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一部叙事抒情紧密结合的佳作——简评长诗《晏子》

一部叙事抒情紧密结合的佳作——简评长诗《晏子》

时间:2020-04-21 05:56:58

相关推荐

一部叙事抒情紧密结合的佳作——简评长诗《晏子》

一部叙事抒情紧密结合的佳作

——简评长诗《晏子》

文 | 耿建华

《晏子》是马晓康的近作。这部长诗用诗人眼光透视了历史,塑造了晏子这位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的生动形象。晏子历经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年。他的事迹不仅载入史册,亦流传于百姓口中。马晓康查阅了大量史料,从中提炼出写作素材,并加以诗人的想象,不仅写其事,而且写其心,使这位2600多年前古人鲜活地站在了读者面前。

写人当然要叙事,写诗自然要抒情。这部长诗把叙事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晏子形象立体多面地展示出来,尤其是对其内心的诗化表现更为成功。

齐灵公时晏婴为上大夫。晋国伐齐,齐军大败,灵公跑进临淄,晏婴劝阻,灵公不听。书中用《与灵公书》一章叙写这段史实,着重刻画出晏婴内心的伤痛:“我的国君。这些接连丢弃的城池里/有没有哪一个是在您的大梦中的呢?/赌上太子的性命,也换不来齐国的尊严 /我绵软的齐国,任凭晋国宰割/会盟,不过是变相的叩拜/众诸侯的饕餮盛宴里,并没有齐国的餐盘”。 他为懦弱的国君伤痛,亦为任人宰割的齐国伤痛。

庄公时,崔杼弑庄公,晏子没有殉死。诗中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让晏婴为自己辩护:“(我是国君的臣子,更是百姓的臣子/该死的不是我,该逃的也不是我/那么多习武之人却无法匡扶社稷/享用勇爵却不能尽忠的人/枉死在沙场上,不能魂归故里的人/被陷害的人,冤屈的人饮酒作乐的人,淫糜的人……)”。马晓康不仅是在复述历史,而且也在反思历史,他通过晏子的内心剖白,把埋藏在历史深处的人性挖掘出来。这样的写法才是诗的表现。

晏子使楚

这部长诗还表现了马晓康出色的语言能力。他的叙事是诗化的、意象化的,他的抒情也是诗化的、意象化的。

他这样描写齐庄公被杀后的齐国:“他们在太庙前挖下一个大坑,企图倒装整个天空?/把白云填进来,把风也牵进去/雨水也流入大坑,但绝不汇聚成泽/他们不会说,这大坑/其实是给他们自己准备的简易墓地”。他把此时的齐国比作将要连根拔起的大树:“狂风吹散了大雨,吹散了所有信誓旦旦/齐国的社稷摇摇欲坠/这座江山的大树就要被连根拔起……/(一个预言的结束/是另一个预言的伏)”。

“大坑”和“树”的意象准确地表现了当时的情境。

再读这些诗句“储备三年的雪,可以煮沸多少心事/我只想将真实的阳光播撒/寂寞时,就想一想巍峨不动的泰山/失意时,就想一想奔流不息的黄河/”。意象化地呈现出要想大有作为的晏婴的内心潮动。

一部长诗结构也很重要。结构不精心设计,就难以建筑起诗歌大厦。这部长诗除了序诗,分成了内篇、外篇、终结篇、追问篇四大部分。内篇分为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大章,重点突出了齐景公,因为这是晏婴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时期。这也是这部长诗的华彩乐章。外篇则写了与晏婴有关的三个人叔向、梁丘、孔子,进一步表现晏婴的治国之道和内心世界。终结篇通过两封书信,晏婴反思自己的一生,富有人性深度。追问篇是作者对历史发出的追问和思考。

《晏子》是一部难得的叙事与抒情结合的很好的力作,也是一部富有创新性的历史抒情诗。马晓康为历史人物长诗的写作打开了一扇大门。我很期待着他下一部新作问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