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国古代文化 文人画作 吴镇山水

中国古代文化 文人画作 吴镇山水

时间:2020-05-13 13:22:50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文化 文人画作 吴镇山水

本文乃作者江郎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中国古代的所谓学问,它的内向形式,指的主要是以安身立命为目的的正心、诚意、修身、养性等伦理道德观念和规范;外向形式,指的主要是以安邦治国为目的的经世致用之学,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有差异的。这是因为,由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势所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它的滥觞之日起,追求的就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而不是怨天役物。中国山水画是为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它每时每刻。一笔一墨都表现出人与自然亲和的精神,就是自然而然的、天经地义的、不可逃避的。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吴镇,当然也不可逃避。

然而与许多中国古代文人画家都有过入仕的经历不同,吴镇一生隐居不仕,也不喜与达官贵人结交。他性情孤僻,志行高洁,每以梅花自喻,并且在宅院周匝遍植梅花,因自号为梅花道人、梅道人,梅花和尚。梅沙弥。即使在他画成之后,仍不以此为倚仗与官宦名人富贵者往来,甚至即使为同行同好者,也很少走动。例如元四家中其他三家的黄、王、倪,交往甚多,互有题赠,画风也互相影响。唯吴镇,虽与三家互相钦佩,过从却并不稠密;画也多是自画自题,很少有当时其他画家文人为他题诗,这也是他的孤峭性格使然。但吴镇是孤峭高洁,并不是自绝于人尘。遇有知己识者,他还会主动作画相赠。

《沧螺集》有记云:“从其取画,虽势力不能夺,惟以佳纸笔投之案格,需其自至,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

昊镇的画,与元四家中黄、王、倪三家皆喜用干笔枯墨不同,独喜用湿墨,且五彩俱备,使画面浑然天成。如《洞庭渔隐图》一样,吴镇作山水,画面上多出现渔翁,有的还直以《渔父图》名之,这并不是调度画面之需的技术性点缀,而是寄托着他的心性,甚至我们把画面中隐于世外的渔翁理解成是他自己也未尝不可。

然而《洞庭渔隐图》以浓淡有变的湿墨勾近坡远山的轮廓,披麻皴之,湿墨衬染,焦墨浓墨点苔。构图上采用一河两岸的形式,景近下而远上。这种构图方式,我们在赵孟类的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到,至倪云林,已是采用的最普遍的形式。然观吴镇此图及其他多幅画作,似可以说,这种构图法是成功于吴镇的。

实际上将文人画与画工画截然分开,像井水与河水那样互不相干是非常困难的。即如董其昌所推崇的,文人画最高成就的代表者米芾而言,他画山不勾轮廓,而仅似侧笔卧点,以点的叠垛使成为山。但这并不是说他的点鲁莽灭裂,虽然不勾,胸中已是先有了山的形势的。同样,画工画也不尽是相生之技,它也追求情趣。固然画无意气则格不高,而如果形陋,则格怕是也难以高得起来。所以纯粹的、绝对的文人画、画工画恐怕皆不存在。

王蒙的画可以视为一例。作为元四家之一 ,王蒙的画于当时也好,于后世也好,成就与影响不凡当是不需要再说的。一般论者认为,他的画技之全面和纯熟,画作面貌之多样,前无古人,似也大都认可后无来者的说法。王蒙之后的明清各家,没有学习过王氏画法的人似是不多。

但一般论者,甚至一些从王蒙那里学习了技法的人还认为,如果将王蒙的画与米、倪相比较,则王画仅反映出了苦功高于米、倪,而画格则米、倪高于王。并由此得出结论,说可见才分高低不在于功力深浅,而在于情怀的雅俗。此论是否恰当,兹采用避难就易之法。

既舍不得官职,又不想放弃在山林中弄笔的逸致。出则以儒家的进取为规,隐则以道家的超脱为范,力图鱼与熊掌兼得。其昌誉为“天下第一王叔明画"的《青卞隐居图》,笔法上是细致柔密的披麻、解索夹以斧劈;墨法上是浓淡枯润兼具;构图上是由山脚下的树丛之一树一态一枝一法一叶一技向上,山石树木、雾霭流水、屋宇楼阁,无一漏者,可谓是各种笔法、诸般墨趣、万千景物,什么都想保住,什么都舍不得丢掉。王蒙在画作中反映出来的他处世行事风格,设身处地想一想,也不容易,真是难为他了。可见人生之事,即如取得了大成就者,也难免有不如意。

中国绘画中的人物画注重传神,人所皆知。但人物画注重传神,并不能说明中国画的特点,因为西画人物,也讲究神态。能说明特点的,是山水花鸟画,也以传神为最高标准。而木石山水,何以有神?问题在于,“神”就是绘者所写对象的精神,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是“天人合一”,所以不论所写者何,就都有了神。问题还在于,中国绘画的所谓“以形写神”,差不多是“以形媚道"的同义语,因为所写的“神”,并非仅局限于对象的精神,而是从对象身上所体味出的宇宙精神。

有这样一段话:“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之间者万物,悉皆含豪运思,曲尽其态。而所以能曲尽者,止一法耳。一者何也?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对这段话的体会,起码应该有这样一点,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模式,是从总体上体察世界万物,不纠缠于枝节,也不过多地纠缠于形,然后径取于神。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人是画匠,而非画家,画里充满了匠气。起初对这样的评价,并不能深入理解,只认为是俗与雅的关系。至此看起来,是否传神,可能是匠与家的区别所在。只强调画作形似,而不能使之传神者,当为匠人或者匠气。

关于文人画,历代已多有评说,概括来讲是指不看重形似,而崇尚抒发意气:作画的目的不在于作画和作出的画,而是为了遣兴的绘画形式。但有一点可以依照文如其人之理,由王蒙的画看出些端倪来,是其人做事非常谨慎,以求万全。他生活的年代是元明之交时期,局势动荡。他选择的作法是安则出来做官,乱则隐入黄鹤山中去。

参考资料《中国国画名作100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