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一副对联 几首诗曲 《红楼梦》怎样启示人生?

一副对联 几首诗曲 《红楼梦》怎样启示人生?

时间:2024-04-01 13:54:26

相关推荐

一副对联 几首诗曲 《红楼梦》怎样启示人生?

曹雪芹沉痛地用最通俗的语言,把人生“一堆荒冢草没了”的无奈,清晰而透彻地书写出来。

《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自述的一首诗:“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意旨本甚明显,然而作者却故作曲笔:“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处身于文字狱盛行的时代,这样的曲笔自有其苦衷。所以把反话正读,正正就是作者的原意。

原意是什么?无非就是以“闺友闺情”(“红袖啼痕重”、“情痴抱恨长”)来“怨世骂时”了。作者所怨所骂,其实并无悱恻愤慨,也不过是把人情世态做个平铺直述罢了。诗的首两句已清晰陈述:是的,浮生不用奔忙,因为盛席华筵终有散场之时。无论你过得是怎样的人生,纵有千般悲喜,终极计算,也不过幻梦一场而已──而这,也是整本《红楼梦》最简洁的主题。

一个大家族的破亡,作者不是要你只看它破亡的过程,而是要看当中有什么人生的启发。

小说的第二回,很巧妙地透过贾雨村的见闻,进一步强化这个题旨。这时贾雨村到了一个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前额题“智通寺”,门旁有一副旧破的对联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贾雨村一看就知“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是这部伟大小说的作者有意透过这两句浅近的说话来给人生作启迪,因为身后有余而不忘缩手,就是恋栈人生的名利以至淫欲,最终只能趋于败亡。曹雪芹把这座寺庙名为“智通”,当中就有深意。

或者觉得只是两句联句,还不足以道尽人世间的伤感,那一整首的《好了歌》,不就透彻地把人生世相无情地鞭挞吗?也是出现在小说第一回的这首诗,把人类既想做神仙,但却忘不了功名、金银、娇妻和儿孙的矛盾心情深刻地揭露。功名和金银是身外物,娇妻和儿孙是人伦,两类东西把人生中的主要渴求概括一起。你在清醒时很珍爱这些东西,但只要你两脚一伸,就会变成“一堆荒冢草没了”、“及到多时眼闭了”、“君死又随人去了”和“孝顺子孙谁见了”。在这无情的宿命下,面对名利和人际关系,适当时候“缩手”,或许是最有智慧的回应。曹雪芹是如何沉痛地用最通俗的语言,把这人生的无奈,清晰而透彻地书写出来。

其实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注”也很深刻,其中尽是盛衰的对比:“陋室空堂”对比“笏满床”、“衰草枯杨”对比“歌舞场”、“脂正浓、粉正香”对比“两鬓又成霜”、“黄土陇头送白骨”对比“红灯帐底卧鸳鸯”等。何况人的际遇,“金满箱、银满箱”可以“转眼乞丐人皆谤”,甚至堕落做强梁、流落烟花巷,也会是你的宿命。千般运遇,最可叹的是“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了。

《红楼梦》的主要角色,没有多少个有好下场,尤其是当中的女性,特别是号称“金陵十二钗”的,除个别少数,都经历了悲惨的人生。曹雪芹透过警幻仙子新制14支《红楼梦曲》,把各人的遭遇作一概述,而第14支则是整个大家族的总结:“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这些遭遇,你可以套入作为某人某角色的预示,但总计说来,又何尝不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总概括?最后的下场,是“好一似食鸟尽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现实的人生又会好多少?

有没有解脱方法?整部《红楼梦》,一僧一道神出鬼没,或许小说作者也在其中彰示了人生的方向。还记得两个人物的解脱过程吗?第一个是甄士隐。“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第二个是柳湘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不是人人要出家,但这种看破和放下,是那个时代人类避免走上生活绝境的一种逃遁方式。这些人的行为或许未必可作“参考”,但想想“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两句话,聪明的人总可理解。再想远些,“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就不会太执着人世间虚浮的利益。在未到不能回头的时候,有这些顿悟,或许是一帖生活解窘的良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