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从《木兰诗》看北魏的兵役制度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从《木兰诗》看北魏的兵役制度

时间:2019-10-11 12:41:10

相关推荐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从《木兰诗》看北魏的兵役制度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又名《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北朝乐府诗歌《木兰诗》节选

《木兰诗》里面有两句说“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有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有战事,国家就能派人拿着名册,直接找到木兰家,征召她父亲入伍呢?还有,既然是替国家出征,为什么要自己买马和马具呢?究竟木兰家是什么身份呢?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就是今天咱们要讲的,作为游牧民族的拓跋北魏入户中原后的兵役制度。

北魏王朝时期实行的兵役制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兵性质的世兵制,另一种是民兵性质的番兵制。

职业兵性质的世兵制

北魏初期,因为鲜卑拓跋本身氏族部落的特点,实行的是部落兵制。后来北魏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学习总结魏晋南朝经验,也逐步开始实行世兵制。世兵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军户、民户分离,军户被统治集团强制实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代当兵的兵役政策。而北魏世兵制下的兵源主要就来源于原来拓跋鲜卑的部落兵。

后来这些部落兵随着拓跋北魏入主中原,一部分演变为中兵(台兵)即侍卫兵,另一部分变成散布于沿边军镇和内地州镇的镇戍兵。他们世世代代当兵,类似于魏晋以来中原王朝盛行的世兵制中的“兵户”,又称之为“军户”。

所谓“军户”,就是世代当兵,以当兵为职业的家庭,所以军户的后代也是军户,一生出来就有身份登记,国家有战事,就得入伍服役。因此,我们根据《木兰诗》的描述来推断,木兰家很可能就是军户出身。

鲜卑铁骑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作为游牧民族的鲜卑人骁勇善战,在北魏政权成立之初,为了不让北方的汉人拥有太多的军事力量,北魏官方规定只有鲜卑人才可以当兵,后来随着战事不断扩大,兵源吃紧,为了扩充军队,又规定被赐了鲜卑姓名的汉人也可以当兵。

北魏把全国的老百姓按户籍分为军户、民户等。而作为北魏的军户可以不缴纳赋税,也不用做劳役。但是相应的,没有仗打的时候军户就在家种田,如果一旦朝廷征召就必须去参军,家里的男丁无论老少都必须要去当兵。这也是为什么木兰在父亲身体不好的时候,即便女扮男装、甘冒奇险也要替父从军的原因,因为作为世袭军户,这是他们无法规避的义务。

花木兰代父从军

军户是世袭制的,假如木兰真的是男人,那么在她父亲死后,她还是需要继续承担参军作战的责任,而她的子子孙孙也是如此,作为世袭军户你也不可以改行从事别的营生。除了打仗,军户还负责城市防卫的职责。

因为军户免除了很多劳役也不需要缴纳赋税,所以北魏政府是允许士兵自带武器参军的。木兰会买战马、马鞍、鞭子等也是为了让自己在战场上拥有更好的武器装备。如果是比较穷的军户,没钱买装备怎么办?好办!如果你在战后活下来了,就可以自己搜刮战场,无论是敌人还是战友的装备都可以捡回来。北魏的军户们为了提升战场存活几率,一般都是奋勇杀敌,只要能在战场上活下来,给自己配备上更多更好的武器,那么下一次作战活命的机会就更大。

敕勒

世兵制的兵源除了世袭军户外,还有几个来源:一是罪人和他们的家属发配作军户,主要包括军官、流民、官员及其他平民;二是因叛逃而被抓回来的人,主要是指少数民族如敕勒等,除了被大量屠杀,剩余的便被发配到边镇或者内地州镇为兵户。如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六月,“北部民杀立气将军,衡阳公莫孤,率五千余落北走。追击于漠南,杀其渠帅,余徙居冀、相、定三州为营户(即军户)”。还有一种来源是被征服的各族人民。

民兵性质的番兵制

番兵制是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占领大片汉人土地之后开始实行的一种兵役制度。主要来自于各地的民户,民户定期服兵役,轮番更代,故称番代。

北魏初年,为了防止汉人力量做大,北魏政府规定汉人是无权服兵役的。如太武帝神麂四年(431年),尚书令刘洁上疏说:“郡国之民,虽不征讨,服勤农桑,以供军国,实经世之大本,府库之所资。”这里说的服勤农桑的郡国之民就是指汉人。

正在劳作的北魏民户

番代之制,为“八丁兵”、“十二丁兵”或“十五丁兵”(把境内民丁分八批或者十二批或者十五批进行轮换服役)。服役期限大概为一年。

《魏书.皮豹子传》记载,文成帝兴安二年(453年),在汉中与南朝宋军对抗时,皮豹子在向北魏朝廷的求援疏中指出:“臣所领之众,本自不多,唯仰民兵,专恃防固。其统万、安定二镇之众,从戎以来,经三四岁,长安之兵,役过期月,未有代期,衣粮俱尽,形颜枯悴,窘切恋家,逃亡不已,既临寇难,不任攻战。”

即显示了北魏前期的番兵制是一年一轮番,如果超出限期,就会引起民兵的士气低落,一年轮番的制度并不容易兑现。

北魏后期由于战争频仍,在宣武帝元恪景明初年(500年),已经是“汝颖之地,率户从戎”了。就是说在汝颖这个地方,甚至所有的民户全部参军了,没人种地了。这种情况也与北魏后期步兵占主要比重,而步兵又多是汉人充当有关。

三、其他兵役制度

世兵制和番兵制是北魏兵员的主要来源形式,除此之外,北魏政府还会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其他临时的兵役制度,如征兵制、募兵制、收编降兵降将等。因为不是常规兵役来源今天咱们就不多讲了。

北魏的兵役制度是由拓跋鲜卑的部落组织逐渐演变成熟的,其施行的世兵制和番兵制为北魏统一北方和巩固统治奠定了良好的军事基础。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柚子爱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