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绝世怪才郑板桥 写字六分半 作画兰竹石

绝世怪才郑板桥 写字六分半 作画兰竹石

时间:2019-05-23 04:55:25

相关推荐

绝世怪才郑板桥 写字六分半 作画兰竹石

前些时,回老家吃喜酒,吃酒之余在兴化老城里随意转悠,不觉中竟先后瞻仰了郑板桥的故居和纪念馆。意外惊喜之后是不安,这么一位十八世纪的文化大家、前辈老乡,我居然直到今天才完整地参观瞻仰他的故迹,真是愧对先贤。

板桥先生是蜚声中外的“扬州八怪”之代表人物,江苏兴化人,姓郑名燮(xiè),字克柔,自号板桥。先生出身书香门第,二十岁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结婚,此后迫于生计,二十六岁开设私塾教书,二年后,关闭私塾馆赴扬州作画卖字营生。扬州十载,结识了金农、黄慎等“扬州八怪”主要成员。同时,这期间,板桥先生也经常四处游学,并结识了皇室子弟——康熙的小儿子慎郡王允禧。后来又结识了大文人袁枚。板桥三十九岁考取举人。乾隆元年,四十三岁赐进士出身。此后入翰林院进修,为做官作准备。

板桥先生很幽默,他把自己一生的仕途历程刻成印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可谓“三朝功名”。

乾隆七年,在慎郡王允禧的举荐下,郑板桥开始为官,先放了山东范县县令;乾隆十一年,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乾隆十八年,因不等圣旨,私开粮仓,赈济灾民,被参革职,为官总十二载。放在现今刚好六十岁退休,倒也没什么遗憾的。返回扬州后的板桥先生退而不休,重操旧业,继续卖字画,只是此时的身名已显,字画价值与从前大不一样。

乾隆三十年,七十二岁的板桥先生仙逝,灵棺返回兴化安葬。

作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板桥先生“怪”在何处,“怪”名从何而来?

第一怪,首推其艺术之“怪”。

同为“扬州八怪”、也是兴化老乡的李鱓(shàn)这样评价板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板桥的诗本身倒没什么太高成就,特别之处是他的诗总是出现在他的画上,也就是说他每作一幅画,总是附题一首诗在上面,以增强画的意境。

比如《竹石图》上的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被编入当代课本教材。

板桥作画,笔下永恒的主题是兰、竹、石三样,因为它们的品格: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节长青,石头万古不败。而板桥先生自己也是千秋不变、品格高尚的君子。

板桥最有特色的是他的字。隶书有一种形象称谓叫“八分体”,板桥写字,以隶书为基础,掺入楷、行、草、篆,这样的隶书显然不够标准的“八分”,所以称为“六分半”,而且往往还加入他擅长的兰、竹笔意,如此书法便古往今来,独树一帜,人称“板桥体”。后人评价板桥体如“乱石铺街”、“浪里插篙”。

其实,这些“怪”的实质是创新,郑板桥的字画从整体成就上很难与唐宋大家比肩,但放眼整个清朝,又有几人能与唐宋大家相比较?所以板桥先生在艺术的道路是总是不断的求新求变,以求突破前人的藩篱。“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板桥先生的创新宣言。

第二怪,为官之怪。

板桥为官,个性张扬,不逢迎上司,鄙视俗吏,自身清廉,关心百姓。

初到潍县上任时,在旧任官衙墙壁上挖了许多孔,说是“出前官恶俗气”。山东巡抚向他索画,板桥画是画了,但在画中题诗言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对于恶俗官吏,总是变着法子羞辱和捉弄。

曾有两江总督向其索字为老母祝寿,板桥灵机一动,写出上联:这个女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下联:养的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母亲。先骂半句,又兜回来,这样既痛快地骂了又让你抓不着把柄。

在惩罚犯罪、教育民众方面也别出心裁,经常在游街的犯人枷锁上写字作画,以引起更多的关注。

板桥对待恶官俗吏痛下狠手,不留情面;但对待百姓却真是一副父母官的面貌和情怀。

一次,潍县大灾,闹饥荒,板桥不忍百姓受苦挨饿,不等圣旨,便先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因此被参革职。临走前,潍县百姓十里相送,此后更是为之建造生祠,以报板桥先生的救命之恩。

第三怪,为人处世之怪。

板桥先生虽然交游广泛,宦海生涯,但依然保持着真情率性,从不虚情假意、阳奉阴违。

中国儒家文化中有一大特色就是羞于谈钱,也因此商人的地位一直很低,“士农工商”,地位一目了然。板桥先生却不管这一套,他在罢官返回扬州后,对自己的书画明码标价,坦率地说明自己希望得到的是银子,而不是其他礼物。他这样写道: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俱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用粗俗话说就是:少废话,拿钱来。

单就这条标价牌,估计在当时招来不少的非议,但板桥我行我素,爱怪不怪。

为自己“喜饮酒,好狗肉”而堂皇解释道:“登徒子见十六七岁娇娃,其果不动心焉乎?几番商量,宁可乌纱不戴,不可一日无酒。”有奸商见其此好,故设好酒狗肉之局,骗取字画。

这里的“奸商”是指当时的淮扬盐商,钱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问题是板桥先生讨厌他们,即使他们出高价钱,也很难得到先生的字画,故此才有这些趣事发生。板桥自我解嘲说:“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怪才与哲学家往往相近相通,因为他们总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并敢于说出常人不理解、不知道的话,或者即使常人知道也不敢说的真话。板桥先生作为一个怪才就经常剑走偏锋,说出一些惊世骇俗的“怪人怪语”,却充满了哲思和禅意。

早在秀才年间,板桥游住镇江焦山时就题过“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哲句。后来在官场后期,板桥更是写下了至今被广为借用的两幅名句:“吃亏是福”和“难得糊涂”。对于“吃亏是福”,板桥先生这样解释:“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对于“难得糊涂”,板桥先生这样解释:“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这些哲思禅语也反映了板桥先生一定程度的宗教情怀。事实上,板桥先生经常在他的字画中落款为“板桥居士”、“板桥道人”,说明先生非常向往淡泊名利、不为红尘俗世羁绊的出世生活。当官之前,他就根据道家的体韵创作了十首短词,分别描写了渔翁、樵夫、和尚、道士、贫士、乞丐、隐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慨叹,称为《道情十首》。后来被改编为扬剧,在江淮大地上广为传唱,影响深远。

艺术不断创新,待人经常吃亏,处事但求糊涂,生活淡泊自然。他不仅是扬州之怪才,更是人世间之稀有怪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