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走红 Q1的这四档节目是否解决了你的“文化饥渴”?

“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走红 Q1的这四档节目是否解决了你的“文化饥渴”?

时间:2020-10-27 19:46:13

相关推荐

“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走红 Q1的这四档节目是否解决了你的“文化饥渴”?

导语

在众多热播的电视节目中,文化类综艺节目显然是一股“清流”。不过没有想到的是,观众的热情却很高,口碑和收视率双丰收的背后,显然是文化类综艺极强的“创新”意识起了作用。

作者|爽子

,中国综艺市场迎来了新气象—“文化类综艺”。《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为首的一系列文化类综艺开始纷纷出现,并且一经播出便获得了市场和观众的好评,更被赞体现了电视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也被管理部门赋予了引领文化自信和自主创新的示范意义,这着实掀起了一个不小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收看热潮。

映衬着这股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文化类综艺节目数量就已经超过了50档。据悉,在这个数字还将上调至60档。而就目前第一季度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播出情况来看,光是在口碑和播放量上表现优异的节目就有 4档,内容也基本涵盖了展现:诗词、书信、珍宝、器物等不同方面。

品味“情怀”“家国”“历史”

《经典咏流传》

导演: 田梅 / 王宁

主演: 撒贝宁 / 庾澄庆 / 曾宝仪 / 康震 / 王黎光

豆瓣评分:8.9

小鲜点评:歌太好,嘉宾都不用说话了,央视爸爸教你做人系列。

《经典咏流传》是响应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产生新的先锋文化,开创文化节目2.0时代“的文化产物。在春节期间播出的三期中,其短视频全网播放量就已突破1.5亿,豆瓣评分8.9,57篇微信相关文章均阅读量突破10W,总曝光量约4亿。其中王俊凯的《明日歌》、王力宏的《三字经》、沙宝亮《送别》等节目相关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甚广。

单从节目形态来看,《经典咏流传》的流程其实并不复杂,每期节目改编五至六首经典诗词,并由流行歌手、原创作者、普通人等担任传唱人,并在演唱前后加以简单的释义介绍。从《登鹳雀楼》到《墨梅》、《定风波》,中国古典诗词以流行乐曲的面貌别样呈现,带给观众们不小的感知冲击,而这也是这档节目最大的看点。

一改古诗词晦涩、沉闷的印象,用流行乐曲和明星歌手加以包装辅助,让古诗词重新焕发了活力,更赋予了它们“混搭”的魅力,无形中扩大了传播。由于诗词转化成音乐的过程要历经很长时间的筹备,因此几乎九成以上的歌曲改编都来自原创,节目中除了专业歌手,还出现了不少“素人”。并且基于中国人对于古诗词文化的底蕴和情感,这些“原创古诗词歌曲”很容易就会被接受,并且利于传播。

诗词歌曲本身就具备韵律和美感,更何况早期的诗乐(歌)舞更是固定配搭。因此,《经典咏流传》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种“返璞归真”,“咏”字一语双关,既是经典古诗词以咏唱的形式展现,又是再次激活它们永流传。结合音乐将古诗词推陈出新,用歌声带来了一场诗词文化的复兴。

《信·中国》

导演: 朱军

编剧: 程禹

主演: 朱军 / 杨烁 / 杨洋 / 张少华 / 蒋勤勤

豆瓣评分:7.7

小鲜点评:“不立功,不下战场”应该被很多人记得……

与《见字如面》中朗读的书信不同,《信中国》将“信“的领域与方向进一步进行了精准的定位和刻画,集中展现了从19建党至今近百年来收录的2000多封共产党员书信中精心甄选的50多组信件。该节目一经播出就取得了收视1.066,全国网收视0.93的好成绩,更是创了文化类节综艺目的历史收视新高。

在该节目的内容构建上,节目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将书本上英雄形象的遥远记忆拉回到身边,用观众能够感受到的情感,将书信文字中展现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形象鲜的呈现在人们眼前。并且为了更好地拉近书信与观众间的距离、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信·中国》还采用了潘多拉魔盒的立体投影技术,为每一封信都设计了一个独特的空间展示平台,让一位位前辈党员与“信使”对话,制造出了恍如隔世的视觉感受,而这也是国内综艺节目首次使用该技术。营造了裸眼立体3D的视觉效果,使观众能够完全沉浸在书信的时空里。

据悉,《信中国》通过8个月的策划,4个月的录制,近一年的时间,才从2000多封信件中,最终甄选出50多组信件,并根据写信人的年龄、性格、背景等,挑选了最适合的“明星信使”,最终定位到李幼斌、吴京、黄渤、蒋勤勤、杨洋、张艺兴、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等60多位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家和演员身上。

在已播出的两期节目中,明星信使们倾情念读了朱德、黄继光、江姐、聂荣臻、瞿秋白等优秀共产党员的信件,并且引发了社会各界“自来水”的联合打Call,作为一档“根正苗红”的红色主旋律文化综艺节目,《信·中国》做出了一个最好的示范。

寻根“器物”、“匠心”

《非凡匠心2》

导演: 彭婉笛 / 车溢峰

编剧: 杨芹 / 韩松落

主演: 张国立 / 海清 / 朴树 / 周一围 / 任贤齐

豆瓣评分:8.9

小鲜点评:文案满分的“纪录片综艺”。

《非凡匠心》是一档定位为匠心文化体验类的综艺节目,由张国立担纲“匠心传播大使”,并邀请了数位嘉宾深度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节目自第一季播出以来就受到了广泛好评,豆瓣评分8.8,而第二季口碑更是进一步攀升至豆瓣8.9,不仅如此,该节目的相关话题和节目短时频更是得到了共青团中央、紫光阁等官方微博的点赞,收视持续霸榜季播节目第一名。

