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打破东汉灭亡预言!建立谶纬神学世界观!伏羲凭什么作帝王之首?

打破东汉灭亡预言!建立谶纬神学世界观!伏羲凭什么作帝王之首?

时间:2020-04-03 04:51:43

相关推荐

打破东汉灭亡预言!建立谶纬神学世界观!伏羲凭什么作帝王之首?

本文有视频版!更生动直观!

点这里→本期视频

系统梳理中华文化,给你真正文化自信

东汉中期,国势倾颓,风雨飘摇。就算当年“汉家正统”的旗号再响亮,如今的情况也已让人不得不怀疑东汉的正统地位了。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历代统治者。西汉时董仲舒用“三统说”证明了大汉的正统,后来刘歆又改编“三统说”试图拯救西汉,他们都想用三统来构建自身的天命合法性。

可作为一种历史循环论,“三统说”天然就带有一种革命性,你这一统的天命到头了,那自然就要让位给下一统了。后来王莽反向利用三统助力自己上位就是如此。可以说三统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为历代“得天下的依据”,却也能成为东汉“失天下的预言”!

面对如此危机,东汉统治者又该如何自救?

话说回来,为什么“三统”会有这种革命性危机?因为它本身就是循环更迭不断变换的。那如果能找到一个更稳定的东西来取代它,是不是就能破除危机了?这就是东汉的努力方向。

打破危机——

我们来看看东汉人是怎么改编这三统的。

之前谈到,董仲舒的“三统”是黑白赤三统循环,刘歆的是人地天三统循环,这些内容都已在前两期详细讲解过(在这→ 《大汉正统——论五德终始说和三统说》),两者都是从夏商周开始循环轮转的。

而东汉的经师们用的是“以三统尊先王”的思路,把刘歆的三统再往上追溯。常见的比如这个版本,用“人地天”三统不断往上推演,直达伏羲。为什么是伏羲呢?

自从刘歆说伏羲是第一个帝王以来,后世普遍接受了这个说法。刘歆说这是因为“帝出乎震”,震属东方,所以位于东方的伏羲就是帝王之首。

可东汉经师们并没有强调这一点,在他们看来,伏羲能做第一代人主,是因为他那伟大的功绩。什么功绩呢?

《周易》里说伏羲“始作八卦”,东汉的《白虎通义》就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写道:“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于是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

在白虎观君臣看来,伏羲的圣王之功就在于他创立三纲六纪,始定人道。

什么是三纲?“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那什么是六纪呢?“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故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按《白虎通义》的说法,在伏羲创立三纲六纪之前,大家就和禽兽一样。而伏羲正是以“人伦”统一了天下,这才是他能称得上“第一代人主”的原因。

所以再看三统,伏羲对应的位置刚好就是人统。这是巧合吗?当然不是!这正是东汉人破除“三统”革命性危机的关键所在。

在东汉人看来,不断循环更迭的“三统”,变的只是形式,王朝更替后,正朔、服色、都城这些都可以改变,但“三纲”的大道却不能改。

天命三统的革命性太强了,难以成为人间秩序的地基,只有以君臣、父子、夫妇为核心的人伦三纲才是最稳定的政治保障。

这想法就像一个转折点。回想西汉初期,帝国迫切需要依靠天命来论证立国的合法性,于是那时一切都要把“天道”摆在最前头。

到如今《白虎通义》以伏羲“始定人道”之功居于帝王之首,确立了以人统为首的新三统,就是想解除“天命三统”的威胁,以“人伦三纲”来维系人间的大一统,建立最稳定的统治理论依据。

为了加固这个理论,东汉的经师们又用上了“天人感应”的观念,把人伦三纲和天道绑在一起了。还记得当初刘歆把三统引进了历法吗?那就是想让三统更接近天道。

不过这次他们没有强调历法,而是把其与天文宇宙论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神学世界。

神学世界——

刚刚一直提到的《白虎通义》就是这种观念的集大成之作。自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神秘哲学体系后,今文经学越来越脱离儒家经典本身,逐渐与谶纬神学融合。

