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揭秘:饺子的由来 你知道饺子在古代叫什么?

揭秘:饺子的由来 你知道饺子在古代叫什么?

时间:2022-05-15 23:57:02

相关推荐

揭秘:饺子的由来 你知道饺子在古代叫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和大家一块分享历史,今天的内容是揭秘:饺子的由来,你知道饺子在古代叫什么?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大家深刻来理解饺子的历史。

饺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美食,在中国家庭的餐桌上有着霸主地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逢年过节都会吃顿饺子。中国人对饺子如此喜爱也不难理解人们常说“好吃不过饺子”了。然而有一次,小编与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时,湖北的朋友竟然指着一盘饺子说是馄饨,而且他口中饺子的吃法也与北方的馄饨相似。这就让小编费解了,难道饺子与馄饨在不同的地区吃法不一样么,为什么有些地区称饺子为馄饨呢?

关于饺子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提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医圣”张仲景。据说饺子是东汉张仲景为了救治冻伤耳朵的百姓发明的,原名“娇耳”,虽然只是传说,但是并不是没有依据。根据考古发现,东汉时期的“庖厨俑”手边就有带有花边的形似饺子的食物,新疆吐鲁番也出土过几枚一千七百年前的饺子。不管是陶俑上的饺子还是出土的实物,都与现在的饺子相差无几,但是饺”这个字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明朝才开始用,那以前的饺子叫什么呢?

三国时期的《广雅》中记载了一种形如月牙的食物,名字叫“馄饨”,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文献中也提到过:“今之馄饨,形如偃月。”没错!在当时,饺子就是馄饨,以至于到现在一些地区的方言中,仍然称饺子为馄饨也就不足为奇了。到了唐代,饺子与馄饨共用一个名字“牢丸”。何为“牢丸”?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用面皮包裹住肉馅制成的丸状食品,十分的牢靠,不会让肉馅或者汁水漏出来。这么看来,饺子与馄饨还真是傻傻分不清啊!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饺子与馄饨在名字上混为一谈,吃法上也与现在有些不同。现在的饺子大多用清水煮,煮熟后捞出来吃,汤单独盛出来喝,食用时汤和饺子一般是分离的。唐代以前,饺子的吃法与馄饨相似,会在汤中加入香菜、葱花、虾皮、韭菜之类的佐料,汤和饺子一起吃,唐代才变成现代的吃法。到了宋代,饺子有了新的名字“角儿”,这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且这个时候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饺子,例如《东京梦华录》中就提到了类似现代虾饺的“水晶角儿”,与现代煎饺一样的“煎角儿”,烤制的“烙面角儿”,包裹素馅的“素食角儿”等。这时饺子传到蒙古,因为蒙古语中读“饺子”的读音类似“扁食”,所以饺子也被音译为“扁食”,至今北方一些地区仍称饺子为“扁食”。之后随着蒙古帝国的远征,饺子也就流传到西亚、东欧、西欧等地,出现俄罗斯饺子、哈萨克斯坦饺子、朝鲜饺子、意大利饺子等变种。

明朝以后,饺子和馄饨两种食物才真正分开,“饺子”这个名字出现,不再与“馄饨”混为一谈。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也确定下来,根据明朝的《酌中志》记载,正月初一要吃“水点心”,这种“水点心”就是饺子。清朝时这种习俗广泛传播,并且给吃饺子增添了许多寓意。因为“饺”与“交”同音,“子”可代表子时,所以吃饺子有祈盼新的一年到来,“更岁交子”之意,吃饺子可以看做是一件吉祥如意的事情。

从历史上来看,馄饨算作是饺子的“祖先”,从饺子诞生一直到元朝时期,两种食物经常混称,由此演化出不同地区对饺子称呼和吃法上的差异。虽然不同地域的人们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是寄托在食物身上的美好祝福是一样,我们同样祈求平安,盼望团圆,表达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食物早已超出果腹之物的范畴,成为中国人的情感寄托。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到这了,大家对饺子都是怎么理解的呢?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想法呢?喜欢的朋友别忘记点赞关注和留言交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