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千古名将——徐桂鸣作品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大赛金奖

千古名将——徐桂鸣作品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大赛金奖

时间:2021-02-23 02:19:23

相关推荐

千古名将——徐桂鸣作品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大赛金奖

第56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仿真植物及配套用品展于3月5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举办。

交易会至今已形成超过1000多家参展企业、3500多个国际标准展位、5000多个商品品种、数万件商品的规模,直接销售额及订货量达到数亿元,已有3万多专业买家到会参观订货,在行业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展会期间直接销售及订货金额屡创历史新高,实际有效地做到了“促进就业”“刺激经济增长”“稳固行业市场体系”“国际国内产业链双循环”。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追求高品质的艺术生活氛围也成为生活必需品之一。今年的展会还邀请来了雕刻工艺品(玉、石、木雕)、漆器、珠宝首饰、金属工艺品、抽纱刺绣、地毯挂毯、美术陶瓷、民间工艺品、工艺花画、工艺礼品、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等,品类繁多,琳琅满目。观众不仅可以在这里欣赏、挑选自己心仪的作品,更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带来的艺术氛围。

徐桂鸣、男、197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石雕刻发源地“后屿”。高级工艺美术师,一级高级技师,一级名艺人,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师从中国石雕艺术大师俞世英与著名雕塑家王则坚,毕业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擅长寿山石高浮雕,善于表现人物与自然生态造型,作品能将古与今艺术融一炉,结合传统与现代技法于在寿山石中,充分展现寿山石文化那无穷的魅力。历年来其作品在全国及省内寿山石作品大赛中均获奖项。个人传略及作品先后被辑入《中国国石候选石精品集》、《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续集》、《中国工艺美术》、《中国雕塑年鉴》、《中国当代寿山石艺坛娇子》、《中华瑰宝寿山石》、《寿山石大典》、《寿山石赏识系列全书》、《品石明志》、《艺术生活》、《雕塑》、《画界工艺美术》、《八闽名祠大观》等辞书与杂志中。另有《花开富贵》、《丝路绿洲》、《咏蛙》等作品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及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

评为全国青年优秀工艺美术家。10月,作为福建省工艺美术界代表,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赴印度金奈参加第17届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大会。8月,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出访俄罗斯,进行工艺美术方面的文化交流、技艺切磋。11月参加了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学习。4月入选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培训项目--中国工艺美术雕刻艺术研修班。6月入选參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研修班。3月荣获度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典型人物。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人才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

石雕套件-千古名将 现场获奖作品照片

“千古名将”获奖证书

现场作者与获奖作品合影

千古名将 赏析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不仅涌现出许许多多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更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将领。他们利用自己的胆识和谋略,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取得辉煌的战绩:有的生逢乱世,在战火烽烟中成就丰功伟业;有的临危受命,为祖国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有的在反抗外来侵略中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的辉煌业绩,为我们这个安定、统一、团结的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爱国热情,为我们增添了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坚定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决心。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中国历代出了无数将军,能称为“名将”的,不过一二百人。一员“名将”,能抵百万军队,是一个国家的保护神,一根“定海神针”。这九位名将,都是历史上战功赫赫,万世敬仰……

一,人屠——白起(战国秦)

作品材料:福建寿山荔枝冻石

白起(?—公元前257年),其先祖为秦国公族,故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秦穆公大将白乙丙的后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主要战绩: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此战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5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

公元前260年,秦国使用反间计,赵国由于已经打不起这样的消耗战,赵王遂决定更换作战将领,此时,赵国国内名将赵奢已经病逝,且国内已无可更换廉颇的老将,于是启用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赵王启用赵括并非只是因为秦国的反间计,赵括早年随父已经征战多年,有丰富作战经验,有勇有谋,并不是成语纸上谈兵那样一无是处,公元前280年,赵括随父亲攻打齐国,用释放俘虏、往城里抛粮食的办法,在一个月之内,拿下由最擅长守城的墨家弟子把守的麦丘城;公元前270年,赵括向父亲献策,打赢了阏与之战。

白起每次作战,战必求歼,整个战国期间军队共战死200万人,白起一人就歼灭了165万,无一败绩,被时人称之为“人屠”,后世称其为“死神”。

军事成就: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四大作战特点:

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二是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

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四是精确进行战前料算,不论敌我双方军事、政治、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应对手段等等皆有精确料算,无一不中,能未战即可知胜败(《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故而太史公司马迁称赞白起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二,兵仙——韩信(西汉)