在《非凡匠心2》中,龙泉宝剑、宣纸、吉州窑木叶盏、定坤丹、马头琴、扎染、皮影戏、铜雕、骑射、弓箭、泥塑等中国传统技艺及其传人相继亮相,并创新性地采用了24小时不间断记录的方式。对此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曾点评称:“电视综艺的原创力,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体察,这个节目值得期待”,北京大学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也公开点赞:“这季节目以匠艺为媒,让巨匠、明星相互碰撞,让节目的文化内核变得生动丰满”。不仅如此,广电总局还专门刊发了评论文章《一技、一生<非凡匠心>懂得如何“以物传情”》,肯定了《非凡匠心2》 “以物传情”的立意与精神。

作为一档风格独特的文化体验类真人秀,《非凡匠心》将一些鲜为人知的传统技艺展现在观众的眼前,通过新老匠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加入明星的体验感受,使得节目在有文化深度的前提下更是颇具看点。将匠人匠心与匠物匠艺相结合,见证工匠精神的塑造,以工匠热血,为文化续生命,向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匠心工艺中所铸造的精神力量致敬。

自从《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之后,网络关于“匠心”的关注度便被点燃。《非凡匠心2》将传统文化与娱乐元素相结合,并以节目的形式进行呈现,彻底地盘活了人们心中的文化信仰,树立了文化自信,而这也是这档节目收看过的人都叫好的原因所在。

《国家宝藏》

导演: 于蕾

主演: 张国立 / 李晨 / 王凯 / 梁家辉 / 刘涛

豆瓣评分:9.2

小鲜点评:“国家宝藏版演员的诞生”,教科书般的综艺节目。

《国家宝藏》是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该节目讲述了中国9大博物馆中27件镇馆之宝的渊源故事,与《非凡匠心》一样由张国立老师担任001号讲解员,并邀来李晨、王凯、梁家辉、刘涛等演员担任国宝守护人。虽然节目题材听起来有些“正经”,不过其表现形式却十分灵活,融合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表达,将演播室录制内容与拍摄的文物纪录片以及演员们精彩演绎的小剧场相结合,多维度、多角度地为观众讲述每件国宝背后的故事。

据悉,《国家宝藏》由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创作打磨时间长达两年。节目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等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的27件文物珍品。以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而《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敢于创新,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节目采用的情景剧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使观众在感受着器物之美的同时加深了对于文物和历史的了解。正是因为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才让节目更加打动人心,更加能被年轻观众所接受。

“创新性”是综艺节目赖以生存的原动力

综艺节目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初现端倪,从早期的《正大综艺》到《快乐大本营》再到如今花样繁出的《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等等,文化类综艺节目一直属于空白领域。而如今,诸多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出现,适时的突破了综艺市场的瓶颈和僵局,这不仅得益于政策的优势,更得益于众多综艺节目制作者的思考。

《经典咏流传》、《信·中国》、《非凡匠心》、《国家宝藏》能够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佼佼者,自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不过归结其共性,也是很明显,那就是“创新性”。将抽象的“文化”一词,掰开了,揉碎了,形象生动地展示给观众,为文化的灌输和传递构建了更易于人们接受的桥梁,戳中了人们内心对于“文化”的情感基础,拉近了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而这些,极大程度的调动了观众们的观看“兴趣”,迎合了当代观众的审美和收看习惯。

当然,作为文化软植入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各家节目独特的节目形式也是使观众们能够在诸多同类型节目中最快甄别出该节目的独特之处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例如《国家宝藏》将“演绎”和“讲解”相结合,《非凡匠心》聚焦“匠人匠心”着重打造体验式镜头感受,《经典咏流传》将旧词新唱,这些都是一种全新的节目模式改造。不过相比之下,《信·中国》在节目形式的改造方面似乎表现的就没其他几档节目突出了,而“信”的概念也被《见字如面》系列抢占了先机,因此评分和收视一直维持在中等水平,(朱军老师估计要好好思考一下节目后续的发展问题),但是节目的所传递的情感和理念还是很经受得住琢磨的。

除此之外,四档节目也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明星加持大法,自带流量的明星们个个都是行走的宣传利器,随便参与一个节目都可以话题度不减,更何况是精心打造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而提到精心打造,幕后团队精良的制作和节目现场灯光舞美等等的打造更是保障节目能够呈现最好效果的重中之重了,毕竟曾经许多节目粗制滥造、乱剪辑现象严重,因此,能够保障观众赏心悦目的看完一期节目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感谢的事了。

在如今同质化和copy现象十分严重的综艺市场,文化类综艺节目无疑是一股“清流”,滋润着广大观众“文化焦虑”的急躁内心,更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口味。不过,随着这股清流的越来越澎湃,重蹈“同质化”覆辙的危险却也时时存在。因此,鼓励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出现,提出对于这类综艺节目的制作要求和审美标准才是我们最急迫需要做的事。而回顾第一季度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表现,可以说是超出了期待了,不过,珠玉在前,后来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才能超车前作,这也对广大制作者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者

爽子

十九线编辑,二流厨子

听说韩雪在《我是大侦探》中上演了手撕墙壁

《热血街舞团》正面刚《这就是街舞》,剧情解锁式玩法与原始街头舞蹈的对战

《声临其境》:质感综艺养成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