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走进黄山市西递镇:看淡雅朴素的徽派建筑 感受浓郁的徽州文化

走进黄山市西递镇:看淡雅朴素的徽派建筑 感受浓郁的徽州文化

时间:2018-10-19 06:53:58

相关推荐

走进黄山市西递镇:看淡雅朴素的徽派建筑 感受浓郁的徽州文化

今天要跟大家讲的这个地方很特别,是我们安徽黄山市的一个小村庄—西递。别看它只是一个小村庄,它可是全国5A级景区,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有很多古村落,但是多数都被破坏了,很少能看到像西递这么完整的古村落了,并且西递还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这里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有两百余栋。今天就挑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和大家分享。

首先要说的就是伫立在村口牌坊。牌坊是我国古代特色建筑之一,主要用于表彰当地人的功德事迹而建。据说西递最早有十三座牌坊,但有十二座在战乱中被毁掉了,目前仅存这座有400多年历史的胡文光刺史牌坊。这座牌坊集皇室建筑风格、皖南建筑特色以及江南园林风格于一体,是建筑历史文物中的珍品,到西递,一定要在此地打卡。至于这个牌坊等级、分类、特色等等,之后单独写一篇文章跟大家聊聊。

西递的自然风光绝美,这自不用说,随处抓拍都是难得的美景,一幅幅水墨画。而我更喜欢西递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西递游览时,一定要看的就是楹联。楹联是我们徽州人家规家训的体现,是这家人的处世哲学,是徽州文化的精髓,而且有些楹联非常有意思,耐人寻味。

例如始建于康熙年间的“旷古斋”堂前有一幅楹联:“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细心的人会发现,这里面有两个错别字。“孝悌”竖心旁去掉了改成“孝弟”,这家主人希望家里的兄弟团结和睦的意思。而另一句“文章”的“章”早字的一竖写出了头,告诉子孙后代要多读书才可以早日出人头地。

再如瑞玉庭中,有号称徽州第一联的一副楹联,左右两边各有两个错别字。上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中“快”少了一竖,而“辛”多了一横,主人是想告诫子孙后代,要多付出一些辛苦才能收获快乐。下联“便宜多自吃亏”中“多”少了一点,而亏字多了一点,是想告诉子孙吃亏能占大便宜。这不仅是这家主人的处世哲学,也体现了徽州商人的“徽骆驼”精神。

但是有些书法家认为这些都是行书的正常写法,并非错别字。可对于我们来说,字的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后辈如何传承祖辈的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西递有一处房子很有趣,是清朝文士胡文照的旧居。他家的房子有一个切面原本是突出来的。主人为了让过往的行人、车辆、轿子方便转弯,把这个墙角削去一部分,形成一个斜切面,所以当地人称之为“拐弯抹角”。并且把整个房子地基往后挪了一米,在自家门楣上写有“做退一步想”,由此可见主人家仁义礼让的处世哲学。

胡文照后来当了四品大夫,又进了一个西园“大夫第”。我最喜欢的是“大夫第”裙板,上面的雕刻有清晰可见的梅花(象征梅花香自苦寒来)和冰裂纹(象征十年寒窗),所以称之为“冰梅图”。这也是主人对子孙后代的期望,希望子孙能刻苦读书。由此也可以看出,徽州人非常重视教育。

古徽州有聚族而居的特点,“家必有谱,族必有祠”,西递也不例外。整个西递村都姓胡,有两座祠堂。最有意思的就是这胡适宗祠,里面有一幅朱熹亲手书写的集书画为一体的“孝”字。右边的部分像一个书生拱手作揖跪拜父母,而左边的部分尖嘴猴腮对父母拳打脚踢、一个孝字上面,将孝与不孝的形象化为一体,惟妙惟肖,寓意孝敬父母为人,不孝敬父母则是畜生!记得导游讲解这段时,特意加重了“畜生”两个字,印象特别深刻。来西递游玩,还真要听听这里的导游讲解,要不然错过了这么有趣的地域文化,岂不是不来一趟。

西递自然风光很美,而在我看来,更美的是这里的文化。徽州人鼓励子孙后代去读书、致仕,也鼓励他们经商出人头地。他们凭借着传世的家风和自己的智慧,拼搏努力,传承着我们“徽骆驼”的精神,才得以有今天如此壮观的西递古民居,这如诗如画的好山好水好风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