作品材料:福建寿山荔枝冻石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主要战绩:

1、 汉元年(前206年)十一月,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章邯从废丘(雍都,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俘虏章平,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尔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2、汉二年(前205年),刘邦率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降汉。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军大败而还。韩信复收溃败之军与刘邦在荥阳会师,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刘邦兵败彭城之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刘邦派郦食其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豹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3、东进灭赵。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刘邦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馀,活捉代相夏说、破代。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4、妙计灭齐。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齐王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亲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号称二十万众。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不用此计,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5、垓下之战。汉五年(前202年),刘邦趁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约韩信从齐地,彭越从梁地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淮阳西北),楚军反击,刘邦大败而归。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听从张良之谋,划陈(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以北至谷城(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由韩信指挥此战。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安徽亳县城父集)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安徽灵璧南)退兵。

军事成就: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中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三,霸王——项羽(战国楚)

作品材料:福建寿山艾叶绿石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项羽至今为止一直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称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历史上有人称皇、有人称王,有人称侯,但却只有一个人担得起霸这个称号,那就是项羽。在国人心中,他是秦末一大猛将,也是最有可能问鼎之人,在他不算长久的生命里,他真正做到了千古无二的地位,创造了很多个第一,甚至在之后漫长的历史中都很少有人可以超越他。虽然最终他兵败,未能登上皇位,但作为乱世的豪杰,依然让人敬佩。今天要说的,就是他创造了3个世界第一,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西楚的霸王,是如何成就自己一代英名的,以至于无人超越。

第一个就是他是打的胜仗最多的人。在古代皇权更替的时候,战争总是不可避免的,有名的战役更是数不胜数。但要说哪个人才是打胜仗最多的,估计一时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创造这个记录的除了项羽。在他之前还有一个白起,一生历经70余场战役,都是战神般的任务,但是白起用了30多年,而项羽从起兵算起,他只用了8年而已,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逆转局势的大战,且自己亲自上阵。在他之后,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骁勇之辈,像韩信、李靖,都是能战之人,但还是无人可以超越他。

第二个就是他是战斗能力最强的。统军除了头脑,还要拥有超人的体魄,项羽在这点上也站了一个第一,据说他是天生神力,少年之时便可扛鼎,待到成年更是力大无穷。很多战役他都自己亲自上阵厮杀,就说他最后一战败走垓下之际,也没有人能生擒住他,甚至还能力战百余人,真正是一人抵百。再说他领军的巨鹿之战,当时他就6万人马,却要对抗秦军40多万人,可是这一仗他依然打得气势如虹。可以说,他的战斗力在历史上几乎是没有对手的,这就是他多次能以少胜多的关键。

第三个就是他称霸年龄最小。出名要趁年少,项羽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和很多豪杰称帝称王之时已经年过半百相比,项羽成名巨鹿之时25岁,称霸之时才26岁,放在现在来说,只不过还是初入职场的毛头小子,而项羽已经扬名天下。要知道当时他的很多对手都是相当老练的长辈了。纵观历史,可能和他有的一比也就是霍去病了,但对方也还只是称雄西域而已。

项羽一生,这三项记录鲜少有人能比,说他是千古第二,并非浮夸。这也可能就是即使他最后失败自杀,依然还会为人称赞敬仰所在吧。

四,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西汉)

作品材料:福建寿山荔枝冻石

霍去病,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是一位少年将军。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少年时的霍去病就胸怀大志,并且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练就了骑射、击刺等武艺。公元前1春,汉武帝对匈奴用兵。是年,霍去病仅18岁。他听说舅舅卫青又要率军出征,便急不可耐地向汉武帝请战。开始,汉武帝说他年幼气盛,又缺乏战斗经验,没有同意。但他不依不饶,在那里软磨硬泡。汉武帝被说动了,觉得他会一些武艺,估计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命他为骠姚校尉。同时,他告诫卫青要仔细照顾霍去病,卫青挑选了800名骁勇善战的骑兵交给霍去病指挥,以考验他的组织领导能力。

