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14岁满分上清华 天才少女为何扬言“宁流落美国街头也不回国”?

14岁满分上清华 天才少女为何扬言“宁流落美国街头也不回国”?

时间:2024-03-31 05:20:58

相关推荐

14岁满分上清华 天才少女为何扬言“宁流落美国街头也不回国”?

还记得当年轰动全国的“天才儿童”何碧玉吗?

10岁时,她进入了汇集全省精英少儿的超前教育实验班,短短四年时间,学完了所有初高中课程。

14岁时,以750分的傲人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刷新了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最小年龄”和“最高分数”两项记录,创造了高考奇迹。

18岁时,即将大学毕业的她获得公费留美资格。

那时的她意气风发,年少有为,所有人都在期望她能成为“钱学森”一样的人物,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最终,她却执意留在美国,甚至说出“我哪怕流落街头,也要留在美国。”这样的话。

此话一出,掀起了巨大社会舆论,一时间,她成为了众矢之的。

曾经表达过爱国之情,立志要报效祖国的何碧玉,为何最终却忘了自己的誓言,她是否真的如同世人所说的“忘恩负义”?

01.何家有个天才女,自小天赋异于常人

1985年的冬天,河南新乡一对夫妻迎来了他们的女儿,对她的到来满是欢喜。

父亲想了好几天,给她取名叫“碧玉”,希望她有一颗晶莹剔透的心,也把她当做稀世宝玉一样珍惜。

作为家中独女,何碧玉备受父母宠爱,加上父母都是华北石油局的高级工程师,有文化有地位。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何碧玉出生即是在罗马,让人羡慕不已。

除了拥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何碧玉还继承了父母的超高智商,从小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天赋。

三四岁时,她已经认识上千个汉字;五岁能熟练背诵唐诗三百首;当别的孩子做十以内加减法还要掰手指思考半天时,她已经能迅速做出一千以内的乘除法运算。

同龄人顾着玩耍时,她时常捧着书籍看得津津有味,就连大人读着都晦涩难懂的书籍,她也能参透其中意思。

渐渐地,何碧玉成为了远近邻里的“神童”,“别人家的孩子”。

提起何碧玉,大家不约而同说:“那是老何家的‘天才女儿’。”

面对大家的赞美和高度评价,何碧玉的父母没有沾沾自喜,到处炫耀女儿的聪明。

他们反而担心大家的夸奖,会让何碧玉变得骄傲自满,何况早慧的孩子很多,但往往大多数最后变成伤仲永。

于是,夫妻俩常常提醒何碧玉,说她是比较聪明伶俐,但要学会谦虚低调。

他们也不追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而是尊重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让何碧玉尽情释放孩子的天性。

在父母的悉心教育下,何碧玉乖巧懂事,性格活泼开朗。

转眼间,何碧玉上小学了,她的“天赋”更是有增无减,如同“开挂”了一般。

她过目不忘,看一遍的古文就能背诵下来,书上的知识一点就通,还学会举一反三。

对她而言,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天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何碧玉的学习成绩始终遥遥领先,稳居班级乃至年级榜首。

说起何碧玉,老师连连称赞,同学们更是羡慕和佩服,他们都曾说:“如果考试第一名不是何碧玉,那就是她生病了!”

更令人赞叹的是,何碧玉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她兴趣广泛,能歌善舞。

平日里,她喜欢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各类名著,她既能弹琴,还写得了一手好字,画画也有一定的造诣。

那时的何碧玉就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但她依然按部就班地成长,日常生活与其他孩子没什么差别。

直到她11岁那年,一次经历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02.年仅14岁成状元,创造高考新奇迹

1996年,新乡市一中少儿班发布了招生信息,这是河南省设立的唯一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面向全省招收少儿精英,每一年只招生30人。

何碧玉的老师得知招生信息后,特意联系了她的父母,极力推荐她参加实验班的选拔。

父母对这个少儿实验班早有耳闻,但他们担心实验班个个智力超群,何碧玉未必争得过其他孩子,加上高强度的学习节奏,她会适应不了。

没想到,何碧玉很是兴奋地说:“爸爸,让我去参加吧,我觉得小学知识实在太简单了,我想挑战更难的知识了,我有信心我肯定能适应那里的环境。”

看到何碧玉信心十足的模样,父母决定支持她。

实验班的选拔万里挑一,挑选条件非常苛刻。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10岁的何碧玉脱颖而出,顺利成为了第五届少儿实验班的一员。

班上高手如云,何碧玉生怕落后于其他同学,她更加勤奋刻苦,一刻都不敢懈怠。

短短四年时间,何碧玉超前完成了初高中所有课程,成绩斐然,远超班上其他同学。

2000年,何碧玉参加高考的消息传遍全市,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关注。

大家都很好奇,这个年仅14岁的小女孩能考出怎么样的成绩。

高考成绩放榜的那一天,全省沸腾了。

何碧玉竟以标准分75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创下了中国高考神话。

一时间,何碧玉成为了家户喻晓的“天才儿童”,各种新闻媒体争先恐后挤在她家门口,采访她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许多名校都向何碧玉抛来了橄榄枝,希望她能入读他们的学校。

