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朦胧诗人李商隐: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朦胧诗人李商隐: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时间:2020-11-04 23:27:59

相关推荐

朦胧诗人李商隐: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李商隐,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深婉精丽、韵味深厚、声调和美,给人一种“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朦胧美。在众星闪耀的唐朝诗坛,李商隐以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脱颖而出,成为伤感唯美诗歌的典型代表。

然而,晚唐又是动荡不安和政治腐败的代名词,这样的时代背景,是怎样孕育出诗风绮丽浓艳、天道骨美的李商隐呢?李商隐又有着怎样的人生呢?

(一)幼年丧父,从此与忧郁相伴。

李商隐时运不济,没赶上大唐盛世的班车,他生在了晚唐。

大约在九岁时,父亲在任上去世,李商隐只好中断学业,随母还乡。年幼的身躯还没有长大,就被迫面对成人社会的残酷。

家贫势单,无处投靠。他曾悲痛的写道,当年情境是“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

别家孩童可以嬉戏游玩、撒娇卖萌,他却只能白天给人舂米,晚上替人抄书来贴补家用。

没有亲人的依靠,也没有朋友的帮忙,只有一个一夜愁白了头的母亲。母亲被生活所迫,自顾已经不暇,哪还有心情向年幼的李商隐表达她的关心和爱护。

得到的关爱越来越少,背负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李商隐逐渐变得内向、敏感、胆怯。

他眼神忧郁,说话做事都小心谨慎。他喜欢一个人默默的做事,静静自处,不擅长和别人打交道。在他把心门关闭的同时,又极度渴望被人接纳,被人认可。

这样一个矛盾的李商隐处在世上,总是显得不合时宜。

他只想快快长大。

(二)少年有幸,求学路上遇恩师眷顾。

李商隐是幸运的,文采出众的他在16岁时,机缘巧合的遇到了朝中重臣令孤楚。令狐楚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将他招致自己幕下做幕僚,并对他未来的考试学业作悉心指导。

李商隐很善于写古文,却不善于写骈文,但是当时唐朝“高考”考的却是骈文。为了提高李商隐的骈文水平,身为骈文大师的令狐楚倾囊以授,悉心指导。有了名师的青睐,文学基础扎实李商隐进步很快,没用多久,他的骈文就写得有声有色,随便拎出他一首诗,都是韵律和谐,用典贴切,对偶完整。

令孤楚不但是李商隐学业上的良师,还是他人生的引路人。李商隐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令狐楚就带着他四处结交人脉,夸耀他的才学。并令自己的二位公子与李商隐一同学习游玩。生活上“岁给资装”,对其处处关心爱护。俨然已把他当成自己家的孩子一样看待。

从小尝尽人间冷暖的李商隐,在令狐楚这个伯乐兼恩师的关怀下,心灵得到极大的安慰。学业指导、财务资助、极力提携…这样的厚爱,让身微位卑的李商隐何以为报,在他们保持亲密关系的同时,李商隐时时处处都不忘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常带着李商隐进自己的朋友圈,但李商隐从未真正融进去。

并不是令狐陶们放纵骄傲,目中无人,也不是他们的团体保守排斥,而是李商隐内心的卑微,使得他在这一群人中总是显得有些“另类”。李商隐是善感的,他总是患得患失,自己没有身份,没有功名,他不确定自己能否被这些人接受?他担心被拒绝,害怕被嘲弄。

李商隐的拘谨与令狐陶们的开朗随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过分的敏感和自卑,使他与这些富二代们之间始终隔着一卷厚厚的帘。

但不管怎样,在令狐家的提携及自己的努力下,李商隐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座高峰——进士及第。

同年年底,恩师令狐楚去世,李商隐悲痛欲绝,他在奠文中感叹:送公而归,一世篷篙。

他预感到,没有令狐楚父子的荫庇,他的命运要像蓬草一样飘荡不定。

(三)人在仕途,身不由己。

高中进士,让李商隐受到一些朝臣的关注。金源节度史王茂元注意到他,向他伸出橄榄枝,李商隐做了他的幕僚。

王茂元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不嫌他穷,没背景,给他提供工作的的同时,还将自己心爱的小女儿嫁给了他。可见,李商隐又一次遇到了伯乐。

虽然寄住在岳丈家,但李商隐总算有了一个温暖的归属地。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白天在幕府努力工作,晚上回到家里,温柔贤惠的妻子嘘寒问暖。

人生在世,夫复何求?

