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古人画画竟然有这个秘密 破解了其中奥妙 人生又何尝不如此

古人画画竟然有这个秘密 破解了其中奥妙 人生又何尝不如此

时间:2022-02-17 01:52:22

相关推荐

古人画画竟然有这个秘密 破解了其中奥妙 人生又何尝不如此

子夏请教说:“‘浅浅笑靥真姣好,明亮双眸传深情,素雅淡朴更绚烂。’诗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说:“画画时,最后才上白色。”子夏说:“礼也是后来才有的吧?”孔子说:“能领会并发挥我心意的人,是卜商啊,可以和你一起谈谈诗了。”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篇之八

【品悟】

有意思,子夏又出场了。子夏即卜商,就是那个在《学而篇》里说过“贤贤易色”,在《为政篇》里孔子对他说过“色难”的大弟子,看来这位同学对色是情有独钟,又用眼花缭乱的顔色来请教老师了,看看这回老夫子给他什么顔色看。

子夏找了一首古诗来问老师,这首诗被孔子编在《诗经卫风硕人》中,子夏问的是其中三句诗,不过第三句在流传下来的《诗经》里找不到了,不知什么时候佚失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翻译成白话诗就是:浅浅笑靥真姣好,明亮双眸传深情,素雅淡朴更绚烂。这是描写卫庄公夫人庄姜初嫁时美丽绝伦的诗句,庄姜是齐庄公的女儿,标准的美人胚子、名门闺秀,又是著名的才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有人认为《诗经》十五国风之一的《邶风》中开篇五首诗是她所作。

庄姜出嫁时很是风光,但不幸的是由于婚后无子,遭到冷落,生活并不快乐。这三句诗集中形容了庄姜巧笑、美目、倩盼的美丽容貌,并指出她因素雅的色彩而更显出绚丽。至于到底是哪里素雅,有人说是她的服饰素雅,有人说是她美丽的脸蛋上略施素粉,从而更显出面容的绚丽无比。反正也说不清,无法考证。

子夏读了这三句诗,不知是真的不明白,还是有意要为难老师,竟像是被美色搞迷糊了,弄不懂为什么白色让美女更绚丽。所以就请教孔子,问这诗句是什么意思。孔子呢,似乎对他的提问没多大兴趣,也没给他讲什么大道理,只是淡淡地回答了四个字,“绘事后素”。“素”,白色。意思是说,徒儿啊,画画的事你懂吧,最后是上白色。

孔子似乎轻描淡写的回答,子夏听了却琢磨开了:画画先要把各种色彩在画面上布局好,最后再用白色线条加以构勒,这样形象就生动起来了。这位对“色”有着天生敏感的弟子一下明白了:美女再美,如果没有因礼养成的内在气质,那也只是徒有其表的花瓶。礼像白色一样,乍看平平淡淡,但放在五彩的顔色中一比较,原本看不明白的色差,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礼能使人身上原有的美质得以展现,把美好的事物衬托出来。老师是以素喻礼,所以马上就心有灵犀一点通,说:“礼后乎”,礼不也是后起的事吗?

孔子听了感到非常震撼,开心极了,连声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卜商你能够领会并发挥我心里的意思,太好了,可以一起来谈谈诗了。“诗”指《诗经》。“起予者”,“起”,启发,这里强调子夏不但能正确领会,还能加以联想和发挥;“予”,我,孔老夫子。“商”就是子夏,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

由此可见,圣人的内心是孤独的。孔子在整理《诗经》时尽心竭力,费了一辈子工夫,而要想找个能一起谈谈诗的人,真的很不容易。对于诗,关键要有悟性。经孔子认可,能够谈谈诗的学生仅有两个,一个是子贡,一个是子夏。子夏是孔门弟子中文学科的高材生,身边出现这样一位弟子,老夫子心中一定感到非常欣慰。宋代学者谢良佐说过,“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故皆可与言诗。”孔子的教育方法妙就妙在这里,对于这位和“色”十分有缘的得意门生,总是会用“色”去诱导启发他,这次用的是素雅的白色。

“绘事后素”。“绘事”,绘画的事;“素”,白色。后人的理解,分歧出在“后”字上,“后”有多种解读。一种认为,古人绘画,先以彩色布局,再以白色钩勒。另一说是古人绘画,先要以白色打底,然后再上彩色。也有人认为,“素”指素描,先以素描构图,然后设色。还有人干脆认为,在古代未发明纸张以前,古人用生绢写字作画。素就是没有染色的丝绸,是本白色的。绘画就是在白色绢帛上施彩。

以上几种解读,对“后”字的理解完全不同,要得到正解,还得回到孔子那个春秋时代,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时画画的材料,首先要排除纸张和棉布,中国出现白色的宣纸,那是宋代以后的事。棉布也是没有的,中国棉布生产最早始于东汉时期,但由于棉花种植极少,棉布极为罕见,直到宋末元初,才开始普遍起来。

春秋时代的绘画,一种是壁画,这是最古老也是数量最多、规模最为巨大的,由史前的洞窟和摩崖壁画发展而来,绘制在泥土和石灰浆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也有画在木板上或石板上的。周代王室在明堂的墙壁上,宫室的虎门上都有壁画。第二类是在丝织品及麻、葛等植物纤维织品材料上作画,主要有画在较细密的单丝织成的绢帛上的帛画,战国帛画曾有出土;第三类是在各种漆器上的绘画,这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油画。此外,还有在雕塑、青铜器、皮革上的绘画。

总体而言,当时的绘画材料,底色大多不是白色,即使是本色的丝绸,也是略黄的乳白色,没有洁白的。所以在没有白纸的年代,古人作画,白色顔料是极重要的,对它特别重视。因为白色是最洁净、最明亮的顔色,必须放在最后施色,否则就会被其它色彩渲染而显不出鲜明来。在画作将要完成之前,最后上白色,画面的美丽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也就是说,白色使美更绚丽。

这一点也可从现存的古画中得到求证。随着时代的久远,不管是绢本还是纸本,大多会变暗变黑,但其中涂有白色顔料的部分,却仍然鲜亮。由此可知,所谓“绘事后素”,原是古人绘画技法中基本的操作步骤,也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只是因为后人所处时代的不同,反而把常识性的事情弄得扑朔迷离了。

还有一个问题。子夏说“礼后乎”,礼在什么之后?对话中并没有明说出来,像是打了一个哑谜,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这倒不是师徒俩故弄玄虚,而是师生之间对于人生体悟有着内心的共鸣,因而心照不宣。虽然历来注家给出过许多不同的解释,但还不如让它保持神秘,让后人从《论语》中去慢慢品悟礼的真谛。

记住这个内涵丰富的成语:

绘事后素

【本文为文化学者乐道也长篇系列原创作品《回到春秋读论语》,八佾篇第八章《绘事后素》,未经授权,欢迎大家转发。如需阅读作者已发文章,请加关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