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贵州:“诗乡”绥阳脱贫攻坚总动员 剑指“清零”

贵州:“诗乡”绥阳脱贫攻坚总动员 剑指“清零”

时间:2019-05-08 20:03:17

相关推荐

贵州:“诗乡”绥阳脱贫攻坚总动员 剑指“清零”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宽阔镇乡民们滞销的几百吨南瓜终于被卖到上海,“变现”成了真金白银。绥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华社贵阳12月31日电(记者黄勇贤 罗羽)隆冬时节,寒风入骨,遵义市绥阳县宽阔镇的乡民们却沉浸在丰收“变现”的喜悦里,首车30吨百日蜜本南瓜近日远销上海。

绥阳县商务局副局长吴廷强说,今年当地400多吨蜜本南瓜滞销,经过当地政府的努力,这批南瓜终于搭上了沪遵消费扶贫的便车。

“我们家有两万多斤南瓜,卖了一万多元,这可是好大一笔钱啊!”贫困户邹仕金说,这几百吨南瓜是夏天采收的,但是苦于没有销路,都被存放在家里。村民们现在终于舒了一口气,可以开心地过个好年了。

绥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中国诗乡”的美名,群众性诗歌活动较为普遍,很多农民都过着“脚耕泥田,手写诗词”的田园生活。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地方经济发展局限,长期以来,部分群众生活贫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伞水村驻村干部苏远清(右)向贫困户讲解食用菌种植技术。绥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绥阳县进入了全体总动员。该县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从县级领导到普通职员,很多人奔赴大小村寨,让主题教育落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

目前,全县机关部门要求在岗人数的70%到扶贫一线支援。绥阳县县长刘兆武说,“参战”党员干部已逾千名,他们吃在村、住在村、学在村、帮在村。

55岁的苏远清是绥阳县年龄最大的驻村干部。驻村期间,他为全村带来了第一个脱贫产业——年产值2000多万元的食用菌项目。派驻郑场镇伞水村以来,苏远清两次驻村期满,村民们两次集体向政府请愿,希望他留下来。

苏远清的妻子身患癌症,这些年因驻村,苏远清很少有时间陪伴她,他实在丢不下没有脱贫致富的乡亲。“老苏,你去吧,娃儿们会照顾好我的。”妻子这样鼓励他。

既自责又欣慰的苏远清,最终重返“战场”。如今,他为伞水村争取了光伏发电、饮水工程、老旧住房整治、组组通公路等20余个脱贫项目,涉及资金25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多元增加到近5000元,118户贫困人口稳步脱贫。

绥阳山银花带富一方百姓,让花农摆脱贫困,住上了新楼房。盛夏时节,绥阳小关乡花农胡加强在家门前采摘山银花。绥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46岁的胡加强,自小生活在小关乡小关村的一座山头上。因为贫穷,母亲早年离家出走。他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多年来是村里的低保贫困户。

山银花是小关乡的主导产业,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过去,由于没有资金、技术和销售渠道,种植山银花并不挣钱,胡加强选择长期到外地打工谋生。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结对帮扶胡加强的县网信办负责人丁本俊等20多位干部和村民多次上门劝他回乡种山银花,胡加强总是一口回绝。

“老胡,你还是安心打理山银花吧,现在收益还是不错的,而且你还能照顾常年患病的父亲。”丁本俊经常这样对他说。

绥阳小关乡花农在小关村山银花种植基地务工。(新华社发)姚浩摄

胡加强的心被打动了。,他开始尝试种植山银花,第一年就挣了两万多元,解决了家里的问题。他感到生活一下子有了希望,紧接着开始养蜂,丁本俊每周上门为他做技术指导。,胡加强的收入超过了9万元,成了村里的“脱贫标兵”。

自己致富了,胡加强又变身致富带头人,带着8名村民一起种植山银花。 “过去拖着一身病,在外面打了30多年工都没挣到什么钱。现在收入这么多,日子终于好过了。”他感慨地说。

山银花丰收那天,胡加强主动向村委会申请退出低保贫困户,还表达了入党意愿。

如今,小关村将近90%的乡民种植山银花,村里还建起了加工厂,人均纯收入超过2.5万元。,绥阳县将实现44518名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