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荷塘月色》阅读答案及解析

《荷塘月色》阅读答案及解析

时间:2023-07-09 12:01:22

相关推荐

《荷塘月色》阅读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19题。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节选自《荷塘月色》)

18. 第一段有哪些语言特点?请简要指出。

18.【答案】①多用叠词、数量词等,运用“围”“漏”“辨”等动词;②运用短句(或散句);③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④语言自然清新。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语言表达艺术的考查一般是从艺术效果、语言风格、语句(语段)赏析方面设题。设题角度一般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修辞的运用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作答中注意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由文中“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可知,“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这些叠词既写出树木之多,又写出月夜下的朦胧之美。“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可知,“围”写出树木之多,“漏”体现夜晚的月光的存在,“辨”写出了月夜朦胧的特点。

由原文“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等语句可知,文中多用散句,句式灵活而富有变化,语气舒缓,易于抒情。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一句中“没精打采的”运用拟人的手法,“是渴睡人的眼”运用比喻的修辞,突出夜晚路灯光的微弱,形象生动。

由“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等语句可知,作者用语清新质朴,自然流畅,为我们营造了真切而美好的意境。

19. 结合文本,简述作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的原因。

19.【答案】①作者由眼前荷塘的景象自然联想到采莲。②作者熟知古典文学作品所写的江南采莲旧俗。③采莲是“热闹”“风流”“有趣”的,为孤寂、苦闷的作者所向往。④作者对江南有着特别的情愫,容易想到江南的采莲。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浏览全文,分析文章层次,概括内容要点。

题目要求简述作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的原因,从眼前景象、采莲的风俗以及作者的情感等角度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即可。由文中“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可知,作者由眼前荷塘的景象自然联想到采莲。由原文“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可知,由眼前的热闹联想“采莲”的热闹,作者对江南采莲的旧俗比较熟悉。由文中“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可知,采莲是“热闹”“风流”“有趣”的,而作者此时孤寂、苦闷,心向往之,所以想起采莲的事情。由文中“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可知,作者对江南有着特别的情愫,所以看到荷塘的莲花容易想到江南的采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