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彭卿云:梦觉烛光残——《烛光集——文博文存续编》自序

彭卿云:梦觉烛光残——《烛光集——文博文存续编》自序

时间:2023-11-06 21:41:48

相关推荐

彭卿云:梦觉烛光残——《烛光集——文博文存续编》自序

作者:彭卿云

人,年当耄耋,无论如何,乃是风烛残年。一支蜡烛面临残尽,又被风吹得心旌摇曳的时候,自然随时有灰飞泪尽之危。多年来,健康状况见佳,上班、编稿、作文、拼搏都有所成。八十岁以后,精力依然可支,身边同仁亦多夸耀,内心虽未飘飘然,但也有沾沾之自喜之意。殊不知天有不测之风云,病患旦夕随之而来。十个月内三次住院,而今,危险的警钟随时可能在耳边敲响!剩下的“每一天都可能是自己的末日”。这就是风烛残年老者的最后里程,既有的那份自信与拼劲也将随之灯枯油尽!

残年残喘,自非坐以待终,也并非万念俱灰。呻吟、哀叹,并非人生之本色。趁此残喘之机,我又一次清理近年所写的小文旧稿和效颦诗作,共计百有余篇(首),于是又生出版小集之想。幸得文物出版社慷慨之助,终于以《烛光集》之名付梓,作为《萤光集——文博文存》的续集,也作为此生今世的“结束语”“告别辞”奉献同仁读者。

《烛光集——文博文存续编》,作为《萤光集》的续馀,其内容、性质相同,都是文博事业的相关题材,或是作者作为文物工作者个人思想情感的自白。唯独限于低能与浅薄,其价值与意义必然居于等下,难登大雅之堂!“萤光”与“烛光”,自始至终都是人类之益友,是文人骚客歌咏之对象;是诗文之种,艺术之源;是希望之光,驱邪之火;是黑暗的救星,光明的使者……但是,事物的两面性,自然褒贬共存,二者都是幺小、卑微的象征,都有清冷、寂寞的内蕴……烛光,因为是出自人类应用之需的发明创造,为人类生活之不可或缺,其价值、功能远胜于萤光之幺小、微弱,而且由于形态、能量之特异,其底蕴更为丰满,给人们的审美意趣更为多彩多姿,更富有诗情画意。烛光宴、烛光晚餐、烛光夜饮……为人们增添无限浪漫、温馨或者孤独、凄凉氛围。烛光聚会,可以表达喜庆、哀思、伤感,可以发泄欢歌、仇恨、愤懑、抗议……红烛之喜,白烛之恨,用途之广,寓意之深,寄托之重,难可悉数。

古今文人墨客吟咏烛光之盛,留下诗文之多,更不可胜计。“洞房花烛夜”,为人生“四喜”之一。“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何等得珍惜时光之可贵!“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何等的浮想联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何等的无私奉献!“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何等的难舍难分!“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何等的悲苦坚贞!“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泪尽肠欲断,心知人不知”,何等的孤独伤感!“津市停桡送别难,荧荧蜡炬照更阑”,何等的缠绵悱恻!“不堪蜡炬烧残泪,雨打船窗半夜天”,何等的羁旅凄凉……人生百态,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无不涉及其中!最感人、最真切、最完美的还是那“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无私无怨的献身精神!这与李商隐的名句同是千古绝唱!然而,“烛光集”的定名却都与上述记叙并不相干,也与现实生活中的常用多用的先例并不雷同,“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

这个本子定名的用意,一是残烛残年,来日无多,油尽灯枯,成土成灰,渐行渐近。二是卑微、幺小,依然如萤光,“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同样是体量轻微,能量微薄,心地纯净,在谁面前,都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有一份能,尽一份力,星星点点,丝丝忽忽,亦足快哉!蜡炬之光,虽不及日月星辰之耀,但其献身人类,装点文明,是伟大的,崇高的,纯洁的。愧吾身之幺小,岂敢与之比拟!是碌碌庸人,更不可与之同日而语!这个本子的名称所寓,仍然与“萤光集”同本同辙:人生苦短,身世平庸,所渴望者,依旧是留下几串足迹,摄下几道光影,展现几分天性,或深或浅,或明或暗,记录着显现着生命还在延续,在行进,在付出,在期盼……寂寥自慰之余,抑或可以见证人生之旅的动机与归宿,表达热爱人类与家国的天良与炽热。所不同的是,烛光行将熄灭,生命面临终点。这个本子自将成为生命之旅的“告别辞”,成为一个村野书生的行迹、笔迹、心迹、生迹而至此止步、打住!或曰继萤光既往之卑微、渺小,续萤火临秋之余光、余绪。如此而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世间,死而重于泰山者多多矣!轻于鸿毛者更多得不可胜计,但更多的还是第三种形态,既不重于泰山,也不轻于鸿毛。庸才之辈,既无功于社稷,也无害于庶民,其死当然在最大多数的第三者之列。司马迁正是这种超凡绝俗的大生死观,驱动着他忍大辱、发大愤以成千古经国之大业,终于其死重于泰山,重于天下!可敬可佩,可歌可泣!民族脊梁,文明天使!

