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城市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 反映出城市的地方特色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城市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 反映出城市的地方特色

时间:2021-12-10 07:58:20

相关推荐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城市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 反映出城市的地方特色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承载城市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记忆保存较为丰富的地区,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人文气息等都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地方特色。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人们在生活中越发意识到,具有记忆、情感和历史的生存空间对于寻找自我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城市在客体环境与主体意识中形象的错位,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很难找到位于城市里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存在于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尽管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发生了诸多改变,但因为存续在街区空间内的历史文化建筑、人们代代相袭的习俗和新的社会活动使得历史文化街区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集居住功能、文化展示功能等一体的文化空间是城市居民维护邻里关系、寻求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的场所;也是各种文化交流,记忆储存与再生的空间。

黎黄陂路历史文化街区在 1897 年划归为俄租界,1900年俄方在此区域内修筑公路,命名为阿列色耶夫街、夷玛街;直至 1946 年,国民政府正式收回,命名为黎黄陂路。黎黄陂路作为汉口近代租界一部分,除与汉口传统商业街区江汉路毗邻之外,作为具备居住功能街区,在俄租界时期就已修建里坊、弄堂等住宅建筑。尽管租界的本质是西方国家在武汉掠夺利益工具,但也是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让汉口这片区域区别于原来城市与社会文化形态。

在长久的发展中,黎黄陂路最明显的特征是留存在街区内的各种历史文化建筑,且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也在于对街区内建筑及街区自身保护与开发上,对于街区内社会生活的变迁研究较少,因此笔者意从黎黄陂路及周边街区当地百姓的生活习俗变迁为出发点,由内向外探究民俗、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发展三者的关系及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老旧城区在经过一次次翻新改造后空间样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本就缺乏民俗文化表达的城市区域内,更是随着快速的城市建设其所占比例越来越少,有些甚至消失殆尽。

文化街区的定位与价值考量,剖析出“人”对城市民俗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存在的重视与反思。“活态保护”相对于“静态保护”而言,在进行运用和活态研究时更加注重研究对象的可视性及参与者的主动性。历史文化街区协调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也承载了该地区的历史发展信息,探究历史文化街区活态的保护这一过程也是将大众的文化诉求和城市的演变进行细致的研究,寻找历史文化街区自身的问题与价值。

同时,通过这样一项对历史文化街区活态保护中大众行为的详细叙述及其行为背后含义的思考,能够加深我们对历史文化街区变迁的理解,也能促使我们加深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当下急速变化的社会之间的关联的认知。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承担着一个文化叙述和传承的作用,对塑造地方文化和社会精神尤为重要。城市记忆、民众的身份一旦发生变化,那么无论是物质景观还是文化的结构功能都有可能发生潜移默化地改变。

本文描述黎黄陂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区域风貌,是希望能够了解地方风俗、静态景观与流动的人口对街区发展的参与程度,借此探究地方文化传统与社会结构转变的过程,为地方管理部门在进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对存在城市当中的老旧街道的改造也在加紧步伐;这项工作本来可以对地方符号的塑造、城市特色形象的建立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历史文化街区修葺的后期,不恰当的方式不仅破坏了城市中仅存的民风民俗,城市的文化脉络也被强制中断,让本地民众增加了对地方的负面情绪。

因此,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研究既加强了人们对自身和家乡的认同感,同时也增进了人们对历史文化认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