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穿越时空触摸古城!正定开元寺5年出土6700余件文物!

穿越时空触摸古城!正定开元寺5年出土6700余件文物!

时间:2021-01-31 07:35:18

相关推荐

穿越时空触摸古城!正定开元寺5年出土6700余件文物!

一眼千年,沧海桑田。

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

自进行考古勘察以来,

如今已进行了五个年度的发掘,

发掘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

惊喜不断出现,

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

七个历史时期连续的文化层叠压,

发现遗迹现象270余处,

出土文物6700余件,

吸引了省内外文史爱好者与游客纷至沓来。

遗址发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日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发布了

该遗址考古发掘新成果,

再度引发各界关注。

现场视频↓↓

现场

冬季考古现场一片忙碌

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之称的正定声名远播,在其诸多佛寺中,有皇家背景的隆兴寺显然最为声名显赫,而论及久远,始建于东魏的开元寺才最有发言权。

自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开展考古勘察工作,勘察期间发现了夯土城墙、沟渠、房址等重要遗迹现象。截至目前,发掘工作已经进行了五个年度,发掘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

△白釉刻划花镂孔盖三螭足熏炉(金)

虽然已是冬季,发掘区依然一片忙碌,西侧的探方内几位考古人员还在紧张发掘,“这就是正在进行发掘的几处灰坑遗迹。”该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河北省文研所副研究员陈伟介绍说,灰坑,通俗说就是古人的垃圾坑,每天都能出土几十件遗物,以生活用瓷器为主。这种灰坑遗迹在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十分常见,从唐代到明清都有。

陈伟表示,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度考古发掘将于今年12月底结束,“度的发掘规划已经上报,我们拭目以待。”

聚焦

部分文物河北首次发现

距离发掘区不远处,工作人员正在对出土文物碎片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这可不是简单的拼图。”陈伟说,碎片分类要先分材质,有陶器和瓷器。瓷器的分类先看釉色,把一样的分到一起,分为白釉、青釉、酱釉等;然后再根据残片判断原属于哪一种器物,按照器型可以分为碗、盏、盘、碟、杯、盆、瓷枕等。

在陈伟看来,资料整理经常比发掘时间还长,有些文物可能是两年出土的碎片拼出来的,“我们常说发掘是把孩子生下来,后期整理材料是把孩子抚养成人。”

陈伟说,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出土的文物时代跨越北朝至明清时期,以瓷器和陶器为主,包括日常生活用具、建筑构件、宗教遗物、手工业商业遗物等多种类型,众多瓷器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多数为民窑瓷器,但其中不乏精品,部分文物在正定乃至河北地区属首次发现。

陈伟介绍说,唐五代执壶、瓷罐,宋代牡丹纹印花瓷盘,金代白釉点彩碗,清代青花瓷盘等都是遗址出土的“宝贝”,而遗址出土的两件天威军官瓶,其中一件的“瓶”字写作“倂”,较为罕见;唐龙朔四年纪年造像和金大定十四年墨书纪年瓷罐填补了同类文物的空白。

“天威军是北宋时期井陉的驻军,天威军官瓶一般被认为是军队订制的器物。此次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出土的是金代的,而且出土地在正定,这是为什么?有太多的谜题需要解答。”陈伟说。

龙朔四年造像也是一件很奇特的文物,唐代的龙朔年号只有三年,为什么会出现四年的造像?有可能是因为这件造像是改元消息传到正定之前制造的。

发掘

遗迹270余处文物6700余件

“其实,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发掘是河北省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城市考古发掘,也是正定古城内首次主动性考古发掘。”陈伟说,经过五个年度的考古发掘工作,对开元寺南广场遗址的遗存布局及演变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正定古城唐五代以降的城市布局、功能变化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这些新发现和新认识不仅丰富了正定古城的文化内涵,也为华北地区中古以降的城市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陈伟笑说,在这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一手铲下去,会有什么新发现,或许这就是考古带来的最大的惊喜。经过五个年度的考古发掘,目前已经发现遗迹现象270余处,出土文物6700余件。

△红陶莲化生童子塑像(金)

“在前期的考古勘察工作中已经明确了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存在晚唐五代时期城墙防御系统、唐五代宋金至明清时期民居街巷系统、历代开元寺建筑系统三个遗存系统,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七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叠压。以来,主要围绕以上三个遗存系统有重点地展开发掘工作,细化了对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布局演变的认识。”陈伟说,丰富的文化遗存不仅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千余年来正定古城布局的演变史,也为我们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随着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工作的继续推进,将会向社会贡献更多关于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信息,这座拥有近1500年历史的寺庙以及正定这座神秘古城的前世今生正渐渐清晰。

穿越

触摸古城前世容颜

有时,历史的封印会在人们不经意间打开。随着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工作有序展开,正定这座承载着军事、商贸和百姓安居乐业梦想的“九省通衢”“北方雄镇”,正日渐清晰地露出它昔日的真颜。

