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苏轼:栖息灵魂的流浪 绽放诗意的芬芳

苏轼:栖息灵魂的流浪 绽放诗意的芬芳

时间:2018-11-19 05:45:05

相关推荐

苏轼:栖息灵魂的流浪 绽放诗意的芬芳

01

绍圣元年的10月2日,在经过不远“万里”的长途跋涉后,苏轼终于到达了他的下一个贬谪之地——惠州。

当时的岭南,据说因气候炎热、物资匮乏,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度被视作“险恶之地”,北人南迁经常不易生还。因此,人们往往谈岭南而色变。

苏轼有一位朋友顾秀才就持相反观点,他称赞惠州空气湿润,雨后深吸一口气,满腹都充盈着桂花的清香,漫山的荔枝红艳似火,遍地的柑橘黄灿如金,而这些在当地根本就不值钱的: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枝然。 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

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呢?

02

这一日,苏轼一踏上惠州的土地,便有“仿佛曾游”之感:这里不只阡陌纵横、鸡犬相闻,还早有仰慕他大名的百姓扶老携幼,夹道而来欢迎他: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为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他想:“顾秀才所言果然非虚,惠州果然是个好地方。”

有人说,经历任何事件的你将对其产生怎样的心情,完全取决于你看待事物的角度。

好的心情,并不来自生活的一帆风顺,而往往来源于根植于生命中的一份从容、坦然的勇气。

03

垂老之际,投荒到此地,加之由盛到衰的巨大落差,人人都难免会产生情绪上的惆怅焦虑,苏轼也不例外。

但他思想中常有深厚的佛道修养、豁达的人生态度,加上早有被贬黄州的经历,此时的苏轼,对于情绪的掌控、心态的调整的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不管多么的忧郁、焦虑,他总有能力用那些细小而具体的快乐,融化、消解、释放掉那些负面的情绪,获得身心的轻灵自由。

苏轼在惠州时,经常去松风亭思考人生。他往往独自一人拄着竹杖,一口气登上峰顶。然后坐在松风亭之中休憩、远眺,放松心情。

有一天,苏轼照惯例去登山赏松云亭,哪知才刚走到半山腰,就觉得两腿酸软、疲惫不堪。再抬头远望那遮蔽在崇山峻岭中的松云亭,仿佛远在云霄之上,而自己身衰力竭,恐怕难以登顶。

念及于此,不禁悲从中来。

人生何尝不是犹如眼前的山路般曲折蜿蜒——无数人在山脚遥望峰巅,那里固有流水下滩、白云出岫,而那些能排除艰险、一心一意攀登至顶峰的人,又有多少呢?

这样转念一想,似乎登上山顶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04

人生的路有千百条,沿途有千万种风景,何必一定要爬上山顶,欣赏那一种风景呢?

能登顶固然是好,不能的话就原地休息,甚至转头回去、打道回府也不是不可以的。这样一想,原先的执念一扫而空,只有满心满身的轻松自在。

苏轼写道: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

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常常为自己设立了目标,但不知不觉间可能因此画地为牢——为了达成目标不能有一刻闲下来,为此把神经崩得紧紧的,似乎连多休息一会儿都是罪过,这样其实也很累。

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有的人注定是花,尽其所能绽放美丽、吐纳芬芳才是它生命的升华;

有的人是树,郁郁葱葱、庇荫底下的生灵也是它生命的光芒;

有的人是一棵小草,但若在一个角落努力地吸收阳光、默默地自然生长,不自卑、自叹,认真品味生命的愉悦,何尝又不是一种诗意的芬芳?

苏轼的一生几经遭劫、辗转流浪,可他偏偏能有一种本领:能把地狱活成天堂。

而无论置身何处,这个伟大的灵魂流浪者,都始终一如既往地,绽放着他人生中最诗意的芬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