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艺术中国」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展——著名书画家许家上

「艺术中国」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展——著名书画家许家上

时间:2019-11-19 03:52:23

相关推荐

「艺术中国」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展——著名书画家许家上

许家上,生于1967年2月,籍贯:四川达州,著名文化学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周易学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艺术馆研究员。慈善家,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人民日报海外版策划研究员,四川达州通川政协常委。现任四川真宝堂书画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中日邦交30周年,创作《中日友谊万古长青》被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7月创作国画作品《民族欢歌》(合作)长17米X高3.5米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9月创作书法《千字文》长10.7米X宽81厘米被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永久收藏。汶川地震期间创作15幅书法被《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慈善总会》收藏拍卖,所得全部捐献给了灾区。长征胜利70周年、建党85周年,红色中国书画编辑活动中被授予“特别金奖”、“终身成就奖"。获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艺术贡献奖。.7法国“一带一路”中欧意象艺术博览会上被授予艺术交流大使称号。底至春,新冠肺炎战"疫",创作书法8幅、国画雪竹3幅,献给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和公安干警。曾出版刊物:诗歌集《心囚》、《承载艺术·熔铸灵魂》、《我贡奉真诚》,书画作品集《笔论禀真》、《苍海上的音符》,摄影作品集《最美丽的是灵魂》。

故乡 孕育艺术灵魂的远方

一张张柔和的宣纸恰似一朵朵飘动的白云,在白云上舞动着的是故乡山水的魂灵。仔细观赏许家上的作品便会发现,他的笔下总是回荡着故乡情。多年来,许家上一直在外行走,回到故乡的次数越来越少,正因此,那份早已根植在心灵深处的乡情也越来越浓。许家上的故乡在四川达州大竹县,那是一个因“竹多竹大”而得名的县城,素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香椿第一县”“中国醪糟之都”“中国糯米之乡”“川东绿竹之乡”的称号,民风淳朴、文化深厚、景色优美宁静。

许家上出身于中医世家,原本该继承许氏祖传中医衣钵的他,在6岁那年与书法结缘后,人生方向从此发生了改变。时值春节,父亲叫他试着写春联,可小小的他当时连笔都不会握,更别说写了。后来,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他饶有兴趣地写了十几道春联,得到了父亲的夸赞,并将春联贴在了堂屋的中庭,从那以后,他就爱上了书法。提及往事,许家上满是感激,他说当初正是父亲的这份重视,才激发了他要好好学习书法的欲望。小时候在故乡生活的记忆,长大后幻化成了他笔下行云流水的线条和流淌出的艺术妙镜。许家上说自己是一个很念旧的人,故乡触动了他很多创作灵感,他很多获奖的作品都与故乡有关。其中“十月金秋竹海景,阔别五载喜逢春,问君何时归故里,二十六日东山升”这幅作品被中国楹联学会收藏。谈及故乡带给他的感受,许家上说,“是老家造就了我现在的一切”。

名家 书法进步的推手

从开篇的自传诗歌中不难看出,许家上的书法艺术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众多名家的帮助和指导。许家上18岁结识邓清太,当时邓清太已是很有造诣的书法奇人。在求教过程中,邓清太告诉许家上,“学习书法的过程就像初生的小孩学走路,爬是楷书,走是行书,跑是草书,书法学习要循序渐进,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听完此番教诲以后,许家上少了浮躁,开始静下心来潜心研习书法。从甲骨文到大篆、小篆、隶书、正楷、行书再到草书,在邓清太的指导下,他对书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按照邓清太的要求进行踏实认真的系统练习,书法水平果然突飞猛进。

许家上的书法艺术达到一定水平后,曾经有一段瓶颈期,那时他总感觉找不到突破口,很是迷茫,于是他便专程到四川文理学院找到了章继肃老师,请他指点迷津。看了他的作品后,章继肃给他指出,“书品如人品,要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一定要心胸开阔、品德高尚、博古通今、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打破陈规。”章老的一席话,让许家上茅塞顿开。此后,他开始遍访名家,向他们虚心学习。他先是积极与达州本地书法家们深入交流,观赏他们的作品,请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后来在1997年到1998年间,他三次前往北京拜访著名书法家启功,并获得了启功的指导。此后,他又先后拜访了欧阳中石、沈鹏、李铎、潘文海、戴跃、乔羽、阎肃等艺术家,在他们的指导和影响下,许家上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

文化 书法的生命力与精髓

在父亲的影响下,许家上自小就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着迷。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多读书才能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才能真正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一直以来,在艺术的道路上他始终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他认为:“书法的生命力就是文化,只有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书法的精髓。”许家上的书法艺术吸取古今众家之长,继承传统、打破常规、独创新意,不仅继承了帖学的传统基础,还融入了汉隶的用笔和结构特征,从而使其充满了张力和丰富的意韵。同时他主张“笔法自然”,这种自然源于他对生活及艺术的体悟。

许家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学习,不仅表现在书法的技巧上,同时还表现在艺品上。我国文人自古就十分看重“人品”对“艺品”的影响,在祖父的谆谆教诲下,许家上深刻地体会到“古今习书画者乃品德之高尚,学识亦渊博也,故在实践中方能运用自如,书画作品定会豪放,光彩夺目,百世流芳,倘若性情鄙卑,诸事自私者,乃书画作品犹若湖潭死水,天无日照,地无万物生气,人无笑颜,故作品无流动血脉之行也”的道理。在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道路上,许家上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他还经常拍卖自己的作品,将所得捐助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他说:“要让这些孩子们茁壮成长,将来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许家上的作品中文化像是血液,根于心,出于手,流于毫端……

作品 传递爱与诚的载体

许家上不仅擅长用诗歌表情,他还善于以书法达意。如今,像他这样用自己的笔墨抒写自己内心的艺术家已经不多了,他可算得上是真正的“我手写我心”的践行者。在创作中,许家上更关注作品所蕴涵的爱心和真诚,观赏他的书法作品如沐浴沧海的福音,不仅能够感受到笔墨间的流动之美,还能细细体悟到其间蕴涵的人文关怀。

5月12日那场灾难发生后,身在北京的许家上连夜赶回成都。18日,他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前往灾区出一份力。得到四川省红十字会批准后,他便立即动身前往,他先后去了汶川、青川、都江堰、江油等重灾区。在现场他先后创作了67幅作品,并将其中15幅精品捐赠给了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慈善总会、四川省红十字会、四川省慈善总会,以及成都市红十字会进行拍卖,拍卖所得悉数捐给了灾区。此外,他还将部分作品赠送给了中国作协、四川美协、华西都市报、四川省公安厅等为灾区做出贡献的优秀单位及个人。基于这些在大灾中涌现出的大爱和感动,他创作了他的第三本诗集《沧海上的音符》。这本诗集记录了许家上在灾区的感悟和情怀,以小楷书写,竖行排列,融合汇集了诗人深厚的诗、书修为,古风蔚然,笔锋之间皆流露着爱与牵挂。诗集后来被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散文大家乔羽老先生为诗集题写了书名。

诚如他自己所说:“一直以来,‘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的诸论使我在艺术的道路上颇受教益。”许家上的关爱实践无不付诸于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也许正是这样的操守,才让他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品欣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