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浆细胞性乳腺炎有哪些常识

浆细胞性乳腺炎有哪些常识

时间:2024-07-02 10:24:03

相关推荐

浆细胞性乳腺炎有哪些常识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危害女性健康的乳房疾病。那么你知道关于浆细胞性乳腺炎有哪些常识呢?

1浆细胞性乳腺炎有哪些常识

一些女性会患上乳腺炎,那么哪种类型的乳腺炎才是最难缠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吧。

今年35岁的张女士,一年前左乳房乳晕处出现一不明原因的肿块,红肿疼痛,后来很快溃破化脓,还有粉渣样的溢液。她到多家医院检查治疗,最后被确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经过多次手术治疗,仍然反复发作,有的医生还建议她将左侧乳房切除掉,让她痛苦不已。

专家说,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粉刺性乳痈”,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乳腺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有乳头凹陷或溢液病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乳头常有粉渣样物泌出,有臭味。少数病人伴乳头溢液,为血性或水样。病情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病程有的长达数年,经久难愈,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痛苦,故称之为最难缠的乳腺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常常容易与急性乳腺炎、乳房结核、乳腺癌等混淆,容易引起误诊。

如果病变进一步发展,乳房内会形成一较大的炎性肿块。有时炎症呈急性发作而成脓肿,脓液中常混有粉渣样物,在乳头乳孔中亦有粉渣样物排出,因在坏死组织周围以浆细胞最多,故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目前西医认为手术是本病首选的唯一的有效方法。以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有乳头溢液,导管扩张明显时,应将受累的导管及导管下病变做区段切除;肿块较小者可施局部肿块切除术;肿块较大、病情反复且复杂者直接实施了乳房切除术。往往造成的创伤较大,而且经常容易复发,让患者难以接受。

专家指出,中医认为:“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脾胃互为表里,故该病的治疗当从肝脾论治。临床上每每见到患者患侧乳头或脓液中多有白色脂质样分泌物,正是由于此类物质堵塞乳络,结而成块,郁久化热而起病。只有通过让已产生的脂质样物顺利排出,或者减少其产生,通过这两种途径才能解决内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从肝脾施治,肝经疏畅,乳络排泄顺畅,分泌物不再内积;脾气健运,饮食入胃,运化充分,大部化为水谷精微正常疏布全身,津沫痰涎不过多产生,乳络中的分泌物也随之减少。

最后,专家提醒,由于误诊、治疗方法不当等原因,很多女性会转为瘘管期。这时候可使用敷贴、脓腔冲洗、药捻引流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2浆细胞性乳腺炎有哪些诊断方法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乳腺炎症,因其炎症周围组织里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而得其名。除此之外,它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最常见的被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闭塞性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及“慢性乳腺炎”等。该病是因乳腺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分泌功能紊乱,乳头和乳晕下大乳管内含脂质类分泌物积聚,引起乳管扩张,以后积聚物分解,产生的化学物质不断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有时炎症会急性发作而成为脓肿,所以脓液里常夹有豆腐渣样的东西,或粉渣样的物质,故又将其称为“粉刺性乳腺炎” ,中医称之为“粉刺性乳痈”。

3什么是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被误诊为乳腺癌,是患者遭受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病因

本病病因不清楚,但因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可能是一种退行性改变,与乳头的内陷或畸形,鳞状上皮伸入导管内壁,造成角化鳞屑的阻塞,或脂质分泌物刺激导管壁,造成炎症、瘢痕增生及继发感染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可能,因为本病后期,常合并浆细胞性乳腺炎,在病理中常见有大量浆细胞浸润,病变呈反复发作,故有人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表现

早期表现为乳头棕黄色分泌物或有淡黄色的溢液,少数病例出现血性溢液,累及多个导管,在乳晕处挤压时,常可挤压出淡黄色液。后期在乳晕附近,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或可出现肿块与皮肤的粘连,或伴有乳头内陷现象。有时在肿块表面皮肤有红肿、疼痛和压痛,严重者可以出现乳晕周围脓肿,切开后常不易愈合。可反复感染,还可出现乳房瘘管经久不愈或乳房的严重变形。病情反复,病史可长达之久。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老年女性出现乳头溢液,累及多个导管,后期可出现炎性肿块及脓肿形成,切开后常难愈合,常有瘘管形成者可以作出诊断。

应予鉴别的有:

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癌):患者年龄可稍轻,表现为无痛性单个或偶有2-3个导管溢液,有时在乳晕附近可扪及小结节,按压史有淡黄或血性溢液。通过乳腺导管造影或活组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乳腺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乳房内肿块为单个,质坚,边界不清,呈进展性生长,常有腋淋巴结转移,较少有乳头溢液。B超、细针穿刺活检和病理切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乳房结核:也可表现为乳房内炎性肿块及慢性溃疡或瘘管,常需依靠病理诊断。但在临床上乳房结核在溃疡或瘘管形成后,常可见有潜行性边缘及苍白的肉芽组织、豆渣样稀薄分泌物,脓液涂片有时可找到抗酸杆菌。

治疗

导管扩张症与浆细胞性乳腺炎为一个疾病不同时期的表现,治疗方案则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定。但治疗的共同要点史切除有病变的乳腺导管,以求达到根治的目的。

乳腺导管扩张症初期,仅有乳头溢液或乳晕部有囊肿或小肿块者,应作扩张导管术及肿块切除术,切除肿块周遍的炎症组织及相通的导管,并应将导管分离达乳头处,以免术后复发。保留乳头。

乳头溢液伴反复感染的肿块,在排除恶性可能后,应作广泛切除,若病变集中于乳晕及中央区者,可作为中央区段乳房楔形切除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炎性肿块或脓肿形成者,按炎症处理,使用抗生素,局部切开引流,在疑有病变的扩张导管处作括治术。

慢性瘘管或乳房严重畸形者,可以考虑作单纯乳房切除术。

4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症状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乳腺炎症,因其炎症周围组织里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而得其名。

除此之外,它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最常见的被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闭塞性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及“慢性乳腺炎”等。该病是因乳腺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分泌功能紊乱,乳头和乳晕下大乳管内含脂质类分泌物积聚,引起乳管扩张,以后积聚物分解,产生的化学物质不断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

有时炎症会急性发作而成为脓肿,所以脓液里常夹有豆腐渣样的东西,或粉渣样的物质,故又将其称为“粉刺性乳腺炎” ,中医称之为“粉刺性乳痈”。

5浆细胞性乳腺炎勿与乳腺癌混淆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因其炎性细胞中以浆细胞为主,故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本病好发于30~40岁的非哺乳期已育妇女及绝经期或接近绝经期的中老年妇女。

浆细胞性乳腺炎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脂性分泌物瘀滞于乳腺导管内,导致乳腺导管阻塞,进而导管内的积聚物刺激导管壁,引起管壁上皮脱落,致使管腔内积聚的类脂物溢出,刺激附近的腺体组织发生反应,引起浆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浆细胞性乳腺炎因明显的乳房肿块、乳痛、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胀不适等症状与乳腺癌很相似,因此易被误诊误治。据医学文献报道,浆细胞性乳腺炎被误诊为乳腺癌的几率达16.5%~63%,患者被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根治术者达5%~50%。这无疑给病人造成了不应有的痛苦和损伤。所以,了解本病的特点,以帮助医生确诊对患者来说很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患者要详细讲述病史,以供医生分析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在发病初期会有较明显的红肿热痛等自觉症状,而乳腺癌初期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2.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时间短,病情发展较快,3~5个月即可出现乳晕区较大的肿块,而乳腺癌的肿块多数位于远离乳头的外上侧或内上侧区域,且病情发展较慢,早期很难觉察。

3.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肿块呈扁平状,多出现在以乳头为中心,半径3厘米的范围内,不侵犯胸筋膜,不与胸壁固定。而乳腺癌常向胸筋膜、胸肌浸润,肿块固定于胸壁不易被推动。

4.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呈黄色或奶油样,而乳腺癌若出现乳头溢液,则溢液多为血性分泌物。

5.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而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在早期很少见。

6.浆细胞性乳腺炎应用抗厌氧菌药物及广谱抗生素治疗,可见乳头溢液消失,肿块缩小,而乳腺癌用此法治疗往往无效。

7.在必要的时候,患者要积级配合医生做乳腺导管造影、细胞学检查及术中速冻病理学检查,这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必要手段。

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乳腺良性病变,手术治疗为有效的根治性措施。对早期病人可做扩张乳腺导管附加部分乳腺组织楔形切除术。对少数年龄较大、肿块较大或肿块与皮肤粘连较重、窦道形成的患者可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对严重感染、脓肿形成者亦可行切开引流术。

总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切忌在无病理学检查依据的情况下,盲目要求施行乳癌根治术或乳癌扩大根治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