这种能蛊惑人心的东西当然很受统治者欢迎,想当年王莽和东汉光武帝上台时,都是借助了谶纬的神秘力量,让自己获得了天命。

建初四年(79年),今文古文思潮繁杂,为了使谶纬神学和封建经典更好地结合起来,东汉章帝便让经学家汇集白虎观,来了场今文古文大辩论,最后的结果便是这本《白虎通义》。全书大量引述纬书为论断根据,在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上谶纬mi信的成分,把神学、经学合为一体。

在这一神学世界观中,天地是有意志的。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最高主宰是天,他用五行作为材料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还特意派遣他的“儿子”—— 天子,代表着他在地上统治人民。而天地阴阳相对,地就是他的“妻子”。

“子顺父,妻顺夫,臣顺君,何法?法地顺天。”“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在这世界观里,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犹如天在上,地在下一样,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天阳地阴,天尊地卑,就像君臣、父子、夫妇之间是有尊卑等级关系的。

除了天地,它还把日月星辰的自然现象也套上了封建伦理的外壳。

“三纲之义,日为君,月为臣也。”这是把太阳比做君主,把月亮星辰比做臣民。

“君有众民,何法?法天有众星也。”臣民拥戴君主,这是效法月亮星辰拱卫太阳。

“臣有功归于君,何法?法归明于日也。”为什么臣子的功劳要归于君主呢?就像日月关系,月亮本身就是不发光的,它的光源是来自太阳的照耀,所以臣之功当然归于君啦。如此一推,君臣伦理都变得有理有据了。

不仅顺着推行得通,反过来也能解释。

“日行迟,月行疾何?”太阳一年才绕天一圈,月亮一月就绕天一圈,为什么太阳比月亮走得慢呢?因为“君舒臣劳也。”月亮如同臣民,自然是要比君王辛劳一些的。

那“天左旋,日月五星右行何?”因为天是阳,日月五星对于天来说就是阴,所以要相对而右行,“右行者,犹臣对君也。”

由此,天地宇宙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都具有了封建伦理的性质。于是,天人是合一的,人神是一体的,天与人是互相感应的,封建伦理秩序便是合情合理的。

这种神学世界观,经东汉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后相当泛滥,当时无论是今文派还是古文派都在大谈天人感应,使得神学经学化,经学神学化,所有的学术研究都变得神秘兮兮了。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被这股fan动思潮骗到了。

谶纬之争——

思想家桓谭就曾当着东汉光武帝的面批判谶纬之学,说:“臣不读谶。”因为它们不符合儒家经典。光武帝大怒,指责他“非圣无法”,结果桓谭被贬了官,忧郁成疾,死在途中。

之后又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起来批判谶纬神学,他说天是自然无为的,没有口没有目,也没有口目所产生的欲望,对事物无所欲无所求,哪里会有什么意志呢?

大天文学家张衡也坚持这条路线,东汉末年,他甚至还向皇帝进言,建议“收藏图谶,一禁绝之”!

他还对日月星辰的自然现象做了非常进步的解释,在宇宙的结构、无限性等问题上都做了重大贡献。能在如此神学思潮中做到这些,和他坚持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分不开的。

后世经过有识之士的努力,朝廷确实有所反思,对谶纬实行了严厉的禁绝政策,不过那得是到魏晋才开始的事了。

而在东汉,这股猖獗的神学逆流,几乎影响到了方方面面,尤其是本身就与“天”息息相关的天文历法。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想要真正务实地去研究自然科学的规律,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先送上今天的笔记,下期我们就来看看东汉艰难的改历之路。我是国风学子沐子欣,记得关注,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温馨提示:本文为原创系列【中国天文史】之历法变迁05:东汉三统。本文视频版的解析更直观清晰哦!点击即可观看!

对中国文化和传统天文感兴趣的读者,请订阅微信公众号:国风学子沐子欣,收看系列全部原创文章和视频~

【中国天文史】精品系列栏目正火热更新中,点击阅读——

【历法变迁】01 中华神历!竟然有人质疑古人的智慧?农历到底怎么来的?

【星空帝国】01 别老看十二星座了,中国“星空帝国”才叫精彩!

【观象授时】02 古代观星史丨二十八宿怎么来的?一年不是365天?

【观象授时】03 二十四节气谁发明的?深扒节气发展史!

【探索时间】05 学会这招,你也能排自己的八字!十二时辰和百刻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