为人之道,千差万别。全世界六十多亿人口,即便是孪生子女也必有其差异所在。没有任何两个人可以相等同、互替代。任何一棵参天大树,都找不到两片相等同、互替代的枝叶。造物主之神奇、绝妙,简直不堪想象!所以,我之为我,我之仅我而已。其个性、形象、天赋、情感、意志、才能等等都有异于任何个人。作为自小只读过两年正规小学的“放牛伢子”,最终忝入书生“门墙”,不仅有其先天之缺,而且别于任何同仁、同辈。

我的那些以牛为友的童年岁月,实际上只随着初通文墨的父亲似懂非懂地读过所谓《全家宝》之类的农耕读物,“勤俭立身之本,耕读保家之基。大富皆由天命,小富必要殷勤……”,还有“不怕无人请,只愁艺不精”“不食苦中苦,岂能人上人”等等务农之道。村办小学也曾上过,那全是非正式学校,一年到头,都是农忙假,没有正式的上课时日。除了国文课,连个“九九八十一”的乘法口诀都没有学会过。贫苦山村,没有闲日,牛要天天放出吃草,上学可以等待明天。

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突发送子读书之想,征得我的同意,把我送到十余里之外的中心小学(高小)正式寄宿读完五、六年级,随即考上初中。1949年初因病休学居家务农,很快赶上时局巨变,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事家事都变成另一个全新的样子。此时此际,面对老幼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无源无术之困境,我开始心眼开窍,为生计前途计,形势逼人,只能走出家门另谋生路。经全家反复合计,最终父母咬牙同意我在最艰难、最迷茫的1950年秋复学跳级读初中二年级,直至1959年大学毕业。其实,这也并非意内之事。原本全家合计初中毕业考中专,既省学费,又可早日毕业挣钱养家,使家人有所指望。然而事出意外,当届初中毕业生全由地区统考统分。由于考试成绩较优,招考领导再三拒绝我读中专的要求,力劝我转读普高,走升大学之路。家人也深感无奈,最后父亲又咬牙同意我被服从分配到邵阳市二中走上普高的艰难之路。令人悲痛的是,父亲没有见到我读完高中就离世而去了。家里弟妹尚未成人,生计更无依靠,雪上加霜,真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又是母亲和弟妹咬牙担当,坚决支持我上大学。

而今,值此走近人生终点之际,回首这段苦难历程,一是表明天赋平庸,又贫困交加,所学难以专心致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二是证实生于乱世,前路迷茫;幼小失学,学无根底!三是感叹长于贫困,目光短浅,“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从大学三年级起,政治风暴伊始,反右、红专与白专之辩,大跃进之疯狂,直至才出校门又风雷激荡,愈演愈烈,“文革”风暴更是天翻地覆,前后延续近之久没有正规的学习、工作。宝贵的青春岁月、黄金年代,就这样全“被雨打风吹去”!改革开放伊始,年过40,人到中年才一切从零开始。四是悔悟自小但求活命,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小农意识支配言行,心中唯有发小财以求自保。干校归来,“半路出家”从事文物工作,对文物的半知半解,所学亦多于表象,最终一无所专,一无所长,一无所成,“半瓶醋”晃荡大半生!所幸在“半路出家”的文物工作中,又“半路出家”兼作编编写写的报、刊、图书编辑工作,同样在一知半解中晃荡近四十年,最终总算有所收获,达到自食其劳图一饭,免于“尸位素餐”之耻!“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这也算是一出小小的人生悲喜剧吧?!

如此等等,就是我的人生之旅的殊异,亦是我的个性、才能、履历之特殊。我的一生就是如此一段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迷迷茫茫,牵牵绊绊,不长不短的里程!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正在走向跑道的终点!如此人生,究竟价值几何?对儿孙、对后人随着时过境迁又能获益几何?但是,如若上苍能再赐我第二次生命,那此生经历经验之多,将是我最可宝贵的教益!我也一定因此而活得更好些,更多点欢快和轻松!而且必将有所作为,有所成功!也必将对家国有半尺之利,对社会有一寸之功!

梦觉烛光残!晚了,留下的只有竟未竟事,了未了情,盘点过去,检讨人生,吩咐后人的最后十公里路程和时光了!浅薄终生憾,卑微不素餐。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烛光集——文博文存续编》

作者:彭卿云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12月

定价:88元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6月25日5版

责编:李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