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解读及真题示例解析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解读及真题示例解析

时间:2019-11-14 18:49:50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解读及真题示例解析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必考题型,大多数学生在此题中失分比例较大,怎样减少文言文阅读失分,下面就从近几年来中考命题方面分析,结合真题解析方便广大师生掌握解答文言文阅读技巧。

命题解读

江西卷中考文言文阅读从2002年以来,材料均来自课外,而且均为人物传记的考查,所涉及人物很多与江西有所关联。从考查点来看,包括朗读节奏划分,词语解释,翻译文中重点的句子或理解句子的意思,词句或文段的整体理解、感悟或人物评价等。从题型来看涉及选择和问答两种题型。-考查比较固定,均设题5道10分:以选择题形式考同一个句子的节奏划分、两个实词解释、一个句子翻译、两个内容理解题。题量和分值有变,设题4道12分:划分句子节奏题的选项变为不同的四个句子,实词解释变为三个实词,句子翻译变为两个句子,内容理解题变为一道。预计江西省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仍会延续近几年的命题特点,继续考查课外人物传记,题量一般为4-5道,题型与近几年基本相同。

真题示例

【例1】 清官周忱[明]焦斌 (江西)

周文襄公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逐出其人。

己已之难,英宗既北狩,达虏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焚之,恐敌因粮于我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之,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白《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释】①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刺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已之难”。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虏。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筒称。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刺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无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里间事甚悉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案( )(2)恐( )(3)谢( )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解析】第1题考查文言断句。“说田里间事”动宾结构作主语,“悉”为谓语,“甚”为状语,因此,应该是“说田里间事/甚悉”。 第2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第3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正确解释。(1)生:使……活。(2)毕:完。去:离开。另外,省略成分翻译的时候需要补上。第4题考查筛选信息。作答时要先通读文本,了解周文襄公的所作所为,然后一一概括即可。

【答案】1.D2.(1)案卷,文书,卷宗(2)害怕,恐怕(3)道歉3.(1)(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好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忽”“生”)(2)周文襄公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抚”“毕”)4.判案,救粮,私访。

【参考译文】

周文襄公审判一个死囚犯,想要让他活下来却没有办法,只能忧伤感叹。让差吏抱来写好的案卷阅读,读了几万字以后,背手站立听别人读。(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好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于是释放了这个人。

己已之难,英宗已经向北逃亡,达虏将要进犯京城,扬言要占据通州粮仓,整个朝廷匆忙慌张,不知所措。商议的官员想要派人拿火把烧掉粮仓,害怕敌人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当时周文襄公恰好在京城,于是建议命令各个卫军预支半年粮食,命今他们前往取回,于是肩背粮食的人在道路上络绎不绝。不到几天京城粮食充足,而通州粮仓为之一空。

周文襄公做巡抚的时候,往来全都乘坐小轿,在驿站遇到村庄偏僻的地方,询访老百姓的疾病痛苦。五保有个叫王槐云的人,夏日月夜在林下乘凉。周文襄公到了以后,与他坐在一起,说起田里间事非常熟悉,不久随从到来,(王槐云)才知道他是巡抚,叩头道歉。周文襄公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

【例2】 (江西)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齧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汝谓我堪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場,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蓝田:名述,表爵蓝田候。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齧破/即吐之

C.谢无变/性粗强 D、事行/便拜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瞋( )(2)数( )(3)阙 ( )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曝之,又不得。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4.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析】第1题,划分朗读节奏时,一般依据停顿单位要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原则。句子中的“取”“内”是两个动词,应分属两个停领单位,应在它们的中间断开,即“复于地取/内口中”。第2题,可以结合语境解释。(1)“瞋甚”出现在第一则短文中,着重讲“王蓝田性急”,“瞋”体现了他性急、暴躁,是生气的意思。(2)“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在此情境中,“数”是数落、数骂的意思。(3)可以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略无阙处”中的“阙”通“缺”,用“缺”解释“恐不可阙”中的“阙”也可。第3题,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正确解释。(1)止:停。碾:踩。(2)堪:胜任。让:谦让。另外,省略成分翻译的时候需要补上。

第4题,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抓住文中关键句,如“王蓝田性急”“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等,抓住这些关键句子,王蓝田这一人物形象便跃然于纸上。

【答案】1.A 2.(1)生气(发怒)(2)数落(责骂) (3)通“缺” 3.(1)鸡蛋在地上不停地转圈,(他)又下地用木鞋的齿去踩它,又没踩到。(2)既然说(我)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现在看来你)到底比不上我。4.王蓝田吃鸡蛋着急生气,可见他是个性急、暴躁的人;他能忍让谢无奕的辱骂,可见他是个宽容的人;他受任尚书令而不谦让,可见他是个率真、不虚伪的人。

【参考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曾经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不停地转圈,(他)又下地用木鞋的齿去踩它,又没踩到。十分愤怒,又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谢无奕性情粗暴蛮横,因事和王蓝田不和,就自己跑到王蓝田那里数落他,破口大骂。王蓝田神情严肃地面对墙壁,一动不动。骂了半天,谢无奕走了。过了很久,王蓝田才掉过头来,问手下的仆吏:“走了吗?”仆吏回答:“已经走了。”王蓝田这才回到座位上。当时人们赞赏王蓝田虽然性急却能宽容。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蓝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能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蓝田感慨地说:“既然说(我)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现在看来你)到底比不上我。”

感烟地说:“既然说(我)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译让呢?人

家说你胜过我,(现在看来你)到底比不上我。”

【例3】 游大林寺 白居易 (江西)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朴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全唐丈》,有删减)

【注释】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已营建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的”化城”指化城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⑤迨(dài):等到。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华( )(2)造( )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的分析能力。文言语句朗读停顿的划分,可从语法和语音两

个方面去考虑。一般情况下,句子各成分之间应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应停顿,还须注意古汉语中的特定词语的完整性,如一些人名、地名、官位名等。该句中“此地”为主语,其后应停顿。第2题,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释义。“华”,联系”春华秋实”中的“华”,即可知其为“开花”之意;“造”,联系所学的“造饮辄尽”中的“造”,即可知其为”到,住”之意。第3题,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要注意句中的“环”“苍”“短”等词语的意思,最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组合起来即可。第4题,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把提。从文中的”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一句

可看出作者的行踪。第5题,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时,可从环境和众人的心态两方面去考虑。文中”大林穷远,人迹罕到”与“寂寥无继来者。差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两句,很明显地说明了”游人甚少”的原因。

【答案】1.B 2.(1)开花(2)到,往3.寺院周围多是清激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和清瘦的竹子。4.白居易一行从遗爱旱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5.①大林穷远;②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参考译文】

我和河南元集虛、范阳张允中……总共十七人,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西林寺,到达化城寺,在山顶憩息片刻,便登上香炉峰,夜晚留宿在大林寺。大林寺地处偏远,很少有人到来。寺院周围多是清激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和清瘦的竹子。寺中只有用木板搭盖的房屋和木质的器具,里面的僧人都是海东人。

因为山势很高,离地面很远,节气就比山下来得晚。这时候正是初夏,这里却好像是正月、二月。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山涧中的草还短着呢。人情风俗、物产节气,都和平原村庄大有不同。刚来时,恍惚间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因此随口吟出一首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不久环顾四周的墙壁,看见上面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个人的姓名和诗文名句。于是和元集虚等人感叹说:这个地方确实是庐山最美的地方。从驿路到山门,不到半天的路程,自从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个人来此游玩后,等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这里寂静荒芜再也没有人来。唉!名利诱人才会到这样的境地!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作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