△晚唐五代时期的城墙城台

莲花纹瓦当 还原大唐遗风

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存在晚唐五代时期城墙防御系统、唐五代宋金至明清时期民居街巷系统、历代开元寺建筑系统三个遗存系统。

“基本明确了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部边界,是考古中的重大收获。”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河北省文研所副研究员陈伟说,开元寺寺庙建筑系统发现了唐代开元寺池沼、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对开元寺的边界、轴线问题有了新的了解,为探讨开元寺的布局和朝向提供了新线索。

此外还发现有大量唐代的大型建筑构件,这表明唐代开元寺的规制和等级处于很高的地位。

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筒瓦、板瓦、龙形建筑构件……在开元寺附近出土了大量唐宋时期的建筑构件。

莲花纹瓦当与龙形建筑构件体量庞大,这些应当用于大型庙宇之上的建筑构件,无不精美大气,引人遐思。那时的开元寺,当比今日气派许多吧。

△莲花纹瓦当(唐)

晚唐五代城墙见证古城变迁

正定古城西扼井陉口,南临滹沱河,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历史上,正定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唐朝后期,作为成德军节度使的驻地,正定已是河北中部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令人惊喜的是,随着开元寺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成德军统治时期的正定古城,就这样穿透1200多年的历史尘埃,出现在世人面前。

陈伟抬眼望向远方,用手指点着晚唐五代时期城墙防御系统介绍,此次发掘中发现的以夯土墙遗迹为主体的晚唐五代时期的城市防御体系建筑布局主要位于发掘区中南部,发现了始建于晚唐时期并于五代时期进行扩建的城墙和城台(城门)。

△金代商铺

宋金房址揭秘繁华市井生活

站在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发掘现场,灰坑、水井、房址等遗迹,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大家可以看一下那边靠边位置。”陈伟指向遗址东墙临街的土层,“那里是一处金代房址,在当时也处于临街的位置,房址地面堆满了被火烧过的砖瓦,初步推测可能是曾遭过火灾。

在这个房址室内的地面上发现了百余件文物,包括一批精美的白瓷熏炉以及成组的日用瓷器和陶塑玩具。瓷器出土时成摞放置,且数量大、成规模,所以推测这里可能是商铺一类的建筑。”这位店主肯定不会想到,800多年后的今天,考古队员的发掘,让这些历经劫难的商品重见天日。

△白釉镂孔蟠龙座熏炉(金)

陈伟介绍,此次发掘的晚唐至明清民居建筑和街巷系统以道路、房址、水井、灰坑和窖藏为主。通过考古发掘,基本还原了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自唐代以来街巷和民居布局的变化情况,明确了宋金元时期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应属于城内重要的商业区和居民区。

在今年的发掘过程中,一座北宋的房子给陈伟带来了惊喜。“是一个保存比较好的庭院的遗迹,很少见。”陈伟说,目前只揭开了一个角落,发掘出一段3米左右的院墙,房屋面积不大,这也说明当时的开元寺南广场是城市中心区,寸土寸金。

金代壁挂灯看古人的消防意识

据不完全统计,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出土的跨越晚唐五代至明清的千余件瓷器以及数以吨计瓷片标本产自多个窑口,不仅有附近的井陉窑、定窑、磁州窑,还有距离较远的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足以证明当时商业贸易的广泛性。

看似不起眼的陶器中也有很多珍贵文物:陶铃、陶哨还保留着拴绳的洞眼;白釉的、酱釉的瓷塑小马童趣盎然;大批量出土的金代陶制壁挂灯十分抢眼,在河北地区属首次发现。

“壁挂灯我们已经发现50多件了,在此之前类似的器物很少出土。”省文物研究所翟鹏飞介绍,壁挂灯上还有各种铭文,一种是在牌状壁挂上有“慎火停水”四字铭文。“在文献中对这四个字有相关记载,发现的实物却少之又少,在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出土了一批这样的壁挂灯,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还有一种牌状壁挂呈连体的双鱼形象,应该是借助鱼生性喜水的特点表达避免火灾的愿望。“还有模印二十字铭名壁挂灯,上有‘慎火停水吉/点灯无忧心/若将家使用/万祸永不侵’等20个字的标语,是目前已知的一条较为完善的早期消防标语。”翟鹏飞说,这批陶壁挂灯最大的特点是在设计上表达了强烈的防火意愿,“宋代以来,火灾成了繁荣的城市中的一个巨大隐患。这些表现防火意图的壁挂灯如此集中地出现在开元寺南广场遗址,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古城的繁荣。”

如今,古城的历史荣光正在崛起之中,

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成就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当代文化。

随着正定古城重回人们视野,

更多人慕名而来。

正定的考古建设和传统文化

也将伴随着正定县城建设的脚步迈进,

在未来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来源/燕赵都市报

燕都融媒体记者/杨佳薇

编辑/谭悦

往期精彩回顾

原标题:《穿越时空触摸古城!正定开元寺5年出土6700余件文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