霍去病率领800骁骑随大军一往无前地向北开进。匈奴听到汉军大批人马来进攻,立即往后撤退。卫青派出4路人马分头搜寻匈奴部队,结果都没有找到匈奴的主力,有的杀了几十个散兵游勇,有的连一个敌人也没有找到,空着手回来了。霍去病是第一次出来打仗,血气方刚。但莽莽草原,天高地阔,哪里有匈奴兵呢?他只觉得浑身的能耐没有办法施展,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知不觉地,他和部下已经前进了几百里,深入匈奴腹地。时近黄昏,天空中时不时地飞过一群萤火虫,草丛中的野兽有时“倏!”地一声蹿了出去。士兵中有人心里开始发慌了,但霍去病自始至终镇定自若。他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他只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认真搜寻着潜藏的敌人,忽然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处疏疏落落的黑点。霍去病凭直觉判断这是匈奴人的营帐,立即命令部下人衔枚、马勒口,悄然逼近。

他们逐渐接近这些黑点,黑点逐渐变大,果然是匈奴人的军帐。待到近前,还发现里面人影晃动,时而传出喝酒划拳之声。霍去病和部下800骑兵都异常兴奋。但霍去病很快冷静下来,他以手势示意大家要保持肃静,以免引起敌人的警觉。当他们离匈奴营帐的门口还有几十步远的时候,霍去病抽出马刀往前一挥,一道寒光划破夜空。他随之大喝一声“杀”,一马当先冲向匈奴营帐。守门的卫兵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已经成了霍去病刀下之鬼。

800骑兵随着霍去病一起杀进营帐。匈奴兵根本没料到汉军会这么快杀来,顿时乱成一团。霍去病和部下挥舞战刀,逢人便杀。匈奴营帐中顿时血肉横飞,尸横遍地,哭喊声和呻吟声连成一片。但机警的霍去病很快发现,匈奴兵经过短暂的混乱,渐渐恢复了秩序,少数人已经拿起武器开始反抗,另外一些人则有意识地向一个衣着华丽的匈奴长者围拢,分明是想保护他。霍去病明白了,那一定是一个匈奴贵族。

霍去病手起刀落,将其砍翻在地。其他的匈奴兵一见首领已死,很快丧失了斗志,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霍去病率800骑兵很快消灭了负隅顽抗者,收缴了投降者的武器。这次战役,霍去病杀死、俘虏匈奴兵2000余人,并杀了一个匈奴王爷,大获全胜。

霍去病在实战中不断成长,逐渐从一个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的急先锋转变成一位能够深谋远虑、统筹全局的统帅。公元1,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让他率领1万精锐骑兵,从陇西出发,攻击匈奴。霍去病指挥汉军,长驱直入,越过焉支山1000多里,在皋兰山与匈奴兵发生激战。战斗中,霍去病勇猛异常,接连斩杀匈奴的折兰王、卢侯王,活捉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都尉等,歼敌8900人。汉武帝非常高兴,下令加封霍去病食邑2000户。

同年,汉武帝决定乘势扫除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打通进入西域的道路。霍去病与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从北地郡出发,攻击匈奴。公孙敖中途迷失方向,未能参加战斗。霍去病孤军深入,穿过小月氏部落,抵达祁连山,痛击匈奴。这次战役,霍去病俘虏匈奴单于阏氏、相国、将军、都尉等100人,歼敌3万余。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5400户。自此,霍去病声望愈加显赫,地位蒸蒸日上,几乎与舅舅卫青不相上下。

汉武帝设置大司马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同时下令,骠骑将军秩禄(即俸禄)与大将军相同。汉武帝于建元二年罢太尉之位,直到设置大司马位,以代替太尉之职,卫青和霍去病因为有了大司马这一加官称号,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不幸的是霍去病年仅24岁便英年早逝,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取义“并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边境五郡的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五,大司马——卫青(西汉)

作品材料:福建寿山荔枝冻石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西汉著名将领。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

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掣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

战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败的神话,曾七战七胜,以武钢车阵大破伊稚斜单于主力,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威信很高,位极人臣,但从不养士。元封五年,长平侯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茂陵东北。谥号为‘烈’。

六,中兴之君——刘秀(东汉)

作品材料:福建寿山都成坑石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勇敢的皇帝,昆阳大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十几人冲出王莽四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搬来救兵。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以三千子弟兵大破王莽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的神话。

刘秀又是中国历史上参与和指挥战争最多的皇帝,他的对手仅称帝号的就有王莽、王郎、刘玄、刘盆子、张步、刘永、李宪、彭宠、卢芳、公孙述等。

在东汉王朝开国战争中,刘秀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他善于把握战机;长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精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运动歼敌;勤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术;强调连续进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机会;重视利用人和,唯才是举,使麾下将士能充分发挥才干;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刘秀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刘秀的统一离不开武力,但他在运用军事打击的同时,注重采用种种灵活手段,争取以和平方式降服对手,可谓仁至义尽,这在古代帝王中更不多见。

七,武安君——李牧(战国赵)

作品材料:福建寿山荔枝冻石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一句话,李牧名将的形象跃然纸上!

