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7月14日-15日全国高校电工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系列研修班通知

7月14日-15日全国高校电工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系列研修班通知

时间:2023-02-20 11:30:56

相关推荐

7月14日-15日全国高校电工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系列研修班通知

“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下,清华大学出版社计划举办“全国高校电工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系列研修班”,为高校教师搭建沟通协作的平台,交流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经验,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本期研修班将于7月14-15日在桂林市举行。特邀请各高校教务处、相关院系选派教学主管领导、课程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加本期研修班。

指导单位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文怡 贾斌

邮 箱:tupwenyi@ jiabin01011@

扫码在线报名

电路类课程 培训安排

一、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电子元器件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随着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呈现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态势,对高等电子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期研修班主要通过电子电路系列课程的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以及教学示范进行深入讨论,使培训教师明确电子电路系列课程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贯彻立德树人和理实交融的教育理念,掌握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学会建设和使用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与案例,面向电工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的大学生,开好电子电路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素养,为培育高水平拔尖人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围绕“电路理论基础”、“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国家级、省部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由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教学名师和课程负责人,组织为期两天的系统性研讨和培训。

三、时间安排

五、授课专家

“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课程主讲人

李国林,清华大学副教授,电子工程系电路与系统研究所教学副所长。2002年入教职以来,从事电子医疗、人机接口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70余篇。长期承担本科生基础教学任务,由于突出的教学贡献于获清华大学教学最高奖项“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主持完成的电子工程系本科教学改革课程“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融原课程体系四门电路课程内容于一体,形成的新课程体系框架清晰,对电路原理的一体化解读深受同学推崇,至今已经连续六年入选“本科学习期间受益最深的教师和课程”“毕业生心目中的好教师”,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清华大学首批“标杆课程”()。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主讲人

邢丽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主讲“电路”“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线性系统”等课程,任课程组组长、教学中心主任及教学督导组长。主编《电路理论基础》(江苏省精品教材)、《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信号与线性系统》(江苏省规划教材)、《信号与线性系统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电路”、江苏省优秀课程群“信号、系统与控制”主要建设者。获国家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江苏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及优秀教材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生物电工技术在重大疾病诊疗中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国家重大仪器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江苏省科技术成果三等奖一项,发表论文30多篇、授权专利6项。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主讲人

刘延飞,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国家线上线下一流课程负责人,陕西省教指委委员,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陕西省实验示范中心负责人,陕西省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负责人,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长期致力于电子技术自主可控芯片设计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教改课题10余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一、二等奖7项。发表论文6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1部教材获省优秀教材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大赛、物联网大赛等获最高奖20余次,获各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奖6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主讲人

臧利林,山东大学副教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负责人,主讲“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课程。先后获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山东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山东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5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电路设计。

通信类课程 培训安排

一、课程目标

信息通信行业是构建国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信息通信技术是信息科学的核心部分,融信息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其主要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5G、工业互联网、工业云服务、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已成为国家科技战略发展的重点。本期研修班主要通过信息通信系列课程的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以及教学示范进行深入讨论,使培训教师明确信息通信系列课程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贯彻立德树人和理实交融的教育理念,掌握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学会建设和使用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与案例,面向电工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的大学生,开好信息通信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素养,为培育高水平拔尖人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围绕“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系统”等国家级、省部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由国防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大学的教学名师和课程负责人,组织为期两天的系统性研讨和培训。

三、时间安排

五、授课专家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主讲人

雷菁,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军队院校育才金奖获得者。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湖南省一流线下课程“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负责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G通信网络规划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负责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学科咨询委员会专家,军队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专业联席会委员。国防科技大学首批核心课程“信息论与编码基础”团队负责人,通信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无线通信、信息论与编码、通信信号分析等领域的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全军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在IEEE Trans等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公开出版教材7部。

“通信原理”课程主讲人

李学华,教授,博导,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北京高校青年教学名师,通信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通信原理”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多次荣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主编的《通信原理简明教程》及配套辅导教材获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累计销量超14万册,全国200余所高校使用。科研方向为智能无线通信与计算,IEEE 会员,北京物联网研究会会员,担任学校“通信新技术研究所”所长和“智慧物联”联合实验室主任。近3年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企业委托课题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3项。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讲人

张毅,重庆邮电大学教授,重庆市教学名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优秀教师,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评审专家,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评审专家。长期致力于现代交换原理、现代通信网络、电子设计课程的教学,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科研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带领的课程组获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称号,“现代通信网络”课程思政案例获重庆市高校组优秀案例一等奖。主编《通信工程专业概论》《电信交换原理》《现代交换原理》《通信与计算机网络》4部教材,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教研论文8篇。

“现代通信系统”课程主讲人

刘丹平,重庆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卫星激光通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随机信号分析基础”“现代通信系统”“信道编码”“信息论与编码”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多次荣获教育教学优秀个人奖、省部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出版教材《现代通信技术》,MOOC入选“学习强国”平台。主持、主研863计划、国防重点装备基金、国防预研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等。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数被SCI/EI检索;已授权专利18项。

信号类课程 培训安排

一、课程目标

信号与信息处理是信息科学的核心部分,研究主体为对信号与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处理,包含信号采集、变换、存储、传输、交换、应用等环节,其主要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卫星、水声、地震、天文等科学和工程领域,已成为国家科技战略发展的重点。本期研修班主要通过信号处理系列课程的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以及教学示范进行深入讨论,使培训教师明确信号处理系列课程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贯彻立德树人和理实交融的教育理念,掌握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学会建设和使用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与案例,面向电工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的大学生,开好信号处理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素养,为培育高水平拔尖人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三、时间安排

五、授课专家

“信号与系统”课程主讲人

安成锦,博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信号处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2次荣立三等功。主讲“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级语言编程与工程应用”等课程,作为主讲教师参与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和2门湖南省一流课程建设。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教改课题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863项目多项。出版教材《信号与系统分析(第三版)》《信号与系统分析(第3版)导学与习题解答》《信号与系统仿真教程及实验指导》《信号分析与处理(修订版)》,出版译著《概率、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主持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信号与系统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一等奖、国防科技大学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获评国防科技大学优秀教师、教学新星、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学委委员、教学督导组专家,信号与系统系列课程教学组负责人。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讲人

许可,博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数字信号处理”负责人,首批军队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首批校级优质品牌培育课程负责人,首批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防科技大学校、院两级优秀教师,电子科学学院首批核心骨干教师。长期主讲本科“数字信号处理”“控制原理”“高级编程与工程应用”,研究生“信号处理仿真实验”等课程。获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信号与系统教学比赛全国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2项,省级教改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教改课题10余项。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国防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教材《数字信号处理》《信号处理仿真实验》《信号处理仿真实验(第二版)》),出版译著《概率、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第四版)》,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水下目标智能探测,包括水声信号处理、激光雷达水下成像等,主持和参与多项预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基金。

“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主讲人

杨勇,博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一流课程“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军队院校精品课程“统计信号处理”主讲教师,海军某领域专家。主要从事雷达信号处理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牵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教学竞赛获全国二等奖、湖南省一等奖、国防科技大学一等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军委科技委基础项目课题10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译著1部,授权专利22项,制订国家军用标准1项。担任《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青年编委、《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和Remote Sensing专刊主编。

“雷达信号处理”课程主讲人

程永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雷达信号处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首批军队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防科技大学首批优质品牌培育课程负责人,电子科学学院教学委专家、本科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湖南省杰青、国防科技大学领军人才。主讲“雷达原理”“雷达原理与系统”等本科课程,主持国家级、湖南省以及校级教学课题3项,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国防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一等奖。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