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的探究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的探究

时间:2019-04-10 21:06:22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的探究

为贯彻落实县教委科学质量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我校以推进《农村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市级规划科研课题为契机,开展了“聚焦课堂”、“三动模式”等课堂教学研究实践,使各学科教师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研究的重点,教师们信心倍增。

作为基础学科中的语文学科,初中语文组的子课题是《农村中学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高中语文组的子课题是《农村中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反馈研究》。在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齐力探究下,在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上效果显著。

改变了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互动课堂、全员发展,关注个性。教师以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力求实现“以学得促进习得”的效果。

如今班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转化成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知识、创新知识、自主探究、共同发展的大舞台。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与老师一起交流,展现自主个性,老师已经由讲授转变为帮助合作,课堂教学的格局已经由过去的“几十个学生跟着老师学语文”转变为“老师帮助几十个学生自主探究学语文”。 学生确实成为了学习的参与者、实践者。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这些语文教师,立足于课堂常态教学,用科研的方法来深入教学,探究适合我校学情的教学方式,尤其是阅读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对于学生,培养探究精神并鼓励学习实践:

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越来越被摆到重要的位置。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探究学习,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人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语文智慧,提升学习能力,培养有效的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这种方式充满了学生的发现、质疑、思考与探索,也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充满了师生的讨论、交流和理解,使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参与、互动交往中成长。这种方式使学生心灵得到解放,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主体意识增强。例如,初中组王老师执教的个性化阅读课题下的阅读课《品读<冬天的橡树>中的美》一课,就充分体现了学生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首先,情境导入,初步探究感知文本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给文章拟一个题目,并简要说明理由。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同时板书点评;然后,范读文章,引导学生将文中能想象成画面的情节深入理解并个性表达;再次,走出文本,升华主题:将橡树、小男孩、老师整合在一幅画面中,以《最美的 》为题,完成一篇随笔。最后,体味阅读,形成能力:回忆了整个阅读过程,总结出阅读方法:“文章题目很重要,主题与它离不了。边读边想效果好,情景再现疑云消。关键词、上下文,理解大意有窍门。真情阅读是根本,积极思索来求真。”整节课,教师都在引导学生实践阅读感悟探究,在亲身亲历的学习中,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色彩的学习过程。

二.对于文本,找到突破口和找准价值点:

教师深入探究文字教材,找出文本中的关键点(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以这一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课型跨度大,但省时间,收效大,有利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设计这种课型,教师要注意把握“两种思路”,即教材中作者的思路,学习心理所能承受的理解思路。做到“两个结合”,即本篇课文教学重点与单元训练目标的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思维发展的结合。教师要善于浓缩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因素,来达到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这个“点”,才是体现教和学的思路的“亮”点,才是解决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的“突破点”。如:初中语文组赵老师执教的阅读课中,对小说《亲情呼唤》一文就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聚焦,抓住两则启事的对比写作手法,一下子让学生就把握了文章作者借儿子寻狗和老父寻儿两则启事来呼唤亲情的主旨。对比手法就是此文的有效“点”。找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以这样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理解与探究。又如《月迹》(贾平凹):月迹,月亮的踪迹。文中的孩童们是怎样寻觅到的?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寻觅月迹呢?再如《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阅读课文后,同学们能够根据文章内容拟出下联和横批吗?一点突破,高效阅读。

三. 对于知识,优化整体设计并整合各知识点:

教学是一个整体,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一个单元内容也好,讲一篇文章也好,讲一节课也好,就是一节课中的问题设计也要从整体上去考虑。即要从整体出发,全面构思。要研究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优化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校各语文备课组在假期至开学前,都把新教材梳理,筛选、添加成适合我校学情的新校本教材。“牵一发而动全局”,单元内容选好代表性的点,再巩固、迁移,就会提高教学效率。如七年级上册的《蝉》一文,单元主题是对生命的感悟,写法上采用了“欲扬先抑”法,老师们就以本课为圆心,扩充外延,延展了运用此法的《荔枝蜜》(写物)、《摆渡的老哑巴》(写人)的文章来扩充教材,又跟进了作文训练:欲扬先抑法写人。学生在一系列从读到写的实践过程中迁移巩固,形成了能力。一个学生在题为《爱是那一声亲切的呼唤》一文中就自然地用此法写了妈妈叫自己的小名,自己从反感到理解的心路历程,体味到了浓浓亲情。经过系列的训练,方法自然地转化为能力了。变教本为学本,就要破“例子”为主旋律的框架结构,使课本由原来的封闭型、例子型、教型的课本,变成为“开放型”、“公理型”、“学型”的课本。教师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有效地延伸,对教材进行二次或多次开发,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文中内容或课外的相关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对于学案,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并关注学生学习个性: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中任务驱动式地把教师的体验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是“导游”而不是“替代者”。学案是学习平台而不是学习套路。如赵秀华老师的个性化阅读课题下的阅读训练课,在学案中这样设计“感知文章内容”这个环节:教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朗读个性,用不同的方法读文章,感知内容;参考老师提供的句式,概括文章内容。活动内容:1.用我喜欢的方式来读文章,感知大意。2.读完后我参考老师所给句式,组织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我积极主动地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看法。概括的参考句式:本文写了 人的 事,启发我在生活中要。每个环节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其参与探究。教师只是导,不替代学生的自主探究,不限制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每个环节都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方法,并受到充分的尊重,所以,自然地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来了,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五.对于教学资源,以广阔的生活链接为手段,把教学方式延伸到课堂外: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本教材,外延无数。教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生活的本领,将学生由课内语文学习链接到自然中,链接到文物古迹中,链接到图书网络影视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在各个层面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语文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如:高中的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老师就引领学生设计“介绍家乡景----我做导游”、“了解家乡史----我讲历史”、“共品家乡味---我做小吃”、“抒写家乡情---我写感受”等系列学生喜欢并能参与探究的活动,将课堂和生活链接,丰富了教学资源。当学生品尝着亲手学做的山药沓子、傀儡、火勺等延庆特色小吃,品味着大庄科的核桃、栗子,张山营的苹果等特色食品时,那热爱家乡的情愫就油然而生了,写起文章来当然情真真意切切了!

六.对于课题研究,根植于课堂并回归课堂:

课题研究不只是理论的种种翻版和修改,而是扎根于课堂这片沃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认识----回归课堂。语文教研组,备课组,教师都以课题为中轴来实施研究,教学实践的。如,高中语文教师田成清老师上的检测反馈课,就是基于高中语文组的课题《农村中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反馈案例研究》的课题下的研究,抓住反馈,提高实效。

研究中,通过对所收集的每次反馈研究的教学设计和原始听课笔记的检查、分析,通过对课堂监控录像的观看、比较,我们发现经过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之后的教学设计,90%以上被教师又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这正体现了科研兴教的思想,使课改研究这这棵大树根深叶茂,茁壮成长。展现了我校教学改革的勃勃生机。课堂有了魅力,教师少了倦怠感,学生少了厌学情。

总之,语文教师的正确地认识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思维和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神奇美妙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了。

现在,全校每一位老师都在循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从认识到行动,从理念到实践,不断实现新的追求和新的跨越,逐渐成为有思想的老师,有行动的老师。学校也逐渐在转变,办有内涵的学校,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