李牧(?-前229),嬴姓,李氏,名牧。汉族,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人(今邢台隆尧),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李牧战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并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3个月后赵国即灭亡。

李牧的赫赫功业开始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李牧真正意义上的与匈奴一战只有一次,但仅仅是这一次,就打的匈奴几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战中李牧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发挥到及至,先是连败五阵,丢弃牛羊辎重无数,将匈奴主力从他们擅长的草原引诱到汉人所擅长的长城外围来进行决战,并以示弱于敌的手段麻痹对手。接着火速出击,深夜集合人马,夜袭匈奴大营,把那些在马上纵横的匈奴骑士在睡梦中杀死。同时重装战车包围匈奴营地出口,以密如蝗虫的箭矢射杀匈奴逃亡者。此战打的匈奴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几年难以恢复元气。更重要的是,此战是汉族军队步骑车兵协同作战的经典战例,为日后汉政权与匈奴作战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后来李牧被调防守秦国,面对秦国的绝对优势兵力,李牧出奇计两次击破秦军,秦、赵两国交战中,赵国最后一次取得重大胜利。由于在肥之战及此战中损失惨重,赵国军事实力丧失殆尽。但此战为赵国赢得喘息时间,获得短暂的稳定。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尾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可惜李牧这位纵横沙场的名将最终死在了他所誓死保卫的祖国君臣的手中,李牧事先已经知道赵王要杀他讨好秦国,单骑出逃,结果逃到半路居然被赵王派来的追兵追上并杀掉,死不得其所。李牧死后三个月,赵国灭亡。李牧的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八,兵圣——孙武(春秋)

作品材料:福建寿山高山四股四石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是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今日在山东、江苏苏州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孙武年轻时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的用兵策略。约公元前5,孙武因不堪齐国攻争频仍,于是离开故乡千乘,南下吴国,并在吴国结识了因避难而来的伍子胥,自此成为莫逆之交。孙武到达吴国后,便隐居于吴国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城郊的穹窿山,以务农为乐,并在此时著成了旷世巨著《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被尊为世界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兵学经典之首,被定为武学的教范。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3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悠悠的五千年里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历史是厚重的,英雄是壮烈的,壮烈的英雄在厚重的历史下演绎着中华民族真正的本色。通过对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人物性格、奋斗历程。从而真实的还原历史,展现金戈铁马的豪情,展现中华儿郎们的铁骨铮铮,来让我们再次体会英雄们驰骋风沙聚起,体味那民族灭亡、硝烟战火中的义无反顾和舍生忘死

九,白袍儒将——陈庆之(南北朝)

作品材料:福建寿山荔枝冻石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

陈庆之因出身寒门,长年不得重用,41岁始独立领兵,战斗生涯只有,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性格谨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是一个刚柔并济的文雅儒将。

陈庆之在仅有7000兵的力量,没有任何兵员补充的情况下开始了北伐(皇帝仅仅是想让他做做样子,打打酱油而已),从铚县至洛阳,行程3000余里,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先后竟然击破了北魏数十万大军!!虏众三十余万,收复了中原大片失地而无一败绩!!

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当时陈庆之和部下穿白袍作战)。但陈庆之兵力太少,守城是不可能的,最后只得撤回国内,撤军时北魏军队只是尾随其后与陈庆之保持一段距离而不敢攻击。但悲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这支百战百胜的7000人部队没有损失在战场上,而是在渡河时被突如其来的山洪冲走了......陈庆之本人也只好乔装成和尚潜回国内。

作品选用材料介绍:

寿山杜陵石,又名“都城坑”或“都灵”、“都丞”,以其福州话谐音“du lin”为源。杜陵石名冠山坑诸石之首,石质坚硬通灵,凝润柔和,石表里如一,水纹长而绵延,永不变色,若以结晶佳硬度高者两两相击,则“铿铿”作响,声如鸣锣。与“石帝”田黄的千金难求相比,杜陵石虽价格可亲,却也不是随便能入。古有俗语:“都城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其中“水色”意指杜陵石之光泽,是有瑰姿艳逸,芳菲妩媚之状,令人喜爱。而又因围岩坚硬矿层稀薄,砂砾多解石艰难,开采难度大,且块大而纯洁者难得,所以价格不菲。

