是否手术切除。

许剑明教授告诉编者,伴有可切除肝外转移病灶患者,尤其是总转移灶个数小于3个患者,可选择实行第一期祸分期转移灶切除。另外,肝外转移灶的类型不影响预后,包括肝转移灶在内总的转移灶树木是独立预后因素,得出,转移灶1~3个的5年生存率占38%,4~6个5年生存率占29%,超过6个的,5年生存率只有18%。

4、预后评分体系指导治疗策略。

因此,许剑明教授称,建立规范的综合治疗应对高发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发展的趋势。

专稿,转载请注明;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