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明知故问丨第28届摄影国展作品赏析(二十三)纪实组照

明知故问丨第28届摄影国展作品赏析(二十三)纪实组照

时间:2023-09-24 10:35:02

相关推荐

明知故问丨第28届摄影国展作品赏析(二十三)纪实组照

辽宁省-王旭

《T台·Time》

整个组照以T台time为题,本身time的含义就不仅仅是时间,这组照片没有聚焦时装秀的高光时刻和通常大家看到的聚光灯下的T台,而且采用黑白组照,弱化耀眼灯光和华丽色差,让目光更聚焦到作者想让大家关注到的主题上。作者更多的呈现的是T台外的时间,一个人们的众生百态,为了谋生、为了未来的时间。这组照片在大时尚的主题下,选择了不被关注的小切口,来讲述T台人的故事。

第一张中景。画面焦点在右侧抱着玩偶的孩子,整个画面左侧的热闹和右侧静静等待的孩子形成视觉反差。要思考的是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在T台秀场的角落,她的父母在哪里,她紧抱的动作显示了孤独和无助感。

第二张中景俯拍,作者镜头对准地面。一方面通过远处的灯光形成光影的纵深空间感。另一方面通过人的腿将画面的焦点向下延展。视觉焦点在偏右下的两双高跟鞋上。这在说明后台模特并非时刻穿着高跟鞋,他们也需要休息双脚。

第三张全景。画面焦点在左侧正在补妆的模特。在T台的幕后,模特们正在化妆,一束照明灯的光线不够,工作人员正在用手机给模特补光。这说明了后台的简陋,也说明了模特在后台也要做着准备工作而没有休息。左侧台阶上还坐着一些人正在刷手机,比较吸引人的是下方这位手撑脸的女子,表情显得很无助,这是画面情绪的引导点。

第四张中景。匆匆闯入画面的人物增加了画面的紧张感。而坐着的三位女性,刷手机休憩则说明了人物寻求休息和放松的状态。这在暗指模特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同时狭小局促的空间也说明在光鲜亮丽舞台的背后,其实并非我们认知的那么美好。

第五张特写。通过镜框形成框式构图,真实的人物拍成虚幻,而镜框中的模特美丽动人却不是真人。这也是在诉说我们看到的并非真实的。所有美丽的背后都需要足够的付出。

第六张中景。画面焦点在门框里正在做头发的模特身上,但引申焦点在门外残缺的模特身上。这是一种暗喻的空间对比。画面左侧离去的女性也暗指了落幕后的离开。

第七张俯拍特写。脚部和鞋子在画面中形成对角线。白色的地面将深色足部衬托出来,突出了足部轻微变形的特征。这在说明模特的职业伤害和艰辛,这是很细心观察才发现的细节。

第八张中景。黑色的舞台下方和亮色T台形成对比。台下1个观众和台上模特形成对比。台下观众并未看着模特则将画面情绪的落寞提升。这是在诉说T台并非众人关注,可能只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第九张全景。站立的模特形成重复构图。蒙住模特上半部分,一方面是为了让画面聚焦到模特的足部,跟前面对应。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蒙住的纱布产生关联想象,比如我们记住了T台并记不住每个模特,我们只看见了光鲜亮丽,却看不见幕后的艰辛。

这是一组具有思考深度的纪实作品。黑白影调的处理较好地突出了画面的主题,辅助了视线聚焦。如果是彩色作品很容易被纷繁的颜色和灯光所引导。作品以T台为主题,着重通过模特的足部,结合时空关系来讲故事,呈现T台那些常人没有关注的时间片段。这是非常巧妙的一种方式。作品也比较注重景别的变化,几个特写非常清晰的说明了要表达的目的。而图1、3、4、8、9则很好的引发了思考。作品题目将中式理解和英文单词进行互动,这也是比较好的做法。

辽宁省-王旭

《画·话》

这又是一组偏艺术风格的纪实作品。虽然画面的构图和形式非常的简单,但第一眼呈现的视觉效果却完全不同于普通纪实作品。带着思考我们一同分析。

第一张,窗外的光照射进来,在内壁留下光影。外面的暖阳和白雪说明了是寒冬。

第二张,大雪化去,竹林露出绿色,显露出生机。

第三张,绿色的竹叶深入窗内,虚幻的影子代表着生长。画面右下方隐约的墙壁跟窗外的绿色相互呼应。

第四张窗口变化,一方面是让画面形成变化,不至于一成不变。其次室内光线也在加亮。窗外的景物绿色黄色参半,表示向秋天过渡。

第五张,窗口内部光线变得更亮,但是窗外的景色完全进入秋季。

第六张,窗外呈现深秋的景色,光线也从最开始的右下角,转移到左下角。

第七张,在灰调的深秋后,开始逐步转向冬天,虽然画面窗口下半部分是绿色,但是树枝的凋零说明了真实的季节,这里其实是在做一个情绪表达的起伏。

第八张,冬天的景色,作品到这里做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第九张,绿色植物、干枯树木、建筑,以及室内的光影。这是在做一个延展,暗喻人类同自然的相互影响。