看到何碧玉有如此优秀的成就,父母倍感欣慰和骄傲。

但他们更多的,是担心何碧玉还太小,上大学不懂照顾自己,也会与其他大学生格格不入。

为了能够招入何碧玉,打消父母的顾虑,清华大学决定破例,向她提供了全额奖学金之余,还表示会在生活上对她提供特殊照顾。

最终,何碧玉选择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

在父母的陪同下,何碧玉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开启新的人生旅途。

进入清华学府,一脸稚嫩的何碧玉俨然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她没有就此骄傲自满,松懈下来,反而铆足劲儿,比以往更加勤奋努力。

她时常在清华的图书馆翻阅藏书,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

她呆在实验室里,孜孜不倦地做实验,探索自己专业的许多未知。

对于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她总能很好地完成。

她与一群大她四五岁的同学相处融洽,在同学面前,她自信大方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一点都不逊色。

课余时间,她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比赛,获奖无数。

大学给了何碧玉很多成长发展空间,更是倾尽所有的资源来栽培她。

毕业之际,她更是获得了公费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资格。

对一个学子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祖国寄予的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何碧玉深知自己的使命,那时的她立志要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知识,振兴中国科技。

03.公费赴美深造,决然留美不回国

身处异国他乡,一开始,这陌生的一切让她很不适应。

她时常想起父母,很多次都想放弃,但想到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一晃5年过去了,24岁的何碧玉如愿获得了神经科学博士学位,还成为了专业的佼佼者,傲视群雄,前途无量。

此时,已经完全习惯美国生活的她,面临着两个抉择:是回国就业还是继续留美。

何碧玉深知自己一路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大力培养,也知道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生物科学领域,特别希望她能够回国,挑起这份重任。

她也明白父母希望她回国,留在他们身边,也期待她为中国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何碧玉又认为国内的科研环境无法与美国相比,尤其在神经科学这一领域,中国与美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有留在美国,她才能有大作为。

经过一番纠结后,何碧玉决定继续留在美国。

她婉拒清华大学的邀请,找理由搪塞父母,还很快在一所研究院找到了做研究员的工作。

对于何碧玉的做法,父母表示不同意,他们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母亲认真地对何碧玉说:“你是中国培养的人才,应该学成归国,为中国服务!”

然而,何碧玉心意已决,不愿意再听从父母和其他人的建议。

8月,美国为了留住何碧玉,以年薪百万,提供车子房子,发放绿卡的诱人条件,聘任何碧玉为纽约大学的助理教授。

何碧玉没有一丝犹豫地答应了,进入纽约大学后,何碧玉利用自己所学,团队先后破解了该领域的许多难题,发表科研论文数百篇,很快她便成为世界人体生物学界的翘楚。

远在中国的父母得知何碧玉的成就后,并没有为此感到自豪。

他们更想看到的,是何碧玉能够回国一家团圆,也能为国家效力。

母亲抱着一丝希望,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导女儿:

“你的聪明没人能否认,但你不应该忘记,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清华大学不会为你破例,也不会为你提供奖学金,更不会出钱让你去留学。所以你要心存感恩,回国效力才是!”

然而,面对母亲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醉心科研的何碧玉听不进去,她甚至不耐烦地抛下一句:“我情愿留在美国,哪怕流落街头,我也不会回去。”

这一句狠心的话让父母心灰意冷,彻底浇灭了他们最后的一点希望,女儿是真的不会回来了。

何碧玉留在美国,在热爱的生物科研上大放异彩,前途无量。

国内渐渐有人知道她的经历,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她是“忘恩负义”,甚至说她是“卖国贼”,还有人抨击她的父母不懂得教女儿,养了只“白眼狼”。

曾有记者问她为何不回国发展,她说:“国内搞科研会受到重重干扰,让人分神,相比而言美国会更好一点。”

时至今日,何碧玉依然留在美国,带领团队继续深度研究生物科学领域,国内也再无听到有关她的消息。

不可否认,何碧玉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她能够加入中国科研人才队伍,必然能为中国创造更多科研奇迹,增添无限绚丽光彩。

但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资格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何碧玉选择留在美国发展,是她个人的选择,她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

只是阿呆爸不禁想起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批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科学家毅然归国,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21人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他们中许多人舍弃了海外已有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踏上归途。

钱学森为了回国,书籍和笔记本被没收,自己也被软禁数年;郭永怀在回国前当着众人的面,将十多年积累的未发表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姚桐斌、郭永怀、邓稼先等人回国后英年早逝,为祖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极度简陋的设备条件下,“两弹一星”元勋们凭借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作为国家大力培养的人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是每一位科学家的使命和责任。

衷心希望,何碧玉终有一天能回到祖国来,也希望更多我国的优秀学子学成归来,建设祖国。

振兴中华,吾辈有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