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李白出蜀前 拜见了两位大人物 并写下了这首诗

李白出蜀前 拜见了两位大人物 并写下了这首诗

时间:2019-11-24 23:47:06

相关推荐

李白出蜀前 拜见了两位大人物 并写下了这首诗

开元八年,即7,此时的李白正20岁,学有小成,决定离开家乡,到成都游历一番。为什么选择成都?原因很简单,一是成都离他家近,且是繁华都市,风光绮丽,名胜古迹众多;二是因为司马相如。

来到成都,李白遇见了人生中的第一位导师——苏颋。

苏颋是当朝宰相,敕封许国公;同时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与兵部尚书燕国公张说齐名,人称“燕徐大手笔”。7,苏颋罢相,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白听闻后,拿上自己写的《明堂》、《大猎》两篇赋文,前去拜谒。

看了李白的两篇赋文,苏颋连连称赞,对李白说:“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说完后继续说道:“不过你现在虽然文采可观,可惜风骨未成,还需继续努力,四方游历,增广见闻,将来必定成大器,和你的同乡司马相如齐名也是很有可能的。”

正是听了苏颋的劝告,才促进了李白后来仗剑出蜀,著名唐诗专家詹锳说过:“设太白不经苏颋之赏识,或将终其身不出夔门,蛰居蜀地,度其豪奢生活而未必能以诗鸣。经颋之鼓励,太白方自觉为可造之才,而志气益加恢廓。”

见过苏颋,游玩成都后,李白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渝州。李白绕道渝州,只为了见一个人——李邕。李邕是李善之子(唐代读书人家里案头,人人都有一本李善注解的《昭明文选》),家学渊源广博,是著名的书法家,此时正任渝州刺史。

与见苏颋一样,为了见到李邕,李白也准备了自己的作品,都是一些诗歌,特别是自己模仿的一些沿途看到听到的俗歌俚曲。可是李邕不是苏颋,他擅长的是碑版文字,辞赋也还可以,却很少写诗,更不要说那些俗歌俚曲了。当他看到李白递交上来的“行卷”,置于卷首的便是《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没看几句,就丢在一旁了。

后来李白“温卷”,李邕才想起这件事,但并不想见李白,便派了一个叫宇文的小吏前去打发他,还赠送了李白一些钱财。李白听说后,拒绝了李邕的馈赠,并写下了这首《上李邕》的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少小就有大志,常自比大鹏,年少时曾写下《大鹏赋》,此诗的第一句便是借大鹏自比。大鹏想要展翅千里,需要借助风力。可是,谁才是能够让自己扶摇直上的“风”呢?

第一句写自己要鹏程万里,次句紧接着说道,这只大鹏即使没有风了,当他落下来的时候,仍然能够激起大风大浪。

第三句写自己放荡不羁,行事与他人不同。见到自己说的这些大话后(自比大鹏),大家有的不是鼓励,而是冷言冷语的嘲讽挖苦。也许这个世界从来就是这样的吧,少有雪中送炭,多是落井下石。在你富贵得意之时,他们趋之若鹜;可是当你失意潦倒时,他们不但避之不及,还常常落井下石。此时李白的内心,该是受到了多大的打击啊。

最后,李白说孔子仍然能够说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这样的话,而李邕却这样的轻视后辈晚学,实在可笑。李白似乎在说: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世师表,除了知识学问外,还有对后辈的赏识鼓励;而李邕呢,虽然当世有名,却轻视年轻人,成就也就如此了。

李白虽然才华超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这次外出游历,见到两位大人物,一位对他赏识不已,一位对他爱答不理,在褒贬之间,李白似乎更坚定自己该走的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