与之前的幸运何其相似,别人只要对他表达出关爱,只要给予他温暖,他都受宠若惊,继而把人生的未来寄托在别人那里。

如果未来真的就这样下去,那么李商隐哀伤的诗歌风格也会转向了。

现实往往有残酷的一面,新婚后的李商隐很快就发现,自己卷入了当时朝中水火不容的“牛李党争”。

事情是这样的,李商隐的恩师令孤楚属于以牛僧孺为领袖的“牛党”一派。而老丈人王茂元却是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骨干。牛李党争,互相倾轧,是你死我活的不相容。

诗人被“牛党”栽培,却做了“李党”的女婿。

朝堂之上,非牛即李,诗人却两头都沾亲带故。亦牛亦李,结果是两党都看他不爽,一党骂他“忘恩负义”,另一党骂他“诡薄无行”。

舆论上,故交们讽刺他。官场上,“正义之士”给他使绊子,他的官阶总是很低,吏部的考核常常不过关…

他说什么都被骂,做什么都被批。李商隐变得越来越沉默,他只是诗人,回到内心深处,他渴望的是爱。谁给他温暖,他就往谁身上靠,这本是人之常情。

他不懂政治的残酷,他只想有一个平台发挥自己的才干,平静度日。

不顺的仕途随着岳丈去世,连找工作都成了难题。由于声名狼藉,他经历了太多的冷眼鄙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朝中容不下他,边远地区的地方官却不时向他发出邀请。于是为了生活,李商隐辞别妻儿,只身出入幕府,南来北往,在中华大地上孤独漂泊。

仕途越来越暗,离家越来越远,李商隐毫无选择。更让他心痛的是,当他在徐州做一名小小的判官时,相濡以沫的妻子去世。李商隐捧着失落的心无处安放:“坐忘疑物外,归去有帘间”。

一个人的时候,回忆起与妻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李商隐总不免伤心泪下。悲痛中的他把自己的相思都写进了诗里,字字珠玑——

“春心莫共画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丧妻之痛还没有平复,失业再一次打击了李商隐。穷困潦倒之际,西川节度使柳仲郢向他发出邀请,李商隐便到四川做了参军。在这里供职的四年时间,是诗人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此时的他已留意世外,“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

随着柳仲郢任满回京,诗人也辞职归乡。如他自己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平淡安稳的生活来的太晚,又消逝的太快。回乡后不久,李商隐便病逝于郑州,终年只有45岁。

(四)一生如浮萍,寄深情于诗词。

少年磨难,青年坎坷,中年忧患,一生有才无命,身不由己。

因为从小缺爱,没有安全感,李商隐在令狐楚、王茂源这些前辈身上寻找的,不仅仅是前途命运,还有依赖和温暖。

潜意识中,他一直想找回童年缺失的那份父爱。

还好,唐朝是诗的王国,他的一往情深、多愁善感,他的理想抱负、愤懑忧郁都可以有抒发之地。

他的职位,使他根本无从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诗里关心民间疾苦,留心国家大事,痛心社会黑暗。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二首 其二》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曲江》

爱情之弦,离他很近。

他以平等的态度,纯情的笔调,而不是色欲的腔调来写爱情,写女性。他是第一个把爱情、生命和诗看得同等重要的诗人。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 其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无题》

他留下了最动人的诗歌,终其一生: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