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回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泸州渔民 川江上最后的劳作者

回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泸州渔民 川江上最后的劳作者

时间:2021-03-23 05:00:23

相关推荐

回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泸州渔民 川江上最后的劳作者

本文图片感谢江阳老师的拍摄。

民国之前的船上人家什么样子,我们只能从历史的片言只语中寻觅,老一辈人逐渐离去,这样一个群体虽然有一些群像记录,但泸州可能没有人做过很细致的书写。不过沽酒客曾经写过那个时候的船工们,船工跟渔民还不一样。船工分得很细,不一定靠打鱼为生,但是他们却需要不断在江河里讨生活。

他们同渔民好比行商和坐商。所以船上人家以前分两类,一是打渔为生,一是跑船为生。

八九十年代,跑船为生的当然还有,但是老一辈那种艄公、纤夫就慢慢没有了。最多就是船长和水手。运输为主。主要是装烤烟、硝化棉、煤炭等东西。

关于船上人家的渔民来说就是打渔为生,跟农民大多数要种地是一样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再往前推三五年,他们还在江边劳作。

泸州人爱吃鱼,而且舍得花钱,特别是对河鲜的痴迷,显然不愿意去饲养的,至于有没有那么多河鲜给你吃,只要出钱到位,大多数时候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不排除吃到白水鱼,洗澡鱼,所谓白水就是不用饲料那种,洗澡鱼就是把鱼在网箱里养殖,当然用的是河水,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渔民当年也是正当的职业,是有证件的,在合法的条件下是允许的,除了禁渔期,他们都可进行捕获。当然那个时候,长江的河鲜多,虽然也有一部分心术不正之人,如电鱼,炸鱼,毒鱼,反正这一类型的在任何时候都要被抓起来,严肃处理。

就是在今天你去泸县一些地方,还能看到清代留下的一些沿江石壁题刻禁止毒鱼的公告,这种无道德和绝户的行为是要被惩罚的。而且他们的渔网也有规矩,三指宽还是二指宽。如果你用密网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大鱼留小鱼走,这才是长久之道。后来一些人用密网,就是完全违背了正常的自然规律,同样也是一种恶行。

江阳沽酒客的印象,还能记得八九十年代河滩的样子,我们以今天的江阳区的滨江路为例子,沙土居多,很多杂草,停靠了各自船。还有一种是粪船。然后渔民的船也在那里。

反正他们因为居住都在船上,生活吃饭有时候在自己的小船上,有时候在河滩上,吃得很简朴,一大锅红烧土豆,看着有盐有味,却没有猪肉或者牛肉,就这样下白米饭也不是那么白,应该是糙米,还得大口吃,有些专门打渔,有些则是做运输搬运,因为那个时候还有放木材的地方,在澄溪口一带。

餐风露宿来形容也不为过。渔民跟农民的区别一个在地里埋头苦干,一个在水里打拼。他们的孩子也没有城里那么娇贵,有时候感觉脏兮兮,却依然能健康成长。

夜晚,星河点点,棹讴(zhào ōu摇桨行船所唱之歌)为歌的‘余甘晚渡’的古意已经没有了,大概八九十年代的渔民也没有老祖宗那种自娱自乐的闲情逸致,他们只能咬牙扛着身上的重担,在江面点起渔火,来回捕捞,也许今天收获好,就吃干饭,收获不好那就吃稀饭吧。

后来,河鲜越卖越贵,应该有专门的人去收购,他们也各自划分了区域,收入不知道如何,但是到后期应该还算可以。

再后来,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晓得了,长江禁渔保护生态,泸州的渔民就成为了历史,终于上岸了,当然就算没有这个改变,他们的下一代估计也不愿意接班了,有头发谁愿意当秃子,今天选择那么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呢?说不定,父辈们吃够了苦,给后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过去就成为了一种过往的谈资,拿来下酒罢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