石中贵妃——寿山荔枝冻,荔枝冻石是几百年矿产寿山石中的石种,是高山石的一个石种,按矿洞分为红妹洞荔枝、依亮洞荔枝等。若按色泽和石质的特征又可分为:红荔枝、黄荔枝、红黄荔枝、纯白荔枝、老性荔枝和新性荔枝冻石等,其中白色者极似新鲜荔枝肉,故以荔枝冻作为石种名称。荔枝冻石的特征十分明显:石性凝结,透明度强,晶莹透澈,红、黄、白、黑各色俱有,艳丽无比,肌里有粗萝卜丝纹,有些原石还有黄色皮。荔枝冻石非常美丽剔透,在炎炎夏日给人带来一缕清凉,给烦躁的心灵一种宁静和平和。白荔枝冻是寿山石中最透明的一种美石,犹如荔枝里面的肉一样嫩滑,也像冰糖,奇美无比。荔枝冻石是晶莹剔透的美石,质地细嫩润滑,让人爱不释手。历史 从1987年开凿此石,立即成为收藏家关注的对象,加之荔枝洞石产量稀少,出石后没几年就绝产了。

寿山四股四高山石——是以矿洞命名的高山石品种。矿洞位于嫩嫩洞侧,系民国初年由四户石农合股开发,故取名“四股四”。四股四高山的石质较其它各洞所产略为坚硬,透明度好,多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状,色泽丰富,有黄,红,白,灰各单色或杂色,常见多色交错。是高山石的优质者。四股四高山石石质较其他各类高山石都坚实,自开采以来产量偏低面世者少,四股四高山石的精品就更少了。无论石质与色泽都与都成坑石极相类似,辨认殊难。寿山高山四股四印石历来受到文人墨客和藏家的喜爱而争相收藏,适合自己佩戴或者馈赠亲友,也可以自己赏玩,做案上藏书章或者闲章!

“石中第一”——寿山艾叶绿石。艾叶绿是名贵上品,除质地温透精绝外,它的颜色更是浓艳鲜嫩,翠绿无比,常被人视为珍品,神品。很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都对艾叶绿望穿秋水,但此种品种却异常难得,十分罕见。非常稀有的原因无外乎其产量极少,无脉可寻,偶尔在矿石中出现一点,多是脱蛋类的石头,真乃是可遇不可求也。

艾叶绿石是一种肌体中含有银色金属沙点的矿物,如繁星闪烁夜空,绿中透出黄色。它的石质用手摸之,石之细腻如婴孩的肌肤,有一种石中溢出油脂的感觉,不火,不躁,端庄秀丽。纹理在强光之下呈半通透状,由于石头受水冲荡滚动而成的裂痕又经过近千万年的水中氧化,而出现红格,如雨后彩虹,异常美丽,甚是动人,观赏性极佳。

艾叶绿可以说是寿山石中品质最上乘的,乃名贵上品。目前出产的艾叶绿主要集中在月尾山,月尾艾叶绿产量也很少,堪称奇珍。今田黄石尚有,而艾叶绿矿已绝。据悉,南宋福州知府梁克家《三山志》中记载:寿山石中,惟艾绿者难得。明代谢在杭对“田黄”只字不提,而将寿山五花坑产的“艾叶绿”品评为寿山石第一。由于其色泽青翠、嫩绿、半透明,在明代被誉为“印石第一品”,极为珍贵。

此后,清代高兆在《观石录》中曾记载:“方寸一枚,碧若春草,通体艾叶小花,神品。”清代学者毛奇龄《后观石录》中记载艾叶绿二枚,曰其“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往处稍白,则艾背叶矣。”“上半如碧玉,下半如红毛玻璃酒瓶,又如西洋玻璃瓶。”

艾叶绿石之所以能得到人们的追崇,一是它丽质可人,再者能称之为艾叶绿的少之又少。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艾叶绿石已踪迹难觅,新石未现。若有,一定是明代、清代,或更早时期的。一方古旧的艾叶绿印章石不光印材珍贵,而且还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难得的宝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