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路易斯·格丽克诗歌评点:《时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路易斯·格丽克诗歌评点:《时间》

时间:2023-11-24 12:44:23

相关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路易斯·格丽克诗歌评点:《时间》

度诺贝尔文学奖结果在晚上公布了出来,虽然事不关己,但还是觉得凉嗖嗖的。

当时的直觉是又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给白白地暴殄天物了。

但是想到至少诗人人畜无害,可以挡住那些看不惯的候选人,也算是不错的选项。

诗人能成为挡箭牌,也算是诗人在这个时代新发现的功用。

诗的好处,是谁都看不懂,而且投入少,诗人兴至所来,写下片言只语,就能荣耀加身,这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但诗人也是一场冒险。路易斯·格丽克都77岁了,一辈子的人生体验,就凝固成寥寥几句似懂非懂的诗句,对于写作的人来说,实在有一点得不偿失。

而对于阅读她的诗歌的人,也会在心里窝着一肚子火,时时刻刻强烈的感觉,就是恨不得痛斥她一句:你能不能写得明白一点,写得清晰一点,写得丰饶一点?

但转而想到,指责有什么用,有钱就行,管那么多干嘛?

她熬过来了,熬成了婆,熬出了头,晚年还能凭写诗风光一时,斩获颇丰,除了艳羡,还能有啥?

路易斯·格丽克能够获奖,总有一点可取之处吧。

笔者之前曾经用三个关键词概括路易斯·格丽克的诗作,那就是美国病人、死亡意境、失意伤情。

这三个关键词,贯穿路易斯·格丽克写诗的始终,可以作为把握她的诗的内涵的一个切入二维码。

下面,我们以她的诗歌《时间》略作分析,看看她的诗中究竟写的是什么。括号内的评点系笔者评论所加。

《时间》

总是太多,然后太少(童年的时间会觉得很多,然后成年后时间会太少,开宗明义,表达了时间在人生中的不同感受)

童年:病中。(紧接上句的定性,作者专注于童年的时间,尤其是病中,更可谓是世纪般的漫长)

在床头我有一个小铃铛——(这是童年生病时的一种伴随物,从下文来看是从橱柜中拿出来,作为生病的“我”的玩物的)

在铃铛的另一头,我的妈妈。(童年时的另一个更具温暖的相伴物,但却奇怪地置于玩具之后,反映出诗人的敏感)

*** ***

病,灰色的雨。狗一直在睡觉。它们睡在床上,(生病时的环境描写,因为病中无聊,所以记忆深刻,特有的病中意象)

床的另一头,在我看来它们好像理解(狗也是相伴物)

童年:最好保持懵懂。(狗本身是无知的,但狗的无知,恰好符合童年时的那种懵懂的状态)

*** ***

雨在窗上划出灰色的痕迹。(再次细腻地刻画病中被困在屋内的感受,雨也突出了凄清感)

我捧着书坐着,小铃铛在我身边。(病中多了一个相伴,这就是书)

听不到声音,我就自己模仿一个声音。(读书是无声的,所以在寂静的病中岁月,自己以发声取代周边的寂静,都是表现了病中的无聊)

看不见精神的踪迹,我就决定(这是阐述读书的原因,病中的精神是空虚无聊的,所以说看不见精神的踪迹)

住在精神里。(这是读书的原因,是让空虚的病体,住在精神里,反映了作者读书与写作的目的,也可以视着人为什么需要精神的原因,这也是病中的一种解药,读书的意义在病中得到特别彰显)

*** ***

雨淡淡地漂进漂出。(病中一直有雨水伴随,感觉时浓时淡)

一月又一月,在一天的空隙里。(说明生病的时间很长,雨的感觉,灌进了病中的所有的时光)

事物变成了梦,梦变成了事物。(病中的时光是颠倒的,现实与梦混淆在一起,所以之间没有界限,任意变更)

然后我好了:铃铛回到了橱柜。(漫长的生病时段结束,这是一种典型的美国病人的状态,可以作为美国时代的隐喻。一切恢复正常,病中的相伴玩物重归原位)

雨停了。狗在门口,(病中的意象,雨没有了,那个常伴的狗也不在铺上了)

喘着气想要跑到外面去。(一切都恢复正常,其实这些相伴物,平时也有不在身边的时候,只不过人在病中,觉得所有的东西,都局限在屋内,外面时刻都在下雨,对应着病中的心情。随着病好了,一切都复归原位,作者捕捉了病中状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折射生病前后的变迁,与“不写雪,却尽带雪之质”有着同样的修辞手段)

*** ***

我好了,然后变成了大人。(病中时间太长,等病好了,觉得自己脱胎换骨,俨然成了一个大人,体现出作者心目中强烈地刻印着病人的记忆)

时间在继续——就像那场雨,(长大之后,时间还要进行下去,这时候时间仍然像病中的雨那样,连绵不绝,淅淅沥沥)

那么多,那么多,仿佛一个搬不动的重物。(把雨比喻成一个重物,意象颇新颖,把时间单位变成重量单位,钱钟书称之为“通感”)

*** ***

我是个孩子,半睡半醒。(这里再次回溯童年到今天的变迁)

我病了:我受到保护。(对照上面所写,童年生病,受到母亲照应,呆在家里,是一种保护的感受)

我住在精神的世界里,(肉体在痛苦,通过读书,生存在精神世界里,意象重复上面所写的,再一次强调)

灰色的雨的世界,(这是病中的最强烈的感受,整个诗一直被置于雨中的情境,病中的感受一直浸泡在没有色彩的单调氛围)

遗失的,记起的。(雨消失了,但是因为病中的记忆特别深刻,所以虽然现实中没有了雨,但是却常留在记忆中)。

*** ***

然后突然太阳照耀。(说明身体康复,病中的沉疴如同雨一样消失,阳光明媚)

时间在继续,即使已没有什么留下。(病后的日子在继续,当时病中的阴霾仿佛不存在了,因为健康了)

而那被觉察的变成了记忆,(当时病中感受到的,成为了记忆)

那被记起的,已然觉察。(而在记忆中的病中的情况,就是最深刻的感知)。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理解:

一是了解作者的诗,离不开作者的三个维度,这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美国病人、死亡意境、失意伤情。这首诗中突出地体现出一种病人的心态,记录了病中的感觉与觉察。

二是作者诗歌主要是通过意境的片断来组接递进性。作者热衷于单独的意境,然后让它们拼装起来,这样,作者的诗就是无数的细小的瞬间的感受,组成一个连续的意象墙,作者并不对这些意象本身进行衔接处理,而是让意象本身说话,所以,我们能够通过这样意象的组接感受到作者的内心的表达。

三是作者的诗总体来说,并不晦涩,意象是明确的,比那些胡乱地拼凑意象之作让人一头雾水要明白晓畅得多了。

这首诗里可以大致地看出作者写诗的规律,也隐藏着作者写诗的奥秘。

但是这种诗歌并不值得我们大范围地广泛阅读,当然,诺贝尔奖,会使作者的诗变得奇货可居,引起人们解读的兴趣,但是,作者的带有个人私密性质的诗歌,依然会让我们被阻挡在它的自鸣得意的意象之外,感到一种不愿意介入与关注的痛苦。

或许诺贝尔奖对诗人的青睐,不排除有一种对曲高和寡的怜悯的因素在内吧。

本文由“文学私秘”原创,揭密文化隐衷,袒现创作要津,把握人性意旨,透视灵魂真相,敬请指正。如要转载须征得本人同意,并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