第十张,近景枯黄植物和远处绿色树木对比,右侧建筑的出现寓意人类干预。而枯萎靠近画框是眼前的屏障。

这组作品构图简单,空间变化不大,实际场景变化也不大。很容易让人陷入思维误区,这到底在讲什么。但实际这组片子亮点非常明显,那就是思想呈现。标题《画·话》首先就非常让人思考。其一《画·话》外在形式像画框里的一幅幅画,同时暗指画画,意图说明这是一组绘画思维的作品。其二“话”暗指变化,从图片中冬天再轮回到冬天,这是一种变化,还有人类给环境带来的变化。其三这组作品呈现的是大自然的语言,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试图通过无声的话来阐述作者对自然更迭的认知,更想说出我们人类对自然的改变。整组作品隐含表达较重,并不容易理解。但是图片内在逻辑联系还是存在的。在窗户这个基本外框下,框里和框外都是画的一部分,不光要注意差异化的表达,更要注意思想的传递。目前看这幅作品思想传递上偏单一,还有很多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标题呈现出来。

内蒙古自治区-李景伟

《冰天雪地建大桥》

这组作品以中国建设为呈现点,选取了桥梁建设为方向进行呈现。并且关注到北方特定气候条件下的桥梁建设,这就避免了跟南方桥梁建设雷同的可能。

第一张中景。桥梁结构的斜向透视正好处在对角线上,左侧人物位于黄金分割线焦点。蓝色调的天空河水映衬了穿救生衣的人。水面漂浮的冰雪说明了冬季的天气。天空中还有一道飞机掠过的痕迹。

第二张全景。三分法构图,远处桥梁施工正处在分割线上。太阳将天空和下方地面水面渲染成红色。这张作品本身没问题,但是放在整组照片中色彩有些太红火,整体感觉并不是太好。

第三张中景。同样是三分法构图,从上方垂下来的挂钩和工作平台以及人物呈倒T型构图。水中的浮冰和水面形成了反差呼应。

第四张全景俯拍。斜对角的构图,画面焦点在右侧起重吊机上。冰雪水面将环境衬托。

第五张全景。三分法构图,其中吊机居于画面中间,与右上角和左中桥梁施工架构相互呼应。蓝色天空映衬地面的冰雪。

第六张中景。三分法画面,夹杂斜向透视。人物和下垂的机器形成三角呼应,太阳的光芒从机器的下部透出,形成星芒。人物的动作感也是比较好的。天空中斜穿而过的飞机气痕增加了画面的信息。

第七张近景。三个人物在画面中形成错落关系。向远处纵深的铁结构,增加了透视感。在前面基本是全景的情况下,这里来张近景,比较好的突出了建桥工人。

第八张全景。太阳从桥梁的左侧透出,人物则跟桥梁以及太阳形成呼应。这张照片左部略显重。图片左上角的白线比较巧妙。

整组作品将视角集中在冬季冰雪覆盖下的大桥建设。比较好的是,注重了景别的变化,注重了桥梁建设过程中不同的角度。也有特写。整体跟题目的呼应度比较好,也寻找了比较难拍摄的时间段,这都是加分项。不足之处在于画面整体变化较为单一,缺乏主打的图片。其次特写偏弱,特别是关于建桥工人的表现偏弱,整体还停留在大风光、大建设的角度。其三冰天雪地建大桥的困难感不足。针对这种照片,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一拍了之,也不能只是等着天气好的时候,去拍光影效果。我们更应该关注建桥的过程和难点。光影只能让画面好看,但是打动不了人的内心,只有具备情感的故事、场景,展示人与自然抗争的力量,才是真正打动人的。

11月2日 虞旻子于明知故问

虞旻子,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湖北省摄影家协会驻会负责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指画第三代传承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员。美术作品在湖北省美术馆举办“指墨百年——虞氏三代人画展”。获得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抗疫先进个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