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遵循问题情境创设原则 引入多元化教学方式 发挥情境教学作用

遵循问题情境创设原则 引入多元化教学方式 发挥情境教学作用

时间:2021-05-11 03:27:00

相关推荐

遵循问题情境创设原则 引入多元化教学方式 发挥情境教学作用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对传统枯燥和单一的课堂教学做出全面改革,通过创新型教学方式的引入,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灵活,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使小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的提升,促进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小问题情境的创设,合理的引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跟随问题的思维引导,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遵循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发挥问题情境的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1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1.1 针对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是以新课内容教学为前提,通过问题情境的导入,引起学生们对新鲜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围绕着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新知识的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新知识的掌握效果,让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因此,创设问题情境环节至关重要,首先要确保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们通过对新内容的学习准确找到问题的答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索成就感,避免创设的问题情境与课堂内容出现偏差,在学生们学习后依然很难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对学生们的学习信心会造成严重的打击,不利于数学教学。

1.2 趣味性原则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天性活泼,如果设置的问题情境比较枯燥,也不利于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便会失去了问题情境的意义。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应该注重问题的趣味性,通过问题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能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进行学习。

1.3 层次性原则

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充分考虑问题的层次性,以此来由浅入深的引入,通过一个知识点引入另一个知识点,实现环环紧扣,同时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了解知识的贯通性,并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2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

2.1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以学生们的兴趣为核心,通过兴趣引导教学,良好的兴趣培养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实现学生们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培养学生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圆形等多个几何图形通过幻灯片的方式为学生们依次展示,然后对每一种图形的特点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引导学生们联想一些生活中的图形,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2 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可以有效地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探究欲望,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们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问题的思考,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便可以对数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也使学生们更扎实地掌握数学内容,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开展问题情境创设,同时在问题提出时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构建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场景。

2.3 提高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对问题的敏锐程度,保护学生们的好奇心,使学生们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在学生们发出质疑时,教师应该及时给出最佳答案,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认知体系,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对策

3.1 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小学生知识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育内容,引入有趣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拓展学生们的眼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几何图形”知识的教学中,在完成多个几何图形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们展示一些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比如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让学生们欣赏建筑的宏伟气质的同时,可以看出这些建筑是利用了哪些几何图形进行建造的,体现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2 引入生活问题,加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积极引入创设问题情景教学,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感度,在情景教学中,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为学生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主动进行思考,并结合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不断的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道生活中的应用题,比如“小明家住在五楼,他每次下楼需要走8分钟,上楼需要12分钟,从楼下走路到学校需要20分钟,今天小明去上学的时候,刚走到楼下就发现数学书没有带,然后小明立刻上楼取,问小明今天去学校共花了多少时间?比平日里多花了多长时间?”通过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们的解答欲望,从而更好的计算出小明今天上学的时间为:8+12+8+20=48分钟;平日去上学的时间为:8+20=28,那么今天比平时多花了20分